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趣谈】第159期: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典故——《孟子》(3)

【典故篇】简介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毕光荫  /  栏目副主编:周敏璐

审校:张婷、周敏璐  /  责编:杨衢

典故具有言简义丰和耐人寻味的特点,古诗词中用典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现象,而目前典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也不轻。从应试角度看,典故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部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扩展思维、陶冶情操,丰富作文素材。

那么,何为典故?许慎《说文》中“典”释为“五帝之书,从册在兀上,尊阁之也。”“庄都说,典,大册也。”均释义“典”为重要的典籍书册。“故”其中解释做“故旧,古旧”。“典故”即古旧的典籍书册。《辞海》的解释则更通俗灵活: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在此,我们选取《辞海》释义中的后者,即汉语言文学典故,分著作选录典故出处,并加以诠释,同时列举相关诗文引用,方便将其中的内涵挖掘、传递给学生。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栏目信息

官宣!语文趣谈文化“淘金”之旅即将开启!

《孟子》中的典故(3)

【氓廛】【褐衣客】

典故出处: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孟子·滕文公上》

有一位信奉神农氏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登门谒见滕文公,告诉他说:“(我这)远方之人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得到一处住所,做您的编外之民。”文公给了他住处。他的门徒好几十人,都穿着粗麻编成的衣服,以打草鞋织席子为生。

古代贫贱人穿的都是粗布衣,“褐衣客”后遂用为贫人之典。“氓廛”指民家住房。

诗文引用:

唐·柳中庸《春思赠人》:“谁知褐衣客,憔悴在书窗。”

宋·虞俦《和俞孚仲游南坡 其一》:“列岫峥嵘栋宇连,平栏曲砌俯氓廛。”

明·宋濂《遁耕轩记》:“署居与氓廛孰安?章绶与民服孰华?”

明·李攀龙《二子诗 其二 谢茂秦》:“遂令清庙音,乃在褐衣客。”

【颡泚】

典故出处: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蘽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说:“这个夷子,真的认为人们爱护他哥哥的孩子和爱护邻居的孩子一样吗?那是有取舍的。婴儿在地上爬着将要跌进井里,这不是婴儿的罪过。(这时候,无论是谁的孩子,无论谁看见了,都会去救的,夷子以为这就是爱无等次,其实,这是人的恻隐之心)况且天生万物,每物只有一个根本,而夷子却认为有两个根本。大概上古时候曾经有不安葬自己父母的人,他的父母死了,就把尸体扛起来丢到山沟里。后来路过那里,看见狐狸在撕食尸体,苍蝇蚊子也聚来叮咬。他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斜着眼而不敢正视。这个汗呀,不是留给别人看的,是内心真情表现在脸上的结果,于是这人就返去拿筐和铁锹来(把尸体)掩埋了。掩埋尸体确实是对的,那么孝子和仁爱的人埋葬自己的亲人,也必然是有道理的。”徐子把这些话告诉了夷子。夷子怅然若失地停了一会说:“命运就是这样啊。”

“其颡有泚,睨而不视。”赵岐注:“颡,额也。泚,汗出泚泚然也。见其亲为兽虫所食,形体毁败,中心惭,故汗泚泚然出于额。”后“颡泚”表示心中惭愧、惶恐。

诗文引用:

北宋·苏轼《次韵潜师放鱼》:“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明·陶宗仪《辍耕录·隆友道》:“岂其英爽,犹累形躯,同时之人,能不颡泚。”

明·刘基《北上感怀》:“闻之犹鼻酸,见者宜颡泚。”

【乔迁】

典故出处: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一诗是通过对宴请亲友时殷勤待客和醉饱欢舞的描写,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知音友爱关系。开头六句是借鸟鸣奋飞求其友声以托物起兴。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孟子·滕文公上》

我只听说过(鸟儿)飞出幽暗的山谷迁往高大的树木,没听说过离开高大的树木再飞进幽暗的山谷的。

孟子此处所作的比喻,说明人应往高处走的道理。后以“乔迁”常指迁居,也常用以比喻地位处境的好转或官职的升迁。

诗文引用:

唐·张籍《赠殷山人》:“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宋·赵发《留题白龙山》:“刷羽上林今有日,乔迁我欲快鸣翰。”

元·刘鹗《题刘养直南山书院三首 其三》:“既免怀土讥,乔迁岂非福?”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语典故故事
今日典故 | 创业守成
常见误用成语(十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意思与出处?俗语,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2020高考语文学习不可缺失的100个文学典故
如何借鉴典故给孩子起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