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学》总论之第二章温病的概念
总论之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1.概念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所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温热:温者热之始,热者温之终。
火、暑、毒
风—冷热对流
寒、暑—温度
湿、燥—湿度
火:生理—阳气;病理—壮火蚀气(五志化火)
毒—火毒、热毒
温病与传染病的关系:温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肺结核是传染病,但不属于温病)。
2.温病的特点
①有特异性的致病因素:(春-风热邪气,夏-暑热邪气,秋-燥热邪气,冬-风热邪气,长夏〈夏末秋初〉-湿热邪气)。疫气、疠气、戾气、异气,强调传染性强,仍要从温热、湿热来划分。
②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大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③温病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
例:由实致虚:实证〈正邪相争,邪气盛,正气不衰〉→虚证。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实证(亢奋有余)→津液大伤(损伤肝血、肾精)(物质损伤:血、精、津液等)
④临床表现的特殊性:
A.温热病——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重,易伤阴。
B.湿热病——(裹结)热蕴湿中,身热不扬,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病势缠绵难愈。
分析:身热不扬——皮肤初扪之不灼手,反凉,胫冷,久扪之则热。脉不数反迟缓,大便不干反溏,面不红反淡黄,口不渴(矛盾症状)。
脾主湿而恶湿,水湿则困脾。
湿热病:伤阳→寒湿病;热→(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伤阴
3.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外感病,除外感伤寒,都是温病。
①病名分类:
季节:如春温、冬温。
主气:风温、暑温、湿温
季节与主气相结合:秋燥
病变的特点:伏暑、温疟、温毒、温疫
②按发病的类型分类——初起的临床特征:
先见表证——入里(新感温病)。
里热为主——伏气温病(春温、伏暑、温疟)(与季节的主气不相符合)
新感温病(暑温——初起即见里热证;夏暑发自阳明。发病直接入里,人体功能状态——腠理开泄;邪气性质特点——热之极,致病力强。)
③按病变的性质分类——邪气
温热病:风温、春温、暑温(暑热病)、温燥、冬温、温疫、温疟、温毒。
湿热病:湿温、暑温(暑湿病)、伏暑、温疫(分温热和湿热两类)
暑温:温热病→暑热病;湿热病→暑湿病。
④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吴鞠通)
(例)中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温热病。
(暑温、伏暑)→湿温
4.温病与伤寒
关系:温病与广义伤寒属隶属关系(温病隶属于广义伤寒),与狭义伤寒属平等关系(并列)。伤寒(寒邪),温病(温邪)
区别:
伤寒→寒邪→足太阳表寒实证(辛温解表),伤寒之邪,留恋在表,化势入里,消耗阳气→阳明里热证,耗气伤津→ 三阴虚寒证,亡阳厥逆
温病→温邪,肺卫、肺气→肺系(卫分(表)〈皮毛、鼻、手太阴肺经〉;气分(里)〈脏〉)→手太阴卫分表热证(辛凉解表),热变最速,消耗津液→(逆传心胞营分,热伤营阴;顺传阳明气分,阳明里热证)耗伤阳气、津液→三阴虚热,亡阴脱液。
5.温病与温疫
6.温病与温毒
温毒(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有传染性)——痄腮、大头瘟、烂喉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温病讲稿3
中国中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养殖手册】温病与伤寒治法大不同
温病辨治汇讲第一讲(下)
重订广温热论-清-何廉臣
温病学必背条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