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工作十讲: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

关于班主任工作,我一直想说:我们从不缺少理念,而且绝大多数班主任都很关爱自己的学生。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只要接受了班主任这份工作,几乎没有哪位老师说想把事情搞砸的,所以,班主任们也不缺少敬业精神。以我自己的经历和接触到的大量一线班主任的案例,我最突出的感觉就是——需要方法。


没有方法,再多的理念都不管用。而方法的产生来自于思考、感悟和学习。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案例缺乏反思和理性的思考、不善于学习。一些班主任在处理班级管理问题时,要么缺少方法,要么草率行事,犯下低级错误。


班主任工作缺少方法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教研氛围。在学校,教学工作有备课活动、教研组研讨、有磨课听课,可以说面面俱到。但班主任工作何时有过这样的研讨氛围?都是单兵作战居多,有了问题,无处寻求解决方案。这是阻碍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看到,不少班主任依然在使用非职业的手段或者简单粗暴的方法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导致师生冲突、家校冲突不断,教师的美誉度下降。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基本方法的研究,仅仅凭经验和感觉做事是无法适应现在复杂的教育形势的。


不掌握基本工作方法,会导致班主任在大量的、反复出现的常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根本谈不上班主任发展和创新。所以,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的研究,一点也不低端,相反,是解决班主任困惑的最重要的途径。


本讲将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探讨。


一、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

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必须掌握班级和学生的详细情况。获取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交流、沟通、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也是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起点。当我们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很多管理上的困难会迎刃而解。


【案例1-1】

一问三不知

在一次讲座互动中,有位老师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很感兴趣的“老问题”——学生上课玩手机如何管理?


在回答之前,我首先反问了这位老师三个问题:

(1)你的班级里有多少人有手机,多少人没有手机?

(2)学生的手机号码你是否全部掌握?

(3)在有手机的同学中,哪些人上课会自觉关机,哪些人只是偶尔上课玩一下,哪些人经常在上课时玩手机?


提问老师对这三个问题一律都回答“不清楚”。这就是他工作困难的原因了。因为这三个问题搞得很清楚的老师一般是不会感觉学生的手机难以管理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信息不明朗、没有掌握基本事实的前提下,是很难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的。事实上,很多班主任都处在“我明你暗”的状况下,工作才会无的放矢,效率低下。


我对他提出建议,去班里做调查了解,把三个问题切实地搞清楚,手机管理的方法或许就浮出水面了。


掌握学生情况可以采用

(1)谈话法

(2)调查问卷法

(3)座谈会法

(4)书面交流法(周记、信件、班主任邮箱)

(5)网络交流法(晓黑板等)

(6)家访法。等等。


这些常规的方法没什么巧,但确实有效,关键是班主任要有心去用。比如我在班级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做个问卷调查,在掌握了基本情况后才开始想对策。朴实的方法往往会被忽视,但往往是最有效的。


【调查问卷示例】

在班级制定任何政策之前都需要调查了解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切忌拍脑袋决策。“调查问卷法”是快速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渠道,如果你在做一件事之前没有太多的把握,需要一些资讯作为行动参考,不妨设计一个问卷,问一问学生。调查问卷分为记名的和不记名的,各有各的用处。比如,为了较好地管理学生交作业的情况,班主任需要制定一些制度,为了全面了解情况,以使制度的针对性更加明确,设计一份关于写作业的不记名调查问卷,如下:


关于作业问题的问卷调查

请慎重、如实地回答下列问题,你的答案对改进班级作业管理制度很重要!

1、你抄作业吗?

A、从不     B、有时     C、经常


2、你对抄作业现象的看法是?

A、反感     B、可以理解 C、无所谓


3、你抄作业的原因是(如果不抄作业,可以跳过此题)

A、来不及完成               B、不会做

C、懒得自己思考           D、怕老师批评


4、在完成作业这个问题上,你主观的态度是?

A、很积极主动               B、比较积极主动

C、有些被动                 D、很被动


5、如果你的作业没有完成,教师的态度是?

A、批评                      B、询问原因

C、补做                      D、允许有些空白


6、如果允许部分作业出现空白,你的想法是?

A、太好了!这样可以光明正大地不做作业了

B、尽量完成,即使允许也不会恶意拖欠作业

C、尽量完成,即使完不成也不抄作业

D、出于各种考虑,还是把作业抄完交上去


7、如果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你会_______

A、抄作业                     B、问同学或老师

C、就让它空着              D、干脆不交


8、班级即将出台作业管理的规定,对此你_______

A、支持    B、反对   C、无所谓


9、你认为在完成作业的问题上_______

A、已经尽力了并且完成得较好

B、已经尽力了,但还是有些难以完成

C、没有全力以赴,还有潜力可挖

D、根本没有放多少心思,以后也不打算改进


10、班级现在规定不得抄作业,对你有何影响?

A、能做到

B、努力做到,至少要比过去没有规定好

C、还是做不到


11、你对完成作业持什么态度?

A、不管什么学科都认真完成

B、自己喜欢的学科认真完成,对不感兴趣的学科应付差事

C、心情好的时候认真完成,情绪不好时完成情况不好

D、根本不想做作业


12、你每天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

A、一个小时                 B、两个小时

C、三个小时                 D、四个小时以上


13、你认为现在的作业量_______

A、很大                     B、比较大

C、正常                     D、比较少


14、你认为现在各科作业的难度________

A、比较大                   B、正常

C、比较小                   D、各个学科不一样


15、你认为现在作业量比较大的学科是(可多选)_________,你认为现在作业量适中的学科是________

A、语文B、数学C、英语D、物理E、化学F、生物G、历史H、政治I、地理


16、对于作业中不会做的题目,你的做法是______

A、问老师                    B、问同学

C、自己琢磨                 D、抄袭


17、你的家长对你的作业情况________

A、经常检查                 B、有时检查

C、偶尔过问                 D、从不过问


18、如果班主任把你不交作业的情况通报给家长,你的态度是?

A、很在乎,尽量不要发生

B、很反感,我会因此恨老师或家长

C、比较在意

D、无所谓


这份问卷的统计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肯定对班主任制定规则有帮助。


二、制定工作计划

学校会要求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工作计划,很多班主任嫌烦,认为是形式主义,只是敷衍了事,计划是一回事,实际工作又是另一回事。实际上,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上交工作计划,时间反正是要花的,倒不如真正地思考一下这个学期该做点什么,制定一份务实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有计划并且尽量按照计划去做,比没有计划随随便便地做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制定工作计划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按照一定的预设做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起来心里踏实,有条不紊。所以,班主任应该认真对待制定计划这件事,尽管领导可能只要你交而不会看,但你这是为自己做事,受益的是你自己。

计划就是对一个学期班级工作的规划,是班主任的工作指南和目标,按照计划努力去完成,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必然会提高很快。如果你真的想让计划发挥作用,在制定时就要注意务实,不要写空话套话,要有实现的可能。我比较提倡任务式的或者目标式的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每完成一项都是收获。以下是我自己制定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仅供参考:


班主任工作计划示例

(高一第一学期)

1、通过班主任推荐和学生民主选举组建第一届班委会

2、组建班级工作小组,由相应的班委领导各小组完成班级工作

3、培训值周班委,保证班级课堂纪律、卫生、集体活动等工作的高质量

4、班级工作各司其职到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5、拓展课代表工作范围,发挥课代表的教学助理的作用

6、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培养学生讨论、研究、质疑、自学的能力,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成绩

7、制定并完善重要的班级管理制度:出勤、课前准备、课堂纪律、集体活动、值日生、轻微违纪行为处理

8、完善班级管理流程,让学生明确在学校发生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向谁汇报

9、开展“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在班级树立一批正面典型形象

10、开发《自塑教育》系列班会,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情商,健全人格,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1、开发嘉宾访谈型系列班会,拟邀请一些大学生、留学生、教师、家长等到班级与同学展开交流

12、建设班级图书馆,设专人管理,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3、成立专门的小组美化班级环境

14、根据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益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文化素养的教育活动,如影视教育、名曲欣赏、美文赏析等

15、坚持按照学号顺序与学生进行交流,一学期与学生谈心次数要达到100次以上(平均每个学生每学期交流2—3次)

16、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争取本学期家访覆盖率达到75%

17、每周批阅周记、评选优秀周记,优秀周记由学生录入形成电子稿,以备适当的时候结集印刷

18、坚持利用相机、摄像机、文字记录班级成长历程

19、每天利用晓黑板与家长沟通,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20、每周四下午作为家长接待日,接待家长来访,与家长建立常态的联系

21、每个月利用晓黑板组织网上家长会一次,交流探讨学生教育问题,拓展家校沟通新渠道


争取通过以上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班风优良、学风健康、成绩优秀的先进班集体,并让全班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三、确定工作重点

班主任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学会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每周、每月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既让自己轻装上阵,又让学生提高了重视程度,减轻了管理的难度。有了工作重点,就有了主心骨,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坚定不移地锁定目标,不为其他杂事干扰,要抓就抓到底。


工作重点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确定,不可生搬硬套,也不能想当然,它与班级发展进程是同步的。一般来说,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预期几周的工作重点,所以,每周工作重点并不是一开学全部都排好的,只要提前几周确定即可。这样就比较灵活,可以及时变化。这些重点都是班级一段时期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班主任在周末要向全班同学和家长告知下一周的工作重点,并强调完成工作的措施,提醒学生注意相关事项。


班级建设急不得,需要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只要每周解决好一个问题,坚持下去,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当然,很多问题不是靠一个星期时间就能解决的,需要常抓不懈。一个星期做好一件事,不是下一周就不做了,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即做好一件、巩固一件,再做下一件。决不能什么都抓,结果什么都抓不好。


班级的发展是螺旋式的,所以,每周的工作重点也是需要轮回的,特别是一些很重要的工作,可以采取两种做法巩固成果:第一种,延长某项重点工作的时间,由一周延续到两周、三周;另一种是,隔一段时间回过来再抓一次。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有些问题会出现反复的苗头,同学们会有所懈怠,此时“杀回马枪”的效果会很好。


班级事务千头万绪,班主任不能被琐事牵着鼻子走,要采取主动,每周工作重点就是行动指南。围绕这个重点,每周扎扎实实地做好一件事,引领全班将自己发展班级的理念逐步实施,班级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以下是我制定的一个学期前十周的工作重点:

“每周工作重点”示例


四、分类整理、保存班级管理和学生情况资料

很多老师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却没有留下什么资料,到需要用时到处找却找不到。这些资料有的只是对自己工作和学生成长的记录,没有留下固然可惜,但也不至于产生不良后果,而有些重要资料则关系到班主任的重大权益甚至是个人安全。所以,班主任必须养成分类保存资料的工作习惯,这样做作用有:

(1)随时调取班级和学生的各种信息,作为教育、谈话、沟通的材料;

(2)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3)为自己的工作经历留记录;

(4)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变故留下凭证。


班主任的资料分为实物的和数码的,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个人的和学生的、教育的和教学的,等等。实物资料包括文本、证书、讲稿、照片、纪念品,要分类保存,一届学生毕业后将其归拢在一处,妥善保管;数码资料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分成班级管理、学生活动、学生个人资料等几大类,也可以根据文件的属性分类,如文档、电子表格、ppt、图片、视频,等等。一届学生带完,所有的数码资料归于一个文件夹,里面再行细致的分类并且做好备份。以后调用起来,十分方便。


在我的培训讲座中经常打出一些班级管理细致的表格、文本,引来很多教师的拷贝。有学员感叹,做这些功课需要花多少工夫!而我的回答很简单,这不是一日之功,都是平时注意收集、保存的结果。一届学生带完,就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在以后带班中,这些资料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所以,善于分类收集、积累教育素材、资源的老师,本身就是有科学态度和科研素养的老师,他的进步提升会很快。


以下实例可以非常清楚地说明什么叫教育无小事,工作中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案例1-2】

当班主任遭遇学生意外伤害事件……


张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很霸道的学生甲,经常辱骂、欺负同学,相对弱小的学生乙是他的主要欺侮对象。学生乙虽然体格较弱,但是个性内向,很倔强,遇到事情要么闷在心里不说,要么就会冲动地爆发。班主任很了解甲和乙的情况,经常找他们谈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但是效果不明显。乙为了不再受到甲的欺侮,或者是为了在被甲欺侮的时候反抗,就在书包里藏了一把刀。此举被同学发现后报告了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立即请学生乙到办公室谈话,严肃批评了他的错误,指出其行为的危险性并且暂扣了那把刀,学生乙做了检讨并表示以后不会再犯。乙的危险举动引起了张老师的高度重视,不仅继续教育、开导他,而且还安排了和乙关系较好的同学帮助他并随时注意乙的行为动向,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学生甲欺负同学的行为引起全班同学的公愤,张老师也是经常对其批评教育。甲的行为违反了校纪,受到了纪律处分。但是,因为甲是单亲家庭,家长基本不管也不配合学校的工作,所以处分的效果也不好。虽然张老师一再警告甲不得欺负同学,一经发现就严厉批评,但是甲依然我行我素,学生对他的投诉不断。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乙对甲欺侮自己的行为感到忍无可忍,再次将一把刀藏在书包里带到学校,这次没有被人发现。放学后,在校门口,甲再次用恶毒的语言辱骂乙,乙积压多时的怨愤终于爆发,掏出水果刀刺向甲的腹部。甲在送医院之后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发生后,学生以及家长联名上书,陈述甲同学平时的恶行,要求从轻处理乙同学。因乙未成年且事出有因,最终乙被从轻处理。


那么,在这个严重的事件里,学校和班主任张老师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在调查本案的过程中,张老师向警方和教育局出示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记载了他的教育工作情况,其中有大量的篇幅是记录如何帮教甲乙同学的,包括每一次谈话的时间、地点、内容并附有学生的签字,第一次发现乙带刀到学校后的处理详情,张老师如何发动同学帮助学生乙的,等等。每一步行动均记录得清清楚楚。所有证据表明,在这件事上张老师已经尽到了教育、帮助、开导的责任,最后一次乙藏匿水果刀没有被发现并且是在放学后出事的,有其偶然性。最后法院判决张老师在这次事件中不承担责任。


生命已经逝去,是意外,是痛苦,而如果事件得不到妥善处理的话,无论对学校、对班主任还是对学生家庭来说,都将是痛苦的延伸和加重。在哀痛逝者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提醒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撇开事件本身对各方造成的痛苦不说,如果张老师没有对事情的全程做记录,保留下那个重要的笔记本,班主任和学校可能难咎其责。


列举这个案例倒不是说班主任在处理学生意外伤害事件中要逃避责任,而是希望班主任养成一种留存重要资料的习惯。这不仅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更是对自己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需要。很多班主任认真负责,也很细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很遗憾,由于没有记录的习惯,造成很多珍贵的教育资料和素材遗忘、散失,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一旦有个意外发生,因为缺乏相关材料,还会造成对自己不利的局面。而有心的班主任却善于保存资料、收集整理教育案例,那么,做同样多的事情、工作同样长的时间,进步和发展就完全不同。从另一个角度说,有时候就是这样,你做了一百件好事,但是因为有一点疏漏,会被全盘否定。故而我在培训中也一再提醒老师们,在处理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谨慎,不该班主任承诺的事不要随便说,该保留的字据、单据、签字等物一定要妥善保管以防万一。


那么,有人要问,这位张老师如何知道学生甲乙早晚要出事而早早地做好详细记录呢?如果和学生的每一次谈话都做记录,班主任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啊。我想张老师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一是他一直有着这种记录的习惯,工作作风严谨,未雨绸缪,关键时刻就能拿得出过硬的东西;二是在他对学生有个分类的扫描工作,对“重点学生”会格外的注意观察。甲乙同学因为情况比较特殊,所以也就纳入了班主任重点关注的学生范围之内,注意保存他们的资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个案例给了班主任很多启发,及时记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养成习惯之后,并不需要耗费班主任的很多时间,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有意识地经常写一点、记一点,长此以往,做班主任工作的资源就相当丰厚了。这也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学生的成长留一些痕迹的有意义的事情。


五、分类处理班级事务

很多班主任感觉每日工作千头万绪,忙不过来。其实他们多半是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解决一个个问题,而不是将这些事务分类处理。班主任要学会对各项工作进行分类,分类才能分流。科学的分类,是优秀班主任重要的习惯之一,也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方法。


以下介绍三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按“由谁做”分

面对一项工作,班主任首先想到的不是“我该怎么做?”而是“可以由谁来做?”。这种转变是有战略意义的,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按这种思路,班级工作可以分成三类:

(1)班主任必须亲自做的;

(2)班主任能做,学生也能做的;

(3)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做的。


对这三类事务,班主任的处置方法是:


第(1)类,班主任要解放思想,反思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打破思维定势,大胆质疑。不要总想着自己或别人过去都是这么做的,从未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过怀疑。我们要常常问自己:“这件事为什么一定要我做?能不能让学生试试?”要敢于做试验,不要怕失败,任何改革的尝试都是有价值的。很多传统意义上认为被是班主任必做的工作,如排座位、安排劳动岗位,等等,其实都可以改革,要尽可能多地将事务下放到第(2)类去,实现工作重心上移。


第(2)类事务,班主任自己不做,而是指导学生做。学生经过培养、锻炼,能力逐步提高,对所做的事情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直至完全胜任并且还有一定的创造性,第(2)类工作就渐渐下放到第(3)类中去了,这样,锻炼学生的目的达到。班主任的负担也减轻了。


第(3)类事务,学生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但班主任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有:关注、监督、帮助、检查、记录、评价。


班主任要从做许多具体细小的事情中解脱出来,变身为一个教育者和管理者,班主任要成为教育专家,而不是勤杂工。要做到这点,从琐事中抽身是第一步。


2、班主任必须处理的事务可以分成两类

(1)常规事务


(2)偶发事件

第(1)类是班主任每天、每周或每月固定要做的,其中大部分是学校规定的工作,比如早读、跑操、眼操、午休的检查、组织班会、出黑板报、写评语、撰写各种计划、总结,等等。也有一些是班主任自己增加的,如家访、学生谈话、批改周记、组织班级课外活动,等等;


第(2)类是随时可能发生,又必须马上处理的,如学生打架、师生冲突、家长来访、学校临时布置任务,等等。


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琐碎、繁杂,随时都会有事,一天完整的时间被各种学校活动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支离破碎,班主任自己还有教学任务和压力。


有了这种分类思想,班主任就能做出积极的应对了。班主任必须将第①类事务早做规划,未雨绸缪。既然是固定要做的,那就在操作上尽可能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当然,内容是可以创新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交给学生去完成,如我班的班会课程化尝试,可以通过规划,将一个学期的班会课提前排好,提前通知准备,到时候就正常开,不需要临时去想这节班会课上什么。


班主任只有将第①类事务安排好,让它们不对自己的精力和心态构成干扰,才会有时间和心思去应对随时可以出现的问题。做到了这点,班主任工作就轻松了很多,心情也不会那么焦虑了。


3、按内容,班级事务可以分成学习类、劳动类、体育类、宣传类、文娱类、生活类,等等。这些事务可以交由各个班委处理掉相当一部分,本书后续章节将会展开讨论。


4、班级事务的轻重缓急

班级事务按照解决的时间和难度,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划分,如:

(1)主要的和次要的

(2)立即要解决的和可以以后解决的

(3)马上能解决的和暂时无法解决的(存档、创造条件、等机会)

(4)可以一次性解决的和需要反复做工作的

(5)非解决不可的和可以暂时忽略的,等等。


班主任每天要先做必做的、主要的、立即要做的工作,然后才是选做的、次要的和可以暂缓的(有时间就做,没时间不做);能预设的可以提前做,需要反复做的要设计合理的操作程序……这样就不会感觉很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举重若轻、从容不迫。


五、从个案中找规律,用规律指导个案处理

一些班主任只会埋头做事,不去思考,特别是不善于发现、总结班级中出现的问题的规律性,导致问题反复出现,今天花了很多精力处理了一个,明天又会冒出另一个,又要去处理。日复一日,班主任就陷入了低效、重复劳动的苦海,职业倦怠感不请自到。这样的班主任就不是“职业的班主任”,因为他只会一件事一件事地做,而不是一类事一类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看上去也在天天做事,其实大多是低效劳动。


如果班主任有分类思想,就会发现班级中的很多问题其实是有类型的、有规律性的,智慧的班主任会仔细寻找这些规律,解决一个就为解决其他问题提供了范本。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整套班级常规工作解决方案。


处理班级事务应该采取“点线结合”的思路,对一类事件(线)按一定的规则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规则对应。处理一类事件有一定的程序,这些程序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要明确,在处理时才不会引起矛盾和纠纷。如果事情发生了,还没有相应的规则和处理程序,则不要随意处置,也不要处理完了就结束了,要以此案例的处理为模板,在得到大家认可的前提下,就此类事件补充制定规则,填补班级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这样班主任就不会整天像消防队员那样到处救火。对班级里出现的没有规律、不能归类的个案(点)个别处理。但这样的案例并不会很多,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比如迟到(分早晨迟到、课间迟到两类)、交作业(分迟交、不交、抄作业三类)、玩手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形成相对固定的解决程序,分类处理,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就减小了许多。


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班主任工作总量不可能减少的前提下,养成若干良好的工作习惯会帮助你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节约时间。以下建议供参考:

1、为日常工作划定固定的时间,除非出现意外状况,不轻易更改。比如,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批改作业,时间大约一节课。那么,这节课时间就专注于改作业,其他什么事都不要考虑;每周划出一个下午的机动时间作为家长接待日,接待家长来访就用这个时间,除非特殊情况先预约好的


2、尽可能地及时处理问题,不要拖沓。

班级的问题想躲是躲不掉的,该完成的必须完成。拖沓懈怠,会让工作一点一点积压下来,最后处理的时候非常麻烦。其实很多事情都是随手可以做掉的,你可以一边开班主任例会一边完成相关手册的填写,一边和学生、家长谈话,一边做记录,如果是学生可以完成的工作,拿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转交给班干部,等等。化整为零的工作方法让你不会感觉到工作量的巨大,你也就不会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3、在纸上简单列出一天要做的主要事情,一件一件完成,每做一件事,从清单中划掉一件。这样做会让你很有成就感。用一句管理大师的名言:早晨思考五分钟,一天工作有效率。所以,每天开始工作之前,先定定心,想好了再做。花不了几分钟,甚至根本不花时间,因为你可以一边吃早饭或者在上班的路上,就可以一边做事,一边做一些思考,列一张清单,从第一件事开始做起。


七、经常和学生谈话

谈话是班主任做学生工作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师生交谈的重要性和作用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以下是我就师生谈话问题写的一篇文章——《班级里的霍桑效应》

班级里的“霍桑效应”

走廊里、操场上、水池边,甚至在食堂,经常可以看见一对师生在随意地攀谈着,有时是男生,有时是女生。如果是男生,男教师还经常攀着男生的肩膀,甚至笑骂着捶捶打打。无论男生女生,表情都很放松,像是在和老师拉家常,时而微笑,时而笑出声音,时而短暂地沉默。沐浴在阳光下、可以随意开玩笑的师生,成为校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我多年的习惯——顺着学号进行永不间断地和每一个学生聊天、谈心。很多教师都曾经夸赞过我这个习惯。这个习惯,虽然很朴实简单,却是我带班成功的一大法宝。


灵感来自于“霍桑效应”。192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部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梅奥制定了一个计划,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研究人员与工厂中的两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了访谈,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宣泄情绪。结果发现这一行动使员工的工作效率极大提高。这就是著名的“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求。“当我被关注时,我的表现将更加优异。”


“霍桑效应”在班级中同样存在。


师生对话,是最古老最经典的教育方法。这一点,无论是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还是在中国古代的孔子等大师的教育活动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我个人接触到的大量案例也表明,坚持长期地、大面积地和学生谈话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教师和学生谈话可以分成几种类型,有的是为解决问题,有的是为了解情况,有的是做思想工作,有的是批评教育。一般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谈话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而且多半是发现学生出了一些状况后才开始谈话。换句话说,教师找学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学生不出问题,除非主动,一般鲜有和教师谈话的机会。学生不习惯于和教师交流,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对教师说。


聊天式的漫谈,看似没有直接目的,其实是班级管理重要的润滑剂,也是增进师生感情、改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最佳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动态的最直接的方式。当学生希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很好地激发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谈心,哪怕只是拉拉家常、听学生诉诉苦,都是很好的心理疏导行为。


按照学号和学生谈话,是为了不让自己有所遗漏。班主任的谈话对象是分布不均衡的,特别是一些中等生,可能一个学期也没和老师说上几句话,有了学号的约束和提醒,就不会出现这种偏差了。


学生会很快知道教师有这样的工作习惯,于是会有所期待。他们知道,老师是不会忽视任何一个人的。在即将轮到自己和老师谈话时,学生会更加注意最近一阶段自己的表现。而同样,教师也可以反向利用这个习惯,在轮到某学生时,有意跳过去,找后面的学生谈话。这样,学生就着急了,他会反思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并且会主动来找老师。教师即在无形中提醒了这位同学。


和学生谈心其实并不会占用教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的基本原则是“短时多次”——每次谈话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短的甚至三五分钟即可,这样就可以利用很多边角时间,而谈话的频率可以适当高一些。一次一个小时的谈话,如果缩短为十五分钟,则可以分成四次,分散在一段时间里进行,成本并不增加。对学生而言,教师在持续地关注他;对教师而言,则可以灵活选择最合适的谈话时机,可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和学生进行马拉松式的谈话,是非常低效的做法,既消耗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也消耗师生的情感。为什么有些教师会热衷于此呢?一个原因是教师的权威意识作祟,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或试图灌输道理,学生并不接受,反而顶嘴,有些叛逆的举动,教师感觉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所以,非要制服学生不可;另一个原因是急功近利,想用一次谈话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所以,谈话面面俱到,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无所不谈。但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人的想法怎么可能在一次交谈中就完全改变呢?学生明白道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即使明白了道理,表现也还会有反复,这本是教育中再正常不过的事。学生的转变不仅有教师的教育引导,还有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感悟。不尊重规律,不选择合适的时机,就是蛮干,而蛮干的后果,轻则事倍功半,重则越干越糟。


我们做个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学生,面对老师对你进行的长时间狂轰滥炸,你会作何感想?谈话内容一多,必然有大量的重复,一个道理反复讲上很多遍,听到你腻烦为止;谈话时间一长,必然翻出很多旧账,老账新账一起算,令学生恐惧。所以,到最后,学生不是被老师的道理说服的,而是怕了老师的这阵势,老师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早点结束谈话就行。我们想一下,这样的谈话会有什么效果。


师生谈话场合也是有讲究的,要根据谈话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场所。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比较宽松随意的谈话环境有利于学生去掉心里戒备,畅所欲言,所以,漫谈式的对话提倡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展开。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做的这些份外的事,看似无用功,其实这才是真正在做教育。实践证明,这样的谈话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大,特别是对一些平时不太引人注目的中等生,效果尤其好。


八、设计活动程序和任务清单

组织班级活动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这些活动有的是班级自己组织的,也有些是学校统一布置的。在这些活动,特别是在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中(如大扫除、运动会、社会实践、春秋游等),班主任是否会感到焦虑(担心学生的安全或纪律)?组织过程中是否手忙脚乱?指挥学生时喊破了嗓子却收效甚微?


不必担心,只要多动脑筋,事先规划,掌握必要的技术,你一定可以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这里重点介绍班主任在组织活动中必须要掌握的两项技术:一个是设计程序的技术,一个是列任务清单的技术。前者从时间和流程上做具体安排,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后者按照活动的内容确定相关的责任人,什么人做什么事。


1、设计程序

程序是指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在活动之前,班主任按照活动的时间顺序将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依次设计好,每一步的负责人是谁,对学生一一交代清楚,必要时做一定的演练,这样,学生就知道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了。


常规活动中有的程序可以反复使用,如换座位、大扫除、拍集体照,等等。因为不止一次使用,学生会很熟悉,班主任一声令下,大家都会有序地行动起来,提高了效率。


有的程序是为某一次活动特别编制的,班主任尤其要注意对负责人的培训。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先分组、选定组长、总负责人(如班长)、组长掌握组员的联系方式、总负责人掌握组长的联系方式,接下来,几点在什么位置集合站队、几点开始集体活动、几点开始自由活动、几点在什么位置集合点名、解散前要做什么事,一一安排好。有什么问题,班主任交代给总负责,总负责传达给组长,组长告知组员,检查人数、清点物品等工作也是如此操作。


活动程序也可以以流程图的方式呈现。


以下提供一个实例,来自于我班组织的一次活动——集体生日会。方案中包含了整个活动的流程,供参考。


【活动程序示例】

20××年7月班级集体生日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1、全班共度十七岁生日

2、重温班级一年来取得的进步,为下一学年再创辉煌励志


二、活动时间

7月1日下午5:00—6:00


三、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四、参与人员

全体同学、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


五、活动主持人

某某、某某某


六、活动准备工作

1、全体同学学唱班歌《和你一样》、《真心英雄》

2、分组(分组方式与春游相同)

3、每个小组做好简单的准备(各组长负责)

1)自备小食品、饮料、杯子、纸巾等,7月1日带到班上,费用由组员平摊

2)每组准备一个节目或小游戏,如果要唱歌,事先准备好音乐

3)蛋糕、蜡烛、小礼品(生活委员负责)

4)音响、话筒(班主任负责)

5)邀请部分老师参加活动(班长负责)


七、活动流程

4:30—5:00

布置教室(某某组、某某组、某某组负责)

5:00活动开始

1、班长致辞,宣布活动开始,主持人出场

2、班主任致辞

3、高一(1)班大事件回顾(PPT)(宣传委员负责)

4、唱班歌《和你一样》(全班同学)

5、向过生日的同学赠送小礼品(班主任)

6、全班唱生日歌,许愿,吹蜡烛

7、小组团队游戏(主持人和各组组长负责)

8、切蛋糕(七月份过生日的同学和班主任)

9、分享生日蛋糕,冷餐会开始,自由活动,互致祝福,拍照留念

10、6:00 全班演唱《真心英雄》

11、活动结束,收拾物品,打扫卫生。(某某组、某某组、某某组负责)


2、编制任务清单

有些活动涉及到多项任务,则每项任务的责任人、要求、完成时间必须明确。为了让自己和学生很清晰地知道要做哪些事,避免遗忘,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编制任务清单,把所有事项列在一张表上,清清楚楚。


搞一次大活动相当于打一场战役,班主任要仔细思考活动的各个环节,不要遗漏任何细节,必要时课咨询领导、同事,与学生干部商议,然后在纸上一一列出任务、责任人、要求和完成时间。


程序和任务清单列好后,活动前找时间集中开会,具体布置,落实到人。任务单不妨多打印几份,交给重要的负责同学。如此安排,比班主任只凭口头布置好得多。


以下实例是我班某次参加学校组织的“迎新年献爱心”大型义卖活动时编制的任务清单:


【任务单示例】

“迎新年献爱心”义卖活动任务清单


在组织任何活动安排人手时,一定要注意留有余地,也就是必须有机动人员,以防万一。具体的工作尽可以安排学生去做,班主任不能事必躬亲,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你陷入忙乱,势必会分散注意力,大的问题反而看不到了,危险性更大。切记:不能乱,一乱就会出事。


编制程序和任务单仅仅是组织活动的开始,班主任切不可以为任务已经布置到位了就可以高枕无忧,在活动全程班主任都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及时提醒、控制、协调,直至活动全程结束。程序和任务单是活动组织井然有序,忙而不乱的基础。


九、工作中注意打“时间差”

班主任要学会把握关键的时间点,即管理上的盲点。大家(当然包括学生)注意力都很集中时,往往不太会出事。而大家都放松的时间,管理就会出现真空,这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时间,班主任要提高警惕,填补管理的真空。如果学生上课,班主任上班;学生下课,班主任也下班,那么就没有时间和学生相处交流,做教育工作,也无法观察到学生在自由状态下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的工作时间要无限延长,天天加班加点,而是说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应该和学生的作息时间有所交叉,注意力的重心要落在别人都不太在意的时候。学生一起在上课,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班主任可以适当放松,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学生自由活动时,班主任反而应该是保持相当的注意力。总之,要学会打时间差,学生容易出事的时间点一般都在大家注意力放松或者注意到特定的地方时。关注点越是集中,越会留下盲区。比如,学生在集体做操时的教室、洗手间;午休前一段时间、放学后的时间,等等。


班主任要学会逆向思维,当大家都往某一处的时候,要想到它相反的方向,因为此时可能就有少数学生会钻空子。我相信,班主任只要有这个意识,具体的操作不成问题。


十、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

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策略,却蕴含着很高的教育智慧。班主任见到学生不好的行为,第一反应就是批评。学生有太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以至于“批评人”成为班主任的职业病。但事实上,一味地批评或指责根本无益于学生改善行为。运用逆向思维,表扬好的,就等于是在批评差的。两个孩子,做同样一件事,一个做得好,一个做得不好。你有两种办法进行教育:第一,批评那个做得不好的同学;第二,表扬那个做得好的同学。哪一种效果会更好一些呢?哪一种做法有益于发掘正能量呢?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自卑、消极;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自信、阳光。这不是说学生只能哄不能批评,而是说批评不应该成为教育唯一的法宝。比如,课堂表现欠佳的学生,一节课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游离于课堂之外。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仅仅是批评,你可以花去大半节课的时间,因为他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问题。你要顾及到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全班同学的情况,所以不可能一直停下来批评他。而且关键是这样的批评会有用吗?如果反过来,一节课大部分时间表现不好,那么就特别留意他难得的表现好的时候,一旦发现就大力表扬或鼓励,看见他难得在思考问题,就及时提问,鼓励他回答。对其偶然的好表现及时强化,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那可能是他很罕见地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他会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而这,恰恰是教师希望达到的效果。


同样的道理,学生做得不好,班主任如果只知道指责,也无益于学生的进步。学生若是会了,自然做得好。他做得不好,一方面可能是态度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不会做。对于后者,指责有什么用呢?他还是不会做。正确的做法是指出他的问题,把如何做教给他,也可以自己或让做得好的同学做示范,指导比指责有用得多。对学生的指导,应该是越具体越详细越好。泛泛地说教或者指责毫无意义。

十一、善于用规则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

班级管理不是凭班主任简单地投入就能行的。不少班主任很敬业,对学生也很有耐心,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样的班主任往往仅仅是靠说教,不善于利用制度管理班级。规则意识淡漠的学生会随意地违纪,行为不受约束,毫无敬畏之心。面对学生大量的轻微违纪束手无策的班主任应该学会运用规则的利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坚决说不。


【案例1-3】

陈老师,你好!现在我班里的学生吃零食现象盛行,基本上是人人都吃,主要是方便面、瓜子之类。我进行了反复劝阻,仍不见效果。请问如何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呢?(来自一位班主任同行的提问)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班主任在改变学生坏习惯方面束手无策的案例。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这位班主任只懂得“劝阻”,但是劝阻未必对所有人都有用。班主任需要有一种比说教更有力的武器,这就是规则。所以我建议这位老师制定规则,不得在教学区内吃零食,然后严格执行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将吃零食和解决学生饥饿的问题分开,学生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和嘴馋吃零食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既不能混淆,让学生钻空子,也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所以可以规定食物的品种和吃东西的时间段以及地点,而不要一刀切地就一句:不准在教室里吃东西。这样的规则往往并不能执行,因为吃了会怎样、有什么后果、谁来认定和执行,都没有明确地说明。由此可见,用规则来管理班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制度严明的班级,班风健康,正义的气场强大,学生的违纪行为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与行为规范相配套的,是一系列奖惩方案,它们能让学生明确在集体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得到鼓励,什么样的行为将受到谴责。


无疑,在班级管理上建章立制是每一个班主任必须要做的工作。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简单随意的。一些班级虽然有规则,但并无执行力,规则形同虚设;另一些班级的制度根本没有可操作性;还有一些班级的制度完全把学生推向了对立面,令学生反感……这些现象的大量存在,扭曲了“制度育人”的理念,造成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种种不和谐。也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并不愉快。因此,本书将“班级制度”问题单列一讲,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地展开讨论。


十二、善于运用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制度有一定的强制性,可以规定学生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但主动要求和被动服从,做事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心甘情愿地为集体做贡献、尽义务?在种种策略中,“评价”可能是最有效的。


人是社会人,每个人都在乎评价。评价就是指挥棒,挥向哪里学生就奔向哪里。单一的评价机制只能让班级一小部分同学受益,而多元的评价机制则可以让班级各种学生都得到发展。评价的触角必须延伸到班级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随着班级的发展,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直至形成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到班级生活和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和班级当下的情况做及时的修改、调整、更新。


所以,建立较为全面完整的班级评价体系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个问题也将在本书后续章节中展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工作几点感悟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感悟真谛 活学活用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感化造就和谐
班主任工作技巧集
班主任应走进“学困生”的心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