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黍为什么没有像小麦、水稻一样成为现代人主粮?
许多文学作品都有它的存在。
回答 收藏问题 |查看更多问答
我有靠谱回答
46个回答
太常吸猫 历史问答达人 01-02 15:55 6赞
我认为可能与其特性有关。黍在古代也曾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黍是一种黏米,《说文解字注》中有记载其为“禾属而黏者”,“黍之不黏者”谓之“穄”,日常吃的黄米粘糕就是由黍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这种黏性使得其未必适用于老人和儿童,作为粮食作物,显然,没有水稻小麦有优势。
黍的种植历史并不短。新石器时期的,距今5000年左右的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有炭化黍的遗存,其根、茎、叶和籽实的形态特征与西北地区种植的现代黍已经基本相似。战国秦汉的墓葬中,发现的粮食作物种类有:稻、粟、黍、小麦、大麦、高粱、荞麦、薏苡、豆类等,一些研究表明,如黍亚科、大麻等植物种类的籽粒,在当时人群的主要食物来源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到了西汉,古农书《广志》中记载的黍稷品种已有14 个,清代不同地区的黍颜色也有不同。“直省志书宛平县物产黍有白黑二种。三河县土产黍有黑白红黄四种。平谷县土产黍有黑白红黄黧五种。”黍的种植并没有因为地位的下降而中断,而且这种作物随着人工种植,此时已有分化,出现了更多种类。
粟和黍在我国的北方,曾经一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农业栽培技术、气候与饮食习惯等因素,使得这两种作物在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和食用,但是无论是粟还是黍,都在此后地位逐渐居于水稻小麦之下。到了汉代,水稻在北方已有不少地区(陕西、山东)种植。现在的长江以北产出的大米,是历史上水稻种植不断向北推进的结果。但是在西北等气候不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小麦、大麦、粟、黍则地位更加重要。黍的适应性比较强,在相对低温和干旱的环境中也能生长,但是产量比较一般。比起历史上乃至现代不断培育高产品种的水稻和小麦,黍更适宜在一些农业种植条件不佳的地区进行种植,可以避免耕地的闲置。
因此,无论是产量还是从食用人群的角度考虑,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优势都不大。
参考文献:
魏仰浩《试论黍的起源》
肖永明《青海史前农业的出现与土著人群生存方式的改变》
《钦定授时通考》
《说文解字注》
2评论
粮油市场报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 11-27 09:36 419赞
诚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黍都是古代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但为何现在不见其踪迹呢?主要是两个原因:自身原因,产量太低,种植效益不高;外界原因,强大竞争对手的出现并逐渐取代其位置,如小麦和玉米。
黍——古代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
黍,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以及酿造作物之一,也是我们俗称的五谷之一。熟悉古代汉语的朋友都应该知道,甲骨卜辞中有很多黍字,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也常见到“黍”,如《国风·王风·黍离》,后世的文学作品中,黍的出现频率更高。
这足可见黍在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黍磨米去皮后称黍米,俗称黄米,为黄色小圆颗粒,直径大于粟米(即北方俗称的小米)。黍米再磨成面,俗称黄米面。同时,黍的籽粒有粳性与糯性之分。粳性黍为非糯质,不黏,一般供食用。糯性黍为糯质,性黏,磨米去皮后称作大黄米或软黄米,用途广泛,可磨面作糕点,古代也广泛用于酿酒。
据考证,元代的文学家陶宗仪,他所编撰的丛书《说郛》中就收有酒谱一书,里面谈到陶渊明做彭泽县令的时候,命令官府的田地都种黍,然后用黍酿酒,酒酿好了,就用头上戴的葛布头巾来过滤。陶渊明爱酒之情由此可见。
产量太低——黍的缺点明显!
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黍仍然能维持较为稳定的产量。生长期短暂的黍几乎是最为省水的谷物,且抗病能力极强。对于农业技术刚刚起步中国北方先民而言,驯化黍的意义非凡。黍作为中国北方主食这种现象持续了数千年,可以这样说沿着渭河和黄河的种植的黍奠定了日后的华夏文明基础。
种植过黍的朋友都应该知道,黍存在严重的缺点,不但产量较低,而且即便在水肥条件很好的情况下也难以增产。通过考证古文献记载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历史上,黍子平均亩产远不到100公斤,即便是到了现在,21世纪都过去了快20年了,黍子的常年平均亩产300——400斤,不管是效益还是产量,都没有太大优势!
对手厉害——小麦、玉米成了主流!
黍米地位的衰落大约是在唐宋时期,开始被中亚来的高产品种——小麦所替代。而到了明清时期,玉米传入我国,并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间在国内大范围种植,这个时候黍子的主粮地位才被彻底取代!
学界普遍认为,小麦的传入大概在春秋以前,而小麦的崛起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既有品种特性又有政治因素在内,因此,小麦作为北方人主粮的这个地位一直到现在,没有其他作物可以撼动!
众所周知,华北平原种植的多是冬小麦,秋种春收,而黍和玉米都是春种秋收,但水稻需水量大主产南方,而黍和玉米都是以抗旱耐瘠而著称。所以在北方地区,黍和玉米的竞争关系最为激烈。
在小麦和玉米这两大“外来户”的前后夹击下,“黍”被拉下主食餐桌也在情理之中。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11.28
429评论
君哥lzj 08-12 08:49 86赞
黍(shu)子、糜(mei)子、稗(bai)子,和稻谷一样都是谷类,但比稻谷(大米)、谷子(小米)颗粒小,产量低很多。优点是容易成活,适合旱地。在地广人稀的年代,适合广为播种以增加收成。但现在人多地少,需要增加单产才能养活众多人口。小麦口感好,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使得能填饱肚子,人口开始爆炸式增长。今天得益于现代农业的产量,小麦、大米等口感好的作物已是主食。
谷子(小米)的穗子不分叉,其他谷类穗子都分叉。
黍子:
糜子:(穗子适合作笤帚)
稗子:(野生的是稗草,喜欢与谷类伴生。)
谷子(小米):(另有穗中分叉的,是粘小米,也叫鸡爪谷,可以加红枣做粽子。)
麦子:包壳带芒(wang)儿。
另外再介绍一种“千穗谷”:
虽然颗粒像谷粒,身体一点都不像谷类,是肉质的,更像菜类的。
千穗谷糖做法:热锅炒十来秒,撒一把滑石粉,立刻爆成米花。筛掉滑石粉,用糖稀调和冷却,切成块状,滚上白砂糖最好。
61评论
二马日尧东西166060796 11-27 23:16 44赞
黍,就是黄米,不同于小米,一般磨成面粉,在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内蒙部分区域的部分人作为主食。爱的人爱死,不爱的一口都不想吃。
为什么没有形成现代人的主粮?
1.可能是产量,相比大米白面产量太低
2.烹饪的方法,稍复杂,需要先蒸,再踹,再抹油,做成黄糕。也可以裹红糖豆沙做成炸糕。
3.味道特别,成品黄糕很黏,干嚼难以下咽,需要配菜才能咽下,爱吃黄糕的人甚至一下都不嚼黄糕,直接吞下。对一般人初次食用的人难度很高
4.难消化,现在做为主食的人群,大都在中午食用,因为难消化,耐饿,过去作为种地干活时必备的美食
我的家乡在张家口蔚县,祖辈都很爱吃,我就一点都不爱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样是主粮,小麦没有水稻产量高,为啥身价低于水稻?
那些走上中国人餐桌的主粮们
红薯为何不能主粮化?
中国人的第二次主粮革命:外来作物的传入
主粮演进路线——从黍稷到米面
曾是“五谷”之首的谷子,为何后来逐渐被淘汰,如今很少人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