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性化的巴洛克与女性化的洛可可

印象派色调2020-09-04 13:21:15

欧洲16到18世纪一度盛行过两种颇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一个是恢宏壮观的巴洛克,另一个是精细柔美的洛可可。

巴洛克诞生于意大利,前承文艺复兴艺术的余晖,后启古典浪漫主义的朝霞。洛可可则诞生于法国,相继于巴洛克风格而生,出现在法国艺术的断裂时期,风靡欧洲一个世纪后,走向瓦解。

巴洛克和洛可可,它们一个刚劲,一个柔美,一个激情四射,一个浪漫婉约,所以人们总爱把这两种艺术相提并论,因它们或多或少的相似和不同而进行对比,而如果仔细将这两种风格进行比较,则不禁会让人认同这样一种鲜明的论调:巴洛克是男性化的艺术,而洛可可则是女性化的艺术。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在欧洲16世纪下半期悄然出现,但是其风格日趋成熟且达到鼎盛则是在17世纪。在巴洛克风格的渗透下,17世纪整个欧洲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以及装饰艺术,无不着染上了巴洛克的色彩,因此,有人说欧洲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

贝尼尼《阿波罗与达芙妮》

巴洛克诞生之初,便与宗教神权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时,意大利正经历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反扑(新旧教之争,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对抗),天主教试图通过暴力的方式打击和镇压新教势力,此时的艺术不可避免地承担了,体现封建宗教势力对天主教权威的信服的主要任务。巴洛克艺术核心中的宗教思想,迎合了天主教的宣传需求,由此,巴洛克被赋予了宗教神权文化特色。也因此,欧洲信仰天主教的区域,成了巴洛克艺术生长的温润土壤,巴洛克的艺术的出现区域,大多集中在天主教地区。

而除此之外,享乐主义元素也成了巴洛克身上另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因为十七世纪正是欧洲对外强权扩张的时期,欧洲人不断在全世界扩张势力范围,并通过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专横野蛮的掠夺方式,虽然让被侵略国家陷入了战争的疾苦,但却给欧洲人带来了物质上的空前富足,于是欧洲人举杯欢庆,歌颂着胜利的喜悦,欧洲强权王国也开始自上到下滋长出了一股奢靡的作风。贵族和豪商作为权力和财富的拥有者,更是把豪华享受推崇至极,除了餐羹美食、锦衣华服之外,建筑、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领域,也被要求要具有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卡拉瓦乔《召唤圣马太》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巴洛克艺术在创作风格上,一反之前文艺复兴时期优美、静雅的艺术风格,更加热衷于强调夸张和喜剧感。

“巴洛克”一词源自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本意是“变形的珍珠”,带有奇特怪诞的意思。像词语本身所传达的情感色彩一样,巴洛克以其热情奋发和华丽夸张的特征,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并以其耀眼奢华的特色开始引领艺术的潮流。17世纪林立在城市繁华街区中的宏伟建筑,那些飘逸着贵族气息的复古家具,还有那些做工绝妙、造型呼之欲出的工艺品,抑或是带着浓厚巴洛克色彩的音乐和绘画,无不体现着巴洛克的主流地位。这种宏大夸张的艺术风格,在当时深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类艺术家、手艺人和工匠最热衷引用的艺术元素。

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巴洛克追求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激情的艺术效果,在想象力、空间与体积感方面进行大胆的突破,给人以富于变化的视觉感受,呈现出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因创作灵感与宗教题材息息相关,所以带有宗教独有的热情和神秘,作品注重形式的变化,对深入刻画要求不高,创作风格自由豪迈,气势磅礴,展示出了宏伟浑厚、豪华高贵的艺术风韵。

鲁本斯《阿玛戎之战》

评论者认为,巴洛克艺术内核中对宗教精神的坚守,使艺术重新成为神学的奴婢,是最有钱的豪商和专制宫廷的仆人,它追求奢华、细腻、充满激情的情调,满足了贵族和上层阶级的审美情趣,成为那个时代艺术之于统治阶级服务工具的印证。而与此同时,巴洛克极尽奢靡的风格,也被鄙视它的古典主义批评得体无完肤,称其为堕落瓦解的艺术,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坠落,是文化和文明进入后期发展阶段的一种存在特征。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诞生于法国,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去世后,开始流行于法国的一种奢靡的艺术风格。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法国有史以来执政时间最长的国王之一,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以巩固专制统治、扩张政权。在他的统治下,法国成了欧洲的强大霸主,并一度傲视欧洲的霸权。

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在意大利诞生并在天主教地区风行,而在封建君主集权相对较强的国家,则依旧保留和发展着古典主义艺术的传统。不同于其他国家对巴洛克艺术的狂热迷醉,这一时期的法国艺术浪潮中,诞生了一种追求唯理主义的古典主义风格,这种古典主义一经出现便俘获了法国人的心,并慢慢流向英国等先进国家。

路易十四是一位十分注重生活品质的国王,他个人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很高,并十分热衷古典主义风格,因此,17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主要的艺术风格为古典主义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路易十四主张建造的凡尔赛宫。虽然古典主义是法国当时的主要艺术形式,但这并不妨碍巴洛克艺术风格在法国被接纳和发展,为了体现对艺术的兼收并蓄,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的内饰上,运用了与主体对比鲜明的巴洛克风格,因为两种风格对国王路易十四而言,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歌颂其伟大的政权。

法国凡尔赛宫

但战争的负担让路易十四亲手缔造的伟大形象和超高民气在晚年丧失殆尽,路易十四去世后,法国呈现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和萎靡不振的国家政权。而接下来继位的路易十五,却选择对王朝的衰落视而不见,一心只想过纸醉金迷的生活。

紧接着,18世纪欧洲迎来了理性启蒙时代,神学被哲学取代。18世纪的欧洲自由、科学精神蓬勃发展,新贵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世俗权力的上升,工商业的崛起,社会财富的空前繁荣,世俗精神全面觉醒,而对于文化艺术领域,人们也开始有了新的诉求。

这一时期,上流阶级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开始大量采用繁缛的,装饰性强的,充满情欲色彩的物品进行装饰。这让原本主导法国艺术的古典主义风格,难以再适合新贵族的需求,法国的艺术风格出现了断裂,于是,洛可可开始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

洛可可最先出现在法国,很快便流行于欧洲,这种新颖的艺术风格,缓解了人们对古典主义的审美的疲劳,同时迎合了新贵族对于享乐的要求。

情迷于充满情欲色彩的洛可可艺术,从苛刻的禁欲主义摆脱出来,开始大肆表述女性题材,并沉迷于此。

而说到洛可可,就不得不提到蓬巴杜夫人。蓬巴杜夫人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路易十五非常宠爱自己的这位情人,甚至任由她干预朝政。蓬巴杜夫人非常喜欢粉嫩的颜色,她对洛可可风格喜爱至极,并强烈在宫廷内外推崇洛可可。

蓬巴杜夫人

在由女性主宰艺术的时代,洛可可艺术风格也增添了更多女性化的特征,表现为艺术作品形状的千变万化,矫揉造作,更柔媚、更温软、更细腻、更繁琐纤巧的风格,而蓬巴杜夫人最钟爱的粉嫩颜色,也演变成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中,独特且娇艳明快的色彩。

在蓬巴杜夫人的大力推崇下,洛可可一度成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欧洲的主流装饰样式。那时候,室内装潢上,采用粉红、嫩绿等浅色,建筑物的不对称以及将卷曲的植物、波浪纹、贝壳作为装饰,都是洛可可艺术中独到的处理风格。

洛可可宫殿

洛可可纹样

洛可可贝壳元素

而随着欧洲对东方世界的探索和了解,东方世界那层神秘的面纱慢慢被揭开,东方艺术中深邃的思想强烈冲击着西方艺术,洛可可艺术风格也随之洋溢着东方情调,特别是中国情调。陶瓷、染织、木制品及金属工艺,这些富有特色的东方元素,被大量应用在洛可可艺术品的制作中。而之后的欧洲近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得益于,洛可可艺术的流行而拉开的序曲。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对比

巴洛克风格注重复杂的装饰与多样的色彩,气势上庄严宏伟,追求宏大、生动、富有动感的效果与境界。因此,巴洛克更为男性化。

洛可可风格用色更为柔和,多用浅色调搭配,气势上柔和甜美,且作品中融合了东方的古典风格,追求细腻,妩媚,绰约多姿的腔调和风情。因此,而洛可可则更为女性化。

男性的阳刚与女性的阴柔并济,共同构建了欧洲16世纪到18世纪艺术的丰富多彩,让我们领略到了不同艺术表现方式所呈现出的不同感染力,同时也使艺术具有了更多的层次和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能分得清巴洛克与洛可可吗?
流光溢彩:法国丝绸艺术风格的演变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时代背景?
欧洲古典四大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的影响
什么是洛可可
国际时装界最流行的十大艺术风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