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世纪回眸: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谱名开科,字云朋,号心物;榜名恺,后更名守敬,字鹏云,号惺吾(又作星吾),晚年别署邻苏老人。清末民初金石文字学家、历史地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藏书家、泉币学家。他广泛搜集秦汉以来的珍贵碑石和两宋以来的集帖,精心考鉴,证其源流,评其得失,留下了大量的金石题跋。有《中国碑碣书谈》(藤原楚水译)《译注邻苏老人书论集》上、下(藤原楚水译注)等重要的金石学著作,并精选周秦汉唐碑刻二百七十余种,辑成我国第一部照相制版的碑刻图集《寰宇贞石图》,开一代新风。在舆地学领域,他用力最勤,成就最高,是研究《水经注》的一代大师。
  在搜集、考证金石之余,杨守敬亦着眼于书法史和书法批评,并有《书举要》《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楷法溯源》等书学著作。杨守敬于书法造诣有三:一是见多识博,二是碑帖并重,三是取法汉魏六朝。其书法对日本影响甚大,开日本现代书法之先河。
  
  
  
  
  杨守敬 楷书评帖记手稿(部分) 1868年
  杨守敬对书法的研究陈传席
  原则上讲,古人从识字之日始,即开始学习书法。因写字就是书法,教识字者皆知书法,这是传统的积淀,但还谈不上是研究。杨守敬十八岁时,参加乡试不售,就因为书法草率,可见他这时候的书法是不足道的。也就是从这时起,他才开始重视书法。他在《激素飞清阁评帖记》中说:“乙丑(1865年)再入都,晤文昌潘先生孺初,授以古人用笔之法,余深韪(赞同)其言。”乙丑年,杨守敬27岁,潘孺初授以古人用笔之法,他深表赞同,说明他对书法已有一定研究,并接受了高人的传授。约二年后,他出版了《激素飞清阁评碑记》,显示了他对书法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琅琊台刻石》……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
  《群臣上酬刻石》……即以笔法论,亦是汉刻。
  《莱子侯刻石》……余按是刻苍劲简质,汉隶之存者为最古,亦为最高。
  《汉中太守鄐君开通褒斜道碑》……余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
  《孔庙置百石卒史碑》……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史惟则、梁升卿诸人,未必不从此出。
  《孔君墓碑》……右二石隶法皆佳。前碣以淳厚胜,此以苍劲胜。
  《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余按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
  《封龙山颂》……雄伟劲健,《鲁峻碑》尚不及也。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泰山都尉孔庙碑》……波磔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视《杨孟文石门颂》之开阖动宕,不拘于格者,又不同矣。
  《博陵太守孔彪碑》……笔画精劲,结构谨严,当为颜鲁公所祖。
  《闻熹长韩仁铭》……清俊秀逸,无一笔尘俗气。品格当在《百石卒史》之上。
  《酸枣令刘熊碑》……是碑古而逸,秀而劲,疏密相间,奇正相生,神明变化,拟于古文。
  《焦山瘗鹤铭》……山谷一生,得力于此,然有其格无其韵。盖山谷腕弱,用力书之,不能无血气之勇也。
  《孙秋生》以劲健胜,《始平公》以宽博胜,《魏灵藏》以灵动胜,《高树》以紧峭胜,《杨大眼》差不逮,亦不恶。迩来学六朝者,多宗此等,而皆走入板滞软弱一路,则不善学之过也。
  《评碑记》中评碑288种,每一评皆有精辟见解。次年,杨守敬又作《激素飞清阁评帖记》,评帖96种,皆为汉到隋唐有代表性的碑帖,所评皆杨心得,显示出他对书法的研究之深。至评到各碑帖用笔转折提按顿挫等技巧时,更可见到他的书法实践之深,否则是评不出来的。
  
  
  
  
  杨守敬 行草评碑记手稿(部分) 1869年
  1877年,杨守敬39岁,《楷法溯源》成。这本书是由潘孺初与杨守敬共同辑字、由杨编次的一本研究书法的书,全书14卷。为溯楷书之源,他们竭力搜访碑648种、帖82种,上始汉晋砖文,下至唐五代碑帖。杨守敬在《楷法溯源》凡例中讲:“隶书起程邈,此谓‘分书’耳。隶书以徒隶得名,故楷书亦称隶书,晋以后始称楷书。楷法之兴,其在魏、晋之间。如《邓太尉祠碑》《爨宝子碑》《中岳灵庙碑》及两晋砖文,皆二体不分,盖楷书之权舆矣。是书于汉魏之少波磔者,亦略载之,溯其源也。”“所收文字大半习见,其结构最难者尤不厌繁。观其各出新意,始见书法之变。”根据杨所编以时代先后为顺序的楷法,便可窥视楷法书体的变化过程。比如“高”字,书中列出24个“高”字,笔画大抵一致,但写法结构却各异。书中列出的“虎”字21个,笔画结构不同,写法也不同。“虎”头有的写成“上”,有的写成“一”,有的用两横。“虎”尾有的写有“几”,有的写成“巾”等。“海”字有38种楷法。《大德寺碑》把“海”写成上下结构,上“每”下“水”。其余各例笔画虽差不多,写法也各异。另如“为”字有63种,“之”字有65种,每一种皆选自一碑帖。可见杨守敬对楷法研究之具体和深入。杨守敬还说:
  此书之作,欲使学者通书法之变,及其成功,其胸中各自有书,方称作手。笔笔求肖,字字求合,终门外汉也。
  这也是他学习书法的重要见解。
  在《楷法溯源》凡例中,杨守敬还对阮元的“南帖”“北碑”之论提出异议。他说:
  阮文达有南帖、北碑之论,以今所传钟、王法帖,北碑无一合者故也。余谓《瘗鹤铭》与《郑道昭论经书》相似,《萧憺碑》与《根法师碑》相似,《刁遵》一志后来颜鲁公、徐季海皆从此脱胎,安在南碑不同北朝?今之钟、王书皆转经模刻,最高唐人临写耳,岂复当日手笔?
  杨守敬列举了南北书法一致的几个例子,反驳了阮元书分南、北的说法,是非常有力的。可见他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和那些人云亦云的学者不同。当然,阮元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也有例证支持其观点,只是不可绝对论之而已。
  
  杨守敬 行书节录郦道元水经注八条屏 1903年
  
  杨守敬 隶书六言联 1894年
  读书不求甚解 鼓瑟聊以自娱
  1919年的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打响,杨守敬为避兵乱,暂时移居上海虹口,此时他已73岁了。这个时候日本有一位书法家水野元直专程从日本赶来向他学习书法,求其指示学书门径。杨守敬为之写了《学书迩言》,分《自序》《绪论》《评碑》《评帖》《评书》《后记》六个部分,集中体现了杨守敬对书法的见解,更体现出他对书法研究的深度。
  他在《绪论》中说:
  梁山舟(同书)答张芑堂(燕昌)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尝见博通金石,终日临池,而笔迹钝稚,则天分限之也;又尝见下笔敏捷,而墨守一家,终少变化,则见少之蔽也;又尝见临摹古人,动合规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则学力之疏也。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
  他赞成梁同书说的学书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的观点,又增加了二要“品高”和“学富”,这是十分正确的。书法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品高则书高,学富才有书卷气,若胸无点墨而求书有书卷气,则如缘木而求鱼,是完全不可能的。
  他还认为:“国朝行草,不及明代,而篆分则超轶前代,直接汉人。”这是因为清中期考古学兴起,从地下挖出很多先秦至汉代的古器,人们可以直接师法篆隶原作,并形成一股风气。
  
  杨守敬 楷书王澍虚舟题跋四条屏
  在《评碑》《评帖》两部分中,杨守敬既从学术方面研究了碑帖的时代及历史价值,又从艺术方面研究其书法价值。如:“……《西狭颂》之方整,《武荣》《郑固》之淳古,《石门颂》之飘逸……《曹全》之流美,《白石神君》之柔润,已至汉季,古意稍漓。然三国之《孔羡》《范式》《上尊号》《受禅表》,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学分书者,从之入手,绝少流弊。”
  又如《评书》中说:“昔郑板桥之行楷,金寿门之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以之师法后学,则魔道也。王梦楼秀韵天成,而或訾为女郎书。”皆是很有见地的。古人以胆、才、学、识评一个人的成就,从杨守敬的评语中可见他都具备了。
  总之,从杨守敬的众多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书法做过具体而精到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皆正确而对学书者有相当的启导作用。(节选自陈传席《杨守敬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
  
  杨守敬 隶书七言联
  宅河离世鼓方叔 流水知音钟子期
  杨守敬书法的成就及影响陈传席
  杨守敬的书法,据马宗霍云:“惺吾宗法信本,行书略带纵笔,固当视覃溪稍胜,小真书则尚不及。”马宗霍说杨书宗法唐代欧阳询(字信本),但没有提出根据,可能是据其书法特点所说的。又说杨的行书超过翁方纲(号覃溪),这是正确的。翁方纲与刘墉、铁保、永瑆被誉为“清中期四大书家”,其书法开始学习颜真卿,后来也是学习欧阳询的。清王室昭梿说:“翁覃溪模摹三唐,面目仅存。”包世臣说:“宛平(按翁为北京宛平人)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无一笔是自己也。”杨守敬也评:“翁覃溪见闻既博,复考究于一笔一画之间,不爽毫厘,小楷尤精。究嫌天分差逊,虽质厚有余,而超妙不足。”翁方纲的书法无论功力,抑或精神,皆逊杨守敬一筹。
  说杨守敬书法是宗法欧阳询的,自是不错,但他并非只学欧阳询一家,而是广师百家,所学不仅有碑,也有帖。他的《楷法溯源》中收录帖、碑共718种,楷书单字两万字。帖有魏4种,晋34种,齐、梁4种,隋3种,唐36种,五代1种,共83种;碑有汉、蜀、吴4种,晋37种,南北朝214种,隋27种,唐346种,五代8种,共636种。他在整理鉴赏的同时,也一定会研究学习的。他在《评碑记》中评碑288种,《评帖记》中评帖96种,共384种,也必一一阅读研究,也是一种学习,岂能仅宗法信本一家?他在《壬癸金石跋》中说:“余少好金石文字,每有所得,必为之考证……又玩其书法。”故在其《激素飞清阁评碑记》中,常有“玩其笔法”“细玩此碑”等内容。
  
  杨守敬 行书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四条屏 1891年
  他在日本传授中国书法,主要传播北碑一路,他自己岂能不学碑?他强调:“夫碑碣者,古人之遗骸也;集帖者,影响也;精则为子孙,不精则刍灵耳。见刍灵不如见遗骸,见遗骸不如见子孙。去古已远,求毫芒于剥蚀之余,其可必得刭。故集帖之与碑碣,合之两美,离之两伤。”可见他是碑帖双修的。
  他对苏东坡的书法十分推崇,谓“自是有字第一,流传既多,沾溉亦众……皆于‘二王后独出冠时,别开生面’”。又云:“余尝谓坡公无一笔俗气,乃知其浸淫于六代深也。”如此推崇,又岂能不学?实际上从他的书法中确能看出苏东坡的影响。
  杨守敬的书法宗法欧阳询,又宗法颜真卿、苏东坡;以碑学为基础,以帖学为形体,加上他个人的“品高”“学富”,集众所善,专为一家,淳雅朴厚而有书卷气,沉着古劲而有苍莽气。(节选自陈传席《杨守敬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
  
  杨守敬 行书信札
  
  杨守敬 行书节录郦道元水经注扇面
  
  杨守敬 行书无名氏武陵人歌扇面
  
  杨守敬 楷书八言联 1902年
  
  杨守敬 行书七言联 1901年
  书似西台差少肉 诗如东野不言寒
  
  
  
  杨守敬 行草致黎元洪札
  
  
  
  
  杨守敬 行草学书迩言手稿
  
  
  
  
  
  杨守敬 行草致华世芳札
  
  杨守敬 行书致杨晟札
  
  杨守敬 行书节录郦道元水经注卷 1899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守敬--翰墨三境界
杨守敬的师友们--潘孺初(连载二)
潘存遗墨留故里
学习研究杨守敬书法的几点启示(刘阳)
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创新变革史!
《九成宫》难以突破,不妨参学此碑,换“一片神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