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峰 | 深度学习:走向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以《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一)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是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

质量,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颁布的《ISO 8402—1994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的界定:“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这里的“实体”是“可以被单独地进行描述和考虑的事物”,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可以是课堂教学活动;这里的“明确和隐含需要”,是指“顾客或社会对产品的期望”及“那些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明确规定的产品规范(标准)”,在教育教学领域,则是指“学生、人民百姓对教育教学的期望与需求”及“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等”。

因此,按照这个定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指“课堂教学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人民百姓的期望,较高水平地贯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并达成了国家制定的育人目标,呈现出令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学状态”。

那么,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学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意义上,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直接对应了高质量的育人目标——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高质量育人的鲜明标志是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其中,立德是教育之本,立德在立品格,立价值观;树人在树思维,树情感。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如何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二)深度学习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根本目的

“深度学习的提出,就是在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何谓深度学习呢?国外有学者认为深度学习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生问题解决者”。国内学者认为深度学习就是“要把外在于学生的、和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对象,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意义关联,并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变成学生成长的养分”。可以看出,深度学习以发展学生创造和问题解决的高阶思维能力为旨归,强调培养同伴之间的深度互动合作,凸显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的意识与能力。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学生与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那么,如何做到深度学习并达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呢?根据已有研究,我们认为深度学习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教学支架:创设大情境,引起学生知识建构和意义获得;设计大任务,唤起学生深度互动和主动学习意识;实施大概念教学,发展学生深入理解和高阶思维能力。这也构成了实现深度学习的三个策略。如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走向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本文就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第一目《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为例,通过以下策略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走向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二、深度学习的实现策略:走向高质量课堂教学路径探索

(一)创设大情境,引起学生知识建构和意义获得

创设大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联想与建构”,唤醒和改造已有经验,将以往经验融入当下学习内容并得以提升、结构化,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建立与知识的意义关联,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以学生学习、生活的七宝古镇为切入口,回顾七宝古镇的“七件宝物”之后,播放《皮影戏》视频简要介绍七宝古镇的第八宝,由此铺开一个大情境:皮影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融合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笔者从艺术创意、唱腔风格、表演/剧目、制作工艺、乐器伴奏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思考皮影戏所融合的中华文化元素如绘画、戏曲曲艺、民歌、文学、雕刻、乐器、舞蹈、语言文字等等,在这个大情境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每一种文化元素发散出去继续联想,联想到相应的典型中华文化成果。

比如:从戏曲联想到国粹京剧,“回眸一笑百媚生”,独特的神韵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是我们的精神标识;从语言文字联想到我国的十大方言及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从文学作品联想到四大名著,联想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从雕刻联想到无数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名扬四海的四大发明、独具特色的榫卯结构;等等。接着呈现相关图片,继续让学生思考除此之外的中华文化成果,如在疫情医治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医药,描绘中国人性格自画像的“四书五经”等文化典籍,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结晶的敦煌文化,名扬世界的中国功夫“武术”,精美绝伦的瓷器,还有我们的传统节日等等。

在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去联想和链接的过程中,就勾勒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画卷,同时中华文化根的知识图谱也得以建构:中华文化是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和创造出来的,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涵: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面对如此厚重多彩的中华文化,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就升腾起骄傲和自豪的感受,因而就有了文化自信,这时教师再适时点出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根的理解并升腾出深厚的爱国情感。如此,在创设“皮影戏”这个大情境中,学生在不断的联想和链接中,建构了中华文化根的形象及架构,升腾出对所学内容意义的感受,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

(二)设计大任务,唤起学生深度互动深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离不开学生与任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深度互动,而以上所有深度互动的完成离不开真实、具体又极富挑战性的大任务。这是因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倡导学生除了在各种复杂多样的真实情境中分析问题,还要“在有意义的、开放的任务和活动中,不断实践、讨论、质疑和反思,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分析、解决各种复杂和陌生的问题,这是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因而,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大任务来唤起学生深度互动的认知与体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践反思,习得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完成“赏中华文化之美,探寻中华文化根—立中华文化自信,延中华文化血脉—做中华文化使者,守中华文明家园”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设计了“文化之旅的设计与实施”大任务。此大任务又拆解为三项逐次递进、逐渐深入的小任务,如表1所示。

表1《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大任务及其分解表

为了达成赏“中华文化之美·探寻中华文化根”的教学目标,笔者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学习的七宝古镇出发,带领学生在研究“皮影戏”的过程中铺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炫美画卷;接着结合七宝皮影戏后继乏人的现象,设问:“有人认为:'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和传承。’请结合你熟悉的一项文化遗产,谈谈你的观点。”

学生围绕主题思考,结合自己熟悉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度互动和讨论,在观点的碰撞及教师的指导点拨中逐渐形成共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为了让它们“说话”,把历史的智慧告诉我们及子孙后代,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定时期内历史文化的印记,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以此在欣赏中华文化之美的基础上,通过辨析讨论达成“探寻中华文化根”的目的。

同样地,笔者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看到和做过的传承中华文化的现象和事情,让学生进行深度互动交流及思想观点碰撞,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设计一条沿途能够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之旅”研学路线,将所思所想化为可操作的“施工图”,让学生自觉做到“立中华文化自信·延中华文化血脉”;最后,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主题,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文化之旅”研学方案,并择时实地参观考察,撰写报告。将“施工图”转化为真实的行程,真正做到“学用合一”“知行合一”,自觉“做中华文化使者·守中华文明家园”。在学生与任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互动中实现了深度学习,完成了教学目标,发展了核心素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大概念教学,发展学生深入理解和高阶思维能力

大概念因其具有抽象统摄性、结构化及迁移性,因而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深入理解能力及高阶思维能力。如何开展大概念教学呢?已有研究指明了方向:大概念可以和单元教学相配套,将目标具体化,构建“课程—单元—单课”的下沉通道,从而真正将素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作为《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的第一目,在《文明与家园》这一单元中起到了统领作用。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根,是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及其蕴含的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涵养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是守望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和动力,因此,需要让学生清楚,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在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在这个意义上,笔者做了单元整体设计,并将本目大概念抽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延续文化血脉”做了如下处理,如表2所示。

表2《文明与家园》单元教学设计

如此,采用大概念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本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单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所学内容与自身使命的关系,如何在情境学习与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涵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例如,本课重点在于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其途径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然而,文化自信何来?整节课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延续文化血脉”这一大概念,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包罗万象的丰富内涵,并从中归纳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来源;通过巧妙设计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从而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恰当的活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精神联系,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同时,不断提醒学生思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如何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从而守护、传承并延续我们的中华文化血脉?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到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然引出本课的重点内容;然后结合前面活动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理解,很容易得出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路径。

在大概念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着要学习的“大概念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建构、获得,通过体验这一深度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能掌握学科核心知识,还能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高级素养,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和阳光进取的学习态度。”


三、结语

在新课标、新方案实施背景下,尤其是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如何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保质保量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开展深度学习。因为“在深度学习这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人类知识与儿童经验、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与品格养成、知识学习与情感需要,不再是分离对立的,而是有机地融为一体,而教学活动则是与整全的、有意义的学生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

本文以《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一课为例,围绕深度学习的实施,构建了三个教学支架:创设大情境,引起学生知识建构和意义获得;设计大任务,唤起学生深度互动深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大概念教学,发展学生深入理解和高阶思维能力。真实、具体、富有价值和挑战性的大情境大任务大概念,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思考与质疑、批判与评判、分析与推理能力;学生在与同伴、老师的深度互动中把握大概念之下的知识逻辑并主动建构形成大概念意识,其社会及情感能力也得到了涵养与提升;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内容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价值,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把握规律建立概念;学生在整个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学科思想方法,丰富自身内在体验,实现精神成长直至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度学习就走向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注1: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2023/06「专题」栏目。本文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等详情见纸刊。

| 徐峰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文来学校校长

评新课程,论大教育。《新课程评论》设置「名家」「专题」「前沿」「研究」「纵横」「弦歌」等栏目,刊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以理性、建设性助力教育发展,展示一线教育教学成果,加强学术交流对话。

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为:42-145

请 您 关 注

一  本  朴  素  的  教  育  杂  志

责任编辑 | 余孟孟

微信编辑 | 罗怡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要】关于立德树人的几点认识和理解
新时期中小学立德树人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重建课堂生态和文化
“2018年——2028年”!!!“戊戌年——戊申年”!!!“拾年时间”!!!“我和我的挚爱”!!!“我们壹致认为”!!!“立德树人”!!!“非常得重要”!!!——2018年3月27日——戊戌年贰月拾壹日。
如何推进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