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基本常识整理

                                           国学基本常识整理

富民论

富民是儒家所主张的经济政策。在既定时间内,社会财富有一定的限额,国家收取得多,人民得到的就少。为此,儒家的看法是“民为邦本”,主张薄赋轻税、藏富于民,他们认为民富之后,国家也自然就富了。当今的民主国家大都适用这一观点。

富国论

富国是法家所主张的经济政策。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加国库收入,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税赋。富国的目的有着为国家强盛的一面,但更多体现的是“为君谋利”的色彩。后来,荀子试图把富民论与富国论结合起来,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强调富民是富国的基础,主张民裕则国余,这也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基本理念。离开这个理念,就会引起社会矛盾,如当今。

恒产论

恒产论是孟子所主张的治国理念。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着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荀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他的基本观点就是只有当百姓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才能谈得上礼仪道德,才能讲风俗教化。民有恒产,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实际上恒产论就是富民论的深化。

崇富论

崇富论是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所阐述的贫富观点。他断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意思是说求富是人的本性,是人之共欲。他极力推崇那些凭借自身能力而名扬天下的富商巨贾,同时也认为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处境而去改变贫穷的处境是可耻的行为。格格认为,司马迁这一论调,忽视了整个社会大环境对人的影响,过分强调了个体的能力,其目的不过是为统治阶级的无道统治而找借口。

限田论

限田论是一种抑制土地兼并的主张。秦汉之后,土地私有,买卖土地成为合法。于是富人凭借手中财富,土地越聚越多,因而导致贫富分化,就跟当今的血拆一样,这势必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诱因。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种现象日益严重,官民矛盾对立。于是董仲舒提出限田的建议,提出了限田的标准,就相当于当今的商品房限购。然而由于贵族和官僚的反抗,最终限田论未能实行。就跟当今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改革措施无法实施一样。

商人

商人一词的来历与商朝有关。商代后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扩大,出现了专门以从事商业贸易为生的人,他们就叫商人。之所以有这个称呼,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经常把货物运到周边地区,那些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的人一看到贩运的,就知道是商人来了,因而出现了“商人”的称呼。但这只是商人的雏形,商人发展成一个行业人员的代称,这要追溯到武王伐纣、商朝灭亡以后。商朝灭亡后,一些商朝的遗老遗民丧失了政治权利,又没了土地,因而这些人只好通过贩卖为生,形成了商人一族。后来周人看到其中利润颇丰,也加入了进来,因而商人意义泛化,成了一个职业。

飞钱

古代贸易都是一手钱一手货,那时候都是铜钱,因而大量携带很不方便。于是“飞钱”业务应运而生,这个业务也就是最初的银行。它是指将银钱存入官办或者私办的信用机构内,获得凭证,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汇票,而后在交易。飞钱业务始于唐宪宗元年,一种是官办,当时叫“进奏院”。二是私办,私办人的资质有着严格的确认,必须有一定的财产数量以及能够遍及多地的网络,同时要向官方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相当于我们今天银行的准备金。飞钱业务得到普及与发展是在宋开宝年间以后。

盘缠

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常用绳子江1000个铜钱穿在一起再吊起来,串钱的绳子叫做“贯”,因而古代1000个铜钱叫一贯钱或者一吊钱。由于太笨重,古人出门要带路费,于是都把他们缠在腰间,即盘又缠,方便而安全,因而叫做“盘缠”。

商代用龟甲和贝壳作为交换媒介,他的计量单位叫“朋”。后来金属货币产生,各种形状都有。秦统一货币后,统一了度量衡,采用了“两”“文”做货币单位。到了明朝后期,欧美流行最广泛的“银元”流入中国,最流行的是墨西哥银元,因为是圆形,所以,一枚就称作一圆。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就用元代替了圆,一直沿用至今。我记得人民币上还有用“圆”的。至于“角分”,角:取边角之意,分:再度细分,利于找赎。

下海

下海一词并不是现代词汇,他的最早意思指的是稀里糊涂做事情。这个词最早在元代戏曲《洛阳桥》中出现。这个戏曲说的是宋代一个姓蔡的状元,遵母命为家乡修建一座洛阳桥。建桥过程中,桥墩打不进去了,估计是遇到岩层,又没炸药。于是找算命的来看看,算命的说龙王不同意,要想继续修建,必须找下海的人和龙王商议。于是蔡状元就广贴布告,找下海的能人。日子长久,根本找不到,衙役没法交差,于是在一个酒馆里抓到了一个叫“夏德海”的人,谎报说找到了“下的海”的人。这是下海一词的最早来历。事实上,下海含义很多,旧时,戏曲界的票友有业余转为职业演员称作“下海”。妓女第一天接客也叫“下海”,当然现在下海的意思指的是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商。

经纪人

经纪人并不是现代行业,在古代就有。唐代的时候经纪人有了正式的称谓,“牙”“牙人”或者“牙商”。为啥叫“牙”?其实我查了,这是以讹传讹造成的,“牙”原本应该是“互”,古代贸易称“互市”,商人称“互郎”,因而“牙郎”是由“互郎”讹衍而生,“牙”是“互”之误。古代对于经纪人还有一个称呼“侩”,因而古代经纪人又叫“牙侩”。清朝末期,上海对经纪人有个俗称叫“掮客”,所以这么称呼,有“一手托两家”之意。经纪人在古代的职业中属于下九流,很低贱。我曾看过一本书,就是各地各行业讨价还价的手语,特有意思。我们看电视,经常能看到买家与卖家讨价还价时候在袖子底下相互握手比划,就那个,很有学问里面。

首级

首级表示头颅的意思,实际上这个词是由“首”和“级”组成,“首”是头颅,而“级”是级别的意思。这个词的由来和古代的军功制度密不可分。在古代,军功大小完全看杀人多少。战国时代清点杀人数量,就用左耳计算,一个左耳算一个人。把“首”和“级”联系起来起源于商鞅变法。商鞅废除了原来的是袭制度,代之以二十级军功制度,由低到高分别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大庶长、关内侯、彻候。士兵只要杀敌人一个军官,就可以升为公士,而后奖励一倾地、一套住宅、一个仆人。如果杀了俩,除了享受杀死一个的待遇之外,如果他的父母是囚犯,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户口,则可转为平民。这样以此类推,杀的人越多,升的越高。也正是这样,导致秦军特别凶悍,有“虎狼之师”之称。因而从那时起,首级就和在一起用了。后来这个制度一直沿袭到北宋,而此时它的弊端逐渐显现,就是当兵的砍老百姓的头充数。因而在大将狄青的提议下,首级制度于北宋年间被废除。

击鼓鸣金

在古代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是惯例。为啥要用这两种东西,有个传说。黄帝和蚩尤作战的时候在东海流坡山上猎获了一种怪兽,这东西叫“燮”,他和“年”“罢”等怪兽差不多。形状像牛,全身青黑,有幽光,头上无角,而且这个怪兽只有一只脚(跳着走?),叫声如雷,非常威武。当时黄帝就把这个怪兽给杀了,用他的皮制作了八十面鼓,请玄女娘娘亲自击鼓,顿时声似雷霆,传出四五百里,振奋人心,黄帝大胜,后来就用击鼓带代表进军。但收兵也得有个标志啊,那就“鸣金”,所谓的“金”并不是锣,电视上那都是瞎演。鸣金收兵的“金”是“钲”,形状像个大铃铛,有个柄,柄中空,声音清脆短促。

入伍

参军为何叫入伍?这个源自古代的户籍制度。在古代户籍又叫“伍籍”,“伍”通“五”,就是把五户人家编在一起的做法。五户人家在一起作为一个户籍的基本单位,这个单位名称叫“比”,也就是说五户为一比。每到征兵的时候,这五户人家各出一个壮丁,这五个人到了军队之后,他们永不分开,在军队里,这五个人也是一个基本作战单位,叫“伍”,因而以后参军都叫“入伍”。虽然历朝历代军队编制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入伍这个词却没变,流传至今。

七出

七出指的是古代休妻的七个条件,也就是说为人妻者,只要犯了这七条规矩中的任何一条,男人就可以无条件休妻。七出分别是:1、不孝顺公婆,也叫“逆德”。2、无子,不能生儿子,生女儿不行。3、出轨,红杏出墙不行。4、嫉妒,古代男人一妻多妾,因而常常妻妾之间绒衣产生嫉妒,为人妻者不善待小妾还不行。5、恶疾,就是身患重大疾病。6、口多言,长嘴快舌搬弄是非不行。7、偷东西,包括私设小金库。按照今天的观点,所谓的七出完全是对女人的压迫,在我看来没有一条能拿的上台面。孝敬父母固然是应该的,但现在“操蛋”的公婆有的是,你叫谁无条件服从?生儿子取决于男人,你全是XX的种子能长出YY来?这不是欺负人?至于出轨,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干嘛不可以?你找了那么多老婆,还不让嫉妒?不打跑就不错了。得大病还撵出去,哪有一点夫妻感情?至于口多言那要看怎么界定了,一夫一妻她和谁搬弄是非?至于偷东西,这点女人终于翻身了,不用偷,明目张胆的把持男人的家底,反而是男人私设小金库要倒霉,这点有点矫枉过正了。

十恶不赦

在古代,犯有十种大罪不可赦免,哪管是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这些罪犯也不在赦免之列,这十项大罪分别是:1、谋反。2、谋大逆,指的是毁坏皇家庙堂、陵墓、宫殿等等,大逆不道就从这儿来的。3、谋叛,指的是背叛朝廷。4、恶逆,指的是打爹骂娘,或者杀死他们,包括直系亲属的长辈。5、不道,指的是杀死别人一家三口以上的,以及用巫蛊害人的。6、大不敬,指的是冒犯皇帝尊严,偷盗皇家东西的。7、不孝,主要指的是对祖父母和父母的不孝,以及守制期间寻欢作乐等等。8、不睦,指的是谋杀亲属,或者是女人殴打控告丈夫。9、不义,指的是谋杀官吏,当兵的谋害当官的,学生杀老师,女人在丧偶后立即改嫁的。10、内乱,指亲属之间通奸的。

秋后处斩

古代犯人大都秋后问斩,所谓秋后问斩不一定是秋天,冬天也可以。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内在联系,春夏是万物复苏、滋长生命、欣欣向荣的季节,而秋冬则是万物萧条、生命凋谢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杀人顺应自然。

午时三刻

看电视,古代人杀人都要在午时三刻。古人把一天一夜化为12时辰,一个时辰就是现在两个小时,而把一天一夜又分成100刻,一刻钟就是14分24秒,和现在的一刻钟有区别。因而我们可以得知,午时指的是中午11点到一点,午时三刻就是11点43分12秒。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呢,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是“阴事”,就算此人罪有应得,那么她的阴魂还是回来纠缠。而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以冲淡阴气。还有个原因,我觉得是“以人为本”,呵呵,因为中午的时候,人的精神最为萧条,神经不是很活跃,昏昏欲睡,这时候砍头,犯人的痛苦相对会小一些,人道主义。

地震

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地震记录是中国的周朝,震中位于陕西的岐山,也是当时周朝的首都。这次地震损失巨大。古代人大部分都认为地震的形成原因是阴阳失衡,就是说人类作恶很多,上天用地震惩罚。因而没到遇有地震,皇帝都要站出来承担责任。在这期间,也有两种学说说明地震的形成,其一是晏子的说法,他认为当天上的勾星运行到房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第四宿)和心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第五宿)之间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震。其二是庄子的看法,他说大海每三年周流一回,海浪相互搏击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传到大地就会发生地震。而实际上地震的原因十分复杂,到目前人类也没搞明白。但我认为庄子不简单,他的地震说似乎有些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不能遗忘的国学常识
最常见的国学常识集锦
你不可不知的1200个国学常识【下】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20个常识,很全的国学常识,快点收藏吧!!
国学常识(二)
国学常识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