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物敷脐疗法
中医书友会第774期(第683期回顾)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李忠
编辑/王超 ⊙ 校对/归无、居业
I 导读:这篇文章可以开拓一下思路,“药物敷于脐中,藉气交上下升降,上通于阳,下通于阴,药物施布全身而直达病所。”“如病在胸膈以上、头面部,用黄酒调敷;病在中焦属寒者用姜汁,属热者用黄连水;病在下半身者用牛膝水调敷。”方法不错,至于文中的具体配方还是要辨证再用啊~【回复“敷脐”可获得该专题】
药物敷脐疗法
将药物制成粉剂、糊剂或膏剂,敷于脐中,治疗全身性疾病,乃中医学之传统疗法,历代文献均有所载。如《本事方》治结胸:巴豆14个、黄连7寸(连皮用)。捣细末,唾津和成膏,填入脐心,以艾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则去。《外治寿世方》治伤寒小便不通:蜗牛1个、冰片少许。入蜗中即化为水,滴脐中立解。李时珍《本草纲目》 载药物脐疗方,达数百有余。可见此法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较高的疗效。
脐居人体之中点,阴阳“气交”之中,《素问》载:何为气交,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又《难经》指出,自脐以上为阳,自脐以下为阴,天阳地阴即其义也。从经络看,脐位于任脉,任脉乃阴脉之海,和督脉相表里,督脉乃阳脉之海,故任、督两脉总理人体阴阳诸经百脉。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冲乃经脉之海,任、督、冲一源而分歧。
可知,药物敷于脐中,藉气交上下升降,上通于阳,下通于阴,药物施布全身而直达病所。且由于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相通,药随经气的循行,洒溢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无处不到。许多医籍记述,脐穴主治百病,补泻虚实,可升可降,并有温通元阳、苏厥固脱、运畅气机、化寒湿积滞等功能。因此,药物敷脐可调节经络的功能活动,发挥治病作用。
余曾用硫磺、白矾、龙胆草、吴茱萸、朱砂、猪胆汁配方敷脐治疗高血压病300多例,有效率为80%。
用党参、黄芪、知母、石膏、天花粉、生地黄、麦冬、玄参、黄连配方敷脐治疗糖尿病,对轻型有显著疗效。
用乳香、没药、穿山甲、葛根、山楂、厚朴、白芍、细辛、桂枝、鸡血藤、冰片配方敷脐治疗痛经,妇女面部色斑、心绞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本法在用药方面多选用气味俱厚之品;有些药物炒用,炒香则气易透;或加用芳香走窜之品,引导药气上下升降而加速药效。要注意寒热药配合使用,因脐位于腹壁正中,药物敷脐,易动中焦,脾胃当先承受之,若中州感寒,则损伤脾胃运化,可隐隐作痛或肠鸣便溏,或恶心欲吐,故用凉药宜以热药反佐之。为加强治疗的针对性,还可使用引经药,将引经药取汁或煎取药液,调药成糊敷脐。
如病在胸膈以上、头面部,用黄酒调敷;病在中焦属寒者用姜汁,属热者用黄连水;病在下半身者用牛膝水调敷。
操作时先将脐部用温毛巾擦净,敷入药粉或药糊,盖以药棉,使与腹壁平,用手按紧,再用胶布固定。3~7天换药1次,治愈为度。
药物敷脐疗法,用药量少,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是值得推广和探讨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内容来源:本文摘自《当代中医名家医话·针灸推拿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脾胃疾病举隅
家传儿科敷贴疗法---陈幼铭
不吃药,不打针的好方法——家传儿科敷贴疗法
根尘不偶老师讲临证辩象12:中土为病
八、六气解四:六气治法
上热下寒,既上火 又怕冷?一个妙方,清上温下,改善你的上热下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