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教学 | 浸润于教研故事中感悟成长


我们的教师不缺乏教学实践,但为什么往往成长有限?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职后发展的根本源头是岗位实践问题的解决学习。问题解决过程一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有智慧的教学研究故事。可以说,教师是在浸润于自己的和别人的教研故事中成长的。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学得更主动?这是一直困扰A老师的一个难题。通过多次的教研活动与课堂行为改进实践的尝试,这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围绕“把话说得真实、具体、生动、有情”这一教学目标,对一节说话训练课进行了精心设计。


课前,把学生分成“作物栽种”“浇水”“施肥”“松土”等多个学习小组,在校园“生态田园”中作劳动体验。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用“难忘”这个词,说一句描述这次劳动的话。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1)教师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同组劳动的学生为同一学习小组,二是每个学生都要说,并写在纸上,三是从学生交流中推出1~2句小组中写得最好的话,并要说出推荐的理由。


(2)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暗示这些“好话”中隐含着的“真实”“具体”“生动”“有情”等意境。


(3)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说好一句话的四条基本要求。


(4)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这些基本要求,改写原话,记录下第二次想说的话,并选出本小组写得最好的一句话,再用全组的集体智慧对这句话精心修改。


(5)将每个小组的佳句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体”等含义的把握,让学生自己感悟“具体”与啰唆、简练的关系。


(6)每个学生对第二次修改成的那句话,按照对这四个词义的再理解,作再修改,写下改成的第三句话。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件事,然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说一句话。


有什么样的教,就会有什么的学,课堂变革“牛鼻子”的缰绳握在教师手中。以上这个教研故事中隐含着五种值得赞赏、可以借鉴的实践智慧。


一是学习成果的可感受。在这节课中,每个学生都自己写下了三句话,第一句话代表的是每个学生的原有说话能力水平,而第二、第三句话,则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成性成效,直观生动。


二是用活了“小组合作”组织形式。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组织形式,才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个有品质地动起来的实在时空。


三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释放。教师不断地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行进的过程中“架梯子”“铺桥梁”,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


四是有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环环扣紧,有很强的内在递进逻辑性。


五是布置了针对性很强的融通生活作业。既有对学习成果迁移、内化的作用,又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融通生活的学习意识与习惯。


从以上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研故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理解与把握。 

1
教研故事是一种用故事形式去对有智慧的教学实践作反思与记录的研究方式


故事作为一种大众文学体裁,有其特殊的魅力,即它的故事性:有起因、有过程、有结果,并且情节生动、容易传讲。教研故事是故事家族中的一位成员,自然也该符合以上这些特征,但它作为一种日常研究方法和教师成长途径,多了一份研究与自我教育功能,强调教学问题的解决智慧和对教学工作的领悟作用。


教师不是专业的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者,而是教学实践工作者,以实践研究见长的教研故事是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与成长工具。它不仅是一个关于真实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故事,而且是用具体的行为语言描述问题解决过程,用教学理论诠释这一过程的智慧力量。 

2
教研故事是一种着眼于教学工作改进的智慧行动


问题解决是教学工作得以改进的唯一途径,可以说,教师是伴随着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不断地得到成长的,是一个相对缓慢的累积过程。每个教师每天都会遇到不少岗位实践问题,这些鲜活的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包含了起因、过程与结果,都是教研故事,教学工作的改进正是由一串教研故事连接起来的。


有教研故事意识的教师,会有一个习惯:不断地追问工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哪些是关键的核心问题?问题的起因是什么?问题是怎么被解决的?解决的结果如何?理性分析提炼出其中的实践智慧是什么?并把它用故事的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


教学工作的改进过程虽然伴随着许多教研故事,但被记录下来的教研故事应该是有创意、有智慧含量、有典型意义、很生动、易传讲、给人有启示作用的。不少教师之所以没有故事,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工作创新与实践智慧,没有真正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故事意识与能力,没有及时地记录与呈现故事。

3
教研故事是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成长的平台


模仿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他们往往在“听”教研故事中得到问题求解的启发,在“观”教研故事中感知问题解决如何去行动,在“演”教研故事中尝试与验证故事经验对自我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实践反思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自己已有的有智慧教育实践进行深度反思,并以教研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梳理清楚其中的经验与生成性问题,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教研故事。


不仅把自己的教研故事写下来,而且通过带教或形成教师教育课程的形式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能够让他人在分享你的故事中得到职业精神的升华。


探究学习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必要方式,面对教学实践问题,用自己的见识、理论、智慧与方法去作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去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能够从中得到成长。 

4
教研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智慧传递形式


有很多优秀的老教师留下了被“逼”出来的论文,但就是没有留下更有实际价值的、生动的、被传颂的教研故事,这是一种很可惜的智慧资源的丢失。教学是一个多因多果的复杂系统,教学经验包括着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有一部分的教学知识是不能被清晰地表述而得到有效的传递的,是一种隐性知识。


论文多数是对显性教学知识的阐述,而教学故事的其中一个优势就在于记录了一个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这个载体把其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同时记录下去,传递出去,这也正是教学故事的魅力所在。


目前,教师培训不吸引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培训者没有多少有品质的教学故事,讲得多数是符号经验、显性知识,缺乏了以教学故事为支撑的“做”的经验与“观”的经验。导致教师做不来,学不会,削弱了其应有的价值。 

5
 教研故事是一种特殊的叙事形式


教研故事以教师岗位成长中所遇到的实践难题为求索对象,以自己曾对此问题解决的探索行动为主要内容,以生动的行动语言形式讲述问题解决的叙事。作为一种研究形式,需要有超越故事这一大众文学体裁的写作要求。一个教学故事,至少隐含着三个部分。


一是问题导向。主要交代这个故事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包括问题来源、问题的现象、问题透视、问题解决的意义。


二是情境再现。主要叙述问题起因、问题解决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效果。


三是分析与反思。主要叙述问题之所以得到解决的理论解释、解决过程中的实践智慧亮点、主要的启示作用以及故事中不够完善之处。


教研故事作为一种日常的研究方法,还需要有计划地协调推进。教师可以认准某个专题,形成系列化的教研故事,并且应该有相关的理论学习跟进,有自己原创的、对别人教学活动观摩的教研故事写作,还要不断地搜集同一主题下别人的相关教研故事。


不断地创新教学实践,及时记录有智慧的教学生活,可以让每个教师在浸润于教研故事中感悟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教学展示和体验中发展
提高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用好“反思”的管理策略
读《新课程
科研故事:深耕教育沃土 饱绽科研繁花
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