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境内的野生猫科动物

Panthera pardus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四川格西沟自然保护区/ 李晟

山西晋中八缚岭/ 猫盟CFCA 北京师范大学

形态特征:在中国,豹是具有斑点花纹的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雄性体型大于雌性:雄性头体长91-191cm,体重20-90kg;雌性头体长95-123cm,体重17-42kg;尾长51-101cm。豹的整体毛色为浅棕色至黄色或橘黄色,在背部、体侧及尾部密布显眼的黑色空心斑点。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头部、腿部和腹部分布有实心的黑色斑点。黑色型个体(也称为黑豹)偶见报道,尤其在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生境中,在这些黑色型个体身上,黄色的皮毛底色被黑色或灰黑色所取代。豹的两耳较圆,在头顶相距较远。四肢相对身体的比例与其他猫科动物相比较短。尾巴较粗,尾长大于头体长之半。

地理分布:豹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猫科动物,分布区横跨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在中国,豹的分布范围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经历了严重的退缩,现今分布区严重破碎化,散布在东北、华北、西南以及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华东、华南与华中地区的豹可能已消失或接近区域性绝灭。近年来,豹在我国的吉林、陕西、河北、河南北部、陕西中部与南部、甘肃南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云南南部及西藏东部和南部有记录。青藏高原东部(川西至青海西南部)可能拥有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原生栖息地,拥有最大的野生豹种群。

物种评述:豹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广泛分布在从热带到温带的多种栖息地类型中,可分布在接近海平面到上至海拔5000m的海拔跨度巨大的区域。在欧亚大陆与非洲,除了沙漠与苔原之外几乎所有的生境类型中,都可见到豹的活动。豹具有较强的爬树能力,可以把猎杀的猎物拖到大树上面隐藏。豹以夜行性为主,但也可以在白天捕猎。它们的猎物包括多种多样的陆生脊椎动物,例如有蹄类、大型啮齿类、兔类、灵长类、雉类以及其他小型食肉类(例如狐狸和獾),猎物的组成在不同地域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尽管豹主要捕食体重小于50kg的猎物,但它们也具有猎杀体型更大猎物的能力,例如野猪、鬣羚、白唇鹿和水鹿。它们遇到死亡动物尸骸时偶尔也会食腐。

Panthera tigris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福建福州/ 曲利明

吉林珲春/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

形态特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雄性头体长189-300cm,体重100-260kg( 最高可达300kg 以上);雌性头体长146-177cm,体重75-177kg;尾长72-109cm。体表具明显的黑色条纹,极易辨识。虎的体型健壮,四肢粗壮有力,头部宽大且尾巴较长。其体表毛色的底色为锈黄色至橘黄色或浅棕红色,但腹部、四肢内侧和尾巴腹面的底色为白色或污白色。从背部至体侧有众多的黑色细条纹,并延伸至四肢和腹部。眼上部通常有一块白色区域,两耳背面各具一个明显的白斑。尾巴粗壮,长于头体长之半,尾上具黑色环纹。

地理分布:虎目前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与东亚。历史上,中国境内虎分布于从东北至华南、西南以及西北新疆的广大地区,但其当前仅分布于中国与俄罗斯、印度、缅甸以及或许老挝交界的局部地区。

物种评述:虎可在多种类型栖息地内生活,可纵跨从海平面到上至海拔3000m(喜马拉雅山脉)的广阔海拔跨度。在北方,虎主要栖息于地形平缓的温带森林;在南方,虎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以及亚热带山地森林。虎主要捕猎大

型有蹄类动物为食,尤其偏好体重10-100kg 之间的野猪与鹿类(例如梅花鹿、水鹿),但也可以猎杀印度野牛等体型更大的猎物。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象征意义,但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中国野生虎的种群与分布范围均急剧衰退,人为猎杀、猎物匮乏和栖息地丧失是背后的主要原因。

雪豹

Panthera uncia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青海/ 张明

新疆乌鲁木齐/ 荒野新疆

形态特征:雪豹是外形特征明显独特的大型猫科动物,雄性体型大于雌性:雄性头体长104-130cm,体重25-55kg;雌性头体长86-117cm,体重21-53kg;尾长78-105cm。整体毛色为浅灰色,有时略沾浅棕色,上面散布黑色的斑点、圆环或断续圆环。与外形相近的豹(金钱豹)相比,雪豹典型的区别特征是体表毛色的基色为浅灰色至浅棕灰色,同时体型也较金钱豹为小。雪豹腹部毛色白,双耳圆而小。尾巴长而粗大,覆毛蓬松,尾长与体长相当。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相比,雪豹的四肢相对身体的比例显得较短。

地理分布:雪豹分布在从中亚至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面积广袤的山地,包括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共12 个国家。中国是雪豹种群数量及栖息地面积均为最多的国家,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和内蒙古。

物种评述:雪豹均栖息于高海拔生境中,是全球分布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它们喜欢在陡峭地形中活动,包括高山流石滩、山脊、陡崖等,较短粗壮的四肢及长而有力的尾巴让雪豹在陡峭的岩石间行动自如。雪豹也会出现在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区,但通常会避开森林生境,只是偶尔出现在接近树线的高山针叶林或灌丛。在我国,雪豹主要的猎物是岩羊和北山羊,同时也会捕猎旱獭、鼠兔、野兔、雉类等体型较小的猎物。雪豹善于隐蔽接近并短距离突击,以大约每周一次的频率捕杀大型猎物(例如岩羊)。猎杀之后,雪豹有时会把剩余的新鲜猎物拖到隐蔽的岩洞或岩窝处隐藏,在随后的几天内再多次返回进食。

雪豹曾被列入雪豹属Uncia (单型属),即U. uncia ,现普遍将其列入豹属(Panthera )。雪豹起源于青藏高原,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在现生猫科动物中,雪豹与虎(P. tigris )的演化关系最为接近,二者在大约200 万年前分化。

野猫

Felis silvestri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疆克拉玛依/ 高云江

新疆克拉玛依/ 张晖

形态特征:野猫头体长40-75cm,尾长22-38cm,雄性体重2-8kg,雌性体重2-6kg。整体体型与家猫类似或稍大,身形更显壮实,四肢较长。在我国分布的亚种,即亚洲野猫(F. s. ornata ),整体毛色为浅黄色至沙黄色;腹面色浅;背部、体侧与四肢上部外侧密布深色的实心点斑;四肢上部正面具数条深色横纹。

头圆,吻短,颊部具2 条不甚明显的浅褐色条纹,双耳呈三角形直立,耳尖无毛簇。尾长,略上翘,末端具数个深色环纹,尾尖黑。野外亦可见与家猫之间存在不同程度杂交的个体,毛色与斑纹可出现多种变化。

地理分布:野猫分布范围广大,见于非洲大部(除撒哈拉与刚果盆地及周边),欧洲中部与南部,亚洲的近东、中东经中亚至南亚和蒙古高原西部。在我国,野猫历史分布记录见于西北的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多省区,近一二十年来仅在新疆与甘肃有确认记录。

物种评述:野猫分布范围极广,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形态和遗传差异,因此在分类上较为复杂。野猫在我国亦称亚洲野猫或草原斑猫,主要栖息在西北地区的草原、荒漠、灌丛等干旱、半干旱生境中。它们主要捕食啮齿类、兔类为食,也捕捉各种鸟类、爬行类等,偶见食腐。野猫主要为夜行性,偶见白天活动,独居,具领域性。我国的野猫缺乏研究,种群动态、分布范围、生态习性等各方面的信息均较为匮乏。野猫与家猫可以杂交,在其整个分布区内可能广泛存在二者之间的基因交流。

兔狲

Otocolobus manul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疆巴州和静/ 高云江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 孙万清

青海/ 张永

形态特征:兔狲体型比家猫略大,头体长45-65cm,尾长21-35cm,体重2.3-4.5kg。身体低矮粗壮,四肢明显较短,尾巴粗而蓬松。它们的毛发非常浓密,毛尖白色,使得其整体毛色显得泛灰白或银灰。与其他猫科动物相比,兔狲的面部宽扁,额头扁平,两耳间距较大。前额具小的实心黑色斑点。眼周具明显的白色眼圈,从眼至颊部有一条白纹。体侧及前肢具模糊的黑色纵纹。尾巴长而蓬松,具黑色环纹,尾尖黑色。冬毛比夏毛更长更浓密,毛色更浅。腹部长有粗糙的长毛,在冬季时甚至可接近地面。

地理分布:兔狲的分布范围从中东经中亚至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伊朗、阿塞拜疆、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不丹、印度、尼泊尔、中国、蒙古、俄罗斯。在中国,兔狲的历史记录广泛分布于西北至华北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与河北。

物种评述:兔狲主要生活在没有深厚积雪的干燥高原区,包括草原、半荒漠与稀疏灌木区等生境,偶尔也可见于多石的山地。兔狲捕食鼠兔、旱獭、小型啮齿类、兔类和鸟类动物,以伏击为主要的捕猎策略。它们独居,夜行性为主,在晨昏较为活跃。

猞猁

Lynx lynx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疆阿尔金山/ 初雯雯

西藏阿里普兰/ 郭亮

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武耀祥

形态特征:猞猁为身体壮实的中等体型猫科动物,雄性头体长76-148cm,体重12-38kg;雌性头体长85-130cm,体重13-21kg。基本毛色为沙黄色至灰棕色,并分布有黑色或暗棕色的斑点(部分斑点十分模糊)。本区域内的猞猁一般毛色较浅,斑点不明显。喉部及腹部毛色白或浅灰。猞猁区别于其他猫科动物最明显的形态特征是耳朵与尾巴:双耳直立,呈三角形,耳尖具黑色毛簇,耳背面具浅色斑;尾巴极短,尾尖钝圆且色黑。猞猁的四足宽大,足掌周围及趾间具较长的浓密毛丛。与其他猫科动物相比,猞猁的四肢比例较长。

地理分布:猞猁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从欧洲有森林分布的山系到俄罗斯远东的北方针叶林,并延伸至中亚和青藏高原。在中国,猞猁分布于从西北经华北至东北的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见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与辽宁。

物种评述:猞猁是适应寒冷气候的古北界物种,分布广泛且适应多样的栖息地环境,包括高山至亚高山的针叶林、灌丛、草甸、荒漠、半荒漠以及多石生境。它们倾向于捕食中小体型的兽类,包括野兔、啮齿类、鼠兔、旱獭与小型有蹄类(狍子、原麝等),但野兔在多数地区都是猞猁最主要的食物。以潜伏突击为主要捕食策略,更喜欢有利于潜伏隐蔽的林区、高草丛、乱石堆、岩屑坡等,同时具有良好的攀爬与爬树能力。

云猫

Pardofelis marmorata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猫盟CFCA 自然影像中国

广西崇左龙州/ 肖诗白

形态特征:云猫体型比家猫稍大,头体长40-66cm,尾长36-54cm,体重3-5.5kg。头部较圆,相对身体比例较小。其整体斑纹特征类似于小号的云豹。身体毛色的基调为灰黄色至棕黄色,在背脊两侧至身体侧面分布有大块的黑色斑块,斑块呈外缘黑、中心渐浅的特征。

地理分布:云猫的分布范围包括东南亚(中南半岛与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岛)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并延伸至相邻的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缅甸、印度、孟加拉国、不丹与尼泊尔。在中国,近一二十年来仅有少数几处确认的云猫分布记录,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东南部人为干扰较少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地区。

物种评述:云猫是仅在森林生境中栖息的食肉类,主要在潮湿的热带常阔、落阔混交林中活动。有关云猫的研究很少,在野外的发现记录也不多。云猫具有极强的爬树能力,树栖活动比例较高。推测云猫主要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主要食物,曾被观察到捕食树栖的松鼠。

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方春

北京野鸭湖自然保护区/ 宋大昭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马文虎

形态特征:豹猫体型与家猫近似,头体长40-75cm,雄性体重1-7kg,雌性体重0.6-4.5kg。其头部、背部、体侧与尾巴的毛色为黄色至浅棕色,而腹部为灰白色至白色。全身密布深色的斑点或条纹,面部具有从鼻子向上至额头的数条纵纹,并延伸至头顶和枕部。身体上布满大小不等的深色斑点或斑块,前肢上部和尾巴背面具横纹状深色条纹,肩背部具数条粗大的纵向条纹。冬毛比夏毛更为密实,斑纹颜色更深。尾粗大,尾长略等于头体长之半,行走时常略为上翘。

北方豹猫体型更大,被毛更长更厚实,体表的斑点颜色较浅,较为模糊;而南方豹猫身体被毛更短,体表斑点与条纹的颜色更深、边缘更清晰,接近背脊的斑点较大,有时呈闭合或半闭合的环状斑块。

地理分布:豹猫广泛分布于中亚、南亚、东南亚、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部。在我国,豹猫见于除去北部及西部的干旱与高原区域以外的绝大部分大陆省区以及台湾与海南。

物种评述:豹猫分布范围广泛,种内的分类仍需深入研究。众多岛屿上的种群分别被列为亚种,在大陆上也有多个亚种被描述。

豹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栖息于从热带到温带与亚寒带的各种森林类型中,也偶尔使用灌木林,以及人类周围的果园、种植园、农田等生境,但通常不会出现在草原。豹猫是机敏的捕食高手,捕食多种小型脊椎动物,包括啮齿类、鼠兔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偶尔食腐。在其食物中也经常发现植物成分,包括草叶与浆果。

荒漠猫

Felis bieti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青海年宝玉则国家公园/ 果洛·周杰

青海玉树称多/ 韩雪松

形态特征:荒漠猫体型大于普通家猫,头体长68-84cm,尾长32-35cm,体重6.5-9kg。整体毛色的基调为沙褐色至黄褐色,下颌与腹部为较浅的灰白色至白色。体侧具不明显的暗色棕纹,四肢各具若干较深的横纹。面部两侧的眼下至颊部各具两条棕褐色的横列条纹。尾巴蓬松,短于头体长之半,具有若干暗色的环纹,尾尖黑色。双耳为竖起的三角形,相对较长,耳尖具黑色毛簇。冬毛通常较夏毛颜色偏灰,也更为密实。

地理分布:荒漠猫为中国特有种,分布区仅限于青藏高原东缘,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和甘肃西南部。

物种评述:荒漠猫是中国所有猫科动物中仅有的特有种,数量稀少,分布密度较低,关于其生活史所知甚少。通常见于海拔2500-5000m 干燥的高山与亚高山灌丛、戈壁、草甸生境中,与兔狲可同域分布。荒漠猫主要捕食啮齿类与鼠兔等小型兽类以及雉类。营独居,夜行性活动。

金猫

Pardofelis temminckii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四川老河沟自然保护区/ 李晟

四川老河沟自然保护区/ 李晟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 王渊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雄性头体长75-105cm,体重12-16kg;雌性头体长66-94cm,体重8-12kg;尾长42-58cm。相比其他中小型猫科动物来说,金猫头部比例较大,尾巴较长,身体壮实。毛色与斑纹多变,最为常见的色型有两种:斑纹不明显的麻褐色型和具有豹斑花纹的花斑色型(俗称花金猫)。金猫的尾长大于头体长之半,尾巴末段弯曲上翘,尾尖背面黑色,而腹面为对比明显的亮白色,这是金猫最为明显的识别特征之一。

地理分布:分布区从中国华南与西南向西延伸至喜马拉雅南麓,向南延伸至东南亚,包括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孟加拉国、不丹与尼泊尔。在我国,金猫历史上曾广布于华中、华东、华南与西南的广阔区域,但在过去半个世纪内分布范围急剧退缩,如今仅见于少数几个高度破碎化、呈孤岛状分布的栖息地斑块中。华东、华中与华南地区的金猫种群可能已经局域消失或接近灭绝,近年来的确认记录见于四川北部与西部、陕西南部、云南西部与南部、西藏东南部。

物种评述:亦称亚洲金猫,可以在多种栖息地环境中生存,从南方潮湿的热带与亚热带常绿林,到北方干燥的温性落叶阔叶林。。它们喜爱浓密植被遮蔽的环境,极少出现在开阔生境。独居,夜行性为主,捕食多种多样的脊椎动物,例如中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例如林麝、小麂、毛冠鹿)、啮齿类、野兔、鸟类和爬行类。

金猫,以前被归入金猫属(Catopuma ),即Catopuma temminckii ;该拉丁名至今仍在被广为使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金猫与云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应归入云猫属(Pardofelis )。

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冯利民

云南易武保护区/ 权瑞昌

形态特征:云豹是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雄性头体长81-108cm,体重17-25kg;雌性头体长68-94cm,体重10-12kg;尾长60-92cm。尾巴相对身体的比例较长,而头部较小。犬齿发达,上犬齿长度相对头骨的比例在现生猫科动物中为最大。雄性体型略大于雌性;后肢长于前肢,因此在平地上站立时,侧面呈现腰臀部弓起而肩部较低的姿态。云豹的毛色为浅黄至灰棕色,体侧具形状不规则的大型块状斑纹。腹面白色,具黑色实心斑点。背部中央具2条黑色断续纵纹,延伸至尾基部;颈部背面具6条黑色纵纹。四肢具较大的黑色实心斑点。两耳较圆,耳背黑色。尾巴长于头体长之半,上面具黑色的半环形斑纹。偶尔可见有黑化个体(即黑色型),其毛色的基色替换为黑色或灰黑色。

地理分布:云豹的分布范围从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至东南亚大陆,并延伸至中国西南与华南。历史上,云豹在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国境内云豹的分布区急剧缩减,近年来确认的分布区仅局限于云南南部与西部、西藏东南部的数个地点,四川南部和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以及福建北部也可能仍有残存分布。

物种评述:云豹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原始林和次生林中均可栖息。它们擅长爬树,可在树上及地面捕猎,猎物包括灵猫、野猪、灵长类、松鼠、小型有蹄类食草动物、雉类和其他鸟类。云豹为夜行性,独居。人为捕猎和栖息地丧失可能是中国境内云豹在20世纪后期快速消失的主要原因。

本篇知识内容节选自

《中国兽类图鉴》第二版

食肉目-猫科部分

注:本书中没有收录丛林猫与渔猫,因此文章也没有涉及相关的内容,等后期内容完整再做补充。

本书采用国际最新主流分类系统,按动物分类阶元编排,图文结合地介绍了在中国境内(含台湾、香港、澳门等)有分布的12目47科400多种野生兽类,详述每个物种的特征、分布及习性,同时配以野外拍摄的实景生态照片,以及细部鉴别特征图片、成体和幼体图片等,全面反映我国哺乳动物生态现状及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兽类图鉴-第二版》是国内资料最新最全最完整,且完全使用真实影像记录展示哺乳动物的首部生态科普著作,书中共收录中国特有种约80种,收录新世纪以来新命名的物种20余种......是新世纪以来兽类分类学进展的一次集中亮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猫科动物大全
中国的猫科动物
中型猫科动物都有哪些?来直观感受一下它们的体型
林草科普|盘点中国猫科动物
猫科:优美的猎食者(三)
谁是地表最受欢迎的动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