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在其中——陈加林作品鉴赏

【人物介绍】

陈加林,笔名,林零、子牛,1962年5月生于贵州安顺,汉族,贵州大学毕业(本科),中共党员,现为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民族学院特聘教授,贵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贵州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贵州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贵州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5年 入展郑州“国际书法大展”并入集《国际书法作品精选集》。

1989年 入展“中国新书法大展”(桂林)。

1996年 入选《二十世纪书画名家作品精选》。

1997年 获曼谷“国际现代名家水墨金奖”。

2000年 入展南京“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

2004年 作品入选“全国百名书法名家作品集”。

入展当代(60年代杰出书法家精品展)并入选作品集。

2005年 作品被“中国书画”(第八期)杂志刊登。

2007年 作品两件(古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7年 入选“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 42 人展”。

2007年 入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32人书法提名展。

2008年 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入选全国首届“兰亭雅集”42人并应邀出席 。

入选《中国书法大典》(当代书法名家-陈加林卷)。

2009年 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2010年 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年度先进个人。

2011年 《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陈加林》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全国选46人)。

2012年 作品巨制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三名工程”(名家、名作、名篇)作品。

荣获“书法报”兰亭诸子奖 。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特邀参展 。

受聘为全国第二届草书展评审委员 。

主持“百里杜鹃”杯全省书法篆刻大展 。

书法作品被奥运会“水立方”场馆收藏 。

国画作品五幅刊载《中国大画家》杂志 。

捐赠十余件作品抗震、抗凝冻义卖活动 。

作品入展第十九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展 。

参与创作迎奥运书法长卷捐赠北京奥组委。

接受“书圣王羲之”电影摄制组采访、问答 。

入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提名展书法作品被收藏 。

国画作品《秋山图》特邀参加贵州第二届中国画精品展 。

《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陈加林》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陈加林书法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陈加林国画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2016年 出版《古地》陈加林书法作品集。

文 | 戴明贤

孙过庭《书谱序》有八个字,在这篇洋洋洒洒的骈体美文中很不显眼,实则十分重要,称之为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或“度人金针”,也毫不为过。这八个字就是“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心不厌精”是说必须不断提升审美趣味和艺术敏感;“手不忘熟”是说必须临池不懈,总能把审美力的提高体现在作品中。换个说法,也就是常说的“眼”和“手”的关系。眼高手低,只能赏鉴不能创造;眼低则手也不可能高。有人说得好而写得孬,原因就在于心精而手不熟;有人写了许多年,总是一笔俗字,原因就在于手熟而心不精,缺乏识别高下美丑的眼力,看不见应当攀登的山峰何在,总在原地跑圈子。这八个字道理并不深奥,要做到不容易,它需要毅力与多思并举。“手熟”看似一种笨功夫,有耐心就行。其实不然,闷头照临和边临边思考,效果大不一样。“心精”更复杂一些,它是一个人整体文化素质在书法审美上的体现,涉及“字内、字外”多个方面。我虽常用这八个字赠人和自勉,但自己实践得也不够。侪辈中真能不间断地追求“心精手熟”的,当数陈加林君。

2002年初我为陈加林的书法集作序时说:“陈加林君是近年异军突起于贵州书坛的青年书法家。其实远在十多年前他已是中国书协会员,常入选各种展览,只是不显得特别突出。后来,他忽然选择了杜门晦迹的生活方式。朋辈们始则纳闷,后来知道他是在潜心写字画画。如是者数年。待到破门而出,人们惊喜地发现,青虫已成彩翅的凤蝶。他这段面壁破壁的经历,印证了书法确是‘寂寞之道’。守静方能生悟,方能池水尽墨,从而臻于心悟手从,心手双畅。”到今天,又是七年过去,加林的书法更臻成熟,书名大大远播了。但勤勉和多思没有消减,只有增加。我与加林是紧邻,下两段楼梯就站在了他门外。他常是很晚才回来,我有事找他,总见里屋外屋一地宣纸,都是湿漉漉的字画,连下脚的空隙都没有。如果我无急事,他就会留我看上一会,听听他这样写那样画的想法。这些尝试性作品一次不同一次,临写的古碑帖也一批一批更换。我心里把他这种学习方法称为国家队的“大运动量训练”,但并不认为加林在“刻苦训练”;恰恰相反,我知道他是在“乐练”。这种“心手同修”的过程,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所以加林的书艺一直在上升。我很喜欢加林的风格:厚、润、朴、茂,烂漫天真。这是孜孜不倦地探索笔墨可能性的结果。笔与墨,就是书法艺术手段的全部,简单至极,又深邃至极,蕴涵着无穷的可能性。加林自己说:“中国书法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究竟是重笔墨。”由是他以超常的执著来苦究笔墨,积以岁月,沉着地向“浑厚华滋”的境界趋近,达到今天的高度,实在可喜可贺。

加林的追求,远离中和典雅的庙堂书风,自觉的定位是现代派。但他不同于众多只在字形章法装潢上玩花样,或亦步亦趋跟在获奖作品后面转的浅薄者。他不盲从轻信,不取捷径速成,执著地坚守书法千年传统,从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寻根淘金;同时又清醒地只从其中汲取营养,咀嚼消化成为自己的骨肉。他这样规划自己的途径:“由博而约逐渐演绎古人的过程中体悟到,只有在现代人观念的解构重组与生命状态认知契同的情况下,怎样去解读古人,才至于有风格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存在的前提。自然,时尚也罢,流行也罢,亦古亦新,形成家数。”这段文字稍稍有点裹绞,但其深入的理性思考是明白无误的。我不能写流行书风,但喜欢看好的流行书风作品,远胜于刻板单一、缺乏自己精气神的复古风格。当代的书法已从实用性的束缚中彻底解放,成为与绘画、音乐一样寄性抒怀的纯粹艺术形式,就必然要求更丰富更新鲜有力的艺术手段,才能满足需要。我在为加林写的序言中说过我的观点:“书法既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则必须是形式内的信息越多,此形式的意味也就越浓厚。如果艺术手段单薄,又如何能够‘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论张旭语)呢?”我看到加林的实践与我的理想如合符节,感到无比的愉快。

尤为难能的是,加林作为一个在职者,无一日不置身于冗繁工作、喧嚣社会、众多难题的困扰之中,他不仅能应对裕如,还能沉潜优游于黑白世界,还要读书玩乐器。支撑身心的,并不是参展拿奖拍卖之类的功利诱惑,而是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黔贤姚茫父先生有一联“自嘲”语说:“皮骨任人牛马,影形容我埙篪。”精神世界只归自己管辖,此外百毒莫侵。我很喜欢这种境界。加林的态度,庶几近之。

加林在短文《我的书法观》里说:“中国书法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究竟是重笔墨。时间、空间中运动的疾徐所产生的构成美,这是书法的本质元素,正由此,带给人们的是意构精神世界的广阔空间,提供了驰骋精神心境的自由度,中国人心灵生活方式选择其作为精神载体,说到底是一种精神观照。浮躁的现实社会中选择书法,并为之扑朔迷离 ,实现一方净土,这大约是我平心静气于书法的理由。保持平和的心态,轻松自然而为,享受精神思想空间的自由。艺道永无止境。这是我的书法观。”

这个观念,已由技由法而进于道,足知加林的不断精进非倖至,非偶至,非苦熬而至,必将期于大成。加林其勉之。

2009年寒露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书法家陈加林
用笔八面出锋,用墨五色兼施——书法家陈加林:最爱草书
当代两大草书名家,风格迥异,值得收藏学习!
陈加林丨自由的舞者
中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陈加林的草书新作在“行”的处理上有创意
2019年当代中国艺术巨匠:陈加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