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载祥十枣汤临床例证
十枣汤是《伤寒论》中一首经典方剂,因本方甘遂、大戟、芫花三味皆有毒性,且药性过于峻猛,医者惧其毒性,临床多弃之不用,甚为可惜。史载祥老师认为该方临床上不仅用于治疗“悬饮”,还可用于治疗各种水饮停聚浆膜腔(包括胸腔心包腹腔等)属邪实之证。现将史老师临床运用十枣汤的案例整理如下:
案例1:大叶性肺炎、包裹性胸腔积液
患者顾x,男,42岁。主因“发热、咳嗽伴胸痛2周”,于1977年4月16日入院。
患者2周前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以午后为甚,最高可达39以上。曾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服病毒灵及抗菌素(口服四环素等)治疗,未见缓解。1周前出现胸痛伴咯铁锈色痰,数日来发热加剧,持续在39.5~40之间,胸痛以右侧为甚,身热汗出不解,口干粘而苦,大便5日未行。脉弦滑而数,苔黄厚。
查体:T40.5,P106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重病容,面色潮红,精神疲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咽充血,扁桃体不大,胸廓对称,右侧呼吸运动受限,右后下部叩之呈浊音,肝肺浊音界居右胸第六肋间,右下呼吸音消失,语颤减弱,可闻及细水泡音,心界不大,未闻及明显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21.8×109/L,N%
87%,L%
10%。胸片:右肺第2肋间以下见有大片云状致密阴影,内缘为弧形向肺内突出,外缘紧贴胸壁。胸水常规示:李凡他氏试验(+),细胞数18000个/mm,分类:多核90%,单核10%,
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  浆液纤维性渗出性(包裹性)胸膜炎
中医诊断: 悬饮
方药:十枣汤   大戟1.1g 芫花1.1g 甘遂1.1g。1剂。
共研为极细末,装胶囊,以大枣10枚煎汤浓缩,分2次送服胶囊。服上药1剂后,腹泻4次,稀水样便,腹痛不显,右肺底啰音明显减少,呼吸音仍低,体温已趋正常,咳减,痰少,苔黄腻,脉滑数。续服上方半剂,自午后起改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千金苇茎汤出入:冬瓜仁30g 芦根30g 葶苈子10g 鱼腥草30g 蒲公英30g 全瓜蒌15g 一见喜15g 甘草10g。继进3剂,体温已降至正常,咳痰胸痛均好转。右下肺呼吸音仍低,湿罗音消失,舌质偏红,苔薄腻,脉滑数。复查血象:WBC9.7×109/L,N%70%,L% 28%。原方加败酱草30g、苡仁30g。再进4剂。此后患者体温一直正常(附图1.2),症状逐步减轻,胸片复查示逐步吸收乃至完全吸收(附图3.4)。
分  析:患者感受外邪,而见寒热。继之邪郁肺卫,水道失于通调,水饮壅盛于里,留于胸胁,而成悬饮之变。水停气阻,故胸胁作痛;肺不主气,则气短、咳促;邪郁化热,故见高热汗出,口干粘而苦,便结,虽汗出,邪未祛,水未退,故病不解。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为一派实证、热证之象。
水饮壅盛,随气攻窜,又于体格壮实之人,当以峻剂攻逐,一般化饮渗利之品恐难胜任。故用十枣汤1剂后,得快利,邪去大半,病势骤减,热势大退。再改葶苈大枣泻肺汤、苇茎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以清热解毒、泻肺利水收功。
附图1:患者1977年住院时的体温单
附图2服药后体温变
附图3:服用十枣汤前胸透报告
左肺清晰,右肺见片状阴影,边缘较清晰。右下肺外侧胸壁上有一弧形致密阴影向肺内突出,右膈光滑,右膈运动尚好。结论:右侧包裹性胸膜炎伴右中肺炎
附图4:服用十枣汤后胸透报告
二肺野清晰,右下膈胸膜肥厚,在右侧位上提示异常改变(右侧位上胃底上方见一微密阴影为横膈与心脏部分重叠影)
案例2:特发性心包炎心包积液验案
宋×,男,20岁,病案号:1507734
入院时间:2018年5月6日
主诉:发热伴胸闷憋气3天
患者3天前(2018年5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自行服用“感冒药”,疗效不佳,自觉症状加重伴胸闷、憋气,不能平卧,乏力、恶心、反酸,遂于5月5日就诊于顺义区医院,查血常规:WBC:21.46*109,NEUT%:81.8%,CRP:264.84mg/L;尿常规:潜血(1+),尿蛋白(2+);甲乙流病毒(-);胸部CT检查:双肺间质病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大量积液,上腹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5月6日转至我院急诊,查血常规:WBC
20.14 *109/l,NEUT%77.7%,PCT:1.29ng/ml;心梗四项(-);生化:ALT:95UI/L,AST:73UI/L;床旁UCG:心包积液;ECG:窦速、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异常(可能前侧壁心肌缺血),考虑诊断为心包积液原因待查、急性心包炎?心血管外科会诊,目前暂无心包穿刺指征,予舒普深静点抗感染、阿托莫兰保肝、热毒宁抗病毒治疗。 并于当日转入我科住院治疗,
5月7日复查血常规:WBC:11.87*109,NEUT%:74.9%。患者无发热,胸闷憋气较前略有缓解,可高枕卧位,全身乏力,偶有恶心,纳眠差,大便成形,小便色黄。考虑急诊治疗方案有效,同时因不能除外结核性心包炎的可能,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可乐必妥0.5gQd
ivgtt。
病毒感染相关检查:甲流、乙流病毒(-)、柯萨奇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IgG(+)
IgM(-);细菌感染相关 : 痰细菌培养(-)、 PCT(-)、ESR:77mm/h;真菌感染相关 :痰真菌培养(-)、真菌G试验(-);结核感染相关 :结核杆菌抗体试验(-)、T-spot(-)、痰抗酸杆菌涂片(-);自身抗体检查未见异常。
5月11日患者胸闷症状加重,烦躁伴有胸前区及背部疼痛,心率增快波动在110次/分,急查心脏彩超示:心包积液较前增多(中-大量)左室壁运动普遍减低(EF47%)。体温升高、最高至39,伴有寒战,急查血常规:WBC:18.87*109,NEUT%:86.1%。考虑可能为复杂细菌感染,将抗生素升级为亚胺培南0.5g
Q8h
ivgtt,必要时行心包积液穿刺缓解症状及明确诊断。亚胺培南治疗3天,患者体温仍高。5月14日复查血常规WBC:20.74*109,NEUT%:85.7%。急请感染科会诊认为患者青年男性,急性起病,长期家畜(猪)接触史,双下肢皮肤真菌感染病史3年,不除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抗生素改为万古霉素0.5gQ8hivgtt,此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波动在37.5左右。5月15日心包积液穿刺检验结果提示:漏出液,心包积液分支杆菌鉴定(-),心包积液细菌涂片(-) ,细菌培养阴性,肿瘤标记物及病理阴性。
5月16日请史老师看病人,患者青年男性,既往体健,心包仍大量积液,目前体温正常,无发热恶寒症状,但仍有胸闷、憋气、乏力。说明表证已解,“此表解里未和也”,水饮结于胸膈。中医诊断:悬饮,选十枣汤峻逐水饮。
大戟1.2g
芫花1.2g  甘遂1.2g  打粉 做成胶囊,用肥大枣十枚水煮半小时,晨起空腹送服,腹泻后喝白粥养胃。
5月17日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服药约半小时后感觉腹中有下沉感,并能听到肠鸣,胃中灼热,恶心,排大便一次,成形软便。间隔不到10 分钟,第 2 次排便,大便不成形,质稀。从第 3 次排便就几乎全是水样便,无其他不适感,共排便10余次。泻后顿觉神清气爽。5月18日复查心脏超声:左房扩大,心包少量积液,已较前明显减少(见附图1)
另“表解者、乃可攻之”,患者体温正常后(5月16日)心包、胸腔积液仍显,5月17日晨服上方,因“表解里未和也”,此时正适峻逐水饮。值得注意在多种抗生素应用下,白细胞仍居高不下,十枣汤应用后应声回落(附图2),提示其可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这也有待于现代药理学的证实。
附图2
案例3: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合并腹水
贾xx,男,61岁,主因“间断喘憋伴双下肢水肿1年,加重1个月”于2018年5月22日以”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收入院。
患者1年前生气后出现喘憋,并出现双下肢水肿,伴腹胀、排便不畅,血压升高,最高达192/110mmHg,于我院急诊就诊,予替米沙坦80mg
QD,非洛地平缓释片5mg
QD,缬沙坦氨氯地平片80mg
QN治疗,血压可维持在120-140/70-90mmHg。后因水肿在齐齐哈尔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口服中药治疗1周,腹胀、水肿较前有所好转,但不能完全缓解。之后再次就诊于我院肾内科,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利尿、降压、保肾等治疗后水肿缓解出院。出院后患者水肿反复发作,多次就诊于我院肾内科门诊,目前口服呋塞米片20mg
bid、替米沙坦片80mg
qd、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
qn、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
bid、盐酸二甲双胍片500mg
bid、雷公藤多苷片30mg
bid。1月前患者因情绪激动再次出现喘憋,水肿加重,大腿肿胀、腹部膨隆,伴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气短、乏力、心悸,活动后加重,现为进一步诊疗入住我科,自发病以来饮食少,睡眠差,腹胀,便秘,小便少,体重增加10kg,舌淡暗,舌体胖大,苔白腻,脉结代无力。
既往糖尿病病史6年,目前规律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20iu
bid,二甲双胍500mg
bid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余年。父亲死于冠心病,母亲健在,患糖尿病及高血压。
查体:身高178cm,体重100kg,腹围127cm。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43次/分,心音有力,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膨隆,质硬,脐下有约5x5cm大小红色斑疹。移动性浊音阳性,测量腹围127cm。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中医诊断:心衰病(石水、心水)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
西医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心功能IV级(NYHA分级)
心包积液(微量)
心房扑动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III期
2型糖尿病
高血压3级
高尿酸血症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左肾囊肿
右肾结石
中医治疗:
患者以“间断胸闷、双下肢水肿”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心衰病”范畴。该患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腹胀便秘,形体偏胖,怕冷,舌淡暗,舌体胖大,苔白腻,脉结代无力,综合脉症,虚实夹杂,辨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之征。症情急重,先拟逐水、去宛陈莝兼以温肾健脾、泻肺行水,给予十枣汤另予真武汤合五苓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同时峻下逐水。
1. 醋芫花1.2g、醋甘遂1.2g、大戟1.2g ,打粉 做成胶囊,用肥大枣十枚水煮半小时,晨起空腹送服,腹泻后喝白粥养胃。真武汤合五苓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同时峻下逐水,具体组方如下:
黑顺片(10g)     桂枝(10g)     生白术(20g)     白芍(30g)
茯苓(20g)       泽泻(15g)     猪苓(30g)       大腹皮(20g)
大枣(15g)       葶苈子(30g)   生姜(15g)
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入院后第2天晨起口服十枣汤胶囊,1h后呕吐胃内容物1次,稍有心慌,余未诉不适,大便水泄7次,肠鸣不适感,夜间可平卧,喘憋较前缓解,腹胀、双下肢水肿减轻,次日体重下降5kg。第5天服用十枣汤后呕吐1次,腹泻17次,次日体重下降4kg,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夜间可平卧,腹部硬满好转。第8天服用十枣汤胶囊后出现呕吐2次,腹泻7次,次日体重下降1.5kg,夜间可平卧,腹部硬满明显好转。期间注意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及有效血容量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温阳利水的基础上,加强扶正养阴治疗,原方去葶苈子,加熟地12g、山萸肉15g、麦冬20g、柏子仁30g。
附图1:十枣汤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指标
时间
肝功能
血清肌酐
(umol/L)
NT-ProBNP
(pg/ml)
腹  围
(cm)
体  重
(Kg)
腹部移动性浊音
入院时
正常
135.9
3784
127
100
+
出院时
正常
135.3
2855
110
89
_
出院后2个月
正常
127.3
760
107
88
_
西医治疗:
入院后西医给予利尿、控制心室率、强心、降脂、降糖、降压及保护肾功能治疗,治疗方案:托拉塞米20
qd、螺内酯20mg
qd、厄贝沙坦150mg
bi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qd、氯化钾缓释片500mg
Tid、百令胶囊4粒Tid
盐酸二甲双胍500mg
Tid、开同片4片Tid、达比加群酯110mg
Bid、瑞舒伐他汀钙10mg
qn、地高辛0.125mg
qd、非布司他40mg
qd。
按:
患者既往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病史,血压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心衰合并肾衰,入院时腹部膨隆、双下肢严重水肿,曾经在外院及我院肾内科行利尿、改善肾功能等治疗,水肿仍反复发作,后就诊于我科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入院后在常规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阳利水、扶正养阴中药及峻下逐水的十枣汤治疗后,水肿、喘憋明显缓解,腹水消除,体重及腹围显著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且治疗过程中肾功能无加重,随访2个月、3个月症状均未出现反复。
此患者虽以腹水表现突出,但基础病机仍以“心衰”为主,病情危急仍可选用十枣汤峻逐水饮。然患者虽属饮停胸胁重症,但多病复合,中医辨证病机复杂,兼有肾阳虚馁,水气内凌,膀胱气化不利,故十枣汤应用同时,遂以温阳化饮,化气利水之真武及五苓汤并用,也取复方合治,以图万全。
附图2:服用十枣汤前腹部及下肢图像
附图3:服用十枣汤第二天腹部及腿部图像
附图4:出院后2个月腹部及双下肢图像
讨论:十枣汤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十枣汤方:芫花(熬)甘遂 大戟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喉,糜粥自养。方由甘遂、大戟、芫花、大枣四味组成,全方药精力专,是攻逐水饮的代表方,用于治疗悬饮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1条: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在仲景原文中主治太阳中风,有形之水客居胸胁之悬饮证。方中甘遂善行经遂水湿,大戟善泻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其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甚著,经遂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由于三药皆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之甘,益气护胃,并能缓和诸药之峻烈及其毒性,使下不伤正。
悬饮为痰饮病之一,是过量的体液停潴于胸腔所引起的。是饮邪停蓄于肺之外,膈之上,胁之下的一种病证。史老师认为古人由于检查手段限制,并不能明确悬饮的具体位置,只是根据临床症状分析判断为“饮停于胸”,实际上现代医学证明心包积液、腹腔积液的患者也会出现古人所说的“悬饮”的临床表现。因此分析十枣汤不仅能治疗悬饮,对于各个部位浆膜腔积液皆有一定的效果。亦有现代医家经多方验证,将其治疗范围扩大为各种水饮停聚胸腹属邪实之证[1]。
十枣汤起效快,逐水作用强,使患者免受穿刺排液之苦,比较安全,易被患者接受。尤其一些胸、腹水病人经过反复穿刺引流仍复发的病例,应用十枣汤后复发率降低。但应注意十枣汤为峻下逐水之剂,具猛毒之性,在运用中应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中病即止,以免伤其本元,得不偿失,临床体会最好应用于“体质壮实”之人,史老师认为“用之得当,效如应响”。另十枣汤虽然能逐下水饮,但不能治疗水饮停潴的病因。因此,在用十枣汤的同时,应配合其他治本之法更为稳妥。
上述案例均遵循经典炮制、服法,但因三药性皆辛烈,难以下咽,改拟空心胶囊装服,颇易接受。这一用法的创新更加方便于临床应用,服用后胃肠不适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原文“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现代考证一钱匕即五铢钱的一钱匕重,为今天的2.85~3.25克[2],我们临床上打粉装胶囊,一个胶囊重0.5g,壮实之人可以第一次服用6个胶囊,虚弱之人第一次服用3个胶囊;早餐前1小时或晨起空腹服用;若服药后有水样腹泻,即停药观察,并且准备好白米粥养胃气及津液。胃肠道症状,服药开始肠鸣及轻微腹痛属于正常,都会出现排稀水样便,患者一般会觉得排便后胸闷或者腹胀的症状有改善。但应警惕持续剧烈恶心,呕吐,腹痛,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者禁用。若水样腹泻,应该注意及时复查电解质,以避免出现离子紊乱。
参考文献
[1].刘柏胜.十枣汤理法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12(25):90—91.
[2].程磐基.中国古代量药器探讨[J].中华医史杂志,2000,30(2):109-113.
(顾焕、鹿小燕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发性心包炎心包积液验案(十枣汤)
『方剂学』十枣汤
泻下剂—逐水{十枣汤}
《金匮要略》痰饮方辨治疑难病案——周平安
十枣汤临床新用解析
哮喘两年 十几付中药治愈患者李女士,5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