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凭什么干涉孩子学习?

江浙两个经济和教育强省最近因为同一事件刷屏朋友圈,前有《南京家长已疯》刷屏,后有浙江中小学生减负征求意见稿引争议。

引起这新一波舆论热潮的是减负这一老话题,但引爆舆论场的,其实是“减负”引来的教育政策与教育现实的矛盾。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这一怪圈让人焦虑,也让减负成了现阶段教育领域最棘手的问题。11月5日,在教育部通气会上,教育部也对此进行了最新回应。

近两年,作业多、作业难,成了很多家长抱怨的问题,朋友圈一直流传着:「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段子。

在很多家长看来,“减负”=“学渣”;如果不想做“学渣”,就要花时间、花钱让孩子把学校不教、少教的在课外补上。

要想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突出重围,负担是万万不可减的。这也是《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美国孩子负担真的那么轻吗》等文章大受欢迎的原因。

为了不让孩子因为考不取理想大学而造成阶层代际滑落,家长们打了鸡血一样要保护住“应试教育”这块最后的堡垒,不惜花重金让孩子们超前学习、重复学习,只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

真实情况是,「减负=制造学渣」吗?

教育学者认为:这是教育焦虑的产物。

是什么让南京家长“炸锅”了?

起因是一位南京家长投诉教育局的减负政策,“教育局凭什么干涉我们孩子的正常学习?

 

家长们埋怨教育局,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每学期只有两次考试机会?并发出质问:我们学生有免中考升入高中、大学的权利吗?

从南京教育局发布的减负政策来看,还真是奔着与国际接轨,比如:不许考试,不搞排名,不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并且还有一些“实打实”的做法:突袭学校、查学生书包,查课外辅导教材……

家长炸锅了,老师恐慌了,全市学生中考可是要比排名的,学习不好,一般学生考不上高中,未来只能呢过去读职高,家长们普遍不能接受给自己孩子减负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减负等于削弱了孩子的竞争优势,不公平。

据了解,减负措施并不是南京特产,江苏多个城市,如无锡、南通,以及其它省份,也都有在进行。

再来看看浙江的情况。

继“减负=制造学渣”“南京家长已疯”刷屏之后,浙江小学生晚9点后可拒绝完成作业的消息,也迅速冲上热搜榜。

28日,《浙江省中小学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布了33条减负方案。

面对家长们汹涌而来的意见,南京和浙江相关方面已经回复。南京市表示,主要是对减负督查工作理解不准确,执行简单化引起了社会和一些家长的误解。

南京市教育局不仅高度关注减负,还将陆续出台措施,解决“择校热”、大班额、负担重、减轻校外负担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去年,南京市教育局联同相关部门对一批培训机构进行综合整治,符合条件的文化类校外培训机构从以往的近2000家锐减到200多家。

而浙江减负三十条是面向社会的征求意见稿,背后的目的是根据社会大众的反映和实际感受,进一步完善,不是最后的执行结果。作业时间的规定实际上其出发点是为了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

对此,人民日报发表锐评——《落实“减负令”,必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

落实“减负令”,必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才能走出“家长一边反对负担,一边反对减负”的怪圈。

当务之急,是先要让减负政策“接地气”。减负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习也不是越轻松越好,必须有效实现“学生减负,家长减压”。

长远之策,当是深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才能让校外补习班没有“创富”市场,才能让家长不必频频自我加压、负重前行。

“减负=制造学渣”,这样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的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          

在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特别解释了“减负”问题,现场还爆出了金句:“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不获全胜,绝不收手!”

11月5日,在教育部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对此做出了回应,简单说来,有这样几个要点:

1、减负要进行到底,但要有方法,有重点;

2、减轻校外负担,成为减负的一个新重点;

3、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负担,成才必须要付出努力;

4、减负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来解决。

减负在不同阶段,针对的重点不同

减负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都有责任。减轻中小学学业负担,不能简单地通过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观,有增有减,减去强化训练,应试刷题,校外超前超标不合理负担,增加美育体育,特别是补上劳动教育短板,避免出现无差别、无目的、强制性的减负。同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中高考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导向,解决好指挥棒的问题。

目前,学生学业的主要负担来自于校外。面对新情况,减负又成为一个新问题。

从2017年到现在,主要是减轻过重的课外负担,主要是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问题,以开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为入口,提高育人水平为着力点,综合施策,系统减负。

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负担,成才必须要付出应有的努力

有家长认为,不应该再给自己的孩子减负,而有人则表示应该将减负进行到底,学业负担到底应该如何理解?

俞伟跃解释道,合理的学业负担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

他指出,我们制定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标准、科学设置内容和各学科比例为学生完成学业提供基本依据,这不应该是过重的学业负担,减负不是降低课程标准,不是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成才必须要付出应有的努力。

俞伟跃指出,有的学校办学能力不高,教书教学能力不强,仍然存在搞题海战术等问题,造成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同时,有的学校存在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及时进行帮助、因材施教的情况,使得这些学生感到学业压力过重。

我们目前正从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来加以解决。此外,过重负担是还受到社会严重影响,比如社会上存在唯学历是举的用人制度直接引导了家长的育人观念。同时,一些政府受政绩观影响,片面以清北率、一本率等升学指标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观念和压力逐级传递给学校、老师、学生。一些地方掐尖招生,也加剧了社会焦虑。

人人盼减负,人人又怕减负,你怎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减负,到底减什么?
规范“教辅”精准“减负”不可少
太原出台史上最严减负令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从心开始
教育观察:减负要惠及学生 也得关注家长
一个老师的另类减负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