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最早起源比仓颉出生早5000年

位于长安区郭杜街道长里村的仓颉造字台

陕西国学研究会西安国学公益研习会成员为纪念仓颉,不仅制作了横幅,还穿起了汉服

原标题:汉字是仓颉造的吗?

4月20日谷雨到来之际,陕西国学研究会西安国学公益研习会等团体举行了联合国中文日庆祝、宣传活动。联合国新闻部将中文日定在农历24节气“谷雨”这天,为的是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汉字真的是仓颉造的吗?

“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关于仓颉造字,在我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

女娲造人后,没有给人造字,人类在此后上百万年里只能靠结绳记事。结绳记事的老办法既不准确,也不方便,黄帝的史官仓颉因此经常出差错,受到黄帝批评。仓颉很苦恼,决心想一种新办法来记事。他在家挖空心思,翻肠倒肚,想得头昏脑涨、耳鸣目眩,也没有想出个好办法。母亲看到仓颉为此事如此痛苦,就劝他到民间走访,利用大众的智慧,开阔自己的思路。这样,仓颉翻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涉过八八六十四条河流,进了九九八十一个村庄,拜访了九百九十九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终于茅塞顿开,回到家乡白水阳武村,仿照万物形态画符号,按人站立的样子,画出“人”;照鸟兽的爪印,描出“爪”……他给这些符号起名“字”。为了避免外界干扰,他躲进一个山沟里三年,造出了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才走出山沟,到全国各地传授。但是中国人用不了那么多,连圣人孔子也仅仅学了7升,还有3升没处用,被撒到五洲四海,使外国人也有了文字。仓颉造字后,黄帝择吉日告示天下,号召人们学习、使用。当时天下正遭受灾荒,玉帝获悉仓颉造字成功,深为感动,令天兵天将取出天宫仓库里的谷子,撒向天下,解除了民众灾情。黄帝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为24节气之一,以表彰仓颉的功绩。

关于仓颉造字,不光有民间口头传说,一些史籍中也有类似文字。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称:“仓颉作书” 。西汉刘安撰的《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明解字》称:“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雨生百谷”

关于谷雨的来历,另有一传说。相传,唐代高宗年间,黄河畔有位小伙叫谷雨,他为了救牡丹仙子,被恶魔秃鹫暗箭射死。谷雨生、死都在谷雨这天。为了纪念他,此后每年谷雨时节,牡丹都要开放。

谷雨节气究竟是怎么来的?

《淮南子》称:“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清明“加十五日(斗)指辰,则谷雨”。

汉代文献《孝经纬·援神契》称:“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明代学者王象晋编撰的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二如亭群芳谱》上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按照这些记载,“谷雨”不是天下谷子的意思。

战国时期史籍已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个节气的记载,但尚未发现记载有“谷雨”。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史籍中出现谷雨一词。

有学者认为,谷雨和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表示的是降水的时间和强度,涵义是在这个节气雨量充足,有利谷类作物生长。

目前见到最早提造字一事的是成书于东周春秋之前的《周易》,但未提及仓颉。战国末年的著作虽提到“仓颉作书”,但依然未提到“天雨粟”。西汉《淮南子》虽然提到“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可没有和“谷雨”节气联系起来。由此可见,“谷雨”节气的产生,与仓颉无关。

汉字是“集成板块”

汉字都是传说中的那样照着实物画的吗?

西北大学语言学教授林允富说,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汉字优点是表意的,一个汉字就有意思。最初造的字就是象形字,其方法就是把这个东西画出来,像日,月、山、水。但汉字造字方法有“六书”。

《周礼·地官·保氏》中就提到了六书。《说文解字》把古汉字构成规则归纳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

陕西师大文学院汉语教授胡安顺说,汉字保留了很多文化,看到它的字形,就可以知道它古代的本意是什么。比如浅薄的浅,看到字,知道它本意和水有关;城墙的城,是土字旁,反映古代城墙是用土筑成的;妇女的妇,因古代妇女地位低,只能在房子里边打扫卫生,忙家务。汉字是个集成板块,信息量大,学成后易于辨别。

有学者认为,汉字不仅其创造方法不是像传说的都是照猫画虎那么简单,而且里面信息量很大,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所蕴含的智慧绝不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

多数书体仓颉都没有见过

我们现在常用的书体有楷书、宋体、隶书、草书、行书等等,但最初的汉字并非这个样子。

根据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学教授武占坤、我国著名语言学学家马国凡的《汉字·汉字改革史》等书:古老的汉字主要来自原始图画,许多字繁复。在求简易和求区别的推动下,字体和字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般认为甲骨文是最早成熟的文字体系,为殷商流传。由于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多方折,同时刀刃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同时字大小参差不齐。 商代末期出现金文,因铸刻在青铜器上,也叫钟鼎文。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继承并发展西周的金文演变出大篆。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唐初在凤翔三畴原出土的十个石礅上刻的“石鼓文”。秦始皇灭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 命创作新字。宰相李斯等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小篆,因此亦称“秦篆”。小篆的制定是汉字第一次有系统地将书体标准化。汉代是新书体样式出现最多的朝代。东汉出现了隶书的书体名称,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创。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草书。汉末又兴起了楷书,其义为楷模之书体。为了解决楷书书写速度慢而草书难于辨认的问题,在隶书基础上发展产生了行书。进入宋代,出现了木版印刷。由于木板有木纹,一般都是横向,和字的横向笔画方向相同,因此刻制的横向线条结实;而字的竖向笔画和木纹交叉,刻制的竖向线条容易断裂,为此不得不刻得粗一些。同时,横向线条的端点也容易破损,因此也刻得较粗。由此产生了竖粗横细、横线端点粗的宋体字形。宋体占据版面较小,到了明代逐渐流行。

显然,多数书体仓颉都没有见过。因此,从书体的角度,也不能说汉字都是仓颉的功劳。

“汉字之多,一个人一生也记不完”

传说仓颉造了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不提,留在中国的有7升油菜籽那么多的字到底是多少?7升小麦有二三十万粒,按传说依此推算,汉字应有上百万之多。汉字真有这么多吗?

成书于清朝的《康熙字典》收集了47035个汉字;成书于1990年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字;成书于1994年的《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这个数字虽然没有传说的多,但也够多的。这些词典,均是众人用多年时间完成的。词典仅仅是收集现成的字,解释、注音等,都这么艰难,造字的话,既要考虑字意,又要考虑发声,还要避免混乱,当年不要说电脑,连纸都没有,全部要刻在骨、甲等物体上,一个人一生能造出来这么多字吗?

胡安顺说,汉字之多,一个人一生也记不完。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研究所研究员董琨认为,这么多字,让仓颉一个人造,那当然不可能。早期的汉字很少,甲骨文才三四千,最初刚造的字更少。林允富说,汉字不是谁一下子造的,实际上是逐渐造出的,不断地增多。

汉字萌发比仓颉出生早5000年

那么仓颉是最早造字的人吗?

董琨说,最早造字的也不是仓颉。黄帝时代,应该说汉字已经产生了。汉字成系统,应该是甲骨文,但之前有刻画符号,系汉字的萌芽。据记载,在甲骨文之前是有写成典籍的文字的,只是没见到实物。

甲骨文之前,还有刻骨文。刻骨文之前,才是刻画符号。

郭沫若曾提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还有更早的刻画符号。198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新石器时代前期文化遗址中发现一些刻在龟甲、骨、石、陶器上的符号,距今8000年左右。

北京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家葛英会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形成的,必然要经历孕育萌发、尝试选炼、字数逐渐增多、功能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

有专家推测,汉字的源头,应该有上万年历史。

显然,汉字的形成,不是脑筋急转弯的游戏,非某个人灵机一动就能完成的,是项极其复杂而浩繁的巨大工程,工程量不亚于筑长城,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仓颉是皇帝时代的人,距今4000多年,不到5000年,也就是说,汉字从“萌发”开始,已经走了约5000年,仓颉才呱呱坠地。如果把仓颉看做是汉字的始祖,将汉字发源的历史打折了一半。

“圣人”究竟是谁

《周易·系辞下》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造字的“圣人”是谁?

董琨认为,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应该说当时很多人都在造字,而且有很多系统在造字。

有学者认为,上古文中异体字较多,甲骨文中“羊”字就有十多种写法,可以作为众人造字的佐证。陕西白水有仓颉庙、长安有仓颉造字台、洛南有仓颉授书处,其他省份也有仓颉造字的纪念地。这也许也反映许多地方人参与了造字。

林允富说, 我国正式记载的历史,是从公元前841年的西周共和开始的,此前都是传说。可以推测,汉字不是一个人造的,有很多人参与。

鲁迅在《门外文谈》中写道:“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战国末期所著《荀子·解蔽》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许多学者据此认为,仓颉对汉字做过整理、统一工作。然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陈英杰认为,这是误读了荀子原意。原意是,当时“仓颉独传”的原因,不是他统一了文字,也不是他专心致志于文字,而是他“壹于道”,即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字的发生、创制及其演变机理和文字使用的社会性原则。

无论怎样,仓颉虽然可能造过字、为汉字的传播作过重大贡献,但汉字肯定不是仓颉一人造的,也非他一人把天下散乱的文字统一整理后才成为能使用的文字体系。之所以传说文字是仓颉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过去没有文字记录,口口相传过程中混淆了事实真相;二是民间文学惯用提炼、集中、移花接木等创作手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三是古代的帝王将相总是喜欢把众人功劳窃为己有,同时把历史上的成就归为当时帝王将相所有,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帝王将相非凡夫俗子,都是龙子龙孙或天神,以期庶民百姓臣服于他们。传说中仓颉为“龙颜四目”,也是想从造型上把仓颉打扮为神。许多传说本身就是帝王将相编造的,民间传说也只有符合他们口味的才允许传播。

虽然不能说汉字是所有人参与创作的,但无疑是千百代有志汉字的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把仓颉作为为汉字发展作过贡献的代表人物,完全可以,但是如果认为汉字就是他一人所造,无异于降低了汉字的分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有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谷雨是要纪念谁?流传四千年的传说,你知道吗?
中国文字最早是谁发明的?
谷雨节气,也是书法的生日!
汉字的由来
造字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