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学而》第二则,也许,你并不了解

1.2——《雅兰读论语·学而》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导读】

《学而》第一则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要具备怎样的学习精神、品性和心态。

本则则转向探究人生之道——

人类究竟为什么而活?生活的立足点或者根基是什么(相对安定和平的家庭秩序,社会秩序)?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的生活?

这一则若不能把它放到整部《论语》,整个儒家思想体系,整部中国历史,整部世界史及宗教发展史中进行综合考量对比,则很容易得出孔门提出的“孝弟”思想(即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思想家、学者一致主张的“以孝治天下”思想)是把中国人禁锢于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精神枷锁,是为维护封建统治和家族宗法制度,实行封建统治的手段等肤浅偏激非理性认知。

中华文明是起源于使命的天道文化。天地之道本有序,自然也有序。人类,作为天地自然中的一份子,也只有活在相对安定、和平有序的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利于人类本身的活动才能展开。而且,井然有序也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

天道文化敬天畏地,对生命的缘起“道”和天地化育之恩充满了虔诚和敬畏,这种对天道的虔诚、敬畏和感恩体现在人身上,就衍化成了对父母的大孝和敬畏、对家庭对社会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义务。此大孝和敬畏之心及相应的责任义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没有丝毫迷信色彩,这种基于对天道的敬畏、虔诚。感恩提炼出来的孝道文化形成了一种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有治人无治法”的高妙的社会管理艺术,并进而造就了中华民族一种源于良知的习惯性理性自制。这种源于内心的理性自治又造就了中国人血液里的遵纪守法本性。这份理性自治是人类真正的民主,是梁漱溟先生口中的“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之早熟者”,是英国剑桥教授马丁雅克口中的“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在文明的程度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国家”。基于此,说孝道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国家观念,国家信仰的开始,是古老中国的没有宪法之名的宪法,是几千年历代王朝的社会管理根本之道,毫不为过。

COVID-19病毒在全球的爆发,不仅是大自然对世界各国及其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较量。世界疫情大考,事实证明,唯有中国可以信赖,唯有奉行儒家文化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佼佼者!对此,孟子说“ 爱其亲,畏其上,世永昌。”因为源于道法自然天道的用以维护、稳定群体社会关系的孝弟思想是人类共同的最低是非标准和社会基本关系得以存续的最低保障。

【雅兰读经】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有若”,孔子弟子,鲁人,名若,字子有,外貌酷似孔子,被尊称为有子,少孔子四十三岁,为孔子晚年来从学者。

“孝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孝弟出于性,为人孝弟,其性则顺。

“好犯上者”,犯,侵也。上,谓在己上者。通俗讲,“上”,指的是社会地位,财富,个人声誉等超越自己的人。

“鲜xiǎn”,少也。《释诂》云:“鲜,罕也。”故为少。此用法贯穿整部《论语》。

“作乱”,逆理反常的行为。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根据整部《论语》和孔门儒家思想体系,“好犯上”指的是那些容不得他人社会地位,财富,个人声誉等超越自己,而又好逸恶劳,也不想通过正当渠道积极进取,改变现状,专以破坏、侵犯、捣乱他人及社会现有安宁秩序为乐的人。

犯上,不犯上现于迹,  不好犯上在心 。有子不说不犯上, 而言不好犯上,除了言明心无犯上之好,则必无犯上之迹外,还道出了这个泱泱古老文明大国尽管历经多次外族入侵磨难却能始终屹立不倒的秘密。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是古老中国的无宪法之名的宪法,是历代王朝统治之道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国家观念,国家信仰的开始。

犯上者常始于不顺 , 作乱者常始于犯上。  孝弟,顺矣。故好犯上者少。  不好犯上则顺之至,  故言,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在这里要提醒诸位读者君的是,孔门之“孝弟”思想并不是愚忠愚孝,“不犯上”也不是无条件服从。《易》言:贞固、贞吝、贞吉,贞凶。源出于《易经》思想体系的孔门原始儒家思想自也不会是拘泥于教条的形式主义。这从《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之”及后面篇章的“君子贞而不凉”、“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还有《礼记·孔子家语》记载的“曾子耘瓜”故事 ,及至”孟子的:“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都可见一斑。《易·乾》曰: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随着《论语》的学习及对其他先秦经典的深入,诸位自可验证婴孩此说是否属实。

限于篇幅,只附上“曾子耘瓜”故事——

原始儒家真正的孝弟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

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

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礼记·孔子家语·曾子耘瓜》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务”,专力也。

“本”,根基也。人之根基立而后可大成。

“仁”,人也。为仁即为人之时行仁。不为仁,便不可为人。不可为人当然属于禽兽了。

“与”,表示谦退的词,译为“吗”或“吧”。

“本立而道生”,孔门之学所重在道。此处的道,即仁道。仁道之本在仁心。仁心在内,而仁心的体现最终是要有立足于家庭、社会的行迹来证明的。而出于性,行于家的孝弟正是实践此道也就是“为仁”的第一步。天下大乱之原,多自不孝不弟始。孝弟则仁慈兴而乱机息。人能孝弟而后始能仁爱达于物,正所谓“亲亲而仁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孝弟之道如何兴于天下或者说历代王朝是如何“上以孝治天下”的呢?那就是“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不孝不弟之人而居上,天下大乱所由生也,孝弟之人而居上位,天下大治所由生。”

《论语》第一则,始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则始于“孝弟”最终又归于“孝弟为仁之本”,可见,儒家所有的思想理念最终都要归于“习”,也就是“行”。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生活中奉行孔门儒家理念要比奉行以出世为高行的佛教及只对自己灵魂和上帝尽义务的基督教教义困难得多。因为作为一个真正的儒者不但因“古之学者为己”需思考灵魂层面的问题,还要思考自己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义务及善行。

所以,接下来第三则又回到道之本末之辩——“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算是下回剧透吧

【白话一下】

孔子的一位学生,长得像孔子的那位有子说:”作为一个孝顺父母,顺从兄长,遵纪守法的孝子,而因容不得他人社会地位、财富、个人声誉等超越自己,从而专以侵犯、捣乱他人及社会现有安宁秩序为乐的,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没有这种喜好,是不会作出那些逆理反常的行为的。君子专心致力于生命和生活的根本处,一旦根本建立了,做人的智慧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些难道不是构成高尚道德情操的根本吗?”——此为婴孩意译,仅供参考。

——节选于《雅兰读经系列》之《论语·学而

计3111字

图片来源:参考消息公号


传承经典 传播美与安宁 尽在雅兰在世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耘:孔子之教与孔门之学——《论语·学而》新释
《论语》:君子务本
吴伯耀:〈从“生命实践”观点解读《论语》〉
论语: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6-7)
【共读】《论语》卫灵公篇第九
君子知人 人不知而不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