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转载]三部六病三十年发展成果

第一部分  刘绍武及“三部六病学说”

一.刘绍武简介

   刘绍武(1907年—2004年),山西省襄垣县人。自幼酷嗜史学,稍长后始自学中医理论。1924年悬壶于乡梓。由于屡起沉疴,遂名声大振。1930年在长治市创办友仁医院,着手中药煎剂改革之研究,并附设友仁医社,为当地培养名医多人,后移壶于西安、天水等地。1944年应国家考试院在西安考试,以成绩第一取得中医师证书。解放后,任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并被选为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省中医学理事,山西省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刘老经验丰富,尤对《伤寒论》有深入的研究。1945年前著有《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仲景药能观》等,惜因战乱,未付梓而稿已佚。近二十余年,根据《伤寒论》之辨证思想,创立“三部六病”学说,其中所拟协调疗法十余方,对冠心病、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红斑狼疮等均有卓著疗效,颇受好评。著有《三部六病》、《刘绍武医案选》等。

二.“三部六病学说”简介

   “三部六病学说”是国家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通过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全新的中医学说。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建立《内经》和《伤寒论》理论的‘三部六病说’。其思想基础是根据一般系统论的原则,把整体划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个不同的空间,谓之三部,即表部、半表半里部、里部。每一部以阴阳不同的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集合群,谓之六病,即表部之太阳病和厥阴病、里部之阳明病和太阴病、半表半里部之少阳病和少阴病。机体患病的空间位置虽广,但不超过三部;病情变化尽管多种多样,但不越六病,据此便可创立与此相应的理法方药体系,解决目前的中医分科重复多样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将有利于中医的整理和提高。

   “三部六病学说”的观点被1987年出版的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伤寒论》所引用:“刘绍武氏认为伤寒论辨证的‘六经’当称‘六病’。经络是组成人的一个部分,而‘病’是机体阴阳失调的结果。六经和六病概念不同,六经是生理的,其循行有固定的路线,无病也仍然存在。六病是人为划分证候类型的方法,无病则‘六病’不复存在。经络的病象只出现于其循行部位及其所络属之脏腑。六病之表现常是全身的。经络之阴阳是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之属性,由脏腑之不同及循行体表部位的区别所决定,而六病的阴阳是用以说明疾病的属性。由病势、病位、病体所决定,包括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因此,六病和六经有本质的区别。”

   “三部六病学说”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吸收传统医学的精华,创造出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医学理论体系。首先是对《伤寒杂病论》剖析,挖掘出“三部六病”这一精髓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对这一体系进行整理、完善,形成完整的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其次是融汇新知、演绎创新,创立了“协调疗法”,以“协调整体,突出局部”为指导思想,以“四脉辨证”主要依据,以“定证、定方、定疗程”为基本原则,创立了一系列整体协调性方剂,如调神汤、调心汤、调胃汤、调肠汤、调肝汤、调肺汤等,在慢性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二部分  科研成果

一.成果1

  • 成果名称:“中医刘绍武三部六病电子计算机诊疗系统”
  • 关键词:刘绍武、三部六病学说、计算机、诊疗系统
  • 获奖情况: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西省计算机应用一等奖
  • 成果简介:“中医刘绍武三部六病电子计算机诊疗系统”是依据山西省科委855221号项目研制的一种中西综合诊疗系统。本系统在总结“三部六病”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模拟了刘绍武的诊疗思想,是一实用的中医专家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经历了“三部六病”医理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与系统实现等几个阶段。经模拟调试与临床运行,效果良好。
  • 完成时间:1986年。
  • 完成单位: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
  • 完成人:刘惠生
  • 联系方式:联系人(刘剑波)、电话(0351-7229783)、地址(太原市菜园街38号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

二.成果2

  • 成果名称:“中医三部六病综合诊疗系统”
  • 关键词:刘绍武、三部六病学说、脉、计算机运用、诊疗系统
  • 获奖情况: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 成果简介:《中医三部六病综合诊疗系统》的研制是依据中国首批500名著名老中医,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刘绍武先生创立的《三部六病》学说为模本、经过20年的努力,系统地进行了医理分析,采取按部定证、据证定性、依性定方、以方定名的“四定”原则,对中医三部六病医学体系实现了科学规范的量化界定,使诊有主脉,治有主治,用有主方,实现了定证、定方、定疗程、定制剂的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设计完成一部经得起重复应用和客观检验的具有“诊断准确,治疗有效”的综合诊疗系统,涵盖十五个科系,取得了整理名老中医经验的成功尝试,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受到国内国际中西医界的关注,并为后来的中医全自动脉象诊疗仪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完成时间:1992年
  • 完成单位:北京军区中医三部六病研究所
  • 完成人:宿明亮
  • 联系方式:联系人(宿明亮)、电话(010-6672132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北小街甲2号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部中医脉诊室)

三.成果3

  • 成果名称:“全自动脉象仪的中医临床研究”
  • 关键词:脉象、诊疗仪、脉位、脉数、脉形、脉势
  • 获奖情况: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基金
  • 成果简介:通过中医脉象研究中对脉位、脉数、脉形、脉势的分析,运用现代压力电压转换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联体,经五单元传感探头对脉象进行三维认证,以脉膊波峰的有无,峰距的远近,波峰的高低,峰底的宽窄准确地实现了中医脉象研究中的客观规范量化。该仪器对众多名老中医的验方与患者的脉象进行多频段特性分析,运用生物力学、血液动力学、数理学、超声学等科学技术,将现代压力传感器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科学量化定性客观脉象信息。它拥有三轴向、五单元传感探头,使脉象诊断客观、规范、量化,适用于大专院校中医教学,可解决基层医院中医门诊量大等需要。
  • 完成时间:2006年
  • 完成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清华大学
  • 完成人:宿明亮
  • 联系方式:联系人(宿明亮)、电话(010-6672132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北小街甲2号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部中医脉诊室)

第三部分  中药研究与开发

一.芪味糖平胶囊

  • 药品名称:芪味糖平胶囊、汉语拼音Qiwei Tangping Jiaonang
  • 药品介绍:芪味糖平胶囊是源于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刘绍武先生的经验方,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所长刘惠生主任医师结合中西医对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成果,精选27种天然药物精制而成的复方纯中药制剂。其组方理论以整体调节和局部治疗相结合,重点调整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达到扶正固本、降糖又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对糖尿病及继发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均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便于与西药降糖药配合使用,在保证中药服用剂量的基础上,能降低西药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提高疗效、缩短总体疗程。
  • 成份:黄芪、黄芩、紫苏子、党参、大黄、大枣、熟地黄、柴胡、丹参、郁金、茵陈、天花粉、石膏、车前子、山药、五味子、山茱萸、知母、枸杞子、葛根、百合、瓜蒌、乌药、地黄、花椒、王不留行、甘草
  • 性状:本品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苦。
  •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清热生津。用于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治疗,可改善其多饮,多食,多尿,倦怠消瘦,五心烦热,尿赤便干等症状。
  •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粒,一日3次。
  • 注意事项: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规格:0.5g*12粒*3板/盒,200盒/箱。
  •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 包装:铝塑板。
  •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130
  • 生产企业:山西天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发明专利:ZLO2110059.4
  • 研制单位: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

二.中药剂型改革与应用

  • 中药剂型改革的目标:全面用中药汤剂代替了由患者自己煎药。
  • 中药剂型改革的意义:中药汤剂应用于临床实践,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方便,而且为中医中药的实用化、规范化开辟了道路。
  • 中药剂型改革的依据:组方依据是“三部六病学说”和刘绍武先生的临床经验。
  • 中药剂型改革的效果: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三部六病中药汤剂具有“治疗面广、安全性高、双项调控、利于久服”四大特点。
  • 中药剂型改革的内容:常用的中药汤剂包括调神汤、调心汤、调胃汤、调肺汤、调肠汤、调肝汤、调肾汤、理消汤、溃疡汤、攻坚汤、解肌汤、消斑解毒汤、清喉汤、利肠汤、祛风利湿汤等。
  • 中药汤剂的临床应用:中药汤剂主要应用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治疗方面,如肌肉萎缩病、糖尿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亢、冠心病、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

第四部分  学术研究与交流

一.出版书籍

1. 《三部六病精义》

  • 作者:刘绍武(著),刘惠生(撰)
  • 出版时间:2002年9月
  • 出版社: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
  • 主要内容:三部六病学说是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刘绍武(1907-2004)创立的新的中医理论体系。刘老将人体划分为表部、里部、半表半里(中)部,每部的病性分为阳、阴两类。即:表部的太阳病和厥阴病;里部的阳明病和太阴病;半表半里部的少阳病和少阴病。“三部概括人之整体,六病囊括病之全部”,是一种执简驭繁的辨证论治的方法。该学说对解读《伤寒杂病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其独到见解,希望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同道能从中获益。

2.  《伤寒临床三部六病精义》

  • 作者:刘惠生
  •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 主要内容:一部伤寒医天下,难就难在“辨病位、定病性”。中医临床名家刘绍武积一生经验,提出“伤寒临床”之精义:“三部辨病位、六病定病性”,即“三部六病学说”。它将人体划分为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三部;每部都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症候群,简称“六病”。张仲景经过临床生动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著成《伤寒杂病论》是医学历史上的一个创举,而“三部六病学说”则是在《伤寒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内容,进一步应用系统论的现代典范。本书适合中医研究人员、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等阅读参考。

3.  《三部六病师承记》

  • 作者:刘惠生、张竹青
  •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 主要内容:本书独创性地运用名老中医刘绍武创立的“三部六病”学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经典进行临床统一:将中医辨证、方剂、中药学进行临床统一。在中医各大学派之间与中、西医之间的临床应用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一般而言,中医是以宏观把握整体阴阳相对平衡为主的综合医学,西医则是以微观分析局部病理变化为主的实验医学。本书意在促进各派医学以同一理论作指导,更好地发挥各医的长处.弥补各医的不足。即:在思想方法上以中医的整体统一观为指导.在研究方法上以西医的局部分析论为手段,使医学形成一个既具有高度概括又具详细分析的新兴医学。

4. 《刘绍武》

  • 作者:刘剑波、刘东红
  •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主要内容:《刘绍武》一书为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的一个分册,刘绍武系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刘绍武先生医通中西,学贯古今,业医近八十年。精研《伤寒杂病论》,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本书力求能真实全面反映刘绍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5. 《伤寒一得》

  • 作者:胡连玺
  •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 出版社:山西科技出版社
  • 主要内容:胡连玺老先生是刘老的嫡传弟子,跟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学习伤寒论要还其本来面目,此书医论部分所涉是研究《伤寒论》的一些关键的有争议的问题,也是三部六病学说的立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三部六病学术体系,以此框架再读《伤寒论》,古医学之“三阴三阳”哲学思想、阴阳转化规律了然若揭,伤寒方证之法皆可验以临床,易学易用。书中所摘取的临证实例与学术体系紧密相合,展示了三部六病学说在近代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中的独特风采。

二.学术研究

1.  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

  • 研究时间:1944年
  • 研究地点:甘肃天水
  • 主要人员:刘绍武及“友仁医社”的主要成员,包括垅南日报总编张辅轩、忻州五中校长郭问芝、友仁中学教务处主任邱玉杰、武乡县县长和克俭、芮城县县长张仁、山西大律师赵壁方等人。
  • 研究内容:《伤寒论》、《金匮要略》
  • 主要成果:《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仲景药能观》

2.  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

  • 研究时间:1958年—1962年
  • 研究地点:太原刘绍武家
  • 主要人员:刘绍武(讲解)、太原教育学院教务处主任李志魁(记录)
  • 研究内容:《伤寒论》、《金匮要略》
  • 主要成果:《仲景学说观》

3.  “协调疗法”的临床运用

  • 研究时间:1964年
  • 研究地点:太原市中医研究所
  • 主要人员:刘绍武
  • 研究内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溃疡病
  •  主要成果:1965年8月《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了刘绍武的“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例”;1965年12月《中医杂志》登载了刘绍武的“60例溃疡病的治疗报告”。

4.   一讲“三部六病学说”

  • 研究时间:1971年—1978年
  • 研究地点: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刘绍武家
  • 主要人员:刘绍武在“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讲述“三部六病学说”,学生包括宿明良、郭维峰、闫荣科等。
  • 研究内容:“三部六病学说”
  • 主要成果:1979年由郭维峰整理的《三部六病》第一稿样本披露社会,受到高度评价和重视。

5.  二讲“三部六病学说”

  • 研究时间:1983年
  • 研究地点: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刘绍武家
  • 主要人员:刘绍武在山西省卫生厅组织中医经典著作提高班上再次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三部六病学说的形成及其理法方药体系。当时,李兵林、胡连玺、宿明良、杨启明、刘惠生等人参加了听课,并作了录音。在“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讲述“三部六病学说”,学生包括宿明良、郭维峰、闫荣科等。
  • 研究内容:“三部六病学说”
  • 主要成果:1985年由宿明亮整理了《三部六病》第二稿样本,并印刷二万册,内部发行,同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仲景学术研讨会进行交流,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6.  讲解《伤寒论》

  • 研究时间:1986年—1988年
  • 研究地点:刘绍武家
  • 主要人员:刘绍武在家里给山西中医学院《探春学报》三部六病科研小组赵卫星、石希康、马文辉等系统、逐条讲解了《伤寒论》,并进行了录音。
  • 研究内容:《伤寒论》
  • 主要成果:1989年马文辉整理了十余万字的《刘绍武串解伤寒论》稿本在山西医学院三部六病学社油印成册。

7.  讲解《伤寒论》

  • 研究时间:1991年—1992年
  • 研究地点:海南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
  • 主要人员:刘绍武给刘东红等人系统、逐条讲解了《伤寒论》。
  • 研究内容:《伤寒论》
  • 主要成果:《刘绍武讲解伤寒论》正在整体中。

三.发表论文

  • 1985年3月25日赵卫星、石西康在《探春学报》发表“三部六病——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学说”和“临床运用三部六病方论体会”。
  • 1985年8月25日石西康在《探春学报》发表“三部六病方治银屑病”。
  • 1986年5月25日马文辉在《探春学报》发表“三部六病的三大疗法”,11月10日发表“老树春深更着花”的专访文章。
  • 1986年胡连玺在《中医药研究杂志》发表“著名老中医刘绍武论泄泻治法”。
  • 1986年11月9日班旭升在《忻州地区科技》发表“攻坚汤应用举隅”。
  • 1986年胡连玺在《辽宁中医杂志》第3、9、10期连载了“刘绍武老师三部六病学说简介”、“刘绍武老师三部六病证治简介”,宿明良发表了“浅谈三部六病说的科学性”。
  • 年4月14日马文辉和郭石宏在《探春学报》发表“治疗学与剂型改革”、“三部六病方显微二首”。
  • 1987年6月在东部地区第二次仲景学术研讨会上郭维峰、宿明良发表了“三部六病的形成和发展”、“三部六病学说是仲景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医协调疗法探讨”的论文。
  • 1987年10月由郭维峰等编印了《三部六病资料集》第一集。
  • 1988年5月15日《探春学报》加发增刊登载了马文辉、白玉金撰写的“三部六病学说整体辨证概要”,郭石宏的“三部六病学说特色初探”,马文辉、吕建荣整理的“三部六病方治疗主动脉夹层瘤”,王永信的“理肠汤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4例体会”。
  • 1991年8月第四期《中医药研究》杂志首版发表了马文辉、白玉金的“刘绍武及其学术思想简介”。
  • 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继承老中医经验学术交流会马文辉、郭维峰分别发表了“富有生机的协调疗法”、“调胃汤的临床应用”,并刊载在《北京中医》杂志增刊上。
  • 1994年在全国首届疑难病学术交流会上由李兵林、马文辉发表了“三部六病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一文,并获一等奖。
  • 1994海峡两岸特色医疗交流恳谈会上李兵林、马文辉编印散发了三部六病的资料,包括三部六病学说简介、三部六病学说对中药剂型改革的思路和临床经验、三部六病学说特色医疗、三部六病学说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糖尿病典型病案举例。
  • 1999年8月9日马文辉编辑完成了十余万字的三部六病导论——《易医论》。
  • 2000年5月整理完成了一万余字的《三部六病纲要》。
  • 2001年马文辉在《中医药研究》上发表“试论《伤寒论》的‘六病’辨证和‘三部’定位”,《中医杂志》2001增刊同时刊载。2001年5月《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登载了马文辉的“浅谈三部六病学说”。新世纪海峡两岸中医药再次选登马文辉的“三部六病学说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 2001年藏东来在《中医药研究》发表“试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
  • 2002年冯舟在《中医杂志》增刊发表“刘绍武对张仲景方药研究概述”。
  • 2003年7月马文辉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发表“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
  • 2005年7月《中西医结合学报》发表了马文辉的“试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时位辨证”。

第五部分  “三部六病流派”建设

一.机构建设

1.  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及门诊部

  • 负责人:刘惠生
  • 成立时间:1987年
  • 主营:三部六病学说研究和临床实践
  • 主要成果:“中医刘绍武三部六病电子计算机诊疗系统”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西省计算机应用一等奖;开发了国家准字号中药“芪味糖平胶囊”,对糖尿病及继发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均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重症肌无力、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上效果显著。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菜园街38号
  • 联系方式:联系人(刘剑锋)、电话(0351-7235605、7229783)、邮编(030012)、电子信箱sblb@pulic.ty.sx.cn)、网址(www.sblb.net

2.  北京军区三部六病研治所

  • 负责人:徐黎明
  • 成立时间:1987年
  • 主营:三部六病学说研究和临床实践
  • 主要成果:“中医三部六病综合诊疗系统”、“中医全自动脉象诊疗仪”分别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北小街甲2号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部中医脉诊室
  • 联系方式:联系人(宿明亮)、电话(010-66721324 

3. 海南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及门诊部

  • 负责人:刘东红
  • 成立时间:1992年
  • 主营:三部六病学说研究和临床实践
  • 主要成果:实施中药剂型改革,在常见的慢性病治疗上有突出疗效。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华海路10号华山别墅34栋
  • 联系方式:联系人(刘东红)、电话(0898-66764232)、邮编(570105)、电子信箱(sblb001@sina.com)、网址(q.sina.com.cn/sblb

4.  山西天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负责人:刘剑波
  • 成立时间:1997年
  • 主营:中药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
  •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菜园街38号
  • 联系方式:联系人(刘剑波)、电话(0351-8091009、13603566497)、邮编(030012)、电子信箱sblb@pulic.ty.sx.cn)、网址(www.sblb.net

 5.  友仁医院

  • 负责人:刘绍武
  • 成立时间:1930年
  • 主营:设内、外、妇、儿、眼科
  • 办院宗旨:济世活人,探讨中医,学习西医,研究汇通中西两法治病之道。
  • 主要成果:医院有10余名工作人员,设内、外、妇儿、眼各科,当时颇有名气,博得了群众的好评和赞扬
  • 地址: 山西省长治市西街47院
  • 联系方式:友仁医院在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占长治时被迫停业(详情参《长治市卫生志1840-1985》第190页)。

二.学术团体

1.  山西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

  • 主任委员:刘惠生
  • 成立时间:2005年12月,经山西省民政厅批准,山西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正式在太原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三部六病专业学术团体。
  • 组织活动:2008年12月27日在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召开了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暨学术发展研讨会,有来自北京、上海、海南、河南、沈阳、广西、山西等地近百名会员参加了大会。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山西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文渊到会并讲话,充分肯定了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和成绩,高度评价了三部六病学术对山西中医工作的促进和意义。本次学术会议受到了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全国同行的高度重视,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取得圆满成功。
  • 作用:是三部六病学说的传播的重要媒介和三部六病流派的建设的基本平台,将会极大地推动三部六病的发展。

2.  山西中医学院成立“三部六病研究学社”

  • 创办人:冯明
  • 成立时间:1984年在山西中医学院成立。
  • 组织活动:在该校的《探春学报》上陆续刊登了三部六病学说的全部内容;多次请刘绍武的弟子刘惠生、宿明亮等在该校做三部六病学说报告;定期组织学社成员与刘绍武及其弟子座谈。
  • 作用:对于宣传三部六病学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培养了一批以马文辉、白玉金等为代表的三部六病医学人才。

3.  山西医科大学“三部六病学社”

  • 创办人:刘东红
  • 成立时间:1988年在山西医科大学成立。
  • 组织活动:开展三部六病学说讲座;出版三部六病学说内部刊物;积极从事三部六病临床实践;定期组织学员进行社会实践。
  • 作用:标志着三部六病学说正式进入西医高等院校,培养了一批批学习既懂得现代医学,又掌握三部六病学说的人才。这些人才现已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县医疗机构中,多已成为各医疗机构的骨干或专家,将会为今后三部六病的大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4.  首都医科大学“三部六病学社”

  • 创办人:任天华
  • 成立时间:199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成立。
  • 组织活动:学社人员多达200余人,曾多次邀请刘老弟子宿明良、刘惠生来学院进行三部六病学说系列专题报告会。
  • 作用:宣传了三部六病学说。

5.  “友仁医社”

  • 创办人:刘绍武
  • 成立时间:1943年在甘肃省天水成立。
  • 组织活动:参加医社的十几人均为汇集此地的热爱中医的学者名人,开始讲授其初具规模的“三部六病学说”。内容是以三部六病的观点将《伤寒杂病论》进行了“立纲、归类、正误、补缺”,分别从理、法、方、药诸方面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整理,分为三部分,即《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和《仲景药能观》。
  • 作用:汇集了刘绍武从医二十多年医学实践和研究的成果,奠定了“三部六病学说”的基础。

三.人才队伍

1. 法定弟子:

  • 由国家选定,签署师带徒合同期满三年,由国家、省级相关管理机关组织考试合格,颁发师带徒证书者。
  • 胡连玺(1964年)、刘喜娥(1985年)、张宏刚(1988年)

2.  家传弟子:

  • 身为刘老先生的子孙和亲属,一生从事三部六病医学研究并推广应用者。
  • 刘春娥(1960年)、刘永生(1961年)、刘恩生(1962年)、刘惠生(1966年)、谷润贞(1966年)、刘东红(1985年)、刘剑波(1988年)、刘剑勇(1992年)、刘剑锋(1992年)、张 芳(1992年)、白 莉(1992年)杨丽白(1997年)

3.  师授弟子:

  • 参加国家举办的学校、研修班以及西医学习中医班学习,由刘老先生正式担任授课老师,且国家颁发结业证书者。
  • 宿明良(1971年)、赵宪梅(1971年)、郭维峰(1975年)、闫云科(1975年) 、张忠惠(1973年)

4.  师承弟子:

  • 由刘老先生与求学者双方同意,以磕头拜师方式接受为入门弟子者,为师承弟子。
  • 李兵林(1970年)、杜慧芳(1971年)、臧东来(1982年)、武连生(1982年)、刘海涛(1992年)

5.  功勋弟子:

  • 与刘老先生有不解之缘者,并为三部六病医学的发展、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功勋弟子。
  • 李志魁(1964年)、胡安荣(1966年)、张克敏(1970年)、刘惠智(1971年)、卢祥之(1972年)、徐黎明(1986年)、程跃华(1987年)、梁嘉华(1990年)、张广福(1995年)、苏庆民(2002年)、郭志忠(1982年)、吕吉山(2003年)、翁超明(2003年)、王燕平(2004)、李浩(2004年)

6.  福缘弟子:

  • 有幸与三部六病医学结缘,师徒相逢后,认真学习,虚心求教,成为三部六病医学事业的学习应用者和宣传推动者,为福缘弟子。
  • 冯舟(1962年)、谢代英(1971年)、凌友仪(1975年)、杨启民(1976) 李冬根(1976)、王镜(1975)、吕建荣(1986年)、贾民(1984年)、梁粉莲(1988年)、 张竹青(1992年)、武德卿(1996年)、庄香久(1998年)、康守义(1989年)、李建中

7. 院校弟子:

  • 系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先后建立的三部六病医学社和《探春学报》的学生成员,由刘老派遣弟子授课入门,部分同学组织前往刘老家中聆听刘老解惑,后又有部分同学随去海南者,为三部六病学派第二代弟子。
  • 冯明(1985年)、杜永平(1985年)、张玉萍(1985年)、马文辉(1987年)、郭石宏(1987年)、白玉金(1988年)、石希康(1987)、冯卫权(1985年)、徐家立(1985年)、李伟(1985年)、苏世红(1985年)、孔咏梅(1985年)、任天华(1985年) 王亚飞(1985年)、原彪(1985年)、丁翔(1985年)、邹春革(1985年)、朱海平(1985年)、吴军(1985年)、赵卫星(1986年)、郭荣荣(1989年)、刘晶磊(1985年)、贾万国(1988年)、俞伟君(1986年)、李永旺(1986年)、李武(1985年)、李晓燕(1985年)、吕永梅(1985年)、王庆昌(1989年)、王化冰(1985年)伍海源(1985年)、徐晓静(1985年)、杨彦彪(1986年)、韩振国(1986年)、王洪欣(1985年)、张荣怀(1990年)、王翔宇(1989年)、王文杰(1992年)、郭海涛(1990年)、单连喆(1990年)、刘兴甲(1990年)、胡正东(1989年)、李忠辉(1991年)、顾文斌(1990年)、熬广宏(1990年、庞华(1990年),等等。

四.学科带头人

  1. 苏庆民:男,中医药法立法起草组成员,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主要论文有“关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法研究方向探析”。
  2. 刘惠生:男,主任医师,生于1940年,现任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所长、山西省中医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继承其父刘绍武先生三部六病学说,结合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著有《异源同流——医学的解构与重建》(1992年)、《三部六病精义》(2004年)、《伤寒临床三部六病精义》(2007年)及《伤寒论三部六病师承记——中医临床统一论》(2008年)。三部六病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探索了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并把三部六病学说作为这样一种模式公之于众。1988年主持研制"中医刘绍武三部六病电子计算机诊疗系统",获山西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完成了新药血糖平胶囊(2002年已更名为芪味糖平胶囊)研制工作,并获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130)及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CN02110059.4)。在临床实践中,研制的中药肌复灵治疗肌肉萎缩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研制的中药“芪味糖平”治疗Ⅱ型糖尿病有良好效果。
  3. 宿明亮:男,1949年生,副主任军医、北京军区中医三部六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等职。现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工程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三部六病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中医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医药研究杂志》编委、《健康生活》杂志编委。一九九二年主持研制的《中医三部六病综合诊疗系统》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九九六年主研的“中医全自动脉象诊疗仪”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其项目在国内外分别获得第三届中国专利展览会金奖,第九届中国发明展览会金奖,96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香港世界华人发明博览会银奖,并列入全军的重点开发项目。
  4. 胡连玺: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山西中医》杂志编委。60年代初即继承山西省名老中医刘绍武的学术经验,致力于《伤寒论》之研究,撰写《试论伤寒“六经”当为“六病”》论文。多年来,发表论文约40篇,参与编写《山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汇编》。从事中医工作30余年,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对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特别是对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脉管炎等有丰富的经验。与其师共同研究的“中药煎剂剂型改革”获太原市1985年四等成果奖。
  5. 马文辉:男,1965年生,现任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1984年师从首届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老先生,开始三部六病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著作有《三部六病纲要》、《刘绍武串讲<伤寒论>》、《易医论》、《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等。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刘绍武先生及其学说思想简介》、《<伤寒论>的三部定位和六病辨证》、《<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辨证》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求真学堂第八讲|三部六病学说之概述与临床应用
【刘绍武先生简介】
《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即日面市
▲调肝汤--创立三部六病学说的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
大年初二贺礼:“三部六病”协调方23首(最新整理)
“一方治百病”系列之协调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