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黄帝内经》运气学说初探

《黄帝内经》运气学说初探

张广修 张同远

我们人类生活的自然界,时间和空间为两个重要范畴。时间是物质世界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抽象,空间则是物质世界广延性的描述,时空结合统一,成为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时空宇宙中发展变化的。

由于人类世代生活于自然界中,并且一刻不停地进行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外感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关于外感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治疗方法、预后预防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即已奠定了基础,形成了系统而又完整的外感疾病学说。

《内经》外感疾病学,其因杂,其机奥,其症繁,其疗当,内容丰富而又全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至于具体说理阐述,则是通过宇宙气象演化模式-运气学说进行的。因此,在学习《内经》外感疾病学之前,首先要弄懂弄通《内经》运气学说。而要弄懂弄通《内经》运气学说,首先要弄懂弄通《素问遗篇》中的有关内容。

 “运”指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的运动;“气”指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要素。《内经》运气学说,基本观点是“人与天地相参”(《素问、咳论》)、“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主要方法是以古代历法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工具、以阴阳五行为模式、以运气相互作用为条件而加以说明的。至于具体内容,则是“把自然气候现象和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1,从宇宙时空节律上来探讨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内经》运气学说,是《内经》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经》外感疾病学的精髓,要学深学透,必须从下述几个方面循序进行:

一、首先弄懂古代历法知识

我国古代历法较为复杂,归纳言之有下述几种:

(一)阳历:“阳”指太阳,“阳历”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实即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定为一个“回归年”,共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现代精确到“四十八分四十六秒”),其五小时多的尾数,通过置闰方法进行处理,即每4年进加一天,每满一百年又“废闰”一次,每满一百年又不废一次,如此反复调整。

(二)阴历:“阴”指太阴即月亮,“阴历”就是根据月亮在“白道”上运行一周(实即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定为一个“朔望月”,每月为二十九天十二小时四十四分二秒八,具体制为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但十二个月加起来,比“太阳年”运行一年的时间少十一天多,于是采用“三年一闰”(即每三年加回一个月)和“十九年七闰”的方法进行调整。

(三)农历:又称“夏历”,现在称之为“古历”、“老历”、“旧历”,此历用阴历方法划分月份,又参照阳历日数来“置闰”,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

(四)干支历法:即在农历基础上,配上天干地支,演为六十甲子,作为纪时、纪日、纪月、纪年的工具。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从上可知,《内经》所用的历法,是以农历为基础的干支历法。奇行说:“在古代的各种预测术中,特别讲究要推算出准确的年、月、日、时的干支,然后才能将它输入预测系统中进行观察与分析”4。《内经》运气学说,就是以干支甲子来经纬时空、推演说明气候变化和外感疾病发病规律的。

二、其次弄清几个概念:

(一)九星。《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有“九星悬朗”句。唐、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曰:“九星,谓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此九星,为古代天文学中的九个星宿,其五行属性是:天蓬属水,天芮、天禽、天任属土,天冲、天辅属木,天心、天柱属金,天英属火。《素问、刺法论》中有“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等具体星名,主要用作五行代称,属于修辞手法之一。例如“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即是说,司天之木受金运窒抑,余类推。

(二)音律。《素问、针解篇》说:“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音”为音阶,“律”指旋律,两词为音乐学术语。在《内经》中,“音”凡二义:一者指声音。据《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篇记载,木声为角,火声为徵,土声为宫,金声为商,水声为羽。至于具体的音质特点,唐、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在注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时说:角之木音“调而直”,火之徵音“和而美”,土之宫音“大而和”,金之商音“轻而劲”,水之羽音“沉而深”。二者代指五行五运,具体是角代木运,徵代火运,宫代土运,商代金运,羽代水运。这种简捷说理方法在《素问、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刺法论》、《本病论》等篇中广泛应用,以之修辞,使语言简练精美。例如:“土运太过”这个内容,用了四个字,转了一个弯子才表达出来,说成 “太宫”则干脆利落多了。

关于“律”:“律”数有六,故《针解篇》称“六律”。古代六律,有广、狭二义。狭义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另有六吕与之相配,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六律属阳,六吕属阴,阴阳相合,故《针解篇》说“阴阳合气应律”。广义的六律,包括六律、六吕,合为十二,故亦称十二律。关于律之所配,有两种情况:

1、《淮南子、天文训》曰:“律之数十二,、、、、、、律以当辰”,即十二律与十二时辰相配,具体规律是黄钟配子,大吕配丑,太簇配寅,夹钟配卯,姑洗配辰,仲吕配已,蕤宾配午,林钟配未,夷则配申,南吕配酉,无射配戍,应钟配亥。

2、律以配气:即律与气候相配合,如《吕氏春秋、音律》说:“天地之气合而生风,、、、、、、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则生黄钟,季冬生大吕;孟春生太簇,仲春生夹钟,季春生姑洗;孟夏生仲吕,仲夏生蕤宾,季夏生林钟;孟秋生夷则,仲秋生南吕,季秋生无射;孟冬生应钟。”

上述十二律的两种配法,只是角度不同,实质内容则一。盖时辰以地支为纪,六气由地支化生,故仲冬月建为子,子与仲冬皆配黄钟;季冬月建为丑,丑与季冬皆配大吕,余类推。《内经》取六律之阳者(即狭义六律)与六气相配,作为六气代词以简捷说理过程。例如《素问、本病论》说:“丙寅阳年太过,、、、、、、太簇之管,太羽不应”,其“太簇”即代指丙寅年寅申合化之相火,上句意思是说:“丙寅阳年,水运太过,但寅申合化之少阳相火与太过之水运不相应”,语句长且复杂,简化为上述说法,则既简明又易懂了。

综上可知:《内经》运气学说中之“音律”,是作为代词使用的,是代替五运六气的,并不是作为声音、旋律来解说五运六气的。明乎此,就不会大惊小怪的了。

在弄明白《内经》运气学说中相关历法、相关概念之后,再来探讨具体的运气演化规律,就比较地浅显易懂了。

三、运气演化规律

《内经》运气演化规律,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两类。一般规律是基本、基础,特殊规律则由一般规律演变化生。

(一)一般规律:运气演化的一般规律较为复杂,大约可归纳为理论上的两个阶段(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即甲子化生出运气的规律和具体的运气演化规律。

1、甲子化生运气规律。由于《内经》运气学说是以干支历法为基础的,干支组成甲子,甲子经纬天地,故天地五运六气,皆由甲子所化生。具体规律是天干化生地之五运,地支化生天之六气。天干化运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土主甲乙,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即甲己化生土运,乙庚化生金运,余类推。天干化生之五运,在一年的主治形式上,有中运、主运和客运的不同情形。中运统主一年。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即是说,甲年己年,土运为中运;乙年庚年,金运为中运,余类推。主运即五运分主五时,每时七十三日零一刻。初运为木运,从大寒节当日交运;二运为火运,在春分节后十三日交运;三运为土运,在芒种节后十日交运;四运为金运,在处暑节后七日交运;五运为水运,在立冬节后四日交运。如此周而复始,年年不变。至于客运,其规律是:以当年的中运为初运,按五行相生顺序值于主运之上,轮流运转,周而复始。上述五运,《内经》以角、徵、宫、商、羽之五音分别作为代词,用以解说运气演化过程。

关于地支化气,《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戍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意思是说,子午化生少阴热气,丑未化生太阴湿气,余类推。上述地支化生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在一年之中又分主气、客气而轮值。“主气”主司一年之内的正常气候变化,即季节性气候变化。具体内容是一年分作六步,每步包括四个节气共六十天八十刻半,始于厥阴风木,终于太阳寒水,年年不变。厥阴风木为初之气,始于大寒节终于春分节;少阳相火为二之气,始于春分节终于小满节;少阳相火为三之气,始于小满节终于大暑节;太阴湿土为四之气,始于大暑节终于秋分节;阳明燥金为五之气,始于秋分节终于小雪节;太阳寒水为终之气,始于小雪节终于大寒节。至于客气,则将六气分为司天、在泉、间气三种而分别司值。其规律是:以当年轮值之岁气为司天,如子年午年,少阴君火司天,余类推。司天之气,在正南方即主气的三之气上,通主上半年气候变化。与司天相对的气为再泉,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下”指在泉,与“上”之司天相对而言。例如厥阴风木司天则少阳相火在泉,余类推。在泉之气主管下半年气候变化。左右间气则随司天、在泉之气的不同而变更。《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为南为司天,下为北为在泉。站在南方司天位置脸朝北看,当厥阴司天时,则左间气为少阴君火,右间气为太阳寒水,余类推。至于在泉之气的左右间气,《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少阳在下”时,“左阳明右太阴”;“阳明在下”时,“左太阳右少阳”;“太阳在下”时,“左厥阴右阳明”;“厥阴在下”时,“左少阴右太阳”;“少阴在下”时,“左太阴右厥阴”;“太阴在下”时,“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意思是说,站在在泉位置脸朝南方看时,若少阳在泉,则左间气为阳明,右间气为太阴,余类推。间气各司一步之气候变化。

在理解上述干支甲子化生运气规律时,有几点情况必须特别注意:

1“化的条件是合,只有合起来才能化,所以化又称‘合’或‘合化’。”5其原理与化学上“氯”与“钠”化合为“盐”、植物学上雄蕊与雌蕊配合而结果实等情况相同。因此,“甲”与“己”必须合到一起,才能化生新的土质;“子”与“午”必须合到一起,才能化生新的火气。单独的“甲”、“己”、“子”、“午”,无化可言,各属原始的木、土、水、火,不可能有新质产生。

2《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干支历法,是“子甲相合”即天干与地支紧密配合而后成其纪的。这样的配合共得六十个“甲子”,组成六十甲子的整体系统,即:“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戍、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戍、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戍、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戍、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戍、癸亥。”请看:在这个整体系统中,每个甲子,都包含着一干一支,干为阳,支为阴,阴阳配合,永不分离。因此,单独的天干、地支,在这个系统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再看:在这个整体系统中,六十甲子,循环往复,顺序发展,永不错位,任意错位跳越的甲子,在这个系统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于此可知:在六十甲子的历法长河中,天干合而化运,地支制之;地支合而化气,天干统之。单纯的天干化运、单纯的地支化气,在干支历法中是不可能的,因而是不存在的。

3《周易、系辞》云:“乾知大始,、、、、、、坤以简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于此亦知:阴阳相合而化生万物,有主次役守之分,阳为主为役,阴为从为守。故甲己化土,己随甲化;乙庚化金,乙随庚化;余类推之。因此,《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的“金主乙庚”、“木主丁壬”,是按十个天干的原始顺序而言的,不可因序害意,误解为庚随乙而化金、壬随丁而化木。

2、运气演化规律。运气演化的一般规律十分复杂,具体言之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1)盛衰迎随规律。《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治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意思是说,十干化生五运,凡阳干之运,均属运气太过而有余,谓之盛;阴干之运,均属运气不及而衰少,谓之衰。如此阴阳更迭,盛衰迎随,演为三阴三阳,化生宇宙万物。

2)“虚实夹正”规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程士德等在《素问注释汇粹》“附二:五运六气学说简介”中注曰:“先至,指太过之运,均从大寒节前十三日交运;后至,指不及之运,均从大寒节后十三日交运。”《素问、六微旨大论》说:“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唐、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曰:“假令甲子岁气有余,于癸亥岁未当至之期,先时而至也;乙丑岁气不足,于甲子岁当至之期,后时而至也。故曰来气不及、来气有余也。言初气之至期如此。岁气有余,六气之至皆先时;岁气不及,六气之至皆后时。先时后至,后时先至,各差三十日而应也。”综上可知:天气治岁,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而有奇。在一岁之中的六步六气轮值交替过程中,初气先时而至,六步之气皆先时而至;初气后时而至,六步之气皆后时而至。这样,在六十甲子一周期的年岁推演过程中,先至一气者必先止一气,后至一气者必后止一气。“先止-后至”与“先至-后止”交替出现,形成了气虚与气实循环更迭的规律,可以简言之为“虚实夹正”规律。举“甲子-乙丑-丙寅-丁卯”这四年为例:在甲子与乙丑年间,甲子年气先止十三日,乙丑年气后至十三日,其间二十六日“虚“而无气,属于“气虚”;而在乙丑年与丙寅年之间,乙丑年气后止十三日,丙寅年气先至十三日,其间二十六日双重气治,则属于“气实”。至于“运非有余非不足”即“至当其时”之“正岁”,以及气虚与气实之间的那段时间,则属于不虚不实之正气了。

这种“虚实夹正”现象,《内经》在有关篇章中屡有述及。例如:《素问、本病论》说:“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天虚”即是上述六气值虚之“气虚”;《灵枢、刺节真邪》说:“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盖气之动也则为风,虚气动也则发为虚风,最易贼犯人体而为疾,且病情严重;正气形成之正风,邪力较弱,伤人较轻;至于气实引起之实风,《灵枢、百病始生》说:“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不发为疾。“两实”,一指天之气实,二指人之体实,气实而治泰,体实而壮坚,气不为邪袭体,是故其疾不生。明白上述运气“虚”、“实”、“正”演化规律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制约着、决定着外感疾病的发生规律。

3)浑融制约规律。《素问、六微旨大论》说:“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木气承之;木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炎之下,阴精承之。、、、、、、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明、王履《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说:“承,犹随也。、、、、、、虽谓之承,有防之之义存焉。、、、、、、然所承也,其不亢,则随之而已,故虽承而不见,既亢则克胜以平之,承所见矣。然而迎之不知其所来,迹之不知其所止。、、、、、、常存乎杳冥恍惚之中。、、、、、、亢则害,承乃制之道,盖无往而不然也。”另外,《说文解字》“五”作“X”:“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舞也”;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道》说:“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则赅阴阳,五行各有阴阳也。”当代程士德等在《素问注释汇粹》“附二:五运六气学说简介”中也说:“五行中有阴阳,如木有阴木阳木,火有阴火阳火;阴阳中有五行,如阳中有木火土金水,阴中也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有阴阳就能运,阴阳中有五行就能化。”于此可知,阴阳五行是一个对立统一、浑融不可或离的整体系统。在这个整体系统内,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制化演化运动,“整体浑融”是制化演化的前提保证,苟互相孤立而不浑融一体,有何制化演化可言?而“制化演化”则是“整体浑融”的作功形式和存在形式,苟无制化演化,阴阳五行僵死废绝,整个世界也就不可能存在了。于此可知,阴阳五行的正体浑融和制化演化规律,“大致宇宙,小至秋毫,无不存焉。在不同层次(档次)的阴阳五行系统里,阴阳升降出入的幅度、五行运动的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阴阳与五行互寓、系统内通过相制而相济的调节原理却是完全相同的。”6

五运六气的演化过程同样是如此。具体地说,在五运六气系统中,阴阳五行,浑融一体,生克乘侮,胜复淫治,随机而动,相综进行。举甲子年大寒至春分这段时季为例,中运、客运为土运,主气为风木,燥金随之;君火司天,在泉左间为风木;其年甲子,其子属水。可知在这段时季中,木火土金水五行俱全,水火阴阳混同存在。正因为如此,才引起宇宙事物演化变化、生机蓬勃的。再举《素问、五常政大论》的几个平气之年来看:“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由此可知,在任何一个年份中、季节中,甚至在任何一个时间之中,阴阳五行的整体系统是无所不在的,阴阳五行的生化制约是同时进行的,只是由于某些条件,某气相对地有所偏胜罢了,但偏盛不等于孤纯。明白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就不致于机械地认为某种外感疾病只发生于某季了。实际上,任何一种外感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于任何季节、任何时候。

4)日月盛虚规律。《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虚寥廓,肇其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彰。”说明在运气演化过程中,“九星”与“七曜”是个重要因素。“七曜”包括日月和五星,其中日月尤为干支历法的基础,运气演化的根据。日月的运行周旋,除了引起上述“盛衰迎随”、“虚实夹正”等总体规律以外,自身还带有一些相对特殊的规律嵌套于上述诸般规律之中,直接制约着宇宙的运气演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

(5)太乙游宫规律。《内经》在《灵枢、九宫八风》中,将八方八卦(宫)与八个节气相配,以“太乙”游宫为说理方法,以推断气候变化情况。具体配宫是:立春艮卦为“天留”宫,春分震卦为“仓门”宫,立夏巽卦为“阴洛”宫,夏至离卦为“上天”宫,立秋坤卦为“玄委”宫,秋分兑卦为“仓果”宫,立冬乾卦为“新洛”宫,冬至坎卦为“叶蛰”宫,中央为“招摇”宫。太乙游宫规律是:“太常以一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太乙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蜇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太乙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所谓有变者,太乙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是故太乙入徒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另外,《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曰:“八正,谓八节之正气也。、、、、、、以时至,谓天应太乙移居,以八节之前后,风朝中宫而至者也。”

上述五个运气演化规律,互相嵌套,交混存在。

(二)运气演化的特殊规律。运气演化的特殊规律,大概言之可归纳为两类:

1、生扶同化规律:即运与气或生或扶,同一而化。具体又有五种情形:

1)“天符”:即中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即是说,己丑、己未年,在运为土(己为土运),在气为湿(丑未化生太阴湿气而司天),土湿同化,而为天符。以此类推,火运之戊寅、戊申、戊子、戊午年,金运之乙卯、乙酉年,木运之丁已、丁亥年,水运之丙辰、丙戍年,上述十二年均为天符年。

2)“岁会”:即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合。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丁卯年,丁岁为木运,卯在五行属木,以木扶木,是为岁会。类推之,戊午、甲辰、甲戍、己丑、己未、乙酉、丙子年,此八年皆为岁会年。

3)“同天符”:即中运太过之气与客运在泉之气合而同化。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过而同地化者三,、、、、、、甲辰、甲戍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加者何谓?、、、、、、太过而加同天符。”即是说,甲辰、甲戍二年,太宫土运,太阴湿土在泉,土湿同化,而为“同天符”,余四年类推之。

4)“同岁会”:即中运不及之气与客气在泉之气合而同化。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癸已、癸亥少徵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征下加少阴,如是者三。、、、、、、不及而加同岁会也。”即是说,癸已、癸亥年,岁运为少徵,少阳相火在泉,是同气而化,故为“同岁会”,余类推之。其五,“太乙天符”,即既属天符,复为岁会。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符岁会何如?岐伯曰:太乙天符之会也。”在六十年中,太乙天符有戊午、乙丑、己丑、己未四年。此四年,中运、司天、岁支三气会合,故《素问、天元纪大论》称此特殊年份“三合为治”。

2、克抑失守规律:《素问、本病论》说:“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时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意思是说,关于五运六气的盈虚更复,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升降迁退情况,在《素问、天元纪大论》等有关篇章中已有“经论”,即已有具体论述。本篇所论的,是在前述运气演化的一般规律基础上所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即五运六气的升降迁退规律失常,四时之气轮值失序,以致宇宙间气交紊乱,万化不安,引发民病的特殊规律。据《本病论》记载,这种特殊规律,主要有两种:

1)运克气规律。“运”指五运,“气”指六气,包括司天之气等。其克抑规律是:凡本年中运之气克制下年司天之气的,下年司天之气因受其克抑而不得按时升值,导致气交失守而生变;凡本年中运之气克制下年在泉之气的,则下年在泉之气因受其克抑而不得按时降而值位,亦同样导致气交失守而生变。

前者例如:《素问、本病论》说:“是故已亥之岁,君火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厥阴木迁正,则少阴未得升天,水运以至其中者。君火欲升,而中水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清寒复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心神惊悸,寒热间作。日久成郁,即暴热乃至,赤风瞳翳,化疫,温疠暖作,赤气彰而化火疫,皆烦而燥渴。”意思是说,辛已、辛亥年,中运为水(天蓬),厥阴风木司天;次年壬子、壬午,少阴君火轮值司天。但由于君火受上年水运克抑,故“升之不前”,即不得按时迁正,以致该年气交失守而生变。在自然界,表现为“清寒复作,冷生旦暮”等恶劣气候,在民则易因寒袭而生内热。这种恶劣气候若郁久化毒,毒盛化疫,还可使民染疫气,引起疫疠流行。在六十年中,这样的年份共有十二年,且多连续出现,即辛未、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辛丑、戊申、己酉、庚戍、辛亥、壬子年。

后者例如:《素问、本病论》说:“是故寅申之岁,少阴降地,主窒地元,胜之不入。又或遇丙申、丙寅,水运太过,先天而至。君火欲降,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发舒,寒常布雪,凛冽复作,天云惨凄。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寒胜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温病欲作也。”意思是说,丙寅、丙申年,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次岁丁卯、丁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当降为在泉。但由于丙年水运太过,少阴君火受其克抑,因此“降而不下”,以致该年气交失守而生变。在自然界,表现为“寒常布雪,凛冽复作,天云惨凄”等反常气候。君火久而不降,寒淫郁而“化疫”,民染疫气为病,则可出现“面赤心烦,头痛目眩”等症,甚者症状变重而成为“温病”。在六十年中,这样的年份共有十二年,亦多连续出现,即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丙戍、癸已、甲午、乙未、丙申、丁酉、丙辰、癸亥年。

2)气克运规律。“气”指六气,由地支化生;“运”指五运,由天干化成。复习言之,在干支历法中,天干、地支是以相结合的甲子形式出现的,故地支化气,有天干参与;天干化运,有地支协从。十个天干,阴阳各半,一阳一阴,雌雄配合,化生新质,其运乃成。按一般规律,阳干之年,其运皆属太过。但在特殊情况下,在运气演化的三十个阳干年份中,若参加化运的阴干被其所配的地支属性相克,或被其所配地支化生的气性相克,则其干受损,其力大削,化生的中运,表面上属太过而盛,其实则由盛变衰了。在这样的年份中,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升降迁退,皆随运气的由盛变衰而由常变殊,相对紊乱,即气交失守而生变。故《素问、本病论》说:“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干十二支,上下经纬天地。数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节,即生大疫。注《玄珠密语》云:阳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计有太过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太过之用。令不然之旨。今言迭支迭位,皆可作其不及也。”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天干地支,组成甲子;甲子布为司天在泉(司天即天甲子,在泉即地甲子,依次排布间气甲子),上下经纬时空天地。按一般规律,在六十甲子周年中,阳干之年共有三十年,除六年天刑(即天符,包括戊寅、戊申、戊午、戊子、丙辰、丙戍年)以外,其余二十四年,皆作运气太过论断。其实“不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太过之运也可变为不及,以致司天、在泉之气在其轮值迭移过程中,“虽得岁正”但未得迁正,以致司天与在泉不相和奉,“失守其位”而“四时不节”,气郁化毒,最终引起 “大疫”流行。

因运受气克而阳运化衰,终至司天、在泉刚柔失守而郁毒化疫,其理较为微奥,现举《素问、本病论》一例以解说之,若与后述“运气演化的基本格局”相参,则更能加深理解。

《素问、本病论》说:“假令丙寅阳年太过,如乙丑天数有余者,虽交得丙寅,太阴尚治天也。地已迁正,厥阴司地,去岁太阳已作右间,即天太阴而地厥阴,故地不奉天化也。乙辛相会,水运太虚,反受土盛,故非太过,即太簇之管,太羽不应,土盛而雨化,水复即风,此者丙辛失守其会,后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已,早至戊辰,甚即速,微即徐,水疫至也。、、、、、、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应交司而治天,即辛已未得迁正,而庚辰太阳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水运亦小虚而小胜,可有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水疠,其状如水疫。”

此段经文的意思是说:

1)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癸酉”这个演化格局中(参后述),轮值丙寅年时,“丙寅”之“丙”与“辛未”之“辛”合而化成水运,于此同时,“乙丑”之“丑”与“辛未”之“未”合化湿土之气。本来,丙年水运盛而有余,但因在丙辛合化过程中,其“辛”水受到本身所配的“未”土相克,且受丑未合化之湿土之气相克,故辛干受损力衰,所合之水运亦相应地由盛而变衰。

2)水运既衰,则其气不但不先至十三日,反而后至十三日。因此,在丙寅年年初的二十六日中,少阳相火未能司天,乙丑年之太阴司天因无接替而继续值位不退,但此时丙寅年之在泉辛已已经迁正,乙丑年之在泉即庚辰太阳轮为右间,如此,形成“天太阴而地厥阴”的“地不奉天化”的特殊时季。水运太过名“太羽”,少阳相火名“太簇”,丙寅之年,中运与司天错乱不堪,故曰“太簇之管,太羽不应”。

3)由于丙辛失守,水盛变衰,衰而气郁,郁而化毒,毒生疫气,民染为疾。此种疾病,名曰“水疫”。在“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这五年中,丙寅、丁卯、戊辰为前三年,戊辰、己已、庚午为后三年,疫邪甚者,在前三年之戊辰则可发病;若疫气较轻,则发病稍缓,可在后三年之己已才发生疫病。

4)另外,乙丑年太阴司天,庚辰太阳在泉。丙寅年在司天、在泉交接过程中,若丙寅少阳已升迁司天但庚辰太阳在泉不退,而形成上少阳下太阳的特殊局面时,亦是由于“丙辛不合德”而其水运由盛变衰所致的,其年易化生水疠,水疠的性质和症状与水疫相同。

在理解上述“气克运”的特殊运气演化规律时,有几点情况必须注意:

此种气克运规律,《素问、刺法论》称之为“刚柔失守”。如云:“刚柔二干,失守其位”;“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等。就化运之天干来看,阳干属刚,阴干为柔,柔亏助刚不力,故云“刚柔失守”。经文又云:“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布天未退,、、、、、、上下相错,谓之失守”。此指司天与在泉相错相乖,不相和奉。司天在上为刚,在泉在下为柔,天地相错,故云刚柔失守。上述二说,因果相关,说法角度不同,内容并无歧义。

上述“气克运”的特殊规律,归纳言之可有两种情况,一是阳干所合之阴干被相配的地支属性所克,在六十年中,这样的年份有甲戍、丙子、戊寅、庚辰、壬午、戊申共六年;二是阳干所合之阴干被其所配的地支化生之气所克,在六十年中,这样的年份有甲子、丙寅、壬辰、甲午、丙申、壬戍六年。上述“气克运”共有十二年,《素问、本病论》述及者仅甲子、丙寅、庚辰、壬午、戊申五年,属于举例,应当活读《内经》而类推理解之。

(三)运气演化基本格局。《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在自然界,毛羽鳞介,飞走蠕行,金玉土石,动植矿物等,都是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而生化不已的,而气机的升降出入,又必须在特定的“器”内才能进行,因为“器者”为“生化之宇”。唐、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器”曰:“器者,谓天地及诸身也。宇,谓屋宇也。、、、、、、诸身者,小生化之器宇;太虚者,广生化之器宇也”;明、张介宾《类经》注曰:“宇者,天地四方曰宇。、、、、、、凡物之成形者皆曰器,而生化出乎其中,故谓之生化之宇。若形气散敝,则出入升降无所依凭,各相离分而生化息矣”。综上可知:各种不同事物的生化,是在具有各种特定条件的特定“器”内进行的,若脱离或超越了这个特定的器,则其器散敝,破败失约,失却了特定的生化条件,特定事物的生化就无从进行了。这种“器”,也可称之为“格局”。“格”者,格式、规格,亦即形式、结构也;“局”者,局限、局面,亦即局部、局势也;“格局”者,一定范围之内的事物发展状态也。通俗言之,一切事物的生化发展,必须在具有特定条件的范围之内才能进行,否则必不可能。

五运六气的演化,同样离不开“器”即“格局”。由于运气演化以“五运”和“六气”为基本要素,故其基本格局为“地以五为制”(《素问、天元纪大论》,下同)的“运”格局、“天以六为节”的“气”格局和“五六相合”而三十为一纪的“纪”格局、六十甲子为一周的“周”格局。

1、运格局:“运”即五运,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所化生。由于在干支历法中,干与支是以干支结合的“甲子”形式出现的,其甲子共有六十个,故每十个甲子为一个化运格局。具体言之即“甲子-癸酉”、“甲戍-癸未”、“甲申-癸已”、“甲午-癸卯”、“甲辰-癸丑”、“甲寅-癸亥”各为一个完整的化运格局。其五运的化生,均是在各自的格局中进行的。例如在“甲子-癸酉”这个格局中,甲子与己已化为土运,而在“甲申-癸卯”这个格局中,则是由甲申与己丑化为土运的。同是甲己化成的土运,由于其格局不同,化运之甲子组成不同,故所化生的土运的性质亦随之各不相同。另外须知,例如“甲子-癸酉”格局中的甲子,是不可能超越局外去与其他格局中的己卯、己丑、己亥等相合而化运的,因为一超局,一越局,则局坏散敝无约,“生化息矣”了。

2、气格局:“气”指风、寒、热、湿、燥、火六气,由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十二个地支所化生。由于在干支历法中,干与支是以干支结合的“甲子”形式出现的,其甲子共有六十个,故每十二个甲子为一个化气格局。具体言之即“甲子-乙亥”、“丙子-丁亥”、“戊子-己亥”、“庚子-辛亥”、“壬子-癸亥”各为一个完整的化气格局。其六气的化生,均是在各自的格局中进行的。例如在“甲子-乙亥”这个格局中,甲子与庚午化为君火,而在“丙子-丁亥”这个格局中,则是由丙子与壬午化为君火的,同是子午化成的君火,由于其格局不同,化气之甲子组成不同,故其气之性质、功能即作为司天、在泉、间气的升降迁退情况亦随之各不相同。同样道理,例如“甲子-乙亥”格局中的甲子,是不可能超越局外去与其他格局中的壬午、甲午、丙午等相合而化气的,因为一超局,一越局,则局坏散敝无约,“生化息矣”了。

3、纪格局:《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岁”即甲子,意为五运六气,相合相演,三十个甲子为一纪,格局成焉。

《素问、六甲脏象论》说:“五日谓之候”。在干支历法中,“日”即甲子,“五日”即五个甲子。纪局三十个甲子,共有六个候。《内经》在纪局之中,为了突出主次,简便观览,每候抽取第一个甲子为纲,排为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纪局图。举“甲子-癸已”这个“纪”来看,六候之纲为甲子、己已、甲戍、己卯、甲申、己丑。甲子少阴君火司天,己卯阳明燥金在泉,己丑太阴湿土、己已厥阴风木和甲戍太阳寒水、甲申少阳相火分别列为司天、在泉的左、右间气。如此,纪局之中,六纲出焉;六纲既列,纪局演焉;五行之中,一纲举焉;一纲既举,五行彰焉。微哉!奥哉!重复言之,纪局中的任何一纲,都率领着包括自身在内的五个甲子,形成一个阴阳五行俱全的相对完整的演化系统。由此益知:阴阳五行系统,是一个以某行为主而五行浑融的整体系统,这个系统,是无时不有、无档不含、无往不在、无有休止地进行演化的。

4、周格局:《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凡六十岁,而成一周。”“六十岁”即六十个甲子。即相延相续的两个纪局合为一个“周”局。在六十甲子的周局中,嵌套着纪、气、运局,循环演化,以致无穷。

弄明白运气演化的基本格局,对于理解《素问遗篇》中的有关内容,进而对于学习《内经》中的外感疾病学说,虽十分有益的。不把《素问遗篇》的内容弄懂弄通,即使把《内经》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仍然是个《内经》的门外汉。

 

结语

《内经》凡对于重要篇章,常以“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藏之金匮”(《素问、天元纪大论》)、“慎传也”(《素问、气交变大论》)等语戒秘之。在《内经》之中,由于《素问遗篇》内容特殊,价值奇贵,为宝中之宝,故“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一度隐秘未传。直到北宋林亿等奉命校正医书时,才发现载有《素问遗篇》的《内经》完本。但由于其内容深奥,言词过简,历代医家未能理解,反以“辞理鄙陋,无足取者”等语訾之而不注不理。庸眼难识宝光,致使《遗篇》的学术思想长期埋没未揭。

通观整个《内经》,关于外感疾病的论述,至少有二十九篇论文。这些论文,按其主要内容约可归纳为五类:其一,《素问、六节脏象论》为外感疾病的序篇。其二,《七篇》大论为淫感疾病的专篇,另有《素问、玉机真脏论》、《举痛论》、《风论》、《缪刺论》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寒热》、《五变》、《贼风》、《百病始生》等篇,从病因、症状、治疗等不同方面丰富了淫感疾病的内容,与《七篇》大论遥相呼应,组成完整的淫感疾病学。其三,两篇《遗篇》为疫感疾病专篇,而《素问、热论篇》、《刺热篇》、《评热病论篇》和《灵枢、热病》等篇则与《遗篇》遥相发挥,共同组成完整的疫感疾病学。其四,《素问、疟论》、《刺疟》、《痹论》等篇主要论述伏邪为病的症状和治疗。其五,《素问、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等篇则重在教授外感疾病的预防措施。上述五个方面,对立统一,相互补充,组成了科学而又系统、深刻而又完整的外感疾病学。

综上可知:《遗篇》对于《七篇》的运气理论,不是否定,而是补充;不是破坏,而是完善;不是谬妄,而是真理;不是废物、蜣丸,而是《内经》的瑰宝、明珠。如果把《内经》的运气学说、外感疾病学说比作一条逶迄千年的巨龙的话,那么,《遗篇》就是镶嵌在这个龙首上的慧睛。《七篇》离开了《遗篇》,有如龙而无睛,必然僵卧不灵,失却其科学价值;而《遗篇》离开了《七篇》,身之不存,睛将安附?同样失去其科学意义。必须《七》、《遗》结合,并与通部《内经》融会贯通,才能加深理解,得其科学真谛。

唐、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曾说:“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千余年来,真经埋没,大道失辉。历代有关医家由于失却了《遗篇》理论的指导,“非径”“无舟”,有如盲子夜行,站在《内经》中医门外,对于《内经》的运气学说,不懂装懂,夸夸其谈,以致对于外感疾病的认识,淫疫不分,新伏不辨,三感不别,五病不审;胸无主见,人云亦云,盲目附和,混鹿为马;臆造规律,妄立纪纲,谬种流传,牢不可破;甚者封“经”封“圣”,以假乱真,使中医外感疾病学的发展,严重脱离了《内经》轨道。在中国医学走向世界的今天,揭《素问遗篇》中未揭之秘,还《黄帝内经》完整面目,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张广修医师简介

张广修,著名中医实践家,从医近50年,收古今医药精华,除世人难愈顽疾,对于内科、男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的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独到的成功经验。

张广修,著名中医理论家,发表中医论文近40篇,撰写中医专蓍10多部,揭《内经》中未揭之秘,正历代诸家之误,为改造、发展、完善、统一中医学说,增添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创新了局面,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医学史意义,必将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中国新医学的创立,产生深远的有益影响。

张广修医师的新老患者,张广修著作的新老读者,张广修医师的新老网友,都是张广修的良朋益友。在此,愿和广大朋友一道,携手并肩,共创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地有五运合六气叫运气,人有五脏通六腑叫天人合一
《黄内内经》中的精华部分——运气学说(1)
重磅| 我,术数人,建议中医们不要钻研五运六气
δ101少阴抑运折郁: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
【新功能上线】五运六气,临床随手即可推演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三年化疫”理论与疫病预测机制研究-陈金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