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碳课程基地 传播生态文明

    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在光伏实验室进行光电微型风扇测试实验。朱青亮 摄

    ■张涛 本报记者 赵小雅

    走进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在学校所有建筑楼顶的光伏发电系统,也就是太阳能发电系统。另外引人注目的是学校围绕低碳教育主题建成的3个特别实验室,即碳测量实验室、风能实验室和光伏实验室。还有令人侧目的学校对低碳校园设施的规划——将建设九大系统:即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地热利用系统、雨水回收系统、风车提水灌溉系统、垃圾分类系统、沼气利用系统、清洁能源利用系统、低碳生活用品开发系统。

    如今,随着学校被立项为江苏省课程基地,经过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平台、课程实施、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5个维度进行了精心规划与建设,走出了别具特色的学校课程建设之路。

    为什么是低碳教育

    为什么选择低碳教育作为课程基地建设的主题?对这个问题校长熊新华给出了四个方面的理由。一是课改以后,作为普通高中,有三个问题不能回避,即如何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推动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如何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带动课程系统的变革是不二选择。二是基于当地的资源条件。盐城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力资源,全市建有多个太阳能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站,还建有全国最大的环保产业基地,一些著名环保企业均在该市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这为学校的选择提供了支撑。三是低碳领域作为科技发展前沿,与高中多门学科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与综合素养提升。四是与学校一直倡导的生态文明校园文化建设高度契合。

    以低碳为主题开发与整合课程

    这是一节高一(4)班的低碳教育课,学生被分成了8个小组,集中在课程基地实验室上课。有的小组运用奥氏气体测定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在不同场所收集到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测量;有的小组在比较研究苏北里下河地区曾广泛使用的垂直轴风车和荷兰水平轴风车在稳定性、便利性和风能利用率等方面的优缺点。光伏电池设置方位实验研究系统的一组同学,正听着老师介绍“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光传感跟踪系统”等“深奥”知识,学生有听懂的,也有没听懂的。姚顺杰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否能像“闹钟转角系统”一样,只要根据时间设定,可以像闹钟走时一样,变换太阳能板的角度,达到太阳能吸收最大化?组长张昊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我们小组通过光伏电池设置方位实验研究系统,将不同方位设置与太阳能双轴全自动跟踪系统的发电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盐城地区太阳能接受设备放置的最优角度,这样可以为太阳能接受设备的安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在盐城一中,低碳教育课是所有高一年级学生的必选课。学校结合教材,将一些学科中与碳相关的重难点内容挖掘梳理,开发了《动、植物在碳循环中作用的研究》、《串、并联电阻对光伏电池填充因子的影响测试》、《电能存储对比实验》、《液体中CO2含量测定及影响海水吸收CO2因素的探究》等近50个探究实验,便于师生做中学、学中做。丰富有趣、形象直观的实验设施设备,不仅便于演示操作,使学生的实践体验得到满足,还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热情。在低碳教育课程学习中,有些学生在分享体验、探究、合作和成功的快乐时,心中埋下了科学研究和创新设计的种子,满足了部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有些学生甚至已经开始为自身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之路规划定位。

    除了整合课程,开发实验课程,学校还以班会主题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低碳主题活动。据该校学生工作处主任沈增宏介绍,学校每个学年都要组织一次以低碳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通过低碳宣传橱窗、黑板报、漫画大赛和低碳生活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形式,丰富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经验,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新设计的兴趣和能力。2013年,该校朱彦峰同学设计的深翻锄草培土器曾在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银奖,王艺同学设计的家庭生活污水净化器在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了铜奖。

    低碳向学生生活延伸

    走进学校的教室,可以看到每个教室后面都整齐摆放着三只专门定制的垃圾桶。大、中、小三只垃圾筒上分别贴有“塑料瓶”、“废纸”、“不可回收”字样。大一些的是装塑料瓶的,因为学生们每天会饮用大量的瓶装水。瓶子归瓶子,废纸归废纸,一些不能再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则被放在了标有“不可回收”的垃圾桶里。各班由值日生每天将不可回收垃圾作为垃圾丢掉,而饮料瓶和废纸则委托保洁员卖给回收站,得到的收入作为班费。一个学期下来,每个班的班费都绰绰有余。校长熊新华说,循环经济理论认为,废物是放错地点的资源,学生也许并不知道废物如何再成为资源的过程,但这一做法,至少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废旧塑料和废纸带来的经济价值,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这一低碳环保行为必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身上会烙上一种特质,他们不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养成了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学校还组织编写了《低碳》、《低碳案例研究》、《低碳实验手册》、《家庭低碳生活手册》和《低碳知识读本》等,其中的理念,不但影响学生在校的生活方式,还影响到学生及家长的生活方式。翻开《家庭低碳生活手册》,其中低碳生活金点子分衣物篇、饮食篇、出行篇、用品篇、居住篇5个章节,109条金点子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学生通过把学习到的“低碳生活”金点子、小窍门带进家庭,带动家人共同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学校还组织“低碳宣传进社区”的实践活动,推广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活理念,让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走进了社区。借助“对外开放周”和“特色巡礼周”等活动,开放校园低碳网站和低碳课程基地实验室,旨在让更多学生和周围群众了解低碳知识,接触低碳科技。

    对于以低碳为主题的课程,校长熊新华有自己的评价。他认为这样的课程模式,实现了从学科中心模式向文化中心模式的转变;初步形成的以感知体验、实验验证、实践探究为主要模式的操作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他说,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低碳教育不只是一门特色课程,更重要的是通过低碳教育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积极践行并传播生态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足乡村教育生态 找到学校自主变革的支点
连云港的课改逻辑
把劳动的种子深埋在孩子的心中一一学校劳动教育基地文化建设
盛泽中学以“生态”特色打造“精致”学校
【一线传真】核心素养有没有,语文基地来架构
名校之道|构建促进生命成长的教育生态 ——常州市第一中学高品质办学的校本实践(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