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元祥《追逐太阳》连载(58)之(诗126)
说到现在城市开始流行的女孩子喜欢穿露肚脐的短装,我并不感到奇怪。但是只是觉得这样一种劳动装束的习惯,怎么到了城市里就让人觉得有碍观瞻的那么不舒服。说起来还得从在农场的见闻说起。当时,在赶海的男男女女之中,包括在我们住地附近的澄海县坨浦村和赶圩的集市上,我们总会看到穿着露脐装的妇女们。当然以闺中待嫁的青年女子为多。后来我们才了解到这是女人显示成熟的一种标志。如果你注意的话,从长江以南的女子们的客家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服饰交融的表现来看,最突出的就是几乎在所有客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粗布文化中,女人们服饰装束的一致习惯性。无论是广东和福建地区的客家人群中流传下来的服饰文化,还是本土地区那些少数民族女人们的服饰习惯都是根据客家女人们擅长于在田里干农活所需要的缘故。他们那里的女人们,也可能由于从小就常年脚踩田埂去种稻子,双肩挑着沉重的秧苗,快速行走在湿滑泥泞的稻田田埂上,需要有很高超的平衡能力。比如需要挑着沉重的尿桶去坑里取水,所以都形成了外“八”字的走路习惯,这样才能重心稳固,来去自如,健步如飞。因此经常需要夹紧裆,紧缩臀和流线型苗条粗壮的双腿。再加上为了轻装出行干活,把上衣做的紧身短靠,下身低腰,这样举手投足就自然会把线条流畅的腰部显露出来。要说这应该是由于长期农活需要而不断自然选择在体形上获得的一点进化。上身短小,下身修长,胯骨内包,上下身比例不均匀。说句玩笑话,芭蕾舞等舞蹈演员需要的都是外八字脚型,这样走台、跳跃、劈叉、下腰才稳健到位。不可想象,双脚走路呈内“八”字的罗圈腿的人能很好地学会跳舞,连走路都先把屁股扔出去了,纯粹就像一只大猩猩了。如此说来,种水稻倒成就了南方人体型的演变。反正当年听广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同学们说,几乎每年都有军队和地方专业舞蹈院团来汕头选拔舞蹈演员,特别是芭蕾舞演员。现在看来是有道理的。包括很多年来很多体操运动员大多产生在南方各省,其根源也许都源于此也。俗话说江南出美女,不仅是因为水土滋润美女,更重要的是身材匀称,骨质结构合理,气质清秀富于表现力。不可想象,膀大腰粗的东北女性中能出几个芭蕾舞演员是很难的。也许我说的仅仅是共性。个性的问题就不能统而言之了。不管怎么说,南方妇女的那身粗布露肚脐装束,还真的很有地区性习惯特点。再配上手工围裙,透顶遮阳竹编凉帽,朴素手工刺绣的蓝黑为主色调带大襟的手工粗布套装。干起活计来要么风风火火,要么稳重耐久的那股子韧劲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就像在福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惠安女”群体一样,在南方里里外外的田间和家务劳动中,充当着顶梁柱角色,为男人们海外经商和交际充当着贤内助角色。这实在令我们惊讶和敬佩。而今,几十年过去了,不管城市农村,不管是舞台艺术造型,还是城市学生少女,已经到了露脐装泛滥的地步了。我还是坚持劳动美是最自然的美的观念。让那些“东施效颦”的东西见鬼去吧!一些小姑娘在北方春、秋季节也还穿着那露脐装“臭美”,前边露肚子,后边露腰椎,我要提醒她们喽,小心着凉,自找得病呢!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文化 客家妇女服饰 (借瓷讴歌客家妇)
我国56个民族的装束服饰(难得搜集)
中国古代装束复原图
【汉服】2017年上海 装束复原 历代服饰秀
【装束复原】初唐仕女装束
【装束复原】明代中期仕女装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