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要按摩集锦1

癫痫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疾病,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发作性脑功能失调。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分为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4类。其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发作性肢体抽搐,持续短暂和反复发作。头部按摩对治疗本病有良好的效果。

【有效穴位】

经穴与经外奇穴:百会、人中、哑门、承浆、素髎、风池、安眠、印堂等。

头穴:运动区、运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癫痫区、安神区等。

面穴:心穴、肾穴、肝穴等。

耳穴:心、枕、神门。

【按摩手法】

1、按揉百会、印堂、承浆、安眠、哑门各50~100次,力度适中。

2、按揉心穴、肝穴、肾穴各50~100次。

3、掐按人中、素髅各10~20次。

4、拿捏风池加20~30次。

5、依次推按舞蹈震颤控制区、癫痫区、安神区各100~200次。

6、直推运动区、运用区、平衡区各50~100次。

7、指振心穴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80次,力度轻重兼施,以轻柔为主。

8、棒揉枕、神门各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次,力度适中。

【生活注意】

1、戒烟、酒,忌辛辣等刺激食物,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

2、避免单独外出,以免发生意外。

按摩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施力行为。只要家中有一人学会这种方法,就可以在家中进行,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治疗目的,而且还能增加家庭气氛。家庭气氛融洽,就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虽然按摩的好处多多,但如果不会按摩而随意按摩那就回适得其反,我们应该注意按摩的一些常见问题。

问:按摩要用很大的劲吗?

按摩是要用力气才能完成的,但是难道这就意味着用的力气越大效果就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按摩是一种力气与技巧的结合,用对了力气,选对了技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进行按摩时,力度一定要从轻到重,逐渐达到患者可以接受的程度。

再者,按摩者要根据被按摩者的年龄体质、性别选择不同的按摩手法和力度具体地说老人、儿童妇女用力较轻,青壮年用力较重;体格瘦弱者用力较轻,体格强壮者用力较大。

总而言之,按摩只要使患者感觉到酸胀、麻木、舒服等感觉,就说明你所使的力度是对的。

问:被按摩者应选用什么样的体位较好呢?

按摩者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施力的体位来对被按摩者进行操作,但是被按摩者应该选用什么样的体位,使自己既舒服又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呢?

首先选择体位一定要选择对双方都合适的姿势;再者,选择的姿势一定要能使被按摩者得到全身心的放松;最后,要便于按摩者进行操作。

选择体位同样是根据年龄和性别而有差异的。对老年人、身体差的人,一般选择卧位、坐位,如果进行头部按摩、颈部按摩,还可以选择有靠背的坐位;对于小孩,可采取大人抱住的姿势,再进行操作;进行自我按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容易施力的姿势以免伤到自己。

问:任何时间都能按摩吗?

一般来说,对慢性疾病进行治疗的按摩宜早,因为此时病比较轻,容易治疗。但是对于急性的扭挫伤,并伴有出血时,至少应在24小时后再进行按摩。保健性的按摩可自行灵活掌握,一般原则是空腹或刚进完食或者过度疲劳时,不宜按摩,在清晨或睡前进行按摩较好,饭后1~2小时为佳。

天气―冷,就有许多人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得受不了,这种情况, 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也就是一般所俗称的“冷底”或是“寒底”,西医未能有效改善,但如果使用中医长期调理,倒是可以将这类体质改善,手脚冰冷和心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氧经过燃烧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手脚冰冷的情形。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手脚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因为气虚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

手脚冰冷的原因:

体内血液量不够,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

血管中有阻塞,或发热、感冒等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导致手脚冰冷。交感神经功能出了问题,使肌肉遇冷无法紧缩并产生热能以耐寒。

足底按摩反射区

膀胱、输尿管、肾脏、肾上腺、心脏、脾、肝、肺、胃、十二指肠、大小肠、生殖腺、淋巴腺。

足部按摩取穴

然谷、太溪、复溜、交信、三阴交、行间。

饮食禁忌

忌吃生冷的食物,如冬瓜、椰子、冷饮。

按摩后这样喝

西洋参红枣汤

功效:改善虚冷症。

材料:西洋参6片,红枣15粒。沸水500毫升。

做法:红枣洗净切开去核,将二者用沸水冲泡30分钟,即可滤渣饮用。

按摩疗法是放宽我的时间。研究继续证明,甚至一个单一的按摩疗法对身体和情感都是有好处。作为行之有效的健康益处数量的增长,所以做一些按摩是一个更平衡的生活方式。那么,按摩有什么好处呢?

按摩有以下3方面益处

利于营造家庭氛围

家庭是一个小单元,整个社会是由众多的小单元组成的。在这个大的社会里,包含着众多老人、儿童妇女及其他人。老年人可能会因为机能衰退而出现各种老年性疾病;小孩会因为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而出现肠胃、呼吸系统的疾病;中年人会因为工作及生活压力出现失眠等症状。这时若是子女能用按摩帮助长辈消除疼痛,父母若能用按摩使儿女减轻痛苦,夫妻之间若能用按摩使对方缓解一天的疲劳和消除机体的酸胀,那么家庭之间的气氛就会融洽、温馨很多有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

提升夫妻感情

随着年月的流逝,年轻夫妇在心理、体形、外貌上都会有变化这样就会减少对对方的吸引力,使夫妻感情难以进一步加深。再者,性生活是夫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中年之后,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很多夫妻出现各种各样的性功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夫妻感情。但是按摩既可以健美美容,在外貌上取悦对方,又可以防止性功能障碍,使性生活相互和谐,从而从多方面加深夫妻感 情提升夫妻感情。

有益于双方的身心健康

按摩对按摩者与被按摩者都是非常有益的。对被按摩者而言,他的身体与心理得到益处,是不用多说了。对按摩者来说,由于按摩时身体全身关节活动,血脉流通,而手指的不断运动更有利于脑血流量的改善。因此,对按摩者来说,对其本身也是有益处的。

成人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用热水洗手,以保证手的清洁卫生。同时,将有碍操作的物品如手表、戒指等,预先摘掉。

2、按摩前要修剪指甲,指甲要与指腹顶端平齐。因为若指甲过长,则容易损伤肌肤;若过短,则按压穴位无力,没有效果。

3、在给他人按摩时,按摩者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

4、被按摩者与按摩者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被按摩者坐卧等姿势,要舒适又便于操作同时被按摩者的精神和肌肉一定要放松。

5、按摩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天气选择恰当的环境。夏天按摩时环境应是空气流通,气温适中的;冬季按摩时室内环境应温暖,而且按摩者的双手一定要是热的,以防被按摩者着凉。

6、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被按摩者表情,使被按摩者有舒服感。开始按摩时,手法一定要轻,然后逐渐加大力度,直到被按摩者所能承受的力度为宜。

7、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按摩部位与按摩手法、被按摩者的个体差异、按摩力度之间的关系。比如腰臀部力度可大些,前胸、腹部力度要小些;再者,青壮年力度可重些,老人、小孩力度要小―些。

8、腰部肾区,不宜用拍法、击打法,以免损伤肾脏。

9、但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12次为1个疗程。

10、被按摩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11、按摩后不可立即洗澡。

12、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2小时左右为宜。按摩时,有些人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大多因为睡卧受风或汗后面部感受风寒所致。另一种则属于中风后遗症。在现代医学里,前者叫周围性面瘫。后者叫中枢性面瘫。本篇着重讨论的是周围性面瘫,其特点为:发病突然,初起时有耳后疼痛,继而出现患侧前额抬头纹消失,眼睑闭合迟钝,鼻唇沟变平坦,嘴角歪向健侧,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进食时食物常嵌在齿颊间等。 今日小编为你推荐的是头部按摩治疗面瘫方法,效果很好,治疗越早,疗程越短,供大家参考。

【有效穴位】

经穴与经外奇穴:颧髎、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大迎、白会、翳风、风池、桥弓、牵正、安眠、夹承浆。

头穴:通顶区、通顶旁区、运动区、强壮区。

面穴:首面穴、胃穴、肝穴、脾穴图。

耳穴:眼、面颊、口。

【按摩手法】

1、点揉颊车、地仓、人中各50~100次,力度偏重,以产生强烈的胀痛感为宜。

2、点揉或拿捏翳风、风池各10~20次,以局部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宜。

3、按揉颧髎、四白、大迎、下关、百会、夹承浆、牵正、安眠各50~100次,力度适中。

4、按揉首面穴、肝穴、胃穴、脾穴各200次,力度轻重兼施,以轻柔为主.

5、用拇指桡侧缘直推运动区、通顶区、通顶旁区、强壮区各200次,力度适中。

6、用拇指螺纹面向下直推桥弓,先左后右,每侧10次。

7、从印堂开始,以拇、食指相对提捏,自内向外,自下而上,反复数遍。

8、提捏眼周组织,主要是患侧眼周、沿眼睑上下提捏,反复数遍。

9、棒揉耳部眼、面颊各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90次,力度轻柔缓和。

10、棒推耳部口、额各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90次,力度轻柔。

11、三指拿捏耳垂部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90次,力度适中。

12、双手搓热后搓擦面部2分钟,频率为每分钟90次,力度适中。

【生活注意】

1、坚持穴位按摩对周围性的面神经麻痹疗效很好。病情在3个月以内可获痊愈;超过3个月者,坚持按摩也能收效。

2、如果右眼不能闭合,口向左侧歪,则右侧脸部为患侧,对患侧即右侧面部手法应较重,而对左面部手法宜轻。此可作判断病变部位和施术的参考。

3、注意休息和面部保暖,忌酒,禁食辛辣、寒凉的食品。

人体各部分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头面部的保健。中医学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五脏六腑精华之血,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当头部被外邪侵袭,或完成紧张工作之余,都会出现头痛、疲乏、失眠、嗜睡等诸多症状。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方法,都极为重视头部的锻炼。

所以很多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头部稍微有点不适就会按一按用于缓解,也是人们最常用的方法。其实头部按摩(又称头部推拿)是操作者运用一定的推拿按摩手法作用于患者的头部、面部和颈部的穴位上及其特定部位,以增强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节脏腑的功能,起到扶正祛邪、疏经通络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头部按摩对大脑有健脑安神、聪耳明目的作用。按摩同时还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摄氧量,有益于大脑皮质的功能调节。对益智健脑、增强记忆、缓解疲劳、消除紧张焦虑,使大脑重新获得充足的精力大有益处。头部按摩对失眠、耳鸣、耳聋、目眩等也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头部与全身的密切关系

头部按摩治疗疾病是通过头部的腧穴来影响经络,经络接受来自体表的刺激传导至有关的脏腑,疏通气血和调整脏腑功能,以治疗疾病。

头为诸阳之会,督脉及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阳明经行于颈,太阳经行于项,少阳经行于头部两侧。头为精明之府,是精神所居之处,中藏脑髓,而脑为元神之府。同时五官又居于头面,根据中医脏象学说,内在的五脏各与外在的五官九窍相连,而五官九窍则是人体与外界相联系的通道。而且五官九窍通过十二经脉与人体脏腑气血密切相联,如《灵枢》说: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因此,头面五官通过经络,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上密切有送。所以通过头面颈项部的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节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强人体的代谢,改善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如揉攒竹、按睛明、按揉四白、刮眼眶、揉太阳等可以明目、消除眼部肌肉的疲劳,用于防治近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白内障等眼部疾患;推前额、捏眉心、拿凤池、按揉百会、拿五经等可以散风寒、通经络、清神志、止头痛,用于防治头痛、高血压、失眠等病症。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由于颈椎受外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颈椎间盘颈周围软组织以及颈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

【临床表现】

颈项持续或间歇性酸痛、麻木,或伴有头痛、眩晕、疼痛和麻木可放射到手臂、手指、耳后。

【对症取穴】

颈椎、肾、颈;对耳轮体部。

【治疗方法】

揉捏对耳轮体部3分钟,轻用力,频率每分钟60次。

指揉肾3分钟,稍用力,频率每分钟75次。

棒推颈2分钟,微微用力,频率每分钟120次。

指推颈椎3分钟,稍用力频率每分钟90次。

【注意问题】

每天配合自我掌擦颈部2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昨天小编和大家讲了关于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今天小编再为大家推荐几种按摩的简单手法,让你自己在家就能调理身体。按摩手法是按摩的手段,按摩时,手法的熟练程度及正确与否对按摩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将介绍按摩时常见的按摩手法。

1、推法

以指、掌、拳或肘部着力于身体体表一定穴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方法,称为推法。具体操作手法又分为直推法、平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推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舒筋理肌、消积导滞、解痉镇痛、调和营卫等作用。推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2、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拿法也是保健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或大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用力,呈钳形,持续而有节奏地提捏或捏揉肌肤。包括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三种。拿法刺激较强,多作用于较厚的肌肉筋腱,具有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行气开窍、解痉止痛、去痂生新等作用。

3、按法

用手指、手掌置于体表之上,先轻后重,逐渐用力向下压某个部位或穴位。又称压法、抑法。按法具有安心宁神、镇静止痛、开闭通塞、放松肌肉、矫正畸形等作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腧穴,掌按法常用于背腰、下肢,肘按法常用于背腰、臀部、大腿等肌肉丰厚部位。按法常常与揉法结合,组成了按揉复合手法。

4、摩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特定部位做逆时针或顺时针的环形摩动,或直线往返摩动。用摩法轻柔缓和,常用于胸腹、胁肋部操作,具有理气和中行气和血、消积导滞、祛瘀消肿、健脾和胃、清肺排浊等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部按摩:常用穴位,基本按摩手法,推法,拿法,磨法,叩法
消化不良可以使用的按摩手法
各反射区按摩手法之七
足疗的操作手法注意事项与操作指南-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
小儿推拿专家教,捏捏按按百病消_第一部分 你一定要懂的小儿推拿基本技巧
一学就会,几种小儿推拿小技巧,99%的父母都收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