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关于对“道”“阴阳”“中和”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17、关于对“道”“阴阳”“中和”的点滴浅思——易经谭
     《道德经》的第一句话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就明确的说明了就是一个变化过程的哲学思想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卦象,都是所表现事、物的变化之道,而所有变化之道的表现形式就是“阴阳”,也就是“阴阳变化之道”。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哲学理论的表述。就是在当代以西方文化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哲学领域中,仍然大放光彩。
    当今世界哲学领域最大的弊端就是:唯物与唯心两大思想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这种对立观正是西方思想文化的烙印。用这种观点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恰如瞎子摸象,就会得出不是柱子就是墙的奇谈怪论,这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糟蹋。殊不知没有人,那来人的思想?没有人的思想,那来人对生存环境的认识?人的思想只不过是人为了更好生存的一项功能,如同人会走一样而已。因此,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研究,必须摒弃西方不是唯物的,就是唯心的对立的哲学思想的束缚,正本清源的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其中非常重要的三本哲学著作就是:《周易》、《道德经》、《中庸》。
    当今对《周易》、《道德经》、《中庸》这三本哲学著作的学习研究,要注重其思想的研究;要探索其想告诉人们对生存环境总看法的哲学道理;要敢于想象当时哲人,由于时代所限,已经感觉到并分别表述尚未清楚的,又相互关联的的逻辑道理。才能确切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体系。因此。在下认为《周易》、《道德经》、《中庸》这三本哲学著作,都在说明了“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总称;“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唯一的内容;“中和”是中国传统哲学最主要道理。可以说:“道”不论大道,还是小道都是“变化之道”;道变化唯一内容就是“阴阳变化之道”;天下包括天在内的任何事、物的阴阳变化之道,都必须在其“大本”“中”的制约下,在一定“和”的范围内变化。否则,就会改变其“大本”也就是事、物的性质,变成为另外一种事、物了。统而言之对中国传统哲学,更应该说就是中国哲学的思想表述是:天下(宇宙)包括天在内的任何事、物的“阴阳”因素,都是在其“中”的制约下的,一定“和”的范围内的变化之“道”。其“阴阳变化一旦突破了其“中”的制约,也就打破了其“和”的范围,那么,这个事、物就会发生改变其“大本”的突变,这就是“大爆炸”、就是革命,这就是本质的改变成为另一种用事、物了。 
    关于对《周易》、《道德经》、《中庸》这三本哲学著作的学习体会,在下另有所谭,再此从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给水书下定义
第五讲__东方智慧的宝藏(修改稿)
《老子》与《周易》中民族精神比较与研究
法律的无限性
世间变化万千,如何坦然面对?
《周易》蕴含的人生观及其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