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兰读论语·学而》第十

一个儒家君子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及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念?

答案,就在今天的学习内容——《论语·学而第十》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经典同参

老聃: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道德经》)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导读】

上则,言一个儒家君子之处仁,在于日常行事,慎其终,谋其始才能使民风日趋醇厚。处仁就是道之用。

这一则,子禽以“求”  “与”发问,继续言夫子用什么心态及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念。究到底,这还是在讲一个儒家君子如何处仁、用仁。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那么,什么是孔门儒家的“温、良、恭、俭、让”?

《论语注疏》:敦柔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和从不逆谓之恭,去奢从约谓之俭,先人厚已谓之让。

温则人亲之,良则人信之,恭则人敬之,俭则人便之,让则人与之。

夫子因其德容如是,故能“至于是邦"而获得当时在位者的信任尊敬。他们有了治国以及其他方面的疑问,自然会自愿,或者说情不自禁的就其政事来向孔子请教。这个在《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可得到验证。比如——

《论语·为政第二》记载的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颜渊第十二》记载的“季康子问政”、“齐景公问政于孔子”;《论语·子路第十三》记载的“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礼记·中庸》记载的“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等。

南宋理学家张轼说:“夫子至是邦必闻其政,而未有能委国而授之以政者。盖见圣人之仪刑而乐告之者,秉彝好德之良心也,而私欲害之,是以终不能用耳。”(《四书章句》)

《诗》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当时诸侯“秉彝好德之良心”使得孔子能“至于是邦必闻其政”。但由于孔子的治国理念、施政纲领是约束统治阶层的,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其施政纲领与诸侯私欲的冲突,此冲突直接导致孔子终其一生难以长久为诸侯所用。所以,当代那些说孔们儒家思想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人实在是既不懂孔子思想体系也不懂政治。

【雅兰读经】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抑,反语辞。与,疑问辞。

先说一下先秦经典里的“闻”与“听”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大学》)

本则,子禽问:“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我们看,虽然两者皆具“听”义,且“闻”可以阐释为“听”,但是在先秦经典里,二者却是不可替换的。

为何“听”“闻”不同?二者表义差异又在哪里?请看下图——

(“听”之甲骨文)

(“闻”之甲骨文)

根据“听”“闻”二字各自的象形造字法,当下的理解,“听”,侧重于耳朵的天然功能。所以,“听讼”,意在表达耳朵的倾听功能性(不掺杂主观愿望和情绪的类似于录音机的倾听工具)——它意在强调听松人(诉讼案件负责人)不带任何预判的的客观态度。要知道,这很难,做到了必是包青天。

“闻”,在具有耳朵天然功能的同时,进一步表达的是人,按照某种自我需求有意识的去使用耳朵的这个天然倾听功能。意在表达一种人在某种需求驱使下的行为。它更突出的是在人这个主体驱动下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不仅体现了夫子积极实现人生理念的态度,更见其人生政治抱负(孔子对此人生理念是不假隐藏的,估计当时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所以才有了下面子禽之问的剧情)。此理念和《孔子家语》记载的'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古之人认为'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思想是一致的。

现在,问题来了,夫子是为了实现理念而不择手段的“食功”之人还是“非其道,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大)”的“食志”之人?

这个问题过关了,下面子贡说的“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就迎刃而解了。

再说一下出现于本则的两位孔门弟子

子禽,弟子陈亢。陈人,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家语 ·七十二弟子篇》

子贡,弟子端木赐,名赐,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史记· 弟子传》

本则是孔门不怎么理解孔子为人品性的弟子子禽,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见怪孔子到一个国家必关心这个国家的国政信息而问。依子禽当时的认知,也许孔子应该是那种远离时政,视诸侯如粪土,就像许攸那样的出世高人。但是,没想到夫子是“至于是帮必闻其政”之人!于是满腹疑惑的他就去问入门较早或者感觉比自己更了解夫子的同门子贡——

“老师每到一个国家,总是要了解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及相关政策信息,效果怎么样?这些信息是千方百计求到的呢?还是人家自愿来告诉他的?”

我们看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是如何看孔子的——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良恭俭让”详解见【导读】

“其诸”  “与”  语气辞。

子贡回答:“先生温厚亲和、善直信一、恭庄诚挚,自律端庄,谦逊有礼,因此总是能获得想要了解的东西。也许这就是先生之求,不同于众人之求的地方吧!”

用今天语境下的话说就是:咱们的先生因行此五德等个人魅力而获得了想要的东西。不像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那样不择手段的去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白话参考】

子禽曾经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总是要了解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及相关政策信息,这些信息是千方百计求到的呢?还是人家自愿来告诉他的?”

子贡回答:“先生温厚亲和、善直信一、恭庄诚挚,自律端庄,谦逊有礼,因此总是能获得想要了解的东西。也许这就是先生之求,不同于众人之求的地方吧!”——此为婴孩意译,仅供参考

【世间自有不求自得之道】

读这则,我们不要以为夫子之道仅仅是“温、良、恭、俭、让”这五德。如此读书,就傻掉了。夫子之道,其体无方  其用无体。此则,子贡只是就子禽所问而进行的答疑——我们的夫子仅仅因此五德个人魅力就获得了想要的东西,他人则是千方百计求来的。

子贡总结的“温良恭俭让”只是儒家的其中五个典型实操。此,正《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孟子·离娄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明末清初王夫之“德之盛者,求诸己而已。”之说的源头。也是《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再次阐释。

婴孩一直强调,读《论语》及一切先秦经典,如能整篇,整部书连起来读,确解自在其中。婴孩这也算是“不求自得之道”之一道吧(坏笑)。——节选于《雅兰读经》系列之《论语·学而第十》

计2641字

本号的一点期待

请各位读者君在欣赏的同时,请多点击每篇文章文末右下角“大拇指”符号和“在看”请多给雅兰在世间公号留言、批评、探讨。感谢您喜欢并支持雅兰在世间,感恩所有的默默支持者!

雅兰将继续伴您前行于此世间!


传承经典 传播美与安宁 尽在雅兰在世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朝明 |《孔子家语•弟子行》研究(一)
【中华文化】曲阜孔庙
孔子居然“著”了
《孔子家语·颜回》篇与“颜氏之儒”
孔子果真有一个私生子
“孔子厄于陈蔡”之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