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tatic_cast, dynamic_cast, reinterpret_cast, const_cast区别比较
userphoto

2016.01.19

关注
(使用vs2010所带的编译器) 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cnblogs.com/jerry19880126/
隐式转换(implicit conversion)
short a=2000;
int b;
b=a;
short是两字节,int是四字节,由short型转成int型是宽化转换(bit位数增多),编译器没有warning,如下图所示。宽化转换(如char到int,int到long long,int到float,float到double,int到double等)构成隐式转换,编译器允许直接转换。
但若反过来
double a=2000;
short b;
b=a;
此时,是从8字节的double型转成2字节的short型变量,是窄化转换,编译器就会有warning了,如下所示,提醒程序员可能丢失数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隐式转换,编译器可能并不给出warning,比如int到short,但数据溢出却依然会发生。
C风格显式转换(C style explicit conversion)
要去掉上述waring很简单,熟悉C语言的程序员知道,有两种简单的写法(C风格转换与函数风格转换):
double a=2000.3;
short b;
b = (short) a;    // c-like cast notation
b = short (a);    // functional notation
如下图所示,此时warning就没了
这种显式转换方式简单直观,但并不安全,举一个父类和子类的例子如下:
1 // class type-casting 2 #include <iostream> 3 using namespace std; 4 5 class CDummy { 6 float i,j; 7 CDummy():i(100),j(10){} 8 }; 9 10 class CAddition:public CDummy11 {12 int *x,y;13 public:14 CAddition (int a, int b) { x=&a; y=b; }15 int result() { return *x+y;}16 };17 18 int main () {19 CDummy d;20 CAddition * padd;21 padd = (CAddition*) &d;22 cout << padd->result();23 return 0;24 }
编译器不报任何错,但运行结果出错,如下图所示:
究其原因,注意这一句:padd = (CAddition*) &d;
此时父类的指针&d被C风格转换方式强制转成了子类的指针了,后面调用了子类的方法result,需要访问*x,但指针指向的对象本质还是父类的,所以x相当于父类中的i,y相当于父类中的j,*x相当于*i,但i是float型变量(初始化为100),不是地址,所以出错,如果程序员正是鲁莽地对这个地址指向的内存进行写入操作,那将可能会破坏系统程序,导致操作系统崩溃!
这里有一个重要概念,CAddition*是子类的指针,它的变量padd可以调用子类的方法,但是它指向的是父类的对象,也就是说padd指向的内存空间里存放的是父类的成员变量。深入地说,数据在内存中是没有“类型”一说的,比如0x3F可能是字符型,也可能是整型的一部分,还可能是地址的一部分。我们定义的变量类型,其实就是定义了数据应该“被看成什么”的方式。
因此padd类指针实质是定义了取值的方式,如padd->x就是一并取出内存空间里的0号单元至3号单元的值(共4个字节),将其拼成32位并当作指针,padd->y则取出内存空间里的4号单元至7号单元(共4个字节),将其拼成32位并当作int型变量。但实际上padd指向的是父类的对象,也就是前4个字节是float型变量,后4个字节也是float型变量。
从这里可以看出,程序员的这种转换使编译器“理解”出错,把牛当成马了。
从上可见,用C风格的转换其实是不安全的,编译器无法看到转换的不安全。
rony注释:这里解释的有偏差,指针&d被C风格转换方式强制转成了子类的指针后,后面调用了子类的方法result需要访问*x,但指针指向的对象本质还是父类的,所以x相当于父类中的8号单元至11号单元内存中的内容。而不是0号单元至3号单元的值。
上行转换(up-casting)与下行转换(down-casting)
看到这个,读者可能会问,哪些转换不安全?根据前面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到,不安全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类型的窄化转化,会导致数据位数的丢失;其二是在类继承链中,将父类对象的地址(指针)强制转化成子类的地址(指针),这就是所谓的下行转换。“下”表示沿着继承链向下走(向子类的方向走)。
类似地,上行转换的“上”表示沿继承链向上走(向父类的方向走)。
我们给出结论,上行转换一般是安全的,下行转换很可能是不安全的。
为什么呢?因为子类中包含父类,所以上行转换(只能调用父类的方法,引用父类的成员变量)一般是安全的。但父类中却没有子类的任何信息,而下行转换会调用到子类的方法、引用子类的成员变量,这些父类都没有,所以很容易“指鹿为马”或者干脆指向不存在的内存空间。
值得一说的是,不安全的转换不一定会导致程序出错,比如一些窄化转换在很多场合都会被频繁地使用,前提是程序员足够小心以防止数据溢出;下行转换关键看其“本质”是什么,比如一个父类指针指向子类,再将这个父类指针转成子类指针,这种下行转换就不会有问题。
针对类指针的问题,C++特别设计了更加细致的转换方法,分别有:
static_cast <new_type> (expression)
dynamic_cast <new_type> (expression)
reinterpret_cast <new_type> (expression)
const_cast <new_type> (expression)
可以提升转换的安全性。
static_cast <new_type> (expression) 静态转换
静态转换是最接近于C风格转换,很多时候都需要程序员自身去判断转换是否安全。比如:
double d=3.14159265;
int i = static_cast<int>(d);
但static_cast已经有安全性的考虑了,比如对于不相关类指针之间的转换。参见下面的例子:
1 // class type-casting 2 #include <iostream> 3 using namespace std; 4 5 class CDummy { 6 float i,j; 7 }; 8 9 class CAddition {10 int x,y;11 public:12 CAddition (int a, int b) { x=a; y=b; }13 int result() { return x+y;}14 };15 16 int main () {17 CDummy d;18 CAddition * padd;19 padd = (CAddition*) &d;20 cout << padd->result();21 return 0;22 }
这个例子与之前举的例子很像,只是CAddition与CDummy类没有任何关系了,但main()中C风格的转换仍是允许的padd = (CAddition*) &d,这样的转换没有安全性可言。
如果在main()中使用static_cast,像这样:
1 int main () {2 CDummy d;3 CAddition * padd;4 padd = static_cast<CAddition*> (&d);5 cout << padd->result();6 return 0;7 }
编译器就能看到这种不相关类指针转换的不安全,报出如下图所示的错误:
注意这时不是以warning形式给出的,而直接是不可通过编译的error。从提示信息里可以看到,编译器说如果需要这种强制转换,要使用reinterpret_cast(稍候会说)或者C风格的两种转换。
总结一下:static_cast最接近于C风格转换了,但在无关类的类指针之间转换上,有安全性的提升。
dynamic_cast <new_type> (expression) 动态转换
动态转换确保类指针的转换是合适完整的,它有两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其一是要求new_type为指针或引用,其二是下行转换时要求基类是多态的(基类中包含至少一个虚函数)。
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1 #include <iostream>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class CBase { }; 4 class CDerived: public CBase { }; 5 6 int main() 7 { 8 CBase b; CBase* pb; 9 CDerived d; CDerived* pd;10 11 pb = dynamic_cast<CBase*>(&d); // ok: derived-to-base12 pd = dynamic_cast<CDerived*>(&b); // wrong: base-to-derived 13 }
在最后一行代码有问题,编译器给的错误提示如下图所示:
把类的定义改成:
class CBase { virtual void dummy() {} };
class CDerived: public CBase {};
再编译,结果如下图所示:
编译都可以顺利通过了。这里我们在main函数的最后添加两句话:
cout << pb << endl;
cout << pd << endl;
输出pb和pd的指针值,结果如下:
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将父类经过dynamic_cast转成子类的指针竟然是空指针!这正是dynamic_cast提升安全性的功能,dynamic_cast可以识别出不安全的下行转换,但并不抛出异常,而是将转换的结果设置成null(空指针)。
再举一个例子:
1 #include <iostream> 2 #include <exception> 3 using namespace std; 4 5 class CBase { virtual void dummy() {} }; 6 class CDerived: public CBase { int a; }; 7 8 int main () { 9 try {10 CBase * pba = new CDerived;11 CBase * pbb = new CBase;12 CDerived * pd;13 14 pd = dynamic_cast<CDerived*>(pba);15 if (pd==0) cout << "Null pointer on first type-cast" << endl;16 17 pd = dynamic_cast<CDerived*>(pbb);18 if (pd==0) cout << "Null pointer on second type-cast" << endl;19 20 } catch (exception& e) {cout << "Exception: " << e.what();}21 return 0;22 }
输出结果是:Null pointer on second type-cast
两个dynamic_cast都是下行转换,第一个转换是安全的,因为指向对象的本质是子类,转换的结果使子类指针指向子类,天经地义;第二个转换是不安全的,因为指向对象的本质是父类,“指鹿为马”或指向不存在的空间很可能发生!
最后补充一个特殊情况,当待转换指针是void*或者转换目标指针是void*时,dynamic_cast总是认为是安全的,举个例子:
1 #include <iostream>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class A {virtual void f(){}}; 4 class B {virtual void f(){}}; 5 6 int main() { 7 A* pa = new A; 8 B* pb = new B; 9 void* pv = dynamic_cast<void*>(pa);10 cout << pv << endl;11 // pv now points to an object of type A12 13 pv = dynamic_cast<void*>(pb);14 cout << pv << endl;15 // pv now points to an object of type B16 }
运行结果如下:
可见dynamic_cast认为空指针的转换安全的,但这里类A和类B必须是多态的,包含虚函数,若不是,则会编译报错。
reinterpret_cast <new_type> (expression) 重解释转换
这个转换是最“不安全”的,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类指针之间转换都可以用这个转换实现,举个例子:
class A {};
class B {};
A * a = new A;
B * b = reinterpret_cast<B*>(a);//correct!
更厉害的是,reinterpret_cast可以把整型数转换成地址(指针),这种转换在系统底层的操作,有极强的平台依赖性,移植性不好。
它同样要求new_type是指针或引用,下面的例子是通不过编译的:
double a=2000.3;
short b;
b = reinterpret_cast<short> (a); //compile error!
static_cast和reinterpret_cast的区别主要在于多重继承,比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lass A {
public:
int m_a;
};
class B {
public:
int m_b;
};
class C : public A, public B {};
那么对于以下代码:
1
2
C c;
printf("%p, %p, %p", &c, reinterpret_cast<B*>(&c), static_cast <B*>(&c));
前两个的输出值是相同的,最后一个则会在原基础上偏移4个字节,这是因为static_cast计算了父子类指针转换的偏移量,并将之转换到正确的地址(c里面有m_a,m_b,转换为B*指针后指到m_b处),而reinterpret_cast却不会做这一层转换。
const_cast <new_type> (expression) 常量向非常量转换
这个转换好理解,可以将常量转成非常量。
1 // const_cast 2 #include <iostream> 3 using namespace std; 4 5 void print (char * str) 6 { 7 cout << str << endl; 8 } 9 10 int main () {11 const char * c = "sample text";12 char *cc = const_cast<char *> (c) ;13 Print(cc);14 return 0;15 }
从char *cc = const_cast<char *>(c)可以看出了这个转换的作用了,但切记,这个转换并不转换原常量本身,即c还是常量,只是它返回的结果cc是非常量了。
总结
C风格转换是“万能的转换”,但需要程序员把握转换的安全性,编译器无能为力;static_cast最接近于C风格转换,但在无关类指针转换时,编译器会报错,提升了安全性;dynamic_cast要求转换类型必须是指针或引用,且在下行转换时要求基类是多态的,如果发现下行转换不安全,dynamic_cast返回一个null指针,dynamic_cast总是认为void*之间的转换是安全的;reinterpret_cast可以对无关类指针进行转换,甚至可以直接将整型值转成指针,这种转换是底层的,有较强的平台依赖性,可移植性差;const_cast可以将常量转成非常量,但不会破坏原常量的const属性,只是返回一个去掉const的变量。
注:本文中大部分样例来源自C++标准网站:
http://www.cplusplus.com/doc/tutorial/typecasting/
以及微软的MSDN: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cby9kycs
若有理解出错的地方,望不吝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使用标准C++的类型转换符:static_cast、dynamic_cast、reinterpret_cast、和const_cast。
C++类型转换总结
C 的类型转换符:static
UC头条:[C ]数据类型转换
5.4 类型转换高级 (Advacned Class Type-casting)
C++中四种类型转换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