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画的材料工具和运用_水墨画基础知识_艺教网

中国画的材料工具和运用

时间:2010-04-27 16:41来源:ys005 作者:翔子 点击:213次
中国画技法的发展和特殊风格的形成,是和使用特定工具和材料密切分不开的。总的来说有纸笔墨砚,号称文房四宝。

 


 

 材料工具
    中国画技法的发展和特殊风格的形成,是和使用特定工具和材料密切分不开的。总的来说有纸笔墨砚,号称文房四宝。
    ①笔——从性能讲,分为柔毫、兼毫、硬毫三种。羊毫属柔毫,笔性软,吸水量大,宜于点花叶,晕水染色,如大提笔、大苔点等。狼毫属于硬毫,笔性硬,富有弹性,利于勾勒(或画坡石树干),如叶筋笔、衣纹、大小书画笔点梅、大兰竹等。兼毫中有狼豪和羊毫,笔性软硬相兼,如大白云、中自云,可以点叶画花。还有特制的硬毫,如猪鬃笔、山马毫、石獾、鼠须等,还有刷子、排笔。对于选用哪些笔,可以根据要求决定。
    新笔用时,宜用冷水和温水浸开。用后必须洗净挤干、理顺,可延长使用时间。我国最好的是湖笔,产于浙江吴兴县善琏镇,临水靠山,河港纵横,因湖笔誉满中外,素有“笔颖之技甲天下”之称。
    ②墨——作画的墨,都是制成墨锭用。现在又产生了一种新的特制的墨膏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等,效果较好,但胶质重,因此,要加水磨用之。墨锭分油烟、松烟。作花鸟画一般用油烟,以质细、色乌、胶轻为好,同时有兰紫色光泽。松烟黝黑无光,只在画工笔翎毛和蝴蝶时,偶尔用之。还有漆烟。最好是安徽歙州产的徽墨,有“天下之墨推歙州”的美誉。好墨有如下优点:1.色纯黑而有光;2.不粘糊,宜书宜画,浓淡干湿调用;3.墨迹经久不变,画件可长期保存;
4.遇水不脱,好墨比次墨重,敲之声音清脆,用时上砚无声,色泽光润,磨后梭角毕露。
    ③纸——古代作画兼有纸、绢,近代多用宣纸。种类很多,未上胶矾的叫生纸。落墨着色容易渗化,行笔速度。上了胶矾(或适量豆浆、宜作工笔画。使用时,要注意掌握笔中水分及胶水)的叫熟宣,不会渗化,适宣纸丰要产于安徽泾县城南的乌山区,那里真是群峦叠嶂,碧泉飞溅,翠竹壁合,山花遍地,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纸的品种很多,如半生熟的砫硾石青碰宣、高丽宣。温州皮纸,贵州皮纸,棉料宣、连棉宣、净皮宣、单宣、夹宣、夹江纸、玉版宣、清水宣、蝉翼宣、仿古宣,雅纸、毛边纸、对方纸等。还有用绢画的,一般都要上过胶矾使用。
    ④砚——砚池又称墨海,我国著名的端砚,居群砚之首位,产于广东肇庆县东郊的端溪。端溪如带,清水潺潺,恋岸草木葱茏,抬头怪石兀立,低头幽谷深远,生产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云雾飘浮的山中。端砚的主要特色,出墨快,细而不,坚而不燥。制作有l50O年历史了。此外,安徽歙县龙尾溪产的歙砚,南宋以后,也很有名。还有所谓秦砖、汉瓦,玉砚、澄泥等,质地虽然很好,但多成为古玩,不一定切合实用。还有重庆北泉峡石砚也可用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画是很重视工具选择的。
    ⑤颜料——国画用的色,是形成中国画特有的风格囚素之一,有许多传统贯用颜色,其色相不能为其他颜色所代替,现分述如下。
    朱砂、朱磔都是(水银)化合物,原矿精选研细水漂,底层是头朱,中间为二朱,  卜层带黄为朱磲,分别取出,调胶使用。
    石黄、雄黄、雌黄都在一起,化学成分是三硫化钾,石黄色正黄,雄黄为橙黄.雌黄为金黄,因含硫故不能与铅粉调和。其中石黄常用,囚不透明,色相比藤黄较为厚重。
    赭石是赤铁矿,俗名土朱。矿石朱中带黄,用水研细如泥,漂后中层是赭石本色,因产地不同,色调各有差异。
    石青、石绿都是铜的化合物,产于铜矿里,漂制方法与朱砂略同。石青按沉淀顺序,  上层为四青,次为三青、二青,最下层为头青,石绿也与此相同。
    白色有垩、蛤粉、铅粉三种。白垩又称白土粉,是古代壁画上的主要颜料。蛤粉是蛤壳烧成的石灰质,用时虽不太白,但柔静有光经火不变。铅粉又叫胡粉,据说是汉代张骞由西域学回来的,由铅炼出经加工制成,不太透明,但色相厚重显著。
    以上几种矿物质色,传统叫石色。胭脂是茜草或红花的汁做成的颜色.它是一深红色,虽不太鲜艳,但沉静可爱。
    西洋红原是外国进口,明清时已被我国画界普遍使用,现在国内早能制了,改名为曙红。
    花青是由一种花靛青作成,色调沉着,耐晒而不易变色。
    藤黄又叫月黄,产于越南,在唐代传人我国,是海藤树的浆汁凝  成。
    以上是植物质色.又称草色、水色或轻色。石色不透明,但经久不变色,水色久了要变。
    此外,还有金粉、银粉。苏州颜色店把金、银箔加胶研成细泥粘住瓷杯上,叫金杯.用洁净的水笔蘸着杯上附着金粉使用。中国画使用颜料是逐渐丰富起来的,有的是外国传人。为了描绘绚丽灿烂丰富多彩的各种花鸟,反映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必须接受现代工业的新成果,扩充新的颜料,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设色技法。
    还有胶的用法,应选择不易溶化于水的动物胶,牛皮胶为好,纯净的叫“黄明胶",矿物色用时要加胶水。还有白矾也是国画善用的,写意中如画雪景及特殊处理,也可用它。
02  用笔、用墨、用色、用水和用纸    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包括用色,丰寓多彩,表现力强,形式特殊,规律严谨,风格变化多样。运用毛笔的笔触变化去表现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古代画论中提到的“笔以立其形质”,意思是靠毛笔在纸上运用,产生不同特点的点、线、面痕迹,不同的用笔便产生相应的不同线条。
    所谓“笔有八面”,应当把笔各个部分都调动起来,都用得上,从头到肚,从毫到根,正侧、顺逆、聚散、卧、拖、疾徐、颤、擢、扫、提、按、顿、挫等各种使用方法,充分发挥一支笔的功能。
    用笔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从笔锋的运用有:正与侧、藏与露、顺与逆、聚与散、转与折。从用笔力度上有轻与重,提与按;从用笔的速度则有快与慢;用笔的效果则有方与圆、畅与涩,刚与柔,苍与润。
(1)  用  笔
    l  握笔的方法和要求:写意画执笔的方法,可在写毛笔字和工笔画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无论写字或作画,不要只使用指头,还要用手腕、肘和肩,要练习悬空写字和作画,这样可画很长的线及圆的圈,能流畅自如。握笔的五个指头必须配合手腕、肘和肩作灵活的运动。在画线时,还要用手转动笔杆,使线条生动活泼。有时拿笔杆上端或下端,有时五指握住笔杆。像拿雕刀一样,画出刚健有力的线条来,有金石味。
    关于握笔的要领,中国画的执笔是有一定姿势和方法的。握笔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头拿着笔管,其余两指头,抵住笔管,这三个指头要拿得坚实,但握笔不要太紧,否则不灵活。
       各种笔法的运用(图1):(1)、中锋——又叫正锋。用笔时,笔锋在笔画中间行走,效果圆实厚重沉着。勾出的线条,“如锥画沙”,实实在在,肯定明确,好似篆书,头尾钝拙,线条边缘厚实,浑圆沉稳,劲健有力。许多画家提到“屋漏痕",“虫蚀木’’和“折钗股”,都是形容中锋沉着行笔产生的效果。“屋漏痕’’是墙壁上的水迹自上而下,慢慢流淌留下的痕印。“虫蚀木”是蛀虫住树木中啃出的一条蛀涧,它们是积点成线,凝练滞涩,没有轻飘浮滑,尖薄柔弱之感觉;“折钗
.股”,钗股是古代妇女发髻上的金属别针,用今天的语言解释,就是线条转折时好像弯曲的金属线,外柔内刚,看似软,实是硬,有内在骨力,而不像断的棉线那样柔弱无力,无弹性和韧劲。中锋用笔的另一个特点是宁可慢,不要快。黄宾虹认为:“作画生涩不浮滑为佳”。潘天寿用笔强调“沉着”。李可染说:“画线最基本的原则是画得慢而留得住”,他说,对齐白石不知道者以为他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严肃认真,沉着缓慢,从来就没有挥过。总之,一个“慢”字能够治疗软弱无力,浮燥轻滑或霸悍粗糙,恣纵狂放的毛病。(2)、颤笔——是用中锋下笔手略颤抖,有虫蚀木,层漏痕的效果,积点成线,线条厚实,无轻飘油滑之弊。好比音乐中弹拨乐器一样。(3)、侧锋——又叫偏锋。除中锋外,凡笔竿的笔头与画面成各种不同倾斜角度的,都称为偏和侧锋。这种锋画出的线,一边光一边毛,一边淡一边干,一边浓一边湿,给人以畅快松、灵活变化之感。如果笔上水分较少,线条则多飞白,更.显潇洒松秀。(4)、卧笔——将笔倾斜得厉害一些,几乎躺倒纸上,这种方法称为卧笔。更易表现灵动飞扬的神彩。(5)、拖笔——若依笔杆头方向行进,笔尖跟随拖在后面,略有转动,叫拖笔,又『lL{顺笔。这种线条流转多姿,轻松活泼。(6)、擢笔——它与拖笔完全相反,笔竿推着笔尖行走,笔法散乱,线条毛糙老辣,极伤笔锋。但画出来的线有变化,有力的效果,如篆刻中的擢刀用法,又叫送笔、逆笔或倒插笔法。(7)、扫笔——则是卧笔很快下笔行走,迅即提起,如扫地一样,在纸上用笔则很快擦过。此法飞白较多,有苍劲飘逸之美。(8)、顺笔——是指笔划自上而下和自左而右的用笔方法。是最顺手的方法表现。(9)、逆笔——是自下而上和自右向左的用笔,画时比较别
扭,但也有特点。(1O)、聚锋与散锋——笔锋收拢,万毫齐力为聚锋。而笔毛散开,出现毛辣效果叫散锋或叫老笔。散锋又叫破笔,开花笔。(11)、疾徐——疾是用笔快,疾飞,线条流畅奔放。徐是用笔慢,就是徐行,线条稳健。  (12)、提、按、顿、挫——指运笔时,把笔“提”起一些,笔道就轻些,按下去一些,笔道就较粗重些。把笔重按或旋折一下,叫“顿”,连续顿笔或在运行中挪动一下就叫“挫”。(3)、藏锋——起笔时,笔锋折藏在里边,起笔藏锋又称倒插笔;收笔藏锋是指把笔锋反缩回去。(14)、露锋——与藏锋相对而言。无论起与收都有露锋的。一句话,就是把收笔露出来之意。(15)、转与折——行笔改变方向,如用硬折的方式就叫折。如采用圆转的方式就叫转。转的效果是圆的,除转折之外还有搭笔。搭与折很相近,囚此很为人们所忽视。搭埘体面关系的表现是很重要的,不可忽视。搭笔与折的区别,搭笔也是行笔改变方向,但要换笔,折笔不换笔,一笔就便折改变方向。
    中国画的形象构成,线是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线的变化基本上是由于用笔方法上的不同。囚此,我认为,我们作画的过,不管是工笔和写意,也不管是勾线或敷色,就如在写“一”字一样的在纸上表现,只不过是把“一”字在运行中时而宽、时而狭,时而画长些或者画短些,时而又画得弯曲或画得轻和重等等变化的过程。比如写意用笔中,画大叶子时,只不过是将“一”字放大放宽了来表现而已,以此推理。
    ●3  用笔要求:总的来说,一是要有笔意,二是有笔力。笔意是指表现力而说,笔力是形式美。即是把握对象的形体、质感和动态,又要体现有骨力、有韵律的笔墨趣味,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国画用笔须从形体结构出发,因形体是根本。用笔成功时,干湿浓淡俱备,下笔便有凹凸之形,能充分表现物体体积的厚度和质感。用笔的顺逆方向,速度快慢,必须和描绘对象的生长运动状态相适应,使观者的视线随着笔画而移动,脉络随线条的曲折而跳跃,有生动的效果。
    用笔要有笔力问题,即形式美的问题。这虽和表现力是两回事,但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力是通过美的形式而起作用的,形式美是
从表现内容体现出来的,形式是由内容所决定的。笔力软弱或生硬,用笔单调或杂乱,不可能充分地表达对象。国画用笔讲究“书法味’’,也是为了增强艺术魅力,从书法艺术中吸取营养。学习别人经验是必要的,但不能生搬硬套,要融会贯通,咀I嚼消化,如蚕吐丝,如蜂酿蜜,发展成为自己的东西。
(2)  用  墨
    (图2)中国画特有的墨彩。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唐代开始对墨法的重视以来,一千多年中,在用墨技法方面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作画讲究用笔,同时也讲究用墨。清代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清代王原祁也说:“用笔用墨相为表里”。下面谈一下用墨方法。
    1·积墨——有的画用墨深厚又生动,不感到迫塞。有的画用墨很薄,惜墨如金”,但不因用墨少而轻薄软弱。相反使人感到浑厚,并有一种宁静的感觉。这就是运用了积墨的方法。深厚是多层浓或淡墨积成的,具体说来,就是用浓墨或者淡墨连染连敷几次,次数与水分,要看需要而定,这就是积墨法。
    2·破墨——最初的含义是把单纯的墨色破而用之,使它分为许多浓淡层次以丰富表现力。唐代王维始创破墨山水。后指在淡墨未干时“  以浓墨湿墨重加一下或浓墨未干时以淡墨重加,使画面有活泼多变虽  干犹湿的感觉。即浓破淡和淡破浓。这就是破墨。徐悲鸿先生喜用此  法。
    3.泼墨——唐代工洽酒酣以墨泼纸素,然后收拾成画不见墨污,  这就是说的泼墨。住花鸟画中,凡以大块有墨色,画出气势磅礴,淋漓酣饱的效果,如像是墨泼在纸上似的画法,就叫泼墨。这种表现方 法要粗中有细,色彩要有变化等。
    4.宿墨——即过夜墨。一般是不能作画,特别是工笔,要用必须  用新墨加水再磨后用。
    5.焦墨——把墨汁研得很浓,画在纸上黑而有光。
    6.浓墨——其黑度次于焦墨,囚加少许水,所以无光。
    7.重墨——是对淡墨说的,比淡墨要黑一点。
    8.淡墨——水分加多,成为灰色。
    9.清墨——在墨彩卜.仅仅有一点淡灰色了,但在墨中清而有神。  这就是所说的墨分五彩。
    10.渗墨——是指落墨在纸上,由于毛头含水,墨多和着色重,而  在笔痕周围‘‘渗’’开的淡色水迹,这种淡色水迹,增加墨色的肥厚和  毛茸茸的效果。在画羽毛时常用,特别住画没骨小鸡、鸭时,毛茸感  觉最为微妙。
    11.化——是以清水破墨色之法,这种在画树、动物和大叶子刚‘常  用。
    2.湿——是湿画,一般在点叶而未干时,即用浓墨勾筋。或囚某  种需要先将纸打湿,而后再画,画水和水草等。
    13.接——是接笔法。在前面已画后,然后随即接上不同墨色的另  一笔。这在画枝时常用。
。    14.飞和擦——是一种笔法的两种形式。用枯笔画线,谓之“飞”,  飞笔即书法中的“飞白”,常有画石、树、藤本枝干上用得多。擦是干  擦,是皴的笔法,画石、老树干时在勾勒外轮廓后再皴擦内部质感,表  现阴阳体感、质感之法。
    15.墨的干与湿——即所谓“墨韵”。墨的干、湿也即是笔的干湿,  二者是分不开的。
    16.勾、皴、染、点——以勾为基本。这四个过程,其实也是用笔  的过程,所以,也可纳入墨中来谈。本来笔墨是不可分开的。    勾——以勾勒形象的轮廓线为主,在线条之中,恰如其分地用墨  的干湿、浓淡变化,来塑形象,表现物象的体感,质感,这是中国画  最基本的技法之一。
    皴——是指对树干或石头中的皱纹,在勾的基础上用长短宽窄的  浓墨或淡墨线条初步描绘出物象内部的皱纹以及明暗、空间的关系,叫皴。在山水画中,是丰要技法。
    染——是用淡墨或色渲染、烘染之意思,看不出线条,是一片乌云似的,它不能单独成画,必须在勾和皴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它本身没有痕迹。为了加强空间、明暗、厚重感觉,不妨多次使用这种方法。
    点——点,原是山水画中重要技法之一,多用浓墨为之,在工笔重着色花鸟或青绿山水画中,则在浓墨点上后再点青、绿色。一般看来,它是用墨的最后手法,是起着总结的作用。点的用笔,有中锋、侧锋、逆锋几种,其表现效果也不同。
    古人说:“有笔有墨”笔是骨、墨是肉,笔是画出物体的形象,墨是起着丰富形象的作用,笔墨是相互体现的。
    总之,用墨、用笔到底如何才好,要看表现的对象如何,要从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出发,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运用笔墨的技巧为表现的内容服务,在学习前人经验时批判地继承,吸收有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艺术技巧的向前发展。
    (3)  用  色
    马克思说过:“色彩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要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东西,把色彩学习放在重要的地位,并吸收外来长处,创作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中国画从来都是重视色彩的,古代的绘画都是五彩缤纷的,所以绘画又称“丹青”。唐代以后,水墨画兴起,成为独立的一种画法,丰富了国画形式风格。但着色画并没有被淘汰,也没有退居次要地位。文人画家说,“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只不过表明文人们对水墨的好尚,并非指水墨画比色彩画高明些。因此,我们不能分什么高低。    中国画除用墨外,还重用色。古代作画,有用色重于墨的,如山水画之有金碧辉煌的大青绿,花鸟画中之有鲜丽的勾填重彩。南齐谢赫六法中有“随类赋彩”一法。到宋代才有以墨代色和以墨为主的发展。明代文微明说“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绿,
中古始变为浅降,水墨染出。故上古之画尽于神,中古之画人于逸,均之各有至理,未可以优劣论也。”
    写意花鸟的设色和其他中国画种不同,它或者先墨后色,或墨色互用,尤其是没骨法点贰??,直接用色彩润笔点??,有不少经验和方法。
    写意花鸟以墨色为主,在画面上墨色占主要地位。墨色的浓淡、轻重、干湿的各种变化,几乎决定了画面基调。用色尚清简,而不宜厚重。重则浊,损害墨色的光泽。在用墨过程中,不能求全,要留有余地。清朝唐岱说:“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要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才能“色不碍墨,墨不碍色”。
        国画的用色和用墨一样,要有轻重、浓淡、深浅之分别。色彩有冷、暖以及中间色这三种性质。如红、黄为暖色,青为冷色,绿和紫是介于冷暖之间的中间色。色彩与墨色相和,可以使各种颜色变暗,它与白色相和,可以使颜色增加明度,如果把透明色彩和之以水,就会减弱颜色的浓度,也可以使色彩明度提高,囚此,淡色也就是明色。红和绿,黄和紫,青和朱等之间的关系都是对比色彩。红和紫,黄和绿,红和橙;橙和黄等,是属于调和色的。
    绘画中的用色,既要有对比,又要有调和。清代邹一桂说:“五彩彰施,必有一色,以一色为主,而它色为副之。青紫不能并列,黄白未可盲随,大红大青偶然一二”。这说明画面上要有个主色,配合其他色彩,构成一个统一而调和的色调。青和紫都是冷色,配在一起就太冷。黄白色都是明色,配在一起既不醒目,又不易分辨。大红、大青强烈对比的色块放在一起使用,触目跳动,破坏画面统一,所以要忌。    古人用青色作画,在各种颜色里加上些墨色,可以起到色与色之间的调和作用,故有“色不离墨,色中带墨"之说。
    <一>国画着色的特点:色彩虽有一般的客观规律,但在运用中又有主观创造。国画着色的特点是由民族习惯爱好,绘画思维,工具颜料等条件所决定,但和西画相比,总有其特殊之处。不过色彩规律和其他艺术规律一样,具有它的灵活性和复杂性。由于国画色彩的理论知识极少,因此,继承和发展色彩的优良传统,就更重要了。
    1.以物体的固有色为主。在固有色的基础上求变化。南齐谢赫提出“随类赋彩"的问题。他说的“类’’字,应理解为各种物体不同的特征。他提出的所谓“应物象形"的问题,我理解他说的这方面,是从形和色方面去表现各种物体的基本原则,“象形”要“应物”而象。“赋彩"要“随类”而赋。说明中国画中,形和色的描写,要从客观的对象出发,描写的技巧应服从于表现对象的要求。从客观物象的固有色出发去描绘形象,这是抓住最基本的最本质的东西,从传统绘画的现实主义观点来看,它不去过分强调物体在光照射下色彩所产生的复杂变化,中国画色彩的使用,大多是在笔墨已完成了基本造型以后,借助于固有色明度的变化,各个固有色相互的对比与和谐的关系,笔墨的配合,以及考虑在纸和绢的素地上之作用。国画虽然不去描写光色的复杂变化,仍然收到了极有感染力的真实的效果,以固有色为主的设色方法,又并非自然主义的摹仿,它要从内容出发,服从于主题需要的,可以作最大限度的夸张,大胆改变物体的固有色,突出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理想的艺术效果,符合人民的审美习惯。
    2.装饰性。中国画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国画的表现手法,惯于把自然的物象加以“意匠”化,以有规律的形式,概括复杂繁乱的自然,使更符合人们的理想。在形象刻划上,采取装饰手法,在色彩处理上,也是如此。中国画追求神似,往往把现实的自然形态加以提练加工,用特殊手法来处理,甚至改变了自然形态的形、色,以及不画影子和光暗等,都可使它带有一定的装饰性。不过和图案中的装饰性有所不同。
    中国画的装饰性,也是服从于主题和内容的需要的。如古代的人物画,尤其是宗教画,它的装饰性表现得比较明显突出,这是服从于宗教画这种特殊的主题思想的缘故。宗教画一是要追求庄严富丽的效果,二是由于这种绘画在古代多画在庙宇的墙壁,要求采用一些装饰形式,来与建筑物配合。
    下面把中国画的装饰性,从布局、笔和墨、色彩等方面谈一谈。    首先,在笔墨方面,物体本身是没有轮廓线的,但是,中国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尤其是工笔的都可以先用墨线勾勒轮廓,然后再填颜色,并且所勾的墨线,都是有笔法的。没骨花鸟,不论是工笔和写意的,点花贰叶都有一定笔法,山水的皴法也是如此。
    在色彩方面,中国画设色,是不去描绘色彩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所起的变化,善于运用比较纯的色彩。从这些单纯色彩的对照中去取得调和,有时还用平涂的方法着色。青绿山水画,用石青、石绿来设色,甚至用泥金来勾勒山石、树的轮廓。石青、石绿、泥金这种色调,都是自然物所具有的。
    在形、色方面。上面说的这些表现手法,都使中国画赋有了一定的装饰性。比如苏葆桢、李际科等教授在作画中,常用金色来勾花的轮廓线,这就使花不但赋有装饰效果,而且使花更加艳丽夺目。
    在布局方面,有的画画得位置端庄,罗列满幅,所谓“铺殿花”的风格。或者由于对咱然现象的熟悉,整理一套规律和法则来,甚至制成画谱,使变幻多端的自然现象规律化。比如《芥子园》画谱里,二株、三株、五株树的画法都定出了层次规律,人物衣褶描法归纳为十八描等。又如画幅的形式有立轴、中堂、条屏、手卷、斗方、横披、团扇等。都是构成中国画带有装饰性因素。正由于带有这些因素,所以在画面上,才能够题诗盖印,甚至于题跋的占的地位都要事先考虑到。
    <二>着色方法:(图3)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也是不易掌握好的关键环节。
    着色一般分填色(又叫勾填)、晕染、点写、烘托、打底、反衬等。以上填色、晕染、打底等多属于工笔上用。写意画则用填色、点写、烘托和反衬几种方法。
   1·平涂法——又叫勾填,先勾出形象轮廓,再填色;有一次平填,有按轻重、深浅、厚薄分几次加填的;也有填色与晕染兼用的;也有一笔蘸了不同的颜色填上,而任其自然分出浓淡层次。但填色时不宜先将白粉和颜色一次填上,应先填颜色,然后按对象的光度和厚薄的不同质感再加上较浓或较淡的白粉。这样才可以避免平板而达到厚润的效果。用白粉不要盖到线上。
      2.点写——也叫点簇、点虱,是没骨写意花鸟画的主要技法。大都用来画不勾墨线轮廓的花瓣、叶子和禽鸟。住一笔之中,有浓有淡,或含色有轻重复杂的几种色彩。有时简单几笔,就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和体感。有时只用浓淡的墨色,如用笔大块点写,则笔锋和笔腹必须铺展不足之处,可以补笔,写意画中多采用此法。
    3.烘托——也叫托染。目的是要突出部分浅色或白色的形象。其方法是在轮廓周围用很淡的墨色和颜色,匀和地烘染衬托。用于烘染天空、云水、月亮、雪景以及浅色和白色的花鸟等。
    4.反衬——目的是要使所画的形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多用绢和薄的熟纸、宣纸。主要根据要求,把颜色染到背面。如在绢上画白梅花,勾花后,正面染白色,背面衬以重粉,这样既可突出形象,又能保持画面颜色的匀净。又如在生宣或皮纸上,画白色的花或淡黄色的菜花,从背面衬出不同深浅的绿色、赭石,则画面上的白花或黄花格外突出,而且更能够表现出远近层次。
    5.关于用粉的问题(图4)——古代和现代都有画家忌讳用粉,也有的喜爱用粉。粉用好了可以表现出特殊效果,表现对象的质感也很充分,但要用得巧妙、适度,不可太厚和污浊。一种在仿古宣或有底色的绢上,用笔蘸上浓淡的白粉直接勾画、点写,画出花鸟的形象。另一种是墨上可以加白粉点染。再一种是在用颜色点写花叶之后,趁湿用粉去提亮,粉要淡不宜浓,能表现出花叶格外秀润、浑厚,使叶子有毛茸茸的感觉。还有彩色禽鸟,如鸽子、鸳鸯、鸭子、孔雀等,可用粉调各种颜色,能够充分表现出各种羽毛的质感。
    (4)  用水和用纸
    用水——在作画时无论是水墨画和彩墨画,用水也是重要技法之一。一笔中往往有浓有淡,要使墨色先浓后淡,可以将笔蘸些清水,然后再调浓墨。要先淡后浓,可把蘸有浓墨的笔,在调色盘上刮去笔尖上的淡墨,笔尖再蘸清水。在画颜色的花和鸟及叶时,要表现出画面活泼、淋漓、浑厚饱满,都要靠用水,至于用多用少,要看需要而定。古人有“用墨之妙全在用水”之说。在生宣上用水,要在实践中锻炼,作画才能挥洒如意,恰到好处。在熟宣上画写意画,用水是更难掌握好,多了也不好,少了也不行,但是张书旃先生就专画熟宣,他画出作品仍是栩栩如生,笔墨及用水效果都很好。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探索。因此,在用水方面,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如现在有用胶水、盐水、矾水、茶水、米汤水、豆浆水、洗涤剂水、洗衣粉水等来表现,各有趣味。
    用纸——纸的品种多样,有单宣、夹宣、熟宣、半生熟宣、玉版宣、煮硾宣、清水宣、蝉翼宣、棉料宣、净皮宣、仿古宣,以及夹江纸、贵州皮纸、雅纸、对方纸、高丽宣、毛边纸等。作画时要充分利用其特点,如带色宣纸,多画白色和白色鸟为好。用水多少要以纸的生熟来定,特别是生宣,当含着水墨的笔在纸上接触的那一刹那,它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出人意料不到的效果。囚此,在实践中要注意练习如何来控制并掌握这些变化,才能达到熟练地掌握应用自如。

   
 

(责任编辑:翔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的艺术美
精品课程黄格胜山水写生教学 二
【文苑★散文】笔中乾坤,墨道纵横
中国画技法教案
写意用墨的5大特性
当代中国画创新的再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