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土高原上的长江水——秦国与蜀汉成败的关键

一个国家想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秦国的崛起也不例外。要说地利,秦人占的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沃土。此前周朝建立,后来的汉唐盛世,都能证明这是块有王气的土地。

把时间推进到三国时代,你会发现蜀汉在失去荆州之后,诸葛亮屡次北伐所追求的其实就是复制秦国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在夺取关中之后,扭转对曹魏的地缘劣势。

在地理环境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人类的选择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不同。秦人能够夺取天下,在于它在最后发起总攻之前,拿下了关中平原、陇右高原、汉中、巴蜀等位于中国第二阶梯上的所有主要地理单元,从而无论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还是南方长江流域,都取得了上水优势。

诸葛亮北伐之时,刘备不光为他留下了巴蜀这个大后方,还通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赢下了秦岭之南的汉中盆地。这个位于关中盆地与四川盆地之间的中间地带,属于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争地”。孙子认为“争地则无攻”,意思是说争地属于双方必争的要害地区,一定要抢在对手之前占领,如果敌人已先占领,则不宜强攻。

有了汉中这块争地,诸葛亮可以选择直接穿越秦岭中那些大部为栈道铺就的谷道直取关中,也可以绕过秦岭主脉,先取关中西侧隶属凉州的陇右地区,然后再缓图关中。考虑到马超在凉州氐羌民族中的威望,以及秦岭栈道的艰难,性格求稳的诸葛亮本人无疑是倾向于先拿下陇右,而想以汉中为跳板攻取陇右地区,就得拿下祁山这个关键点。

虽然诸葛亮并不是每次北伐都走的祁山道,但他准备很久的第一次北伐,就是按照刚才所描述的战略推进的。如果不是马谡大意失了街亭,让张郃的援军在蜀军立足未稳之际突入陇右,诸葛亮很可能在第一次北伐就完成了他“先取陇右,再图关中”的战略目标。

从地理层面探究秦国的崛起与蜀汉的失败,你会发现二者的命运都是被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标改变的,那就是文章标题里的“黄土高原上的长江水”。只不过这个地标在秦国的历史中是被老秦人视为祖地的“西垂”,而在三国历史中,这个秦人的祖地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祁山”。

老秦人是怎么走到“西垂”的

既然诸葛亮想做的是复制秦人的成功,那么我们不妨复盘下秦国的崛起史,看看丞相的地缘政治战略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秦人的祖先最早属于东夷部族。古代中国人讲究对称原则,打个麻将都要加入个“东南西北中”。除了自称华夏以外,中原王朝把四周跟自己文化不同的部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四个方向的部族又统称为“四夷”。《孟子》中就有一句“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意思是说统治着中原地区,安抚着四方的边缘部族。

商朝时“中国”对应的还只是中原一带,现在的山东省则是东夷的大本营,秦人的祖先就生活在此。只是周朝建立没多久,秦人的祖先在老家就待不住了。

事情跟武王伐纣有关。这故事大家都很熟了,周武王带着一帮同盟国攻灭殷商。就算不喜欢历史,封建榜的故事总还是听过的。不过封神榜只写到伐纣成功,双方将领都封了神就结束。光靠封神榜来补历史知识,那后面的事肯定就不知道了。其实灭周代商才两年多时间,周武王就病逝了。武王死后,继位的成王年方十三,只能由他的叔叔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

周公一摄政,刚征服的中原和东夷地区就出现了一次由武王的另三个弟弟,以及旧殷商王族一起发动的重大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用了三年时间镇压了叛乱,为免生后患,那些参与叛乱的东夷部落被迁往其他地区,其中就包括秦人的祖先。

秦人祖先的这次迁徙真可以称得上是乾坤大挪移,从山东一路向西走了3000里地,穿越河南、陕西抵达了甘肃东部的“西垂”。当时的甘肃东部都是西戎的地盘。也就是说,秦人祖先在商朝还是生活在山东的东夷,到了周朝没几年就变成了“西戎”。

后来秦国在黄土高原越做越大,生活在秦国范围内的人,包括收服的西戎都可以被称为秦人。为示区别,我们可以参考电视剧《大秦帝国》里的说法,把这些祖先源自东方的秦人,称为老秦人。

把老秦人迁到那么远,可不光是为了惩罚他们参与作乱。西垂的意思就是“西部的边疆”,周朝把老秦人迁到西垂为的是帮自己看守西大门。然而守门跟守门这事还不一样。放在关中地区属于内卫,周天子把最信任的姬姓诸侯分封于此。放在陇右地区,就是个“以夷制夷”之法。想活下去,就得跟完全没有亲缘关系的那些西戎部落争地盘。不管谁死谁活,对周朝都是个利好。

说到这,我们就得说说周朝的这个西大门问题了。这牵扯到两个地理概念:关中平原和陇西高原。二者都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前者属于陕西、后者属于甘肃,中间隔着一条陇山。当时,关中是周朝的核心区,陇西则是西戎的地盘,陇山之于周朝就是那道西大门。

关中平原位于关中盆地的底部,是整个黄土高原最大的平原。周人最早的时候生活在关中平原的西头,岐山脚下的“周原”。等到周文王的时候,征服了整个关中平原,并在平原中间建了丰、镐两座城作为国都,这就是后来长安城、现在西安市的源头。再往后就是武王伐纣,成为天下之主的故事了。

黄土高原之所以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黄土层特别疏松透气,不光用原始的石器就很容易耕种,浇了水以后,黄土下层的矿物质还能够在融解于水后,通过黄土之间的孔隙自己上升到表面,给植物供给养份。这种浇水还相当于施肥的现象被称为土壤的“自肥性”。

总而言之,就当时的生产力来说,黄土高原是最容易种出粮食的土地,而关中平原作为高原上最大的平原带,谁控制了它谁就有人口优势,进而能到中原去争夺天下。后来的秦朝、汉朝、隋朝、唐朝也都复制了这一“先取关中,再夺天下”的路径。

守着关中这片沃土的周人并不太平,总是被西、北方向的西戎觊觎,所以就把老秦人放在大门外的陇西去“以夷制夷”了。只是没想到,老秦人不光活了下来,子孙还在八百年后一统了天下。

当然,当时谁也想不到秦国最后有机会发达起来,对于秦人来说,这是段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历史。

黄土高原上的长江水

看看秦人那块祖地的具体位置,就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了。“西垂”原本是个泛称,以“垂”为边疆的本义来说,陇山以西地区都属于西垂这个边疆区的范围。秦人受命去守门后,他们那个落脚点原本叫作“西犬丘”,一听这名字就是个蛮夷之地。

不得不说,秦人的这个落脚点还真是特别地“垂”,垂到是黄土高原最最边缘的地区,是一块向南硬插入秦岭的黄土地,三面都是石质的秦岭山地。陇西高原没有大型冲积平原,都是些狭长的河谷平原。老秦人是外来户,稍微开阔点的河谷自然都已经被原来的西戎给占了,于是就被挤到了最边缘。

虽然是边缘,但总还是在容易开发的黄土高原。特别之处在于西犬丘的水系归属。秦岭除了是南北气候分割线以外,还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也就是说秦岭主脊以南的降水都流到长江里去,主脊以北的河流则汇往黄河。

西犬丘依附的这条河谷是西汉水的上游河谷,为此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汉源谷地”。汉源谷地位于秦岭的北麓,谷中之水按道理来说应该属于黄河水系,然而西汉水却是嘉陵江的源头。而嘉陵江又是长江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南流后纵穿整个四川盆地。重庆市中心的地标“朝天门码头”,就是嘉陵江汇入长江的点。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非要跑到老秦人故居去玩漂流,漂上个1100多公里后,只要还活着,就可以在上岸后吃到正宗重庆火锅。

在地质上这种现象倒也不奇怪,山脉在形成过程中会生成一些缝隙,有时候一些发源于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就会流到另一侧去。比如太行山这种情况就比较多。只不过秦岭比较厚实,也就只有秦人落户的这段西汉水上游才出现这种情况。

穿越山脉的河流天然就会更容易开辟道路。像穿越太行山的古道大多是这样打通的。换句话说,秦人要是想向四川方向扩张,会比其他北方民族都有机会。不过中国人都知道,这路有多难走。

 更重要的是,往南走一点,土壤、气候都属于南方了。老秦人说到底还是北方人,适应起来有困难。想拓展生存空间,首选肯定还是跟西戎在黄土高原上争地盘。

从西垂到关中

只是在陇右与西戎缠斗,秦人并无法成为天下之主。就像诸葛亮图谋陇右,为的也是入主关中。

好在等到秦人的祖先在西垂之地待了快200年时,事情出现了转机。秦人善于养马,到了第七代首领秦非子在位时,秦人善养马之事让当时的周王(周孝王)知道了,于就把秦非子召来在陇山上养马。现在陇山上还有片“关山草原”,那就是当年秦非子为周王室经营的王家牧场。除此之外,周孝王还在陇山西侧给秦非子封了块叫“秦邑”的封地,方便他给王室打工。

秦非子的马场同时还是陇西连接关中的关口,被称为“陇关”。对于周天子来说,陇关才是真正的西大门。能到陇关养马,还在边上给了新封地,意味着周王朝正式把自己的西大门交给了老秦人。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秦非子和秦邑,此后这帮东夷后裔才能称自己为“秦人”,真要较真的话,之前只能说他们是嬴氏部落。

“秦”虽然有了,秦国却还没有。周王给秦非子的是一个比诸侯低一级的“附庸”地位,还不能算正式的国家。而且虽然有了正式的封地是件喜事,却也意味着老秦人的力量分散了。等秦非子的曾孙秦仲当首领时,西戎入侵关中,连带西犬丘也被西戎侵占,老家的秦人都损失没了。

后来周王发了7000兵帮着秦人夺回了老家,还封秦仲为西垂大夫,算是正式把西部边疆的事都交给秦人打理了,原本名为西犬丘的秦人祖地,成了狭义的西垂。

事情要是光发展到这,老秦人也就还只是个看门的,而且还是没有诸侯的地位。不过机会永远青睐努力的人。又过了50年,机会来了——周朝亡了,准确说是西周亡了。

西周怎么亡的,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周幽王为了搏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一来二去的,以犬戎为首的西戎部落来攻的时候,就再没人来救了。周幽王被杀之后,群龙无首的诸侯们立了他儿子为天子,是为周平王。当时关中大地上遍地是西戎,周平王一看自己被戎人包围了,只能东迁到洛阳去变成了“东周”,史称平王东迁。

周朝王室姓姬,那些分封在关中的姬姓诸侯国也跟着东迁,比如郑国。可是关中作为周人的龙兴之地,哪能就这么放弃。而且你要真放弃了,西戎们得了这风水宝地,假以时日复制武王伐纣的历史,那东周同样不保。

这时候就周平王就想到一直在跟西戎缠斗的老秦人了。此时的老秦人首领是秦襄公,在把周平王送到洛阳去后。周平王就把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赐给了秦人,并且正式把秦从附庸升级为诸侯。这就意味着秦人能够正式迁到关中平原立国了,现在关中平原最西头的宝鸡,当年就是秦国最初建都的雍城。

不光如此,周平王还跟秦襄公起了誓,要是你们有本事把戎人赶走,整个关中地区都是你的。只是饼是画好了,能不能吃到那还得看秦国自己。

结果当然是拿下了,不然关中平原也不会还有个“八百里秦川”的代名词。

周朝东迁这事,往深了说就是周人起家时就在富庶的关中平原,对周边高地上的戎人从来没彻底征服过。秦人则不一样,一开始就被扔在环境最恶劣的西垂,跟西戎各部打了快300年。你不用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老秦人们也会把关中、陇西都视为自家的土地,解决起西戎的问题来绝不会手软。

当年周人只是占了关中之地,就出关代商夺了天下。秦人要是能同时控制关中、陇西片土地,那从地利的角度来说,入主中原的把握只会更大。

光有地利那还得不了天下,你还得要有“人和”,让把所有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对于秦国来说,具体来说就是让老秦人和新秦人、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都铆足了劲为国家做贡献。

这就得提到商鞅了,他的那场变法让所有的秦国人都按照同一标准考核,有功就奖,有过就罚,彻底让秦国人无差别地变成了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公元前332年,秦国终于夺回了之前被魏国侵占的河西之地(关中平原东部),不仅将周平王许给秦国的土地全部拿到手,更成长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从关中到巴蜀

事情至此,秦人复制周人入主中原路径的基础已经有了。不过秦国要是真去做周朝的翻版,那他还做不到统一天下,因为现在的天下跟武王伐纣时的天下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

周朝当年得的天下其实只限于北方,整个长江流域还被视为“南蛮之地”,并没有被周人军事征服。你去看先秦历史,长江上游的蜀国、长江中游的楚国、长江下游吴国/越国,他们的君主自称的都是“王”,跟周王平级。反观那些直接出自周朝分封的北方诸侯们,一直到战国后期周王室衰弱得不成样子了,才一个个开始称王。

秦国在黄土高原上跟西戎打得不亦乐乎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国、吴国、越国一面想去中原争霸;一面还在长江流域斗得你死我活。最终的结果是越国灭了吴国,楚国又灭了越国,统一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巧合的是楚国灭越的时间点,只比秦国打赢河西之战,拿回完整关中早了一年(公元前333年)。

现在问题就有了。秦国想统一天下,除了向周武王学习以外,还得在征服长江流域的问题上有新战略。关于中国的南北地理差异一直有个说法——南舟北骑。争霸北方要多多依靠骑兵,南方水网纵横,想夺取的话就得有水上优势。

事情至此,一直偏安于长江上游的古蜀国,就成为秦楚相争的胜负手。楚国已经统一长江中下游,再拿下蜀国的话,那半个天下到手的楚国肯定是七雄里最强的国家。反之秦国要是能拿下蜀国,则可以利用蜀国的资源打造水军,然后再顺流而下攻打楚国(同时从东线包夹)。

蜀国所在的四川盆地,封闭性是出了名的,数百年来一直没掺和春秋战国的事。楚国想攻取蜀国就得逆水而上,拿下对应今天重庆、扼守 “长江三峡”的巴国。正因为这个难度,楚国之前的重点一直是跟长江下游的吴越争霸。不过在秦人图谋蜀国之前,楚国已经从蜀国的世仇巴国手上拿下了三峡,打开了入蜀的大门。

楚人想要伐蜀还能坐船,秦人入蜀那就只能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了。但不管怎么说,那还是有机会的。要是换作其他北方诸侯,甚至根本都没机会去想征服蜀国的事。你别忘了,秦人那块祖地正位于嘉陵江的源头。沿着西汉水—嘉陵江进军,就有机会抢在楚国之前灭了古蜀国。

虽然与四川盆地有水道相通,但因为嘉陵江上游水急谷深,想沟通两地是不能直接走水路的,还是要开辟道路。要说道路也是有过的,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搞了一场誓师大会,还在誓书中列出了八个比较大的方国,史称“牧誓八国”,这当中就有蜀国。因为这段历史以及西犬丘的位置,秦人对蜀国的了解,应该比楚人还要早。

问题是蜀道实在是太艰险了,很多路段要靠修在崖壁上的栈道才能通行。不管是哪一方害怕对方打过来,随便烧掉一段栈道,进攻方就得花很大力气重修。就算不烧栈道,山中的小道只要一两年不走,也是灌木丛生没办法走大部队。

公元前316年,秦军还是抢在楚国之前灭了蜀国。关于秦军怎么入的蜀,有一个“石牛粪金”的传说。秦国先雕凿了几头石牛,然后把金帛放在牛屁股后面,放风说这石牛能拉出黄金来,还准备送给蜀王。蜀王说后大喜过望,马上命人开辟道路迎接金牛。然后秦军就跟着石牛一路攻入了蜀国。蜀道中最紧要的那段,也因为这个传说被称为“金牛道”或者“石牛道”。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古代文学家书里的传说,正史里是没有这样记录的。正史里说的是蜀国跟邻国打架,双方都向秦国求援,把秦军请进去的。不管真实情况如何,秦人祖先当年的那块落脚地,客观上都成了秦国统一中国南北两线的起点。不由得让人感叹秦人能得天下,冥冥当中自有天注定。

结语

看完秦国的这段经历,你应该也清楚诸葛亮为什么想反向操作,先占了陇西再入主关中。其实诸葛亮几次北伐并不都是走祁山,也有两次是直接穿透秦岭攻入关中,包括最后身死五丈原那次。不过直穿秦岭的蜀道实在太过艰难,魏军主力守在谷口跟你耗,你粮食吃完了就得撤。要是给蜀汉足够的时间,无论诸葛亮还是姜维,都还是想着先得陇西再取关中。

可惜,不是谁都有老秦人那个生命力,能用800年时间打磨出个大秦帝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释读中国历史064:秦穆公称霸西戎
《大秦赋》中反复提到雍城,这个地方对秦人为什么如此重要?
周平王东迁,促进了没有文字相当落后的游牧嬴秦氏族迅速崛起
秦国通史演义(一)
西来还是东来:秦人究竟起源于何地?真的来自于山东吗?
大秦帝国——一个养马奴的逆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