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方集解 悟道通医


医方集解   悟道通医


古今方书。至为繁 然于方前第注治某病。  某病而未尝发明受病之因。  及病在某经某络也。  一方之中。  第注用某药某药。  亦未尝发明药之气味功能。 入某经某络。  所以能治某病之故也。  方书徒设。  庸医浅术。  视之懵如。  乃拘执死方以治活病 其不至于误世殃人者几希矣。  及宋陈无择始将仲景之书。  先释病情。  次明药性。 使观者知其绪端。  渐得解会。其嘉惠后人之心。 可谓切至。 而世犹以循文训事讥之。 不知仲景之书。  文浅义深。 至为难读。 其良法奥旨。 虽非陈氏所能彻尽。  然不读陈氏之训解。 又安能入仲景之门庭乎。 自陈氏而后。  历年数百。  竟未有继踵而释方书者。 即如今柜玉函。犹然晦昧。又况千金外台。 以及后贤之制剂也哉。 及明兴。  始有吴鹤皋之医方考。 分病列方。 词旨明爽。  海内盛行。  兹仿陈氏遗意儿扩充。  之采辑古方。 详受病之由。  次解用药之意。 而又博采硕论名言。 别宜用忌用。  惟求义朗。 不厌词繁。 颇竭苦心。 不知有当世好否也。

 医方考因病分门。病分二十门。  凡七百首。  然每证不过数方。  嫌于方少。  一方而二三见。  又觉解多。  如五积散。  消遥散。  皆未入选。 不无阙略。  兹集门分二十有一。  正方三百有奇。  附方之数过之。 虽未足以尽医疗之目。 苟能触类引伸。 而医疗之大法。 用之亦已不穷矣。

 本集所载。皆中正和平。 诸书所共取。 人世所常用之方。  即间有一二厉剂。 亦攻坚泻热所必需者。  由然布帛菽栗之味也。 至于药味幽僻。采治艰难。 及治奇证怪病者。 概不选录。  又方虽出自古人。  而非今人所常用者。 亦不选录。

古人立方。 分两多而药味寡。 譬如劲兵。 专走一路。 则足以破垒擒王矣。 后世无前人之朗识。 分两减而药味渐多。譬犹广设攻围。以庶几于一遇也。 然品类太繁。  攻治必杂。 能无宜于此而不宜于彼者乎。 兹集药过二十味以上者。 概不选录。

仲景伤寒。论前人印定眼目。 自陈无择而外。 鲜所发明。 陶节庵虽着伤寒六书。 参合后贤之治法。 尽更仲景之方名。  究未尝有片言只字。 发挥仲景一证一方者。 又变前法。 不复分经论治。 仲景之书。 奥渺难穷。 节庵之书。 显浅易读。  世人奉为蓍蔡。  故识见愈卑猥也。 近世如方中行。 喩嘉言。  程郊倩辈。各注伤寒论辨。虽有偏驳。  未能尽合经意。 然间有一二新义。  为从前所未发者。  故多录之。 不敢重古而非今也。

仲景伤寒诸方。 为古今方书之祖。  故注释尤加详悉。 观者幸勿以其繁而厌之。

正方之后。  系以附方。  一则篇章省约。  一则便于披寻。  且以示前人用药加减之法也。

 时丁衰晚。 洞垣窥脏之技。世不再覩。 而村间市井。  稍能诵药性读回春者。 辄尔悬壶。 草菅人命。 恬不为怪。古云学医人费。 岂不信然。 余窃悯之。  故着本草备要一书。 字笺句释。  使知药品有性情。施用有宜忌。复着是集。 辩证论方。 使之受病有原因。  治疗有轨则。  庶几平居读之。  可使心理开明。 临病考之。  不致功补误用。  脱遇庸劣之手。  既可证据以校方。  设处穷僻之乡。 不难检方之以用药。 岂非卫生之善道。笥箧之要编也乎。 高明之家。 以为然否。

医书浩瀚。 泛览为难。 歧黄之家。尚艰博涉。文墨之士。  奚暇旁通。  若非篇章简要。 词理通明。  则智士不乐披寻。  浅人复难解了。  读方不得其解。 治疗安所取裁。 适用褒合诸家。  会集众说。 由博返约。  用便搜求。  实从前未有之书。 亦医林不可不有之书也。 第昂藏书既寡。  见闻不多。  集中采用。  不满数十家。 又恐注释太繁。 观者易倦。  其中篇章漫衍。  不能尽录者。  不得不稍微删节。  非敢轻肆。  以限于尺幅也。 然出自某人某书。  必仍存其名集。 至于古今相沿之语。  相袭之方。  不知始自何人。  而不可废者。 皆采录之。  或文法未畅者。 亦僭为删润。间有窃附鄙见者。 必加昂按二字。 至每方之正解。  有全用昔人者。  有出自心裁者。  然作述相半。 未敢师心自用也。

古人治疗。 识见高明。  而用意深远。  多有非后人所易测识者。  有上病下取。 下病上取者。 有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者。  又有隔二隔三之治者。  况余不业歧黄。  又学无师授。  寡见渺闻。  尤称固陋。  安能尽洞古人立方之本意哉。  今姑就方书所载。  及愚心所通晓者。  采辑成书。  至于古方不得其解者尚多。 不敢妄加逆意。 以取罪先贤。 贻误后世也。

纲目准绳二书。  有采用前人而不着其名氏。  不能推原所自。  则以纲目曰。 准绳曰。  三字概之。

 集中所分门类。 盖以治病之道。 当治于未病。  故先补养。  既受病。  则有汗吐下三法。故次发表涌吐攻里。若表证未除。  里证复急者。当表里交治。 故次发表攻里。  又有病在半表半里及在表而不宜汗。  在里而不宜下者。  法当和解。  故次和解。  然人之一身。 以气血为主。  故次理气理血。  若受病之因。 多本于六淫。  故次风寒暑湿燥火。 古云百病皆由痰起。 故次除痰。  若饮食不节。 能致积滞。故次消导。 又滑则气脱。  故次收濇。 虫能作病。 故次杀虫。 至于眼目痈疡妇人。各有专科。 然兹集所以便用。  故每科略取数方。  以备采择。 未附救急良方。  以应仓卒。  再附勿药元诠于卷终。  使知谨疾摄生之要。 无非欲跻斯世于人寿而已。

 本集虽名方解。然而病源脉候。 脏腑经络。  药性治法。  罔不毕备。  诚医学之全书。  歧黄之捷径也。  读者倘能细心玩索。 自有深造逢源之妙。  若厌其繁多。  而倦于批阅。  则作者之苦心。 无以表见于世矣。

服药节度。 有食前食后之分。 古今相传。  罔敢或异。  愚谓不然。  凡人饮食入腹。  皆受纳于胃中。  胃气散精于脾。  脾复传精于肺。 肺主治节。  然后分布于五脏六腑。  是胃乃人身分金之炉也。 未有药不入胃。 而能治于六经者也。 况肺为华盖。  叶皆下垂。 以受饮食之薰蒸。  药入胃脘。 疾趋而下。 安能停止。  若有停留。 则为哽为噎。  未闻心药饮至心间。  而即可入心。  肺药饮至肺间。  而即能入肺者。 若上膈之药。  食后服之。  胃中先为别食所填塞。 须待前食化完。  方能及后药。  是欲速而反缓矣。  且经脉在肉理之中。 药之糟粕。 如何能到。  其到者不过气味耳。  若云上膈之药。 须令在上。  下膈之药。  须令在下。 则治头之药。  必须入头。  治足之药。 必须入足乎。  此理之显见易见者。  但此法相传已九。  集中一仍其旧。 不敢擅改。  然不能无疑。  附记于此。  以质明者。

十二经络手太阴肺。 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  手太阳小肠。  手少阳三焦。  手阳明大肠。 足太阴脾。 足少阴肾。  足厥阴肝。  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 足阳明胃。 附此以备查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名医方论》刻方论小序
中华医学历代著作一览表
方剂学——第一章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练习题)
卷九12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合病并病篇
张氏汤方药物组成表
经方再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