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

《伤寒论》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之我见


朱木波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生 经方爱好者




摘要】张仲景《伤寒论》卷第二《伤寒例》第三中,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本文从斗历和五运六气等方面来探讨二十四节气与人体的关系。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脊椎 五运六气 斗历 音律  



古人发现,地球特有的时间周期与地球在太阳系的特定位置相关,如昼夜、节气、四季、年等。昼夜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节气和四季的变化是由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造成的。这些时间节律的背后,是地球所受太阳能量辐射的周期性改变,人的生命节律也是由地球的这种特性造成的。因此,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有着相一致的特性,人体生理功能节律也随天地四时之气运动变化而改变。


《黄帝内经》依据天地同律的原则创建了独特的"五运六气"五运六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人体生理现象与时间周期的关系,是《内经》学术中时空合一理念的集中表达,从非常广泛的时空角度反映了天地人之统一,反映了人与天之间存在着随应而动和制天而用的统一。 


张仲景《伤寒论》卷第二《伤寒例》第三中,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说: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列,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


本文探讨二十四节气与人体的关系有如下几方面:



一、斗历是感应天地人的律吕谐波


斗,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是银河系中的七颗恒星。《淮南子天文训》说,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音比无射……。


历,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来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后汉书·律历志》说,夫五音生于阴阳,分为十二律,转生六十,皆所以纪斗气,效物类也。


斗历,是不同季节的气,斗气,是一个波动,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宇宙空间和人体全身各脏腑、经络等,无处不到,时刻推动宇宙的变化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将它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律吕,也统称为律。是纪录斗气振动频率的准确数据。古人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方向进行候气,天效以景,地效以响,即律也。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在一个密闭的室内,把端部塞上葭莩灰(芦苇膜烧的灰)十二支律管,按一定的方位加以布置进行观察,主要是候十二月之中气。原理是气有升降浮沉,每到一节气,则地气从地隙上腾,这时,与该节气相应的那支律管中的灰就会上腾,这样,便可以检验律管上腾的度数和鸣吹出律管的音高,并确定了音高的振动频率。


这种把律管的长短和天地之气联系起来的实验,掌握了五气、五藏与五音、五色、五味以及度量衡等万事万物相应的天人合一的数据,这样,人们把不同频的乐音同一年中的不同时令,气候、物候联系起来


《史记·律书》说,“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孰万物也。”故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


斗历就是感应天地人的律吕谐波。这种谐波在不同的季节和人体中的谐波产生共振,这就是《伤寒论》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的根据。


二十四节气方位音律表 







































































































斗柄指向 


节气 


音律 


 


冬至 


黄钟 


 


小寒 


应钟 


 


大寒 


无射 


报德之维 


立春 


南吕 


 


雨水 


夷则 


 


惊蛰 


林钟 


 


春分 


蕤宾 


 


清明 


仲吕 


 


谷雨 


姑洗 


常羊之维 


立夏 


夹钟 


 


小满 


太蔟 


 


芒种 


大吕 


 


夏至 


黄钟 


 


小暑 


大吕 


 


大暑 


太蔟 


背阳之维 


立秋 


夹钟 


 


处暑 


姑洗 


 


白露 


仲吕 


 


秋分 


蕤宾 


 


寒露 


林钟 


 


霜降 


夷则 


号通之维 


立冬 


南吕 


 


小雪 


无射 


 


大雪 


应钟 




经现代测试证实,康熙年间所制定的黄钟宫振动频率为344.4hz,较国际标准音a= 440hz 而制定的十二平均律中的f124.1音分。附中西音律对照表:









































































律吕名


黄钟


大吕


太蔟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五音名



清徵



清羽


变宫



清宫



清商



清角


变徵


古谱














现代音名


G


#G


A


#A


B


C


#C


D


#D


E


F


#F


现代唱名


5


#5


6


#6


7


1


#1


2


#2


3


4


#4




二、二十四节气与人体


斗历,在天应二十四节气,在地应二十四山向,在日应二十四小时,在人身应二十四节脊椎、二十四肋骨和二十四经脉


1、脊椎


从人体解剖学得知,颈椎七块,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共二十四块,它正好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每一块脊椎都对应着一个节气。在每个节气来临的那一时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间,就像时钟报点一样,宇宙中可发生多种奇妙变化。宇宙中的万物,它们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发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转变,以及各自磁场方向的改变,而后逐渐消失,回到原来状态。《素问》说: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二十四节气、方向、音律、脊椎、穴位对应图:


















































































































































































斗柄指向


节气


音律


人体脊椎


督脉穴位


足太阳穴位



冬至


黄钟


腰椎5


阳关


关元俞



小寒


应钟


腰椎4


(腰眼)


大肠俞



大寒


无射


腰椎3


命门


志宝


报德之维


立春


南吕


腰椎2



肾俞



雨水


夷则


腰椎1



三焦俞



惊蛰


林钟


胸椎12



胃俞



春分


蕤宾


胸椎11



脾俞



清明


仲吕


胸椎10



胆俞



谷雨


姑洗


胸椎9


筋缩


肝俞


常羊之维


立夏


夹钟


胸椎8





小满


太蔟


胸椎7


至阳


膈俞



芒种


大吕


胸椎6





夏至


黄钟


胸椎5



心俞



小暑


大吕


胸椎4


身柱


膏肓俞



大暑


太蔟


胸椎3



肺俞


背阳之维


立秋


夹钟


胸椎2



风门



处暑


姑洗


胸椎1


陶道


大抒



白露


仲吕


颈椎7


大椎




秋分


蕤宾


颈椎6





寒露


林钟


颈椎5





霜降


夷则


颈椎4




号通之维


立冬


南吕


颈椎3





小雪


无射


颈椎2





大雪


应钟


颈椎1





注:穴位对应的是每节脊椎下方。



脊椎象是计算机上的主板,人背面的足太阳膀胱经的肝心脾肺肾等俞穴就是计算机主板上的插槽<<<<,五脏六腑就象安装在计算机上的CPU、显卡、声卡和内存等。人体脏腑、经脉等随着不同的季节而产生不同的基波共振,每个基波振动都有一组不同泛音列与之共振。如C黄钟宫的振动就会产生如下物理性n个的泛音列:



现代超弦理论认为,物质不再是由粒子构成,是由这些不断振动的弦构成。在物理学中,弦振动产生的音都有一组泛音,就是说,整根弦振动叫基音,线段的每个点的振动就叫泛音,也叫谐波。24节脊椎就像钢琴的键盘,每个音都有自己的泛音列。《素问.九针》说:人阴阳合气应律。谱表中第一个是基音黄钟宫应人体心脏,那么后面的泛音共振到肝脏等其他脏腑,而每个脏腑都会发出自己的基音和泛音与斗气及全身经脉产生共振。



2、肺脏


内经谓,肺者,相傅之官,制节出焉;制节出焉是肺控制生命的重要手段。


节,是指天有二十四节气和人体三百六十五节(包括骨节和穴)。制节是控制、调制节气和人体之节的气共振谐波。


肺,左右肺叶各十二共二十四个肺泡;胸肋骨左右各十二共二十四条;肋骨连接脊椎。人体经脉手足三阴三阳左右共二十四经脉等均由肺脏控制


肺叶是中间厚两边薄,呈海绵体状,还有肺泡的厚薄深浅,这些都调节着进入人体的每一个谐波。肋骨、肺泡发挥了校音的作用,共同调控着人体的节律,这就是制节出焉。


《灵枢·九针论》说,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肺在人体胸腹腔内像华盖样居高临下,首先守护着生命的君主之官——心脏,下面才是肝脾肾脏和六腑,整个胸腹腔三焦就是一个共鸣箱,肺是音乐厅的吸音调音板,五脏六腑就是不同乐器的交响乐团成员,共同演奏着生命的交响曲,这就体现了肺朝百脉的功能。


二十四节气的天气变化和人体生理气机的变化等是通过肺脏表现出来。中医所认知的正常人体四季的不同脉象,就是四季能量场所诱发的人体内所蕴藏的不同谐振频率与之相互呼应的一个驻波。《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3、咽喉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喉主天气,咽主地气。”


天地人合一的通道是人体的喉咙。喉咙里有两个通道,就是咽、喉。咽是食管,是饮食通道,喉是气管,是呼吸通道。咽喉门口有一对扁桃体卫士守护。


咽喉是天地之气的各种波频的主要通道,包括声波、色波、味波等。譬如有一个电台向空间发射波频,喉咙比如一台电视机在接收空间的波频并调谐,使人体的频律宇宙的根本节律相一致,才能听到声音和看到图像


喉,春夏秋冬不同气候的谐波从这里通过接收。


咽,酸甜苦辣不同食物的味波从这里通过幅谢。


天之精气从鼻腔到喉而入心肺,地之精气从口咽而入肠胃,共养五脏,从而生命活动得以正常维护。《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天之精气波动进入人体的流程是:鼻腔——喉腔——气管——肺,然后通过肋骨幅谢到脊椎再幅谢到三百六十五节,然后回到肺,同时皮肤进入的波动也回到肺进行调谐,然后脊椎把气的波动传送到各脏腑去。


地之精气波动进入人体的流程是:口腔——咽腔——食管——胃,然后通过胃的腐熟精谷后幅谢上输到脾、下输膀胱,波动最后回归于肺进行调谐。


咽喉两边的扁桃腺是控制波动的第一道防线。人体内外共振不和谐的波动会引起喉咙疼痛。肺开窍于鼻,打喷嚏是鼻腔最早的反应,而咳嗽是肺脏调整五脏六腑不和谐波动的一种反应。《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某一脏腑波动不和谐就会反应到肺而咳嗽。


所以,咽喉和肺脏共同构建了人体与天地合一的主要器官,是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气的接收器和报警器。



三、五音建运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的运行;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五运,一年中有大运、主运和客运三种情况。大运主每年全年气候的变化,主运主一年中五个季节固定不变的正常气候的变化,客运是指一年中五个运季的异常气候变化。


六气,一年中有主气和客气两种情况,把这两种气相合推算气候变化规律,称为客主加临。主气是指主时之气,年年不变。客气是指各年时令气候的异常变化。


五音,是古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一种不同振动频率的振动波。


《黄帝内经》依据天地同律的原则创建独特的"五运六气",并用五音来量化了运气和人体的五脏六腑。


五音建运是角音建于木运,徵音建于火运,宫音建于土运,商音建于金运,羽音建于水运。五音对应的脏腑是角音对应肝,徵音对应心,宫音对应脾,商音对应肺,羽音对应肾。五音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天在一个回归年中二十四种或七十二种表现,是关于的量化的一种精确的表达。不同气候的变化将引起人体生理的不同变化。


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声波振动的结果,五音建运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临床治疗的有力武器。



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实质就是气的变化波动的详细推演,也就是波的学说。了解了斗历和五运六气,以及二十四节气和人体的关系,正如《伤寒论》说: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详而取之。……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





作者】朱木波 男 1951年生于广东阳江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生 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毕业 经方爱好者


通讯】广东茂名市新福二路新福花园11301号  邮箱:@sina.com"><>< a="">: class="15"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pt;text-decoration:underline;mso-spacerun:"yes";">mmmb0090<>@sina.com<>< a="">: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mso-spacerun:"yes";"> QQ195041146 电话:13702868341<>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2004/中医古籍出版社


  [2]《伤寒论》2006/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黄元御医学全书》1999/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家庭气功定时点穴疗法》宝麟编著/1991/贵州科技出版社


[5]《气的乐章》王唯工著/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基本乐理》李重光著/2002/花城出版社


[7]《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北京中医学院编/1969/人民卫生出版社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与六气
【引用】医易汇通
小议四时调理之“节气灸”
《庆余阁-学中医,用中医读书笔记(三)》
2021秋季养生指南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二十四节脊椎的对应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