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实验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
  实验中,实验者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棉花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延迟满足能力越强,更容易取得成功。
  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当年这一实验的确实另不少父母震惊了。实验道具哪里是棉花糖,简直是人生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啊!自此之后,“提高孩子自控能力”、“学会延迟满足”等建议就出现在了各种育儿书籍、教子书籍上,似乎这项能力优秀的话就能走上成功的高速路。
  关于延迟满足的争议虽然Mischel的实验结果非常美妙,但近年来,也逐渐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例如有人提到,实际上当年参加棉花糖实验的孩子,都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宾格幼儿学校(Bing Nursery School),这里的孩子都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或研究生的子女(影响因素之一:家长的社会地位)。并且Mischel最初设计实验的时候,其实也没打算做长期观察,之所以会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因为他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在宾格上学,能够找到原来参加实验的那些人(影响因素之二: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八十年代的后续研究中,Mischel和他的同事虽然找到了当年参与实验的185人,但其中只有94人愿意提供SAT成绩,所以其实他并不清楚那些不愿意提供成绩的人究竟在测验里得了多少分(影响因素之三:调查样本的偏差)。
  而关于孩子们为什么吃掉/不吃掉面前的棉花糖,罗切斯特大学的几名研究人员专门做了个研究,并发表在了2013年1月的《认知》(cognition)期刊上。他们表示有些孩子是因为觉得研究者不会给他们第二颗棉花糖了,所以才会选择立马吃掉面前的棉花糖,所以这吃或不吃这件事可能跟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并不大,反而跟孩子的信任感有关系了。
  基于以上的几项原因,Mischel的研究结果爸妈们需要进行理性的接受,那颗棉花糖没有想象中的神奇,父母们也别没事在家里拿自家宝贝做实验了。总结一下,虽然延迟满足这项能力对长远的未来、人生的成功的影响需要打个问号,但大多数研究者还是认可延迟满足的能力(或者叫做自我控制力)会影响儿童各方面表现。例如,有研究者(Perssley,1983)认为,延迟满足对儿童教育和学业表现有重要影响,延迟满足能力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提高儿童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并且也建议对儿童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除了学业之外,还有研究者(Johnson,1978)发现,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对食物的自我控制能力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所以让宝宝尽早学会正确吃饭具有深刻的意义。
  值得推荐的做法虽然延迟满足的能力很重要,但萌妈认为,对于宝宝的需求不能样样都进行延迟,应该是延迟满足与及时满足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属于孩子自己的自控力——让孩子在满足与延迟的交替中领悟出规则并成长。
  1、基础是安全感
  前文里也提到了,当孩子不相信研究人员会履行再给一个棉花糖的承诺时,他会选择直接吃掉面前的棉花糖,而这种“信任vs不信任”实际上反映出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安全感程度,也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安全感。
  请各位爸妈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做过或见过这一类的事情:
  在商场里,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非常想要,但父母觉得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而这一件与之前的也没什么区别,于是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开始耍脾气甚至哭闹,于是父母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安抚孩子,但不太奏效,于是父母说:“你看,咱们今天没有带够钱,咱们今天先回去,等下次有钱了就来买。”但实际上,父母心里非常清楚,绝对不会有“下一次”了。
  很遗憾,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亲子之间信任的破坏,也是对孩子自控力的一种破坏。自控力会随孩子年龄增长而增长,但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低龄儿童而言,他们只能思考眼前的、可触摸的、确定的东西,因此只有当他们知道父母的承诺一定会兑现时,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稚嫩的自控力。但这种哄骗的行为毫无疑问会让儿童对未来的收获产生怀疑,从而抛弃得到两颗棉花糖的可能性,直接吃掉放在眼前的棉花糖。所以,各位爸妈要严肃对待自己给孩子的任何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一定不承诺。
  2、妈妈在孩子自控力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于在中国,妈妈与孩子有更长的相处时间,因此有研究者(陈会昌,2005)研究了2岁儿童自我控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母亲的教养态度能够显著预测儿童自我控制行为,而母亲适度拒绝的行为则有利于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提升。从宝宝出生,妈妈们总是会更多地承担照顾孩子的工作,并且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为紧密,因此要想帮助宝宝提高自控力,做妈妈的必须先学会建立合适的教养标准,既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一味剥夺。
  3、爸爸的参与非常必要
  出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爸爸在育儿过程中的参与是有限的,过去一些研究发现妈妈们会更多的从生活上照顾孩子,爸爸则主要陪孩子玩耍。但是爸爸在游戏过程中会更加直接的提出要求,并让孩子依照规则游戏;也会有更多地剧烈的、冒险性的身体活动;这些都是爸爸能够给予孩子的,而这些有内容助于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学会利用已有条件来面对外部世界,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在延迟满足方面,研究者(聂晋文,芦咏莉,2014)即使发现排除掉母亲的作用、儿童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后,父亲的参与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有显著影响。所以爸爸们要多多陪孩子们玩耍,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玩耍是他们的必修课,有爸爸做导师,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丰富的内容。
  萌妈非常理解爸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成功并不是某一项能力主宰的事情,还要看孩子的性格、智商、兴趣、外部机遇等等方面。借某些事情顺便培养一下孩子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了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故意不答应孩子的要求是错误的做法,宽严适度,不溺爱不忽视,才是正确的做法。
  --------------------------------------------
  抛开实验及其影响,仅涉及题目,“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想会跑,先学走。
  这个孩子首先是通常被充分及时满足的孩子。
  孩子适合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的前提:
  1.能够正常和家长沟通。无需使用激烈的方式就能引起家长注意。
  2.能清楚表达想要一个东西。
  3.想要一个东西,多数可以快乐的得到。一般不需要采取哭闹等方式就可以得到。
  4.通常情况下4岁以上,能理解并遵守规则。
  家长适合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前提:
  1.有充足的耐心。
  2.有充足的时间跨度准备。
  3.能够做到理解孩子。
  4.可以接受孩子暂时做不到,家长不发火。
  5.可以接受孩子暂时做不到,并且家长下次还愿意继续尝试并接受失败。
  具体做法:
  1.先从不那么重要的开始。
  例如孩子前面有5个玩具,正在欢快的玩其中1个,问他可不可以分享给你一个他暂时不玩的,允许你在他旁边玩,并且保证如果他随时需要玩的话,会立刻还给他。【用你自己试,不要用其他小朋友来试】
  2.相对不那么重要的。
  孩子喜欢枪,和他对战,选他不那么喜欢的。他没有玩枪的时候,可不可以借来玩他不那么喜欢的那支枪。
  3.重要的东西用定时辅助。
  妈妈太喜欢这把枪了,你现在不玩的话,可以借我玩1分钟吗?我定时,一分钟以后还给你。闹钟响马上还。
  4角色反转
  IPAD你可以玩10分钟,10分钟以后要休息一下再过1分钟再玩。
  5延迟试探
  我们先把这些玩具收拾好,然后再玩10分钟IPAD。来,我帮你一起收拾。
  6加长时间
  现在吃M豆,只能吃一个,吃完饭再吃,可以吃10个。我们现在就吃饭了,5分钟就能吃完【明确预期】。
  孩子足够信任,延迟满足不是什么大问题。感觉写的更像是如何建立信任感的亲子关系问题。
  ------------------------------------------------------------------------------------
  这个问题让人非常有回答的欲望。
  先表达下个人的观点。对于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并不建议加入过多刻意的矫正行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父母本身自我控制能力在培养下一代时会有一定程度的提现,如果父母本身自我控制能力并不是特别好,就不能很好地把各种增加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坚持下去,不稳定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以后的心理产生比较负面的影响。
  下面是回答。
  延迟满足,是指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学习等待,放弃眼前的报酬,幼儿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是等待。(Mischel,1968)。
  从Mischel给的定义来看,似乎从决策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比较好,但是结合问题发展心理学的东西用起来更顺手些。
  第一眼看到问题的时候,脑子里就冒出来老爷子的口唇期和肛欲期。延迟满足如果解释为对当前欲望的压抑或者延缓,没有比精神分析更适合解决问题的了。
  三岁以下的幼儿,尤其是不到一岁的婴儿,由于言语功能发育不完整,往往不能很准确地表达需要。按照老爷子的观点,口唇期欲望得不到充分满足的人,往往形成比较随便的性格,咬指甲,贪吃和抽烟成瘾都是自控能力不强的体现。因此要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第一步是要注意孩子在口唇期和肛欲期的发展,确保在这两个阶段孩子的欲望得到充分而并不过分的满足。
  如果孩子在口唇期和肛欲期能够比较健康的发展,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会有比较正常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之所以用比较正常而不是较强,是因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如果孩子在这两个阶段发育得并不是特别好,那么可能需要进行行为的矫正。
  行为的矫正可以分两方面来进行。
  第一是强化训练。
  这里的强化并不是告诉孩子如果你可以等待三分钟就可以得到棒棒糖(其实实验中就是这么进行的,但是依然有孩子在时间点前偷吃了糖),应该是在孩子延迟满足表现出来之后及时给予奖励,从而达到强化的效果。
  第二是替代强化训练。
  这部分可能需要父母的配合,比如妈妈可以告诉爸爸如果爸爸可以晚吃饭半个小时可以得到一只额外的鸡腿,然后在半个小时之后真的给爸爸一只鸡腿。
  替代强化训练有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是让孩子看到他人在控制自己后得到奖励,从而效仿他人;第二是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影响孩子延迟满足的很大因素就是对他人的信任(也可以说是安全感),如果承诺的可信度高,那么孩子自然愿意为了奖励去控制自己,在实验中很多孩子偷吃糖的理由就是,他们并不一定会得到奖励。
  说到这里,请那些经常用“我没有带钱下次带你来买”或者“我们去别的商店看看,那边有更好的”为理由带着孩子仓皇逃离玩具店的家长自动面壁一小时。
  最后再次强调,回答的内容和提供的方法只是我个人的理论推测,请不要机械地搬走当做教育孩子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不要只盯着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拿到了更多的糖,那些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孩子提前吃到了他们的糖,更不要盯着那些忍住的孩子有更高的成就,也许其他的孩子生活得更加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脱颖而出?有延迟满足的能力,优秀概率更大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也许被高估了
这个风靡30年的儿童未来预测,不过证明了富裕家庭的孩子更能忍
越不让吃糖,孩子吃得越多?关于自控力,很多家长都理解错了
影响美国50年实验最新成果:人生成功的关键在于延迟满足
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更易被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