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国定作品欣赏· 明月之诗

郑国定,号七子山人。196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师承著名画家杨麟先生,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级创作研究班画家,现为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扬州八怪研究院副院长,杭州环境集团天子岭绿色义工。

其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拘古人、深入自然,以经天丽日的壮观表现自然元气化的生命力。艺术风格博大巍然,意境幽深,气韵生动,富有时代气息。并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画展及国内外画展并获奖,被海内外人士广泛收藏。出版有《郑国定作品选》,《郑国定山水画集》等。

诗心造境

纵观郑国定的山水画作,气势雄伟,气象开阔,壁立千仞的高峰层峦叠嶂,流云山涧,深树野径,一种难以言说的禅意扑面而来。从他的画作中,如《塞外晓月》、《圣湖》、《静谷幽冥》、《星宇》,《穿越星空》等一系列作品中能读出郑国定追求的艺术精神之所在,那就是他的山水画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不仅是其人格和修养的体现,而且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吸纳与沉淀的折射。他没有厚古薄今,而是从历代前贤和当代人的精品力作中采撷隐藏其后的精深义理;其作品既有笔墨、布局等显性要素,也有神韵、理趣等内在因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学他们的理念、思想。他涉猎广泛,兼取诸家,对古代、近代、现代,甚至当代的一些画家都有所借鉴。他的画既有雄健巍峨之姿,又有空灵散逸之趣,还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他取宋画的博大而去其挺拔,择王蒙画的苍郁深秀而弃其细密连绵,竭力将髡残画的苍茫厚重、石涛画笔墨恣肆、傅抱石画的苍朴飘逸、陆俨少画的磅礴险峻与黄宾虹画的浑厚华滋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沉郁厚重而又灵动雅逸、苍茫博大而又秀润华滋的艺术风格。

郑国定的山水画构图饱满、景色苍郁、气势磅礴,无疑受到王蒙、黄宾虹李可染等画家构图的影响。他画中的树木、山石轮廓多以中锋勾出,然后根据物象所需或转为偏锋、侧锋、散锋、逆锋,以干枯笔连勾带皴。他饱蘸淡墨、清墨写出远岫遥岑、流泉飞瀑、薄雾青烟,并顺势勾、皴、擦、染,以求润泽、蓊郁之气。他还以破笔或散笔、复皴、点苔,以起到点睛的作用。最后,他会视画面的效果进行积染,使画面达到厚而不死、薄而不浮、散而不花的效果。总之,他用笔有粗细、散聚、浓淡、干湿、刚柔的变化,用笔墨大胆泼辣、泼墨、破墨、积墨、渍墨,往往能随境而发。

郑国定的山水画创作在强调主体精神的基础上减弱了对单个物象的完美塑造和对画面空间的深度处理。

宗白华曾说:“就中国艺术方面——中国艺术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彩,也是民族文化的自身工作。”看来,意境不仅仅是将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它更是中国山水画因心造境、情景交融的文化认识与艺术把握方式。

在中国山水画境界表现范畴内,可大致分为物境、情境和意境三种不同的层次。物境者,以物观物,物皆不着我之色彩,偏于客观之描述;。情境者,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偏于缘物之抒情;意境者,物与我,情与景高度统一,偏于因心造境。从这三个境界表现的次第来看,郑国定山水画境界表现显然偏于后两者的抒“情”写“意”,是情境与意境的自由交汇和表现。郑国定的作品中,无论是山川抑或是树木,都是“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后的“改造”,是经过心灵点化过的,因而也就听从了他的调遣和安排;而在笔墨之浓淡、物象之虚实的惨淡经营上,又是靠了他的心意布置以及心性表现。在他的创作中《天地玄黄》、《山岳之尊》、《枯木冷月》,《月下抚琴》等作品中可以窥见出他以深邃的笔墨再现了夜幕下的寂静之美,如果我们从意匠方面把境界分为写境和造境的话,郑国定的山水画无疑可属于造境范围,然而,我们所说的造境并非是和写境有着明显的界限,就像物境、情境和意境也不能截然而分一样。它们之间是有着递进和升华关系。

郑国定善于创造性地处理虚、实、动、静的关系,并从中获得艺术创作的内动力。他从中国美学精神和民族丹青文化出发,在虚和实、动和静的反衬、对比和冲突中,表现大宇宙、大生命生机勃勃的运动。画家为抽象的虚、实、动、静找到了具象的附丽物,这便是云、山、水、树。它们构成了他画作中的四大形象元素,也构成了他创作中的三大探索:探索云、山、水、树百态百姿的体貌;探索这些体貌拟人化、拟情化的路径,即如何激情于物,如何将人生百态和生命百态埋伏在山川自然中,暗传给欣赏者;探索云、山、水、树之间的构成关系以及如何以不同的构成关系暗喻人生情怀。这四大元素和三大探索是摆在古往今来中国画家面前的课题,郑国定作了他的独特的、有创造性的回答。

此外,他的作品有生活、有修养。郑国定心中装有广阔的大自然山水的资源和古今绘画的经典,他善于用自己知性与悟性去消化和融合它们。有前者,他的画始终有一个动人的勃勃生机;有后者,他的画温文尔雅而耐人寻味。

郑国定的画有猛气,但底子是醇厚、温和,是中国的中庸。中国文化就是中和之美,没有这点难成正果和大气象‥‥‥郑国定把中和之美立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并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而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郑国定的绘画世界。

“中和”这一中国古老的哲学范畴,源于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和,是讲事物的对立统一、不取一,而取二,使它们辩证、和谐地相处。从中庸的观点看世间万物的生长、发展与变化,皆离不开这个规律,绘画也不例外。绘画创作涉及的各种问题,莫不需要用中和的理论去解决;大至主体与客体、传统与生活、写生与创作、语言的稳定性与探索性、法则与变革‥‥‥小至绘画实践中遇到的课题;虚与实、轻与重、繁与简、疏与密、方与圆、浓与淡、墨与色等等。绘画是门手艺,这门手艺中无处不充满着辩证的哲学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是充满哲学意味的诗性艺术,中国画尤其是如此。中和含有折中的意思,但不是折衷主义,因气质、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的不同,艺术家在处理与创作有关的各种矛盾中,必须自觉不自觉地使一方占有优势,显示出其主导的一面并兼有另外的品格,而产生风格面貌的千变万化。由于郑国定深谙艺术的中和之道,他在处理这些关系时能得心应手、驾驭自如。他作品的“猛”,来源于大自然的苍茫,来自他胸中的大气,来自他笔墨语言的自由随意,看似漫不经心的点擦皴染。他作品的“温情”,来自他对南方山水诗意的发掘,来自他性格的厚道与淳朴,来自他笔墨语言的抒情与写意。在技巧上,他善于处理黑白、疏密关系,善于在画面上有机地穿插于块面‥‥‥他的笔墨泼辣圆融,凌而不乱,破笔破锋,气势恢宏。无论从审美情趣、精神蕴藉,还是从笔墨方法、图式结构来看,都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自然的山水成为郑国定寄托审美理想、抒发性情的载体。在他的画中,总体的格调、意趣,都是由心中的感动而生发。他重视精神境界的总体把握,同时从不同的着眼点和用多种手段阐释个人的情感,弘扬传统的精神,表现时代的韵动。他的画有气象、有品位、耐看和经得起推敲,不仅在当今画界独树一帜,并因面貌新颖和有独创性,而受到人们的赞扬。

郑国定的山水画系列作品,它所表现的审美境界,在当代以大美为追求的画家队伍中有一定代表性。从画史上看,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古代文人山水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古代画家审美认识与审美视野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笔墨语言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山水画坛兴起“西北风”,不少画家投入其中。真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者,多能有所成就。有的过于看重客观表象,往往画面琐碎,缺少灵魂;有的过于强调主观“心象”,则往往失去地域自然特质,且易重复前人语言程式,面貌陈旧,缺少时代气息。

郑国定的成功在于将审美客体的“传写性”与审美主体的“写意性”进行了自然地融合,并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形成了气质俱盛,笔墨沉着、厚重沧浑的艺术风格。整体来看,既有传统笔墨功力,又有现代审美意味。

“真者,气、质俱胜。”这是北派山水画之祖荆浩提出的审美命题。所谓“真”,是指大自然的本质精神、纯真天性。山水画要达到“真”的境界,必须同时表现出山水画内在的生命气韵与外在的自然特质。郑国定的山水画创作,有质有气,内外兼修。画面动静相成,开合有致,特别是云烟的变化,水流的运动,通过笔气墨韵,辅以光影之法,实现着气韵生动、搜妙创真。

小美悦人耳目,大美撼人心魂。郑国定山水画的意境美,有相当一部分是撼人心魂的大美。这是山水精神的折射,也是画家心胸抱负的流露。当代中国山水画坛需要这样洪钟大吕式的节奏旋律和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

艺术家的创造性,在于他的作品提供了多少前人所没有的生命信息、社会信息和艺术信息;在于他的作品对前人成果的继承、融汇程度和正向、逆向的推进程度;在于他的作品对不同地域和时代的观赏者是否有着永远的艺术魅力。评论一位画家有多种坐标,你可以就画论画,评析作品的具体得失,也可以将其视为特定时空的一种艺术现象,置放在整个美术创作星晨灿烂的宇宙中阐释,来定位。对已经成功了的画家,特别是已经表现出强劲创造活力的画家,我们应该取用后一种坐标。唯如此才能读懂郑国定山水画艺术。

——辛民(著名美术评论家)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请搜索:三品时尚国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郑会军
郑国定山水作品欣赏
郑国定·山水画作品欣赏
怎样欣赏中国绘画艺术
论文: 论中国山水画创作方法与要点
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曾刚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