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越国遗址 两千年岭南都会的记忆
中国网 | 时间: 2007-06-10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今天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南越国木构水闸首次现身世人眼前,正式对外开放。由南越国宫署、南越王墓及南越国木构水闸三遗址组成的南越国遗迹,唤醒了岭南大都会两千年的记忆。而广州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所进行的新尝试,堪称内陆城市考古的典范。

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上光明广场商铺中间,一处玻璃地面下展现的是千年文物: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深埋地下的这处水闸高五米左右,由一百多条八字型摆放的水松木制成,坚固、具耐腐蚀性,上面还有编号。水闸根据珠江潮水涨落规律设计,分水闸、泄流两部分,拉开水闸,居民可摇船进城。据此推断,南越国一段城墙也在此处,水闸不仅是水利设施,更是一座水关,城外即珠江。

南越国木构水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水闸。它在建闸材料的选择、松软地基处理、总体布置、泄洪及闸室稳定处理等方面,都与现代建闸标准和要求基本相符。如此先进的水闸,证明广州两千多年前已具备先进的科技水平。

南越国宫署遗址则是一部反映广州二千多年城市发展的史书,在广州市老城区中山四路、中山五路、北京路一带被发现,含宫殿、御花园、墓穴等。在宫署遗址自上而下层层叠压着民国、清、明、宋元、五代、唐、隋、南朝、晋、两汉、南越国、秦等十二个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中间甚至没有断代,表明这里是二千多年来延续不变的广州城市中心,这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非常罕见。表明南越国在城市选址和规划布局上的先进思想,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史、古代建筑史及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据了解,南越王宫署出土的一些石材、切割技术和砌法有着西亚的风格,目前在中国北方出土的多为圆柱和方柱,菱形的柱子是南越王宫署特有的,这些都与海上丝绸之路发源于广州息息相关。而今又增加了一件国宝级文物——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汉城墙。从六月六日凌晨起,有关部门出动五十多吨大吊车,运用整体切割技术,经过四个小时,才将长三点六米、宽二点五米、高一点二米,重约十四吨的城墙平移至博物馆。

史料记载,南越国是西汉初年(公元前二0三年)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王国,传五主存九十三年,后被汉中央朝廷所灭。南越国是岭南历史重要一页,它促进了岭南地区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跨越式发展。

南越王墓发现于一九八三年,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被列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王墓的出土器物体现了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海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南越国遗迹已于去年底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越国遗址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近日在广州市规划局网站上进行公示,保护范围约五点三万平方米。南越国三处遗址都是在广州城市建设过程中发现、且都位于市中心,一经发现即得到完整保护,并在原址上建博物馆或陈列馆。此次水闸遗址也是采取原位原状保护,在商业大厦内部保留中庭,向观众展示。商业区繁华人流可以时空穿梭,同时享受当代物质文明与古代文化遗产,这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堪称典范,受到海内外文物界的高度赞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秦朝时,我叫‘任嚣城’”,城名源自他……|盘点:过去两千年广州经历了什么?
【广州】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玩转两千年】汉朝篇(上)神秘的青铜骑士俑
南越王宫博物馆
穿越南越王宫
经方作为流传了两千年的宝贵文化遗产,今天能够在临床上使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