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初探
 
 
 
 

 

   摘要:所谓新型互助养老,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以老人为主体的集体生活模式。通过自己寻找,在同城或同乡当中,像报名参加兴趣班一样,把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组织在一起,大家凑钱,选出几个代表作为管理者,由政府相关部门派人进行监督,并且提供政策允许的资助。我们以前所说得任何一种养老模式,往往是由政府或某些机构设置各种条条框框,老人无论是自己花钱还是国家资助,都必须按照别人制定的规矩来,自己虽然也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往往属于被管理者,有时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或者需要些的服务时往往身不由己。而新型互助养老则不同,这种模式虽然也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老板”不是别人,是他们自己,而管理者则是他们聘请过来的经纪人,如果经纪人做得不好,他们有权将其解雇,这样一来,养老机构的服务自然就比较容易做到相对完善。

关键词:新型互助   自己作主  兴趣相投  政府引导  老有所乐

 

   引言

老年性社会,关于养老的话题一向受到重视。

各级政府为了保证老年朋友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做了大量的工作,许多社会学家和民政工作者们为此更是尽心尽力。养老问题,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社会稳定。

我们如果把老年人的未来当成一个问题去解决时,在千头万绪当中,总有一些让我们遗憾的事情无法避免。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让我们站在老人的角度,不是把养老作为他们平安度过余年的唯一手段,而是选择一种恰当并且可行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觉得老之将至并非是一件痛苦的事,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开开心心地学习、工作和娱乐,既不岐视他们,也不必过份地将他们视为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坐吃等死的无用之人,也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年轻人的累赘,让所有的老年群体都能感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人生意境,1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新形势下“中国梦”的真谛。

 一、正确面对老龄化问题

社会老龄化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则显得尤其严重。——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经济条件好,人的寿命就会得到平均提高,这样,老年人的比例自然就会逐年上升。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的了老年性社会。

  美国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老年人社会,而日本则在60年代开始进入老年性社会。有人说,老年性社会没有了人口红利,经济发展会出现停滞,这种观点其实非常片面。众所周知,四十年代的美国和六十年代的日本,正是他们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

   上海从1994年开始进入老年性社会,从1994200410年,上海年平均GDP超过了10%,是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10年。

   江西的整体经济比上海要落后10年甚至更多,而江西进入老年性社会则在2005年。到目前为止,江西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610.92万,占总人口13.45%。截止2014年底,全国老年人口数是2.124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15.5%,江西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与江西整体经济在全国排名相吻合。我们的这种人口结构,相对于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0%以上的现状,从表面上应该还不算严重。但如果将江西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拿出来比一下,问题就出来了。2014年,江西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5708.6亿,全省人均GDP34737.0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我们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比日本60年代人均GDP1000美元要高不少,但考虑到物价水平,现在5000美元肯定比不上60年代的1000美元。

   因此,我们仍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江西省属于“未富先老”的地区,养老对政府而言,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

   除此之外,江西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农村老龄化比城镇老龄化的比例要高出近2个百分点,这与全国的老龄化结构恰恰相反。大家知道,目前江西农村人口的就业方式主要以进城打工为主,而这些打工一族则主要是青壮年人口,也就是说,目前留在农村的人口除了少数留守儿童(很多儿童也随父母进城),大多数则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部分人群的养老问题可能比城市居民更加严重。

   由于年龄结构问题,人口老龄化现象所产生的问题比较复杂,古今中外都不存在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模式。从现有的养老模式来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养老的主要模式,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体现,短期内无法改变。这种格局,成为了中国老龄化对社会整体压力的一种缓冲,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家中开始出现两代老人,即60岁以上的老人上面还有80岁以上的长辈,问题就可能更复杂,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赡养与善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老年人就特别尊重,老年人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一点,世界各国都无法与之相比。据说日本在接受中国古代文明之前,家中的老人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往往要被后代送到山上自生自灭。2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尊老习俗与制度始于《礼记》,据《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大概意思是,人到了60岁,就算老年人,可以指使人干活;70岁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退,应该交代家事,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80岁、90岁,已是耄耋老人。从夏、商、周以来,各朝各代所制定的礼法都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照顾。即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但尊敬老人的传统依然是诸侯各国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管子?入国》就提到过,政府掌病的人要定期看望老人,对老人的身体要定期进行检查:有公职者,70岁以上3天一问;80岁以上2天一问;90岁以上每天问一次;对民间老人,则每5天问一次。

   汉朝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官府就推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特别是对“家庭养老”,有着极严的规定和要求,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不养,在汉朝系重罪。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汉律规定,不赡养老人者或被“弃市”。此外,朝廷每年还会直接给民间老人(庶老)发放食物。如汉文帝刘恒即位当年就下诏: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

  我们在一些古装戏里,经常会看到一些老人手持等身长的手杖,这个东西在汉朝可是老人身份的象征。开始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才可以拥有,这是皇帝亲自授予的,叫做“鸠杖”或“王杖”,后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也可以得到。与之相配套的是《王杖诏令册》:规定了70岁以上老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其中有一项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诉。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唐朝的尊老养老则更上一层楼。唐朝不仅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唐大诏令集》记载,“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我们知道。八十岁以上的人,肯定自己吃不完用不了这么多,多数还是被其家人享用。其目的就是鼓励有老人的家庭应该善待老人,让天下人充分认识到,家有一老,其实是有一宝的道理。

   其实,中国很早就有“养老院”,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曾于公元521年在都城建康创办了“孤独园”。到了唐朝,这样的养老机构就基本上固定下来了。武则天时代虽然喜欢用酷吏,但对老年人还是相当重视,她在位时,就倡导开设了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到了宋代, “养老院” 制度就基本完善。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田院”的养老机构,后来又开设了“居养院”,南宋则叫“养济院”等。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慈善性质的养老院。入院老人的年龄,也放宽到了50岁以上。同时,民间养老院也普遍兴起。明、清两朝的养老院仍如南宋一样,称为“养济院”,朝廷继续发展官办、民办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养老机构。

  说完了古代,我们再来看看国外。

以日本为例,自从日本派出“遣唐史”之后,不仅带去了先进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把我国一些优良的尊老养老传统也一并吸收,日本自奈良时代(公元710年)以后,老年人的地位便有了极大的提高,弃老习俗已很少出现。明治维新后,日本政治制度完全西化,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二战之后,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迅速成为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日本国的人口老龄化也开始出现,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2012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7岁,居世界第一。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是80岁,居世界第八。男女合计的日本人口平均寿命为84岁,位居世界第一。

  有资料显示,目前每5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个年龄超过了65岁,日本的老人化程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其65岁以上的比例人群,更是我们江西的3倍以上。

  但日本是世界上养老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当我们把人口老化当作不利因素之时,日本却在这方面看到了商机。围绕庞大的老年人口,日本社会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医疗看护、养老居住、老年旅游等产业。日本政府已将其中部分产业定为日本经济未来的增长点,并希望通过抢占先机,将相关产业建设为日本的优势项目,参与未来国际竞争。

  在日本,政府、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均可建设养老设施。政府主要提供基本福利范围内的养老设施,而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则根据老年人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建设相应的商业或公益性养老设施。日本国民平均寿命位居发达国家前列,6070多岁的老年人普遍身体状况较好,因此,中产阶层以上的老人主要是在自己家中养老,需要时则聘请上门看护服务。但是,也有大批中低收入阶层人士居住于相对生活成本较低的养老院。

  1963年,日本颁布了《老人福祉法》。此后,日本政府将养老设施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短期居住型、长期居住型、疗养型、健康恢复型等,养老设施社会化建设和运营的过程,同时带动了一大批类似“老人用品专卖”、“老年餐饮专营”、“老人之家管理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企业发展,形成了以养老设施为核心的“养老院经济”产业链,其发展的势头十分稳定。

不过,日本目前也已经出现一些类似于我们现碰到的问题,日本目前65岁的老年人已有2600多万,而养老护理人员却严重不足,目前全国只有120万名护理人员,每20个老人不到一个专业护理员。由此可见,即便像日本这样养老做得最好的国家,也同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而我们江西,无论是从养老经验还是经济实力,都有无法与日本“同日而语”,所以,关键是找出符合自己特色的养老之路。

三、九江瑞昌民间自助养老模式启示录

20145月,省人民政府《关于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指出:近年来,我省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但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床位仅17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床位仅2万余张,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不足2000个,存在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扶持政策不健全等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养老问题千头万绪,不是发一、二个文件就能够解决的。在目前政府投入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既少花钱,又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要做好养老事业,首先要清楚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虽然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老人们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但基本的共性就是:老人都害怕孤独,老人们都留恋熟悉的环境。很多案例也告诉我们,一些被子女孝敬的老人离开家乡,跟孩子在城里享福,结果福没有享到,身体和精神状况却每况愈下,有的甚至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这也就是很多农村老人不愿意跟孩子进城住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如果老俩口都还健在,彼此之间有个照料,情况还好一些,难就难在那些孤寡老人。20137月,一则看似很平常的新闻报道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这篇报道说的是九江瑞昌市横港镇山里雷村,9位留守老人自愿住在一起,互帮互助安享晚年的故事——

   9位老人大家庭的组成,得益于两位同村村民的发起和资助。今年81岁的雷在富老人是一位退休干部,触动他发起组成和资助这个大家庭的,是去年发生在村里的一件事。当时,村里的一位老人去世了,由于子女都在外,老人去世两天后才被发现。“现在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或者搬到城里住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办?于是我就想到把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召集到一起住,这样相互之间有个照应。”雷在富说。他的提议立即得到村里老人们的响应,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随后,其中一位老人的侄子雷在栋主动找到老人们,热心地提出将自己的房子免费让给老人们住,房间里的电视、炊具等家具,也一并给老人们免费使用。有了房子,雷在富老人个人又捐出了7000多元,把房子进行了修缮,为老人们添置了生活用品。201211月,9位老人搬到了一起,开始了大家庭的生活,每个月伙食费等支出都有专人记账,算好账后大家平摊,相互之间从来没有闹过不愉快。3

 

   该报道出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很多人觉得,这种自助式养老模式,特别适合那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然而我们回过头来认真想一下,九江瑞昌民间自助养老模式也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门道,像这样的现象,全省各地农村都常见,为什么唯独这里能做并且做得很好呢?这里面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有一个好的牵头人,雷在富虽然家在农村,但他原来是一个乡镇干部,有文化而且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二是恰好一栋符合大家居住的空房子且可以免费让这些老人居住。如果把这两个因素去掉,即便其他8位老人都有这样的打算,他们也不可能将设想变为现实。

 也就是说,如果其他地方如果想模仿他们这种方式,就必须首先具备前面指出的两个先决条件。

  如何能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实现这种民间自助养老模式呢?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在没有带头人的情况下,政府(主要是县乡村民政部门)可以出面牵这个头,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解决,其次就是房子的问题。现在农村空置的房子其实很多,如果没有,随便找一块空地,乡镇或县里面就可以批,建一栋200平方米的两层楼的房子,总价不会超过20万,这比建一个正规的养老院要少得多,如果是现成的旧房,价格就更低。

根据这样一种思路,城市自助性养老也可以建立起来,而且方式方法比农村更加灵活。很多城市的新建小区的公建房,其实是小区居民的集体财产,有些做了物业管理用房,也有一些仍被开发商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擅自出租给第三方,对于这样一些公建用房,民政部门应该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通过从房管部门登记资料入手,把这些房子直接划给做小型老年公寓。(以后新建小区如果将老年公寓作为开发商配套设施之一的话就更好操作)

城市居民养老,除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进入正规养老院之外,其它老年朋友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说有的喜欢京戏,有的喜欢钓鱼,有的喜欢旅游等等,可以相互邀请在一起,组织在一起集中养老,其晚年要比单独居家养老幸福得多。我们以前所说得任何一种养老模式,往往是由政府或某些机构设置各种条条框框,老人无论是自己花钱还是国家资助,都必须按照别人制定的规矩来,自己虽然也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往往属于被管理者,有时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或者需要某种特殊的服务往往身不由己,而新型互助养老则不同,这种模式虽然也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老板”不是别人,是他们自己,而管理者则是他们聘请过来的经纪人,如果经纪人做得不好,他们有权将其解雇,这样一来,养老机构的服务自然就比较容易做到相对完善。过去要在一个城市找到很多相同兴趣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就不是一个问题。

而政府相关部门在这里只要起到一个监督与指导者的作用即可。

所以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设想:

1)、城乡互助式养老的单个规模不应太大,像瑞昌横港山里雷村这种9-10人最为适宜。

2)、农村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城市则以街道、社区为单位,条件允许的都应该鼓励、引导他们自己去做,不是搞试点,而是全面放开。民政机构实行登记制而不是许可制。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要以服务为主。

3)、将基层医疗机构与城乡互助式养老单位挂钩,实行专人服务,并与全民医保体系相结合,超出医保范围的家政护理等费用,由政府实行购买补助。

营建自助养老院的经费来源渠道有很多,政府民政专款拿一点,各级财政补一点,社会各界包括一些企业赞助一点,老人们自己也拿一点。如果民政部门牵头,各大小媒体凑凑热闹宣传一下,应该算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养老模式,特别适合咱们江西这种欠发达的地方,可以说是花少钱办大事。

总之,我们必须牢记,新形势下的养老问题,不是简单的救助救济,而是如何让老年人快快乐乐地享受人生。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中国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络互助养老
“新型养老”火了:既不用去养老院,也不拖累子女,你会选择吗?
一文谈透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模式,你的归宿在哪?
2亿老年人,正在悄悄上网
从日本老龄化红利,看人生下半场的产业机会
联合国倡导的“积极老龄化”这么好,可叹95%的老人不知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