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1.2 旷日持久的战争
[问题生成]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深层次的思考?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画面出现的原因。 [探究思路] 本题为图片式材料题,解答时要特别注意图片及图片的注释,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第(1)问要把图片放回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从空战、陆战方面去总结战争的残酷性;第(2)问要注意从战争的消极影响去回答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苦和灾难。 [尝试解答] (1)一战中,飞机、毒气被应用于战争,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2)战争使德国的经济状况恶化,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协约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封锁等。 一、本课测评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提示:对协约国更为有利。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被迫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 二、学习延伸 请回答:这幅图画为什么名为“三心二意的同盟伙伴”,你能试说明理由吗? 提示:三国各有企图。奥匈帝国企图吞并塞尔维亚等地,侵占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领土,在东南欧扩张势力;德国企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和爱琴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从长远看,德奥存在着利益冲突。意大利主要目标在于争夺北非的殖民地,并在地中海区域建立霸权。战争爆发后,意大利权衡利弊,一开始采取观望态度,后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三条战线 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地位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军队←→德军 主要战线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 __________地区 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巴尔干 2.“施里芬计划” (1)实施: ①西线:德军发动________战役,不久,德军被迫后撤。 ②东线:俄军进攻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________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2)结果: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_______。 马恩河 奥地利 阵地战 二、“凡尔登绞肉机” 1.1915年的战局 (1)概况: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斗。 (2)结果:俄军未被彻底打垮,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 2.凡尔登战役 (1)背景: ①交战双方都把_____年看成关键的一年,想赢得战争,战争的重心重新回到西线。 ②德国准备把凡尔登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2)战况:1916年2月,德国发动了_______战役,德军先后投入46个师的兵力,出动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法军在总司令_____元帅指挥下,逐渐摆脱被动局面。 1916 凡尔登 霞飞 (3)结果: ①德国歼灭___________、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②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但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七十多万,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其他战事 索姆河战役以及海上战场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_______海战。 法军主力 凡尔登绞肉机 日德兰 [拓展升华] 凡尔登战役对德国、法国的不同意义 凡尔登战役,德国的军事进攻达到高峰,德军先后投入46个师的兵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使用了毒气弹。但是,德军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破产,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军顽强抵抗,逐渐摆脱被动局面,站稳了脚跟。所以有人称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三、“索姆河地狱” 1.目的 牵制_____,支援凡尔登。 2.战况 (1)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 (2)德军防守顽强,英法伤亡惨重。 (3)英国首次使用新式武器——_____。 3.结果 (1)巨大消耗战,未能决出胜负。 (2)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 德军 坦克 4.1914~1916年战争进程的影响 (1)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争仍不见分晓。 (2)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 (3)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力不从心。 [特别提醒] 一战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弹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1.原因 (1)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更不利于德国。 (2)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主要是在战争主动性方面占优势,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3)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2.影响 (1)这一变化使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 (2)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总之,当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出现了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局面以后,交战双方的主被动关系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战争形势的发展,为协约国一方战胜同盟国奠定了基础。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 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 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 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 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一战时期,德国两线作战,基本战略是速战速决打败敌人,材料反映的情况无疑对德国是最不利的。 答案:C 二、为什么说1916年是一战中关键性的一年? (1)从交战双方的目的来看:交战双方都想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争。 (2)从战争形势看:战争的重心重新回到西线,且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战役: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海战——日德兰海战。 (3)从双方的投入看:交战双方都动用了大量兵力,动用了新式武器如飞机、飞艇及坦克,还包括化学武器——毒气弹。 (4)从战争结局来看: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兵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战争的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方面转移。德军在凡尔登战役中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失败,其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德军开始走下坡路。 (5)从战争影响上看: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都没能置对方于死地,战争仍不见分晓。交战双方都深深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对继续厮杀下去,都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1916年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调集重兵于西线的主要意 图是 (  ) A.打破僵局进行决战 B.摆脱两线作战的局面 C.迅速地结束战争 D.争取中立国的支持 解析:“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希望在西线打破僵局, 从而使西线在“一战”中具有决定战局的意义。 答案:A 高频考点 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理解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掘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为国家而战”到“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再到“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原因就是持久的战争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第(2)问具有开放性,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从全局和整体角度而言,一战应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针对一个具体国家而言,当然也有侵略和被侵略之分,如塞尔维亚人民进行的战争就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答案] (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的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图文探究 一战的残酷性及消极影响 探究 目的 (1)知识层面:先进科技应用于战争及德国经济状况恶化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示例]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描述了一战中德国的家庭主妇和她们的子女在排队领配给劵的场景: * 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1.2 旷日持久的战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旷日持久的战争优质教学课件PPT
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130万!惨烈程度更甚“凡尔登绞肉机”
一战最惨烈的战役——凡尔登战役
二十世纪的四十九场战争3-4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为什么死那么多人?没有一个参战国会打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