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岁以后才发现,做这件事就是精神强奸

爱迪生说过:“如果有两条路,我选择那条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都有过这种感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随意地跟人敞开心扉,有跟棒棒糖就能跟陌生的小伙伴玩的很开心。圈子越来越小,我们的社交圈开始固定并且有限,去交往新朋友越来越难。

过了30岁更加的发现,有时不是自己的圈子强行合群,才更孤独。

01

在20世纪的德国有个小男孩,三岁多还不会讲话,九岁时讲话还不是很通顺,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并且很吃力才能说出来。

在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功课平平,而且举止行动缓慢,也不爱与其他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教他的老师更是讨厌他,曾公开地骂他:“你长大以后肯定不成器。”而且以他在课堂会影响其他学生为由,想要把他赶出校门。

他的名字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他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梭罗曾说:“我与这个世界总会格格不入。”

他不喜欢热闹的人群,只想一个人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后来他在瓦尔登湖旁搭了一个小木屋,一个人生活了两年多,自己种田、锄地、采葡萄,享受着物质上简朴但精神上富足的生活。

梭罗,显然很不合群。

但他的《瓦尔登湖》影响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马丁路德金、甘地等,至今这本书也是指导迷茫人的指路明灯。

尽管大多数人都害怕孤独,喜欢与“多数人”同行,希望能融入到集体中去,但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来不是由“多数人”引领的,而是遵循“二八定律”,即20%的人享受着80%人的服务。

所以,那些成功人士自然就在这20%里,而我们往往属于那80%。

去年戛纳电影节时,相对国内其他的流量艺人,关注度颇高的还是国际巨星巩俐了。

不仅仅享受提前清场的待遇,在红毯上的镜头播出了整整两分钟,这是国内很多明星都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电影节后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巩俐直言自己不是什么娱乐圈人,也不喜欢把自己的经历浪费在一些没有用的事情上。

言下之意,就是自己并不是走流量,而是用自己的演技和实力说话。

巩俐是一个把不合群表现的淋漓尽致的人,巩俐走红毯时口红的色号曾一度上了热搜。

网友提出:“为什么巩俐走红毯的时候,不选择一个让自己看起来更有气色的口红色号?”

事后巩俐是这么回答网友这个问题的,她说:我不愿意去随波逐流,我有我自己的风格。

其实不难发现,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普遍是不合群的。

02

我有个同学小敏性格内向,上学的时候,就不怎么爱说话,经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有时候,我们碰到她了才说几句话,很少主动跟我们说话。

工作以后,吸取了从前的教训,决定要伪装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毕竟要搞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胃很不舒服,本来想着中午吃饭的时候喝点粥,但平时一起吃饭的同事,都要去吃酸辣粉,想着自己如果一个人去喝粥的话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就跟着大家一起去吃酸辣粉了,结果导致胃更加的难受了,只能自己默默地吃上几片药,自己难受着。

小华很不喜欢夜生活,最害怕同事聚餐,不仅要吃吃喝喝,无聊地闲扯着,而且,每次都会再加一场,不玩到睁不开眼,大家都不想回家。关键是,小华如果前一晚熬了夜,第二天全天都会无精打采,脑子浑浑噩噩的。

为了表示自己是合群的,只能硬着头皮去参加,第二天,就猛喝咖啡让自己能尽量清醒一点。

小华曾在一次聚完会回家后,无助地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合群,真的是太累了。”

我很心疼她,为了能“融入”到大家中,要这么的委屈自己。

我们曾害怕孤独,哪怕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别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30后以后才发现,与其削足适履似地融入到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中,还不如做自己,好好的跟自己相处。

有个朋友曾在朋友圈“吐苦水”说自己不能合群,有人回复了一句,“其实合群这件事并没有你想象地那么的重要,因为这不是别人评价你的首要标准。”

我觉得并不是没有道理,就像当办公室的人都在追《甄嬛传》,而你在看《肖申克的救赎》,又有谁会在意呢?

饭桌上大家都在讨论奢侈品,而你插不上话,这是你的错吗?

大家都推荐你去看一个综艺节目,可你就是不想去看,又能怎样呢?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就不理会。

孤独从来就不会毁掉一个人,强行合群,把自己奋力塞进一个不合适的圈子,伪装自己不孤独,才会真的毁掉一个人。

03

主持人宁远在《远远的村庄》中说:“孤独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在孤独时间所做的事,决定了这个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正是孤独,让我们有别于他人。

我有个朋友丽洁,从上学的时候就是个傲娇的女生,给人的感觉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她长的很漂亮,学习也特别的好,当初有很多的男孩都喜欢她,给她写情书,送花、送礼物,情书她从来都不会去看,直接当着人的面就扔到垃圾桶,收到的东西都分给舍友了。

工作了以后,也是一副女强人的样子,同事们都对她敬而远之。在工作中,只完成了是不够的,必须做到最好。对自己恨也就罢了,对下属更是严厉。

同事们在私底下都叫她“灭绝师太”,说她有受虐的倾向,不仅虐自己,还虐其他人。

我曾问过她,知不道到同事都是怎么说她的,她说,这些她都知道,她也不在乎,她就想做好自己,她认为对的事情,别人怎么看,她都不会去理会。

李敖曾在节目中说过:“我是单干户,不与朋友来往,但是我自己很用功,每天工作16个小时。”

也许他的这份不合群会让他看上去很孤独,但却让他活成了一支队伍。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无法忍受李敖老先生那样只与天地来往的孤独,但是,我们也许可以去通过享受孤独,不去强求合群,来去创造变优秀的契机。

·················END··················

作者:鱼堂主 来源:鱼堂主爱思考(转载请授权)

你好,我是堂主!实用的思考者,行动的做事人。

这里没有套路的文章, 只有实在的思考,在过班,也创业,未来要做一名自由职业者。

这里只记录分享我对成长的思考。

微信公众号:鱼堂主爱思考(ID:yutangzhu20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合群没什么;一个人也很好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人过五十才醒悟:人越老,越不需要亲戚、朋友和同事
合群和不合群的人生,差别很大
39岁陈冠希:别迁就这个世界太多
成功的路上,孤独是一种常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