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哭闹大发脾气时!怎么办?
userphoto

2015.09.29

关注

  最近问孩子爱发脾气、脾气急的问题的朋友们比较多,很多我都没能来得及一一详细回复。今天特意找出这篇文章,其中有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及阶段性特征、亲子关系及日常教养对孩子性格脾气的影响,以及家长该如何做、不该做什么都有揭示

  静下心来,慢慢读,真正读进去了就会有帮助。重点部分我用不同颜色做了标注,可以注意看下

  ——————————————————

  文丨小巫

  镜头一:两岁半的佳佳跟着妈妈和奶奶去商场,佳佳看到一只漂亮的玩具熊,要求妈妈买下来。妈妈说昨天不是才买了新款的芭比娃娃吗?佳佳撒娇一定要妈妈买,妈妈不答应,佳佳马上泪流成河。妈妈哄着女儿,乖乖,别哭,待会妈妈给你买冰激凌吃。佳佳任然涕泗滂沱,奶奶发话了——算了,我出钱,给佳佳买了这只熊!婆婆从来见不得孙女的眼泪,佳佳掌握了这件秘密武器,妈妈只有再次投降。

  镜头二:强强看见邻居小朋友龙龙手中拿着一辆小坦克,兴致勃勃的跑上前要拿,龙龙不给,强强干脆抢了过来,跟在身后的爸爸夺过坦克还给龙龙,一边训斥强强:“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许抢玩具,你怎么不长记性?”强强愣了一下放声大哭,爸爸不耐烦了“哭什么?你抢别人的东西还有理啦?不许哭。”强强哭得更加厉害,四周的人都朝这边看。强强爸爸恼羞成怒,抓起儿子走回家,警告在怀里又踢又打的儿子“你闹吧,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

  镜头三:3岁的可可到小朋友楠楠家参加生日晚会,分蛋糕的时候他忙着玩儿楠楠刚刚拆开的礼物,等他来吃时,发现带小鸟造型的部分已经被楠楠吃了一半,跺脚大叫“你吃了我的小鸟!你给我吐出来!”说着就哭起来。楠楠吓了一跳,也哭起来,生日晚会突然乱作一团。可可妈妈见状先跟楠楠说了一声“对不起”,而后抱着可可问怎么回事。可可语不成句地哭诉着,“我要那个小鸟!他给吃了!我要他吐出来!”可可爸爸不禁抢白他,“哪儿有你这么不讲理的?蛋糕吃哪块都一样嘛,再说这是人家楠楠的生日……”可可妈妈用目光制止了丈夫,搂着儿子,慢声细语地说,“你是想吃那个小鸟对吧?可是事先没有跟楠楠妈妈说好,她不知道给你留着那块,结果你没有吃到,对吧?唉,这是挺叫人难受的,怪不得你要生气呢。但是楠楠已经吃了,叫他吐出来是不可能的了。你看看,能不能吃一块别的蛋糕呢?妈妈刚才吃过了,可好吃了。”可可仍然哭着,但是声音小多了,嘟囔着“我要吃小鸟,我要他吐出来。”可可妈妈又说,“我看你是困了,今天玩儿的晚了,所以你的情绪不太好。咱们回家吧。”路上可可在车里就睡着了。爸爸对妈妈嘀咕,“这孩子今天这么不讲理,你怎么也不说他?”妈妈说,“他就是累了,孩子累的时候就可能找碴儿闹,可可不是不讲理的孩子。他这么困,我跟他说什么道理都没用。等他明天精神好一些的时候我再细细地跟他说一说。”

  以上这三个场景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即使没有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至少也耳闻目睹过不少类似的场面。哪个家长处理的最恰当,还用我说吗?

  

  年龄长 脾气大

  相信不少家长都这样感叹:孩子越大,脾气也越大。一定要你马上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否则就惊天动地、撕心裂肺的苦恼,发脾气,撒娇耍赖,很多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是手足无措为了尽快结束不愉快的场面,有些家长被迫“屈从”孩子的愿望,有些家长则被孩子闹的心烦意乱、怒火万丈、不禁呵斥讯骂。这两种解决方法虽然都能马上获得暂时的安静,却埋下了深远的后遗症:前者,孩子掌握了“征服”家长的武器,后者,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家长的心理也不好受。

  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脾气,对于一个飞速成长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正常,并非意味着孩子性格有什么缺陷。其实发脾气这种行为时暂时的,阶段性的。

  ● 一般来说,幼儿从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发脾气大闹的现象,这是因为她们的智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语言发展的速度。小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没有耐心等待,又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就付诸行动发脾气。孩子的个性差别很大,有些孩子爱发脾气,有些孩子则比较温和。这种脾气在2岁左右达到第一个高峰,到了3岁以后,语言表达能力跟上来,会有所缓和。四岁以后,孩子更加独立更加自主,会出现新的一轮执拗,不过这个时候给他讲道理,让他自己选择后果,都比以前容易的多。

  敏锐的家长能够平心静气的接受孩子的这种特性,并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将困惑化作孩子成长的动力,耐心引导孩子学会——

  1.推迟满足自己的愿望,接受令他失望的现实

  2.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

  3.用恰当的语言而不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尖叫、哭闹和踢打来表达自己。

  首先控制住我们自己

  当然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说,孩子不发脾气是最理想的,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降低孩子的哭闹频率。

  首先,我们需要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健康的亲子关系,平时多花时间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多陪孩子玩耍,多和孩子交流,让我们自己成为孩子心灵满足的源泉,而不是玩具和零食。父母给孩子的关爱少,孩子则比较容易依赖物品来满足精神需求。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因为一时得不到某种物品而大发雷霆的时候比较少

  其次,给孩子探索世界的自由,不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一个行动自由的孩子,内心是平静的,当面对一些困惑和失望时,他能够平和的接受。相反,那些被家长限制过多,这也不许碰,那也不许摸、什么都不能做的孩子,他的内心是焦躁的、紊乱的,平时积蓄的委屈、压抑和愤怒会抓住任何一个缝隙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第三,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即使不允许他做的事情,也要以平和、商量的口气,给他讲道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他、指挥他。任何反抗都来自于地位的不平等,来自于卑微感。我们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自尊、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生活中小小的不如意。

  另外,我们应该注意到,孩子在饿了、悃了、病了、累了以及无聊的时候比较容易发脾气,就是所谓的“找碴儿”,我们需要提前预防这一类情况。

  一旦确定了孩子的要求的确不合理——到了规定时间继续玩不睡觉、在商店里看到好玩的好吃的一定要买(我们已经确认这是他不需要的)、超长时间看电视、抢夺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等等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坚持我们的立场,保持平静,面对孩子的哭闹既不动摇、也不丧失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俗话说,孩子是爸爸妈妈心头的肉,孩子的痛苦简直就是父母的痛苦,没有人能够眼睁睁看着孩子伤心欲绝的悲惨样子而无动于衷。很多时候孩子一哭起来,父母的本能反应就是答应他的要求、让他尽快高兴起来。

  然而——且慢!虽然孩子哭得可怜兮兮,却不是他无法承受的痛苦。我们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心理评估一下这个痛苦的程度,大多数情况远远没有孩子表现出来的那么惨烈。这种痛苦、困惑、失望、伤心,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走过去。

  这里边最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了自己,也就控制住了局面。孩子看到我们的平静,他也最终能够学会控制自己。一旦我们有了任何感情方面的反应,无论是怜悯、难受,还是烦躁、恼怒,都无异于把控制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左右我们的情绪,即达不到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更会将孩子置于受到身心伤害的危险之中。

  

  给家长的建议:

  当我们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开始哭闹了,我们要做到的是——

  首先:拥抱孩子,爱抚他,告诉他“我爱你,但是我不能够满足你的这个要求。”并且简单的解释一下为什么。身体的接触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尤为重要,四岁以后的孩子也许会挣脱我们的怀抱,反感我们的爱抚,我们可以不采取行动,而是以关爱的态度和语言来表达我们对他无条件的接纳。

  其次,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如果是在公众场合,不要难为情,保持一颗平常心,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这决非意味着我是一个无能的、失败的家长,别人会理解我的,即使不理解也没关系,解决孩子的问题是首位的,面子是其次的。如果当时的公共场所要求安静,则平静的引走孩子,把他带到一个可以发脾气但不至于干扰别人的地方。

  第三,在孩子发泄的过程中,给孩子共情——“我知道你想要。。。。。我理解你现在很不高兴。”同时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我不高兴、我很伤心、我难过”等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从愤怒过度到难过。今后在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不会仅仅体验幼稚的感情——气愤,而是能够体验到更加成熟的感情——难过,并且接受令他失望的现实。

  第四:不要急于“哄”孩子,更不要以呵斥来压抑孩子的情绪、否定孩子的感受,“哭什么哭?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等等,总之不要运用语言暴力更不要用身体暴力。

  第五:有了一定的发泄之后,我们可以尝试积极的引导他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议一个比较有趣的替补活动,尤其是帮助爸爸妈妈一类的事情。比如,在超市,可以请求孩子帮助我们把购物篮里的东西放在传送带上去。如果没有替补活动,则给孩子一个选择:要么停止哭泣,继续当时的活动,要么继续哭泣,但是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不参与。尤其在家里,我们可以平静的告诉孩子,“ 如果你选择哭泣,就自己哭一会,我先去另外的屋子,等你决定不哭了。来找我,我跟你玩。”要明白,只要有观众,哭闹就会继续上演,失去了观众,小演员很快会觉得索然无味,去找更加有趣的事情做了。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几点:

  1.不要威胁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闹什么,待会回家收拾你!”等等。愿望得不到满足对于孩子仅仅是失望,受到家长威胁则会深深刺痛孩子幼小的心灵,孩子会变得胆小懦弱。

  2.不要惩罚孩子——“你这么闹,不给你饭吃!”惩罚内容和哭闹的行为之间没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惩罚只能渲染家长的权威,却会造成孩子将来必须在严格的管制下才能遵守规则,没有惩罚的威胁,孩子就不自觉了。

  3.不要贿赂孩子——“别闹了,待会儿给你买冰激凌吃!”“乖乖的,回家多让你看会儿动画片。”这也是教导孩子,修正自己行为的动机是为了得到奖赏,而不是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

  

  【奶爸说】

  孩子发脾气大多时候是因为其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其心智的成长发展,不懂、不会如何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如有的孩子是通过哭闹的形势,有的孩子是急了打别人,而有的孩子则是打自己……

  这时家长的接纳和共情非常重要,孩子心里的想法说不出来、表达不出来,这时被粑粑麻麻理解了,替自己说出来了,其急躁心情自然会得到缓解,情绪也会渐渐平复下来;相反,如果家长这时不理解孩子、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只会更急,经常如此还会令孩子对家长产生不被理解、接纳的惯性思维,脾气性格会变的越来越不好

  再说一下讲道理和共情的区别,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家长都习惯性的先给孩子讲道理,有时候讲道理只会让孩子更感觉自己的情绪不被接纳,而共情是你理解了孩子,帮助孩子说出了他自己心中表达不出的想法和情绪,这对孩子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一个是不被接纳一个是被理解,其结果自然也大不相同

  我们都知道“通情达理”,先要通情才能达理,先梳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最简单的例子:你和别人发生矛盾争执了,正气的抓狂呢!你老公在旁边说:理智点!多大点事啊,发这么大脾气!至于吗?想一想,你会因为听了这话不生气了吗?还是恨不得立刻和他大吵一顿?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要先从当下的情绪中走出来,平静下来之后,才可能去想事情的对错与否

  在孩子情绪平静时,我们可以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绘本(如《我的感觉》系列)等方式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及如何合理的表达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的表达方式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如家长日常的言行举止及平时对孩子的态度。如果家长本身就急躁,孩子耳读目染甚至自己受到家庭暴力,那他表达方式一定也是同样的方式。孩子就是养育者的一面镜子,所有你能从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都可以从养育者身上找到根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治疑难杂症,拿走,不谢!
上海热线亲子频道—— 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别把教训当教育!这些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您掌握了吗?| 家长慧
教育男孩的禁忌,原来这些年我们都做错了!
孩子闹脾气,家长不要只讲道理,这2个方法一定要学会
李玫瑾教授:孩子常用哭闹要挟你,做到4个基本原则,轻松解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