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至少主动做成一件事|刻意练习

你好,我是周岭。

在前两个主题中,我们一起审视了目标,确定了周期,把最重要的两个心法和大家进行了定位和讨论。虽然看起来可能显得有些空、或者是有些虚,但这两点真得非常重要。我说过,如果这两个大问题不花心力先想明白,后面的方法论有可能都会失效,但如果你想得足够清楚的话,那么你也可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那么今天的刻意练习呢,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所有人,所以请大家多一份细心,认真的思考。学会了这个方法,对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帮助。

就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碰巧我的读者曹红跟我分享了她自己的几点体会,我一看内容,当时就会心一笑哈,因为真是心有灵犀,她的体会和故事好正是我今天要讲的刻意练习的核心,所以,我今天不妨就从她的故事开始。

第一件事说的是跑步,她说:之前我是要求自己每天跑步1小时,靠意志力也坚持了蛮长一段时间,但是最后还是中断了。最近我调整了跑步的时间,改为每次30分钟,没有特殊情况,尽量每天跑步,最好不要少于一周4天。调整以后发现,我可以不用太靠意志力去做这件事,而且会有主动想办法去坚持,并且做完后会很放松,不像之前那样,连续跑一个小时会很累、很难受。真的能感觉到现在的这种“主动做”和原先的那种“靠意志力去做”,体验完全不一样。

第二件事说的是学英语,她说:原先每天学习1个小时,会烦躁,但现在改为每天30分钟,时间一到就不学了,这样反而可以坚持每天学,不厌倦。另外,她发现在CPA考试前看书看不进,但是听培训课件是可以学进去的,所以就调整了学习计划,准备先听懂培训课件以后,再看书。

最后她总结:找到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比单纯的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更重要。以前一直以为,时间很宝贵,每天需要多花时间,才能学好,才能达到效果,其实那是因为自己急于求成,想要快速见效,但是这种状态反而不容易坚持。现在降低了难度和标准,自己的行动力反而能够持续地增强了,虽然达到目标的时间可能会变长,但是我相信,这样的坚持最终可以产生复利效应。

不知道大家听了之后,有什么感想?曹红的经历,最大的启发在于主动降低强度和难度到自己可承受的最佳范围内,使自己既保持了学习的挑战性,也保留了学习的成就感。她的这个主动调整非常可贵,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反直觉、反天性的。想想看,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会告诉自己要很努力、很拼搏?是不是想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标准?是不是经常给自己打鸡血,然后告诉自己咬牙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我们的默认思考模式,对吧?但是,默认的不代表是科学的,那么科学的是什么样的呢?请看下面这张图。

好好地看看这张图哈,我们的能力范围就是这样分布的:最里面绿色的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因为很熟悉了,没有挑战性,经常呆在这个区域,就很容易因无聊而走神,水平也难有提高;最外面红色的困难区是我们还难以掌握的,因为挑战太大,很容易产生畏惧和痛苦,经常呆在这个区域,会使人不自觉地逃避。逃到哪里去呢?通常是逃回到绿色的舒适区,就像小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惊吓,第一反应肯定是回到妈妈的怀抱里寻找安慰一样。

而中间紫色的拉伸区呢,是我们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在这个区域,尤其是靠近舒适区的边缘,人们既能体会做到的成就感,又能感受到一点小小的挑战,经常呆在这个区域,不仅会让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的向外增长,而且还能让人保持乐趣和专注,继而保持持久的动力,从长远看,这里正是进步最快的地方。

我们再回头想想曹红的经历,她一开始的状态就是在困难区,对吧?每天跑步跑一个小时,学英语学一个小时,然而呢?因为感到太困难、太痛苦而总是中途放弃。这是不是非常符合我们的鸡血模式啊?尤其是缺少经历的年轻人,总是想要太多的目标、太大的目标,又希望周期很短,很快就能实现目标,于是不自觉地就把自己架到困难区上去了,对吧?这和我们前面两周讲的“目标”和“周期”主题开始关联上了哈!所以,我们总是兴冲冲地开始,火热朝天地做上几天,然后很快就没劲了,做事情半途而废就是这么来的!

这三个区包含的可不只是学习这一个领域,在我现在能观察到的任何领域,几乎都要遵循这个规律,不信的话,我给大家举些例子。比如健身,每次推举受力,其实都是肌肉撕裂的过程,这种轻微的撕裂会让人产生酸痛感,经过休息和营养补充,肌肉就会开始修复,修复过后就会变得更强壮。所以,每次教练让你再坚持一下,做到力竭,就是逼迫你走出肌肉的舒适区到拉伸区,当然专业一点的可能会离舒适区边缘更远一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做到有些吃力就可以了,这样不会很痛苦,也能持续进步,否则上来就是高强度,过程中很痛苦,好几天也恢复不过来,后面就很容易打退堂鼓。

再说说运动,就我们普通人而言,每次保持30分钟的强度是最合适的,因为人体在运动中会分泌睾酮这种快乐激素,让人觉得快乐和亢奋,而睾酮的分泌会在30分钟左右达到最高峰,在这个时候停止运动,你就会觉得运动是一件非常让人愉悦的事,也会很期待下一次运动。但是如果超过40分钟,身体分泌皮质醇这种压力激素的速度会超过快乐激素,运动就慢慢成了一种负担,所以太大强度的运动反而会让人觉得痛苦和不舒适,适量的运动让人更愿意坚持,过量的运动反而让人痛苦。

我们很多人都想养成跑步的习惯,或是通过跑步来减肥,对吧?但是有的人很刻苦,上来就猛冲,以为那种痛苦感就是努力,其实不是的。专业教练给出的方法看上去更像是一种偷懒的状态,比如,教练会建议你保持慢速跑,慢慢加速,直到自己感到有点气喘的状态,保持1-2分钟,然后改为快步走,调整呼吸到舒适,然后继续加速到有点气喘的状态,继续保持1-2分钟,如此反复循环。你看,每次都到舒适区的边缘坚持一下,然后回到舒适区停留一下,调整好了再到舒适区的边缘坚持一下。

这种模式不仅符合“拉伸区”的原则,而且燃烧身体脂肪的效果也是最好的。随着练习的增加,自己达到气喘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刚开始可能稍微一跑就气喘了,但一两月后,你可能跑上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气喘,到那时,原来的拉伸区就已经变成你现在的舒适区了,能力就是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如果上来就猛跑,看起来很努力,自己也很痛苦,但实际上既没有最佳的锻炼效果,也很容易因为体验太痛苦而放弃的。

再说说早起,很多人早上醒了却起不了床,特别是冬天,因为从被子里出来很冷 。被子是舒适区,室内温度的高低决定你出来之后进入的是拉伸区还是困难区,所以有条件的,不管是开空调还是暖气,让室内温度和被子内的温差尽量小,从被子里出来就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了。如果你习惯早起去室外跑步,那最好在室内先做好热身,等身体热了再出去,这样就会很适应,不然直接到寒冷的室外,就会很痛苦。当然,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早起运动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设置好梯度,每个阶段都是直接从舒适区到困难区,然后体验很差,痛苦地放弃。

再说说学习,学习不好的同学感到与好学生的差距,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努力比拼对吧?也去做那些比较难的题目,结果呢,人家学得挺轻松,自己学得很痛苦,差距越拉越大?为什么,因为同样的学习内容,对别人来说可能刚好是拉伸区,但是对你来说是困难区!在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沉住气,主动降低学习难度,就跟曹红一样。

在《高手学习的三驾马车》这本书中,作者就描述了这个方法,他说:那些看一眼就会的题目不用管,那些看一眼一点思路都没有的题目也不用管,只花时间做那些看上去有点难,但稍微努力一下又能做出来的题目,或者多做那些自己会做,但又很容易出错的题目,这样的学习,进步最快。另外,还有一些同学不懂这个原理,始终在重复做那些会的题目,看上去很努力,实际上都在舒适区打转,没什么用,属于低层次的勤奋。

知道了这个原理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哪些内容是自己的拉伸区,然后在这个区域内努力,对吧?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低落的情绪里。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了呢?那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孩子学习的拉伸区,然后指导他在舒适区的边缘努力,而不是看到孩子考不好时,一味的冲着孩子发脾气,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对标优等生,给孩子加量加难度,这样没用,大家都难受,效果也很有限!

另外,很多人说自己学习时经常分心,注意力不集中,不专注,怎么办呢?其实也是一样的,你可能并没有刻意地去关注和调整自己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么面对太难的问题,畏惧发蒙,然后不自觉逃避,开始幻想轻松有趣的事或看手机;逃到舒适区,去做那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内容,然后又会因为无趣而发呆走神。如果你是家长,发现孩子经常走神,通常也是这两种情况,学会帮他们调整设定学习内容,就会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另外有一些人,学习确实很刻苦,特别是那些考研党,持续学习的强度非常大。但是也经常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到最后累得不行的时候再休息时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疯狂的沉迷娱乐和手机。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精力下降太多了,以致自己的精力水平很低,而抵制诱惑也是需要意志力的,这个时候意志力不够用了,然后就失控了。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每次学到感觉有点累的时候就主动停下来休息,恢复精力水平,让自己不要离开精力舒适区太远,这种番茄钟的主动休息模式可以大大提升学习耐力,学习效果也更好,而且学习结束以后也不容易意志力失控。所以很多学习好的孩子,看不去并不刻苦,甚至还有时间玩,其实是有道理的。

再说说阅读吧,很多人想读书,于是根据别人的推荐买了一大堆书回来,结果自己看的时候,感觉那书根本没有别说的那么好,晦涩难懂,自己根本读不下去,没过几天,阅读的兴趣就消失了。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别人认为很好的书,但是因为自己缺少相应的知识背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那么这本书就是自己的困难区,这个时候不妨先把这本书放一下,看看其它那些自己刚好能看懂,但有一点点难度的书,这些书刚好在自己的舒适区边缘,是最适合自己当前水平的。当然,《知音》和《故事会》或是手机新闻肯定是不行,这种太通俗的属于舒适区内容,读再多也不会有长进。

我以前读《穷查理宝典》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这是投资大神查理·芒格的书,各路大牛都说非常好,但是我自己因为缺少经济领域的信息背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怎么读都觉得收获很少,后来就主动停下来了,等以后信息补齐了再去读。刚才我们说的都是练习和学习,是需要努力的,让人付出的事情,那么,面对那些不需要努力,可以直接享受的事物时,结果会怎么样呢?比如你上了大学突然有了大量的自由时间,或是你突然中了五百万大奖?

很多学生经常跑过来跟我说,上了大学之后,一下子没有了高三的那种紧张感,虽然刚开学的时候还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自律,但很快就开始变得懒散,宅在寝室里打游戏,经常沉迷手机,刷抖音,无法专心学习,尤其是在自己独处,一切由自己决定的时候,最后总是不自觉地选择那件最舒适的娱乐,其实这就是对自由掌握能力不足,突如其来的大量自由一下子超出了自己的掌握范围太多,就失控了。

中五百万大奖这个事,估计在坐的没几个人有这种运气哈,不过我们可以看下别人的经历,2002年英国男子卡罗尔中了970万英镑,一夜之间从一位垃圾工成了超级富翁,然后他开始买豪宅名车、吸毒赌博,七年后全部挥霍一空,妻子离他而去,最后不得不重做苦力,靠救济金生活。2006年英国女子温迪格雷中了100万英镑,结果一年内败光,沦为穷光蛋。据统计,美国彩票中奖者每年的破产率高达75%。听到这个消息,你是不是想说:让我来试试,我肯定能成为另外的那25%。我劝你还是算了吧,不要太乐观,任何距离我们能力太远的事物,我们通常都无法掌握,无论是痛苦的还是享受的。

最好的状态,是获取与自己当前能力相匹配的财富或自由,在自己能力区的边缘不断地往外增长。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有所启示?应该在孩子的教育上,多关心他们,不断地了解他们当前对自由、对财富、对困难的掌控程度?在适当的时候,给他合适的放权或鼓励?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明智的。看看有些家庭,从小溺爱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很大的决策权,让他自己决定吃什么、玩什么、做什么?结果呢,孩子根本没有相应的掌控能力,最后变成了自以为是、不顾他人、不顾后果的“白眼狼”。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真的是说一晚上也说不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观察、去发现。我们常说底层、底层,什么是底层?在我眼中,这就是底层,越是底层的概念,它能解释的现象就越多。你掌握之后就可以自己解释,比如有人问你,练习写作是日更好啊,还是周更好啊?你就可以这样回答:不管哪种方式,关键是你有没有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进行练习,不然即使保持日更,但输出的东西都在舒适区随便写写的,写再多也没用,对吧?这样的回答既能给出开放的答案,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从今天的这个底层概念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不管我们去做什么,不管当前做得怎么样,肯定会有收获和改变,就算你的起点再低,但只要让自己始终处在舒适区的边缘持续练习,这个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拉伸区也就不断地往外扩展,以前的困难区也会慢慢成为你的舒适区,所以成长是必然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确定:速成也注定是不可能的,对吧?我们承受不了与当前不对等的机遇。如果现在给你一次写出10W+的机会,然后呢?来关注你的人一看你的公众号里面的文章啥也不是,肯定转头就走了,所以,离你能力区太远的机会给你也抓不住,但是等你能力积累足够大,你能承受的机会也肯定是你现在不敢想象的。

在上个主题结束时,我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要担心把周期拉长后自己的付出会没有回报?答案就在这里。因为成长虽然无法速成,但只要遵循规律,在能力的舒适区边缘练习,就肯定会变好,再加上和时间做朋友,你定能大概率找到理想中的自己。

我把这张图再发一下,大家再好好看看,回味回味。说了这么多,我们只说了“刻意练习”的核心部分,接下来我正式向大家介绍“刻意练习”的四要素全家福。

刻意练习四要素来源于《刻意练习》这本书,所以说它是学习圣经一点都不为过。完整的刻意练习包含目标清晰、极度专注、及时反馈和拉伸区练习四个部分。我们刚才讲的那幅三个圆饼图其实就是这四个要素中的最后一个:在拉伸区练习。为什么说它是核心呢?因为其它三项都是围绕它的,要么是促成它,要么是它导致。从名字上看,另外三个要素都其貌不扬,似乎很普通,但是其中的门道可不少,下面我就简单地和大家叨咕一下。

先从第一个目标清晰开始,这一点非常有意思,它能解决我们很大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难题时会一筹莫展,卡在那里,行动力丧失,对吧?虽然我不能说出每个人的难题是什么,但问题的根源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那个问题太大、太模糊。所以,你只要遵循这一个原则就能搞定得七七八八,那就是拆解目标,把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任务的难度立即就可以从困难区下降到拉伸区,然后你就可以慢慢的行动了。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写过,提高一个人的行动力,最重要的就是大脑的清晰力,所以说,任何一个执行力强的人都是拆解任务的高手。这是第一层含义,从困难区到拉伸区。

第二层含义则相反,是从舒适区到拉伸区,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举个例子吧,出租车司机天天开车,但他们的车技永远也比不上专业赛车手,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出租车司机是用习惯在开车,他只是在舒适区内积累时间,而专业赛车手,每一次练习都要思考每一个动作的如何优化改进,在他的意识里,始终要去关注很多要领点,这些要领点就好比是行动中的小目标,所以专业赛车手的练习时间可能比老的出租车时间少很多,但是他们始终在拉伸区内练习,驾驶水平可以达到很高。

我们很多人学习或练习的时候就像普通出租车司机,虽然能投入很多时间,甚至要冲刺10000小时,但是在过程中,却是不动脑的重复,没有关注的要领点,经常分心走神,这就是在舒适区内打转,效果非常有限,甚至给自己一种很努力的假象。

这种状态下,学习的时候在分心走神,跑步的时候在分心走神,睡觉的时候也在分心走神,做什么事都不会有太大的长进,这就是舒适区的最大特点,反过来说,拉伸区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关注点,关注点越多、越细致,你的感知力度就越精细,提升的效果就越大。所以,跳出舒适区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发现和收集那些要领点,也就是每次行动的小目标。

比如练习弹钢琴的时候,不是一遍一遍的重复,而是分成一小节一小节,然后每次只练那些出错最多的地方;比如背单词的时候,不是一遍一遍的重复,而是看完之后,合上书测试自己,把出错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不停地重复这些出错的地方,直到全部掌握;比如冥想的时候,不是往那一坐,然后思绪开始天马行空,而是刻意地关注到视觉应该想象看到什么,听觉应该默念什么样的提示语言,感觉应该感知哪个部位,你在练习或学习的时候,要关注的要领点越多,你就会越专注,不容易走神,提升的也越高效。

我给大家讲个自己的故事。有一年单位里接收了一波年轻人,按照传统,新人和老人会有一场欢迎篮球赛,说白了,这是老同志要给新同志一个下马威,那些老同志个个经验丰富,而且配合默契,每次来新人,都要虐他们一次,从来没有失过手。正好这波年轻人在我手下分管,我通过观察,发现他们的优势是体能好,但劣势是很容易受老同志影响,在传接球的时候特别容易失误。于是整个比赛中,我就给他们提了一条要求:确保传球、接球不失误,然后牢牢地盯住这一点,不断地提醒他们,结果那场球居然打赢了。我那时候并不知道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现在想起来才知道,这就是刻意练习,因为过程中有明确的要领点,效果就会不一样。这和我们平时自己嘻嘻哈哈的打着玩完全不一样。

如果再进一步,我们会发现,只要给的时间够长,其实在任何一个领域内要想做好,都并不需要特别努力或者勤奋,甚至采取一种极为消极的懒人策略都可以比别人进步得更快,只要你肯动脑子。比如,你完全不需要去过多的研究、学习新要领,只需要把每次犯过的错误记录下来,然后争取下次不要再犯就非常了不起了。你看,学霸们的错题本就一种刻意练习,他们把出错的地方明确出来,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消除它们,这个过程既有明确的学习点,又让自己处于舒适区的边缘,不进步才怪呢,而普通的同学往往愿意做大量的简单的重复练习,看上去很努力,但进步很有限。

不管在什么时候,我都极力建议大家写每日反思,因为每日反思就是这种策略:把每天触动到自己的感悟或困惑梳理出来,它就成了你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要领点,也是你之后每一天中要明确的小目标,经常反思的的人对生活感知的精度要高得多,自我提升也快得多。想想看,如果自己没有反思,每天就像流水一样度过,这不是和出租车司机开车是一样的吗?只是增加了自己年龄和驾驶时间,但很难说有多大的长进。

我们再看这个图,其实做好了第一点,那么第二点极度专注也就自然有了,其实第三点反馈也有了。像自我测试、反思、错题本这些方式都是自我反馈,它能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关注的要领点和小目标。另外,在第一个主题“目标”中,我鼓励大家输出,这其实也是获得反馈的途径,不管你水平如何,每次做到当前最好,然后输出分享,你就能收到反馈,这些反馈会让你越来越精进和专注。当然,如果有专业人士帮你指导,那就再好不过了,所以有一个好的导师就很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本次主题的全部内容。汇成一句话就是:成长不需要靠打鸡血,不需要拼意志力,保持在舒适区的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就好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你肯定能塑造出理想中的自己。你现在肯定理解,这不是鸡汤鼓励,而是科学规律,虽然它无法速成,但确确实实是成长的真相,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适用的策略,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行动了。

这堂课虽然现在只卖9块9,但如果你真得入脑入心了,别说99了,就是999也买不到这样的思考,希望听到的人能珍惜,实践出远超过这个价格的价值。好的,现在方法有了,我们接下来谈一谈策略——深度学习,不过在开始下一个主题之前,我建议你再花点时间好好消化一下,尽量将其据为已有,当然你也可以先听完整个过程再回过头品味,总之不要错过它,我们下个主题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舒适区边缘:可盘万物的方法论!
人生必修的禅语 之二【收藏系列】
2022.09.17每日感触
【认知觉醒】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努力(1)
增强意志力的五种方法
【领读分享】《认知觉醒》分享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