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盲目崇拜成功人物,结果却一个比一个惨!

作者:我方团队成员张嵚

成功学,一直特别火。

比如书店里摆放成功学的书架,书市最冷清的时候也从来人头簇拥;各个酒店会场的成功学演讲,也都是听众云集;电视节目里的名人访谈,就算放在深夜最打瞌睡的时段,也能拉动收视率。

这样的场合里,更常见年轻的小伙伴们,满脸憧憬的仰望,热情澎湃的鼓掌。隔着老远观望,分明就能感受到青春沸腾的热血。

所有的火热,都贯穿着一个纯真的理想:如何向他们一样成功?

这样的热闹,也不免有专家吐槽,常有人感叹这是人心不古,年轻人不脚踏实地,总想走捷径。

难道在古代,就是这么踏实?

翻翻史料就知道,这事自古就热。不但学堂里反复教,像大改革家张居正,呕心沥血忙新政,还不忘了给万历小皇帝编本《帝鉴图说》,集合历代圣君的成功事迹,堪称皇帝成功学宝典。

放在烽火连天的乱世更热,多少刀头舔血的枭雄,都把历代开国皇帝做偶像,忙得炮火连天,也都不忘记学习。留下的各种美谈特别多。

是不是所有人这么学,都会这么成功?

我们先来看看“成功学脑残粉”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

这位仁兄的悲剧,几乎妇孺皆知:带了八十七万大军,嚷嚷解放全东晋,却淝水边全军崩溃,大好江山一战败完。

煌煌史册上,公认失败典型。

但在这场神奇失败前,他的人生却堪称百分百成功,不然这八十七万大军哪来的?

自从十九岁起执掌国家,这位氐族英雄,就在战乱苦难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刮起最华丽的青春风暴。

到三十九岁那年,终于坐拥整个北方,缔造一个雄踞东亚的帝国。

这个帝国当时享誉天下的,除了远达东罗马的国际影响,和战无不胜的军事实力,还有一片欣欣向荣的乐土:乡间满眼金黄的麦浪,乡亲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庆丰收。

大小城市里商旅繁荣,人头涌动。

文武官员们争着为民做主,东晋的使者来到他的都城长安,亲眼见了从长安到各地州郡路上,沿途林立的清雅凉亭,听到街边郎朗读书声,竟以为穿越到西汉盛世,差点热泪盈眶。

为啥这么成功?苻坚自己认为,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认真向一位偶像学习的结果:汉光武帝刘秀。

苻坚爱学习,从八岁读书起,读过刘秀的创业史后,更是一见钟情。从此掰碎了研究。

打天下的时候,件件都照着刘秀的样子来:一样曾广结豪杰,收容猛将。也曾力排众议,从草根里选出了重要谋士王猛。还盔甲都不穿,跑到战俘营里亲切嘘寒问暖,把一群战俘感动得群情激昂。

这样苦心经营,才有了横扫北方的强大力量。

而在治理国家上,昔日刘秀的“光武中兴”,更成了标准的学习模板:铁腕整治腐败,有些躺功劳簿欺压百姓的权贵,还叫他拉到街上活活打死。

自己带头祭孔圣,连宫里的侍女们也要定期考儒学。

各级官员都要以学习成绩选拔考核,哪怕是敌人东晋这边,也惊叹过他的廉洁高效。

民生建设方面,苻坚更学出了大成果:生活艰苦朴素,皇后的日常衣服,都是拆洗缝补好多年。调动大批军队兴修水利忙建设,好些地方都有军民鱼水情深的美谈。他的一些水利设施,一直用到隋唐年间,治国业绩就如这工程质量,出了名的过硬。

尤其令后人经常怀念的,还有他如刘秀一样宽厚的品格,对待人才非常敬重。从王猛这样的老臣到各位学者,都是以师生礼对待,甚至对敌人也宽厚,兵败投诚的慕容氏等旧日敌人,都被他大气翻篇,高官厚禄恩养,君臣关系从来和谐。

而在这样的人生顶峰里,苻坚也终于决定,朝着偶像刘秀的另一大业绩奋勇前进:统一南北。

于是他集结八十七万大军,剑指江南东晋政权。

这决策刚拍板,就引发炸雷一片。从亲近大臣到儿子兄弟,各个强烈反对。其实在这之前,他最亲近的大臣王猛临终前,就谆谆教诲先别打东晋的主意:东晋有长江天险,而且现在政治稳定,你的内部看似团结,其实矛盾重重,所以千万不能打。

要说苻坚没纠结过,也不尽然。可就是在决策关键时刻,降臣慕容垂一句话,再次鼓起了苻坚学习刘秀的决心:“当年汉光武帝平定陇西后,也是得陇望蜀,哪怕反对一片,还是坚决灭了公孙述。”

就这一句话,苻坚立刻热血汹涌:向偶像学习,打!

打的结果,尽人皆知:淝水边上碰到东晋精锐的北府兵,一边是八十七万人赶鸭子上架不想打,一边是八万人保家卫国红着眼睛要打。

结果天下无敌的苻坚,尝到了人生最惨的一败。

但最惨的事还在后面:本来一场战败不太伤元气,谁知一直鼓动他打的慕容垂之流,却是包藏祸心,前线刚战败,后脚就反了水。

本来一统北方的前秦帝国,顿时四分五裂,苻坚本人更死于昔日部下姚苌之手。

这个繁华一时的大帝国,竟如泡沫般迅速破灭。

苻坚的这段失败,后世招来的同情不少,了解他品格的人,除了大骂慕容氏之流白眼狼,就是感慨好人没好报。

但最关键的失败原因,还是因为崇拜偶像过了头:当年刘秀敢得陇望蜀,那是因为自家很团结,外带蜀中公孙述已很弱。放在苻坚身上,情况恰相反,表面和谐繁荣,其实就像王猛临终前嘱托的,内部隐患重重,还有慕容垂这类琢磨反水的家伙,正是要整顿内部的时候。东晋那边正好是谢安为相,还有大名鼎鼎的北府兵,天时地利人和,和刘秀完全不同。

苻坚这事,好比一个人刚吃了顿饱饭,肚子撑得老大,本该消化休息,却猴急着要吃下顿。学得太过晕头,生搬硬套出了这蠢事。

这深刻的教训也足够警觉:学成功人物,形而上学要不得。

苻坚的悲情失败,后世理解声也不少。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事就很同情,说苻坚这人很勇敢,就是太过仁厚,以至于出了大错。

但朱元璋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仁厚的皇太孙朱允炆,小小年纪也面临着向谁学习的问题。

(建文帝)

长期以来,除了认真读书学习,以及协助祖父处理政务外,小朱允炆却时常长吁短叹。朱元璋太过疼儿子,弄了个分封藩王制度,北方九个手握重兵的叔叔,以四叔朱棣最凶悍:一旦自己登基,年纪轻轻镇不住,遇到叛乱造反咋办?

这个大担忧,还没法给祖父提,于是成了朱允炆青春期里一道阴影,长期闹得心塞。直到有一天,老师黄子澄给他树立了一个模范学习对象,这才豁然开朗:汉景帝刘启。

黄子澄老师谆谆教诲说:当年汉景帝七国之乱,各路藩王那么强势力,几个月就给他灭掉了,你照他的样子做就行,怕啥?

就这一段话,好似一针强心剂,小朱允炆精神百倍,忙不迭的点头:向汉景帝刘启学习。

自那次谈话起,朱允炆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学习,经常泡在大本堂里,查阅西汉七国之乱期间的各种资料,还命亲近的文臣们写心得体会,连汉朝当时的军事布置与作战路线,都做了详细的考察论证。

后来朱棣编纂《永乐大典》,把这事全数收录进去,成为我们今天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朱允炆之所以这么认真,也是牢记了苻坚的教训。这是祖父朱元璋,曾经拿来敲打他的: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具体分析。

而具体分析的结果,就是汉景帝解决七国之乱,方法很简单粗暴:先是上台之后就削藩,服从的就猛削,不服的就往死里打,最后全数解决。

然后朱允炆又找到了熟悉兵事的心腹文臣齐泰,了解后惊喜发现,自己复制这简单粗暴,比当年汉景帝容易太多:大明高度中央集权,虽说封了藩王,但中央可控兵力近二百万,仓储存粮丰厚,对藩王是实力完美压倒。比起汉景帝当时中央军人数偏少,经济捉襟见肘的困顿,更是好太多。

最让朱允炆自信的是,汉景帝身边数来数去,也就文臣晁错,武将周亚夫,还让他一不留神杀一个。自己身边的团队,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哪个不是大师级专家。

综合各种条件对比,他能行,我更行!

于是等着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称帝后,这位昔日的迷茫少年,早已变成信心满满的热血青年,冲着各位叔叔自信的挥起砍刀:削他!

他的削藩大业,从朱元璋尸骨未寒起,就紧锣密鼓的全国铺开。先明察暗访找证据,抓住藩王们的劣迹,就公布罪状削,而且极讲循序渐进,先抓实力稍弱的周王之流,捎带敲打最大对头燕王朱棣,还极抓统战工作,成功派人打入了朱棣军中内部,连朱棣的秘书都被收买。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御史卓敬建议,今时不同往日,想解决藩王问题,用不着喊打喊杀,实行迁藩加推恩的办法更好。后来朱棣打进南京,看到卓敬这奏折,惊呼为奇谋,立刻全国推广,轻松解决了藩王隐患。

但朱允炆不看这个:榜样的力量无穷大,照汉景帝的办法来!

于是随着削藩工作的深入推广,一开始装老实而后装傻充愣的燕王朱棣,终于悍然造反了。

(朱棣)

单看力量对比,这造反明显是嫌死的不够快的节奏:朱棣的燕军,最多十几万人,朱允炆的中央军,每次都集结六七十万,淹也把他淹死。

孰料本该高调重演历史的剧情,这里就开始陡然转弯:其后三年时间,人数少得多的朱棣,把人数多的多的朱允炆,一次次打得稀里哗啦。终于破关南下,一路杀进京城,不分实际情况盲目学汉景帝的朱允炆,非但没学出盛世,反而在宫中烈火中下落不明,大好河山就这么学给了四叔朱棣。

说到他为什么失败,后人总结的教训,也同样很多。可学习的教训,一样很明显。

因为再好的路,也都是人走的,再完美的成功,也是人奋斗的结果。同样一个事,不同的人做,结果也就截然不同。

好比开一辆车,过一条路。别人过得了,是因为轮子好,性能好,自己这边差的多,自然就翻。

汉景帝犯过错,可是削藩有晁错,打仗有周亚夫,所以走这条路,这就是双保险,哪怕杀了一个晁错,周亚夫也不掉链子。

朱允炆这条,却是一开始就错,他的一群亲信,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各个书呆子,统兵的李景隆,更是草包到底。文臣武将,都比人家差了十万八千里,削藩这高难度动作,拿什么跟人家学?

(黄子澄)

用人眼光如此偏差,学人成功?自然也就削别人削死了自己。

学人成功,有过那么多跑偏的,那到底有没有学成功的?

朱允炆的祖父朱元璋,是最正面的典型。

他老人家刚拉队伍打天下的时候,也和朱允炆一样是个迷茫青年,还喜欢对着夜空哀叹: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啥时候到头啊。一次亲信谋士李善长吐槽:哀叹个啥,跟着汉高祖刘邦学不就完了?

自那以后,后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就是朱元璋用功学习的故事:每天再忙再累,都要准时开课,由李善长等人轮流为他讲学,深入学习汉高祖刘邦的先进经验。甚至还学出了口头禅,动不动就拍着李善长肩膀称赞: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但比起好些失败者,朱元璋能成功,却是真学到家了:没成功的时候,像刘邦一样低调,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四处装孙子一装好些年,比刘邦去鸿门宴上拜项羽还憋屈。打天下的时候,像刘邦一样敢放手,徐达北伐西征,蓝玉深入大漠,从来不瞎干涉指挥。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美德,搁在自己身上,就知道多难,忍气吞声难,关键时刻撑住不乱说话,也叫难。

比起那些人盲目学的,朱元璋学的很长心。

这个“长心”的典型,知名度算比较高的。相对不怎么高的,却是曾国藩。

曾国藩的成功,算是近代史上再造江山的奇迹,白手起家练湘军,多少次被打的全军覆没,最后硬是强力翻盘,把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救回来。

他的成功经验,同样也是爱学习,也有一位一直学的楷模人物:戚继光。

湘军从一群没摸过枪的农民,到百战百胜的雄师,从选人到管理,曾国藩一直不离手的,就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小至纪律管理,大至练兵选将,全一板一眼,照着书里教的来,以至于慈禧太后都惊呼:汉人凭这本书就能打仗?

但实事求是说,学戚继光的人很多,为啥曾国藩能成功?看曾国藩的一个缺点就知道:将兵则胜自将则败。刻苦学习一辈子,哪怕管理到位选人得力,可临战指挥这个技术活,真心他学不来,每次亲自指挥,基本都给打崩溃。还被石达开在湖口打的全军覆没,气的差点跳河。

可曾老先生的心态极好,指挥学不来,但选人学的来,以他精准的看人眼光,参考书中的要求,提拔出来一群名将,用一个就赢一场,最后完美反败为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贪婪 好色 奢侈 中国历史上十大乱世枭雄(图)
史上十大乱世流氓(这才是枭雄)
为什么刘邦、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赵匡胤、朱元璋庙号是太祖?
靖难之役中有两大谜团,却一不小心透露出,朱棣完胜朱允炆的必然
为何刘邦、朱元璋杀功臣而刘秀、李世民不杀?
元朝末年,刘伯温喝醉之后泄露天机,朋友为何纷纷离他而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