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关的码头

码头 

荔湾区地处珠江北岸,历史上广布海运要道的码头、渡口。如长乐路鸡栏街就是古渡口之一,四乡京果什货,均由此上落。明末清初期间,杉木栏一带是上落杉木的杉栏口埠头,后因几经苍海桑田之变,珠江逐渐南移,基堤变由冼基至沙基至西堤了。今之有址可存的古码头寥寥无几,大部分古码头的名称、所在地只凭历史记述可见。 

    十三行以南地段,为乾隆时期建街后填成的陆地 。当时,各洋商占地建码头,泊火轮船。《士申南海续志》称:“盗档册,十三行河旁地,各国商人世间建码头,泊头轮船”《粤海关志》曾有记述:“道光十年(1830)二月,英吉利公司夷船水手上省,该夷商督令将公司馆前铺地木板拆去,搬运街口海旁边余泥,填平所拆木板 低洼之处。”可见道光年间,源昌东、中、西街(今市文化公园内),即为江边码头区所在。 

    位于荔湾区的古码头主要曾有内港码头的浮丘石、绣衣坊、怀远驿及十三行码头、西汇关口等,供来往船舶停靠上落验关。 

  

  

西汇关码头 

    西汇关码头是盐船开行验收关口。据《广州城坊志》记载,关口由“委任文职一员,修补武官一员驻守,凡遇盐船经过就查验旗程、船照后才放行,按月造册报查,如无旗程则拿解审究。乾隆五十年,(1785)因东关改设监掣通判即以批验所大使管理西关验放事务。”现码头遗址待考。 

  

  

泥城码头 

    泥城又名西场,在今东风西路西端。为汉初大夫陆贾受命南来与南越王越佗和谈时驻节之地。 

    古代西北两江到番禺的航线,大都经官窑、石门而南,抵泥城登陆。所以泥城也就成为见诸史籍记载最早的码头。这泥城码头一直使用至清代。鸦片战争时,英军曾在此登陆,进占十三行和四方炮台。这是古代广州西侧重要的水陆码头。 

  

  

船澳码头 

    船澳在今彩虹桥附近,为一历史悠久之码头。《大清一统志》记述说“朝亭,在南海县十里船澳,《宋书》泰始四年,刘思道攻广州,刺史羊希遣兵御之朝亭即此。后为西候津亭,明时为送迎之所,成化中都御史韩雍扁曰华节。”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七云:“越华楼,故在广州城西船澳。南越王佗,以陆大夫有威仪文彩,为越之华,故作斯楼以居之……。因迩朝台称‘朝亭’,唐改曰‘津亭’云。”在描写津亭景致中便有“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之句,明确地指出这是一个船舶众多的码头。 

    古代乘船由西、北江来广州,先经泥城,如不在泥城登陆,也可在彩虹桥附近船澳上岸。当时流过船澳的洗马涌(今驷马涌水道,是进入广州的一条交通要道,在军事上也有重要意义,船澳码头延续至明代,仍在使用,而且成了官吏迎送之所。 

  

  

绣衣坊码头 

    绣衣坊在今下九路西来正街附近,是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乘船来中国传教时登陆的地点。光绪《广州府志》曰:“华林寺在(南海)县西南一里。梁普通七年,达摩从西竺国泛重溟,三周寒暑至此始建。” 

    达摩后来在中国创佛教禅宗,极有影响。后人为纪念他,称此地为西来初地。唐宋时,这一带还是码头区,并建有南海西庙,奉祀南海神,以方便船员进港出港时参拜。 

  

  

白鹅潭码头 

    珠江运输中枢的白鹅潭码头,位于荔湾区水道出口处的沙面岛之畔。是供小艇、货船上落之地。旧时的花艇,富家游船常泊于此。白鹅潭,传说因常见有大白鹅出现而得名,并传说白鹅曾为明代农民起义领袖黄萧养助阵。此潭上承西北两江之水,但以潮汐畅通,淤积不烈,故直到清末,测得水深仍达7米以上,深处且达10米,江面宽阔。三江总汇称为“巨浸”,乾隆齐召南著《水道提纲》称:“北江至此分为二派,中有大洲,南流,其东派会从化水于石门,南为巨浸。分支津东南,经广州府东面会东江于珠江口也。正派南流,至府城西部为巨浸,曰柳渔浦(即柳波涌古称)。”这里所称“巨浸”亦指白鹅潭而言。 

  

  

浮丘石码头 

    浮丘石在今中山七路西门口,已深埋于马路底下了。方信孺《南海百咏》引《番禺杂志》云:“浮丘即罗山,朱明之门户。先在水中若邱陵之浮,今山之四面,稿浪宛然。有陈崇义者,年一百一十二岁,说儿时犹见山根船数千。” 

    方信孺是南宋人,故此石在宋初犹是船舶聚集之所,是广州西部的一个码头。此石在北宋时已经并岸了。《南海百咏》指出,“今去海边三四里,尽为人烟井肆之地”。而浮邱石也在为明、清时之名胜。 

  

  

怀远驿码头 

    怀远驿在今十八甫怀远驿街,是明代招待各国贡使的驿馆,如同现在的宾馆。怀远驿所在地的蚬子埠,实是一码头区。按照明朝政府规定,怀远驿接待占城、暹罗、西洋诸国,是贡使进出最多的一个驿馆。贡使来时,均乘座贡舶抵广。 

  

  

十三行码头 

    十三行码头在今十三行街附近。据黄佛颐《广州城坊志》卷五,对码头的范围作了如下的记载:“道光时,十三行码头,东以新豆栏为限,西以靖远街为限,而仁安、晋源、同兴、源昌东、中西等街,均当日码头遗址也。”这十三行码头,是当时广州外贸的专用码头。 

    十三行商还设有十三夷馆,建在江边。为方便外国商人的货物装卸,夷馆前面有码头的设施。货物在小码头上起岸,穿过一个公园式运动场搬运到商馆的前面。 

  

  

谷埠 

谷埠在省城西南(今黄沙江边),昔为聚谷所。 

  

  

米埠

据黄佛颐《广州城坊志》卷五,“清远横潭渡二,在米埠。” 

  

  

海鲜埠 

    海鲜埠在柳波涌(今黄沙大道东侧,流贯蓬莱路和丛林路)白马头,为水产品上岸泊位。30年代已改偏偏造成马路。 

  

  

联兴码头 

    联兴码头在广州市区西部联兴路口,故名,1911年陈少白在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时,眼看中国航运事业掌握在外国人手里,逐辞去官职,组织粤航公司,并在联兴路口建设联兴码头,办理航务,发展民族航运事业,现码头所在地均为民宅。西增路 

    西增路在广州市西北,西北至增步河,东南至环市西路。1929年建路,因是西村至增步的平道,故名。长1020米,宽8米。混凝土路面。 

  

  

协和路 

    协和路地处市区西北部,东起广州师范学校,西至西增路。因本世纪初,路旁有协和女子师范学校,故名。长160米,宽6米,混凝土路面。 

  

  

龙津东路 

    龙津东路在广州市西南中部,东至人民中路,西至带河路。长630米,宽10米,沥青路面。1930年把原锦云里、青紫坊、芦排巷扩建成马路,因位于龙津石桥之东,故名。 

  

  

龙津中路 

    龙津中路在广州市西南中部,东至带河路,西至华贵路。因有龙津石桥,桥旁有水井,井水清甜可口,故名龙津。1930年扩建新路,沥青路面。 

  

  

龙津西路 

    龙津西路在广州市西南中部,西与荔湾路、华贵路相交,东至多宝路。因在龙津石桥之西,故名。长1257米,宽17米。 

  

  

光复北路 

    光复北路在市区西部中心偏西,北至西华路,南至龙津东路与光复中路相接。长835米,宽12米,沥青路面。原名第三甫、第四甫、第五甫,1931年改建成马路,命名为“光复”,含纪念辛亥革命之意,取推翻清朝统治,光复河山之意,此段在全路之北,故名。到50年代初,该路是经营寿衣、棺材、祭帐、殡葬行业集中地,今主要为居民住宅区。 

  

  

光复中路 

    光复中路在市区西部中心偏西,北至龙津东,南至上九路,中段与长寿东路相交。长595米,宽13米,沥青路面。原名第六甫、第七甫、第八甫,1931年改建成马路,取推翻清朝统治,光复河山之意,此段在全路中段,故名。 

  

  

光复南路 

    光复南路在市区西部中心偏西,北至上九路,南至和平东路。因原是打铜行业集中地,故原名打铜街。1926年扩建成路,并定此名。长375米。宽12米。

长寿西路 

    长寿西路在市区西部,东至德星路口,西至宝华路,其间与文昌路相交。由东至西原分别是福星街、永兴大街、永华坊、宝华正街、宝仁新街、宝仁坊和汝南洲,30年代初建为路并统一称此名,因在长寿直街之西而得名。长238米,宽13米,沥青路面。 

  

  

长寿东路 

    长寿东路在市区西南,东至人民中路与光复中路相交,西至德星路口,与长寿西路相接。由东向西原是七甫水脚、大巷、华光庙前街和长寿新街,1931年将第七甫(部分)与长寿里开辟成马路,又因内有座长寿寺而得名,因位于长寿路之东故名。长407米,宽12.5米。 

  

  

上九路 

    上九路在市区西南部,西起德星路口,扬巷路交合处,东至人民南路。清初清兵沿西城墙外追杀群众路过此地已到九甫路程,此段在第九甫上段(即前段),故称为上九路。全长330米,宽17米。 

  

  

下九路 

    下九路在市区西南部,东接上九路,西至第十甫路,下九路原即下九甫,是清初清兵沿西城墙外追杀群众路过此地已到九甫路程,故名九甫,因位于上九甫与三坡地后段,故称之为下九甫,后改称为下九路。全长417米,宽17米,沥青路面。 

  

  

第十甫路 

    第十甫路在广州市西南,东与宝华路、南至恩宁路相接,西至文昌南路与下九路相接。“甫”的含义,主要有如下几说:一指土步的转音;二指商人的自卫组织;三指平坦而未耕种的地貌;四指古南越方言的村庄。全长460米,宽18米。 

  

  

宝华路 

    宝华路在广州市西南,北接华贵路,南至恩宁路。原名宝华中路和十五甫,30年代扩建为路,后沿用“宝华”二字作路名,全长770米,宽11米,沥青路面。 

  

  

多宝路 

    多宝路位于市区西南部,东与宝华路相接,西跨越黄沙大道至如意坊直街,1929至1930年把宝庆新街、多宝大街扩建成马路,故名多宝路,其“多宝”的由来是安徽巡抚陈华熙为清朝太子少保(广东省顺德县人),六品官,在该地建楼宇,众人公推他为该地起名,定为“多宝”。1966年将其西边的时敏路和如意坊东并入该路。全长1390米,宽18米,沥青路面。  

  

  

宝源路 

    宝源路在广州市西南,东起龙津西路,西至宝华路,中段与逢源路相交。原名宝源大街,1932年扩建成路,沿用“宝源”作路名。全长542米,宽12米。 

  

  

逢源路 

    逢源路在广州市之西,北接龙津西路,南至多宝路,中段与宝源路相交。1932年由逢源东街扩建而成,因有逢源桥,故名。全长660米,宽17.5米,沥青路面。 

  

  

恩宁路 

    恩宁路在广州市西南,东起宝华路,西北至多宝路与龙津西路相接。由东至西原名十一甫、恩宁东路、恩宁钟巷、恩宁北路和恩宁市,1931年扩建成路,并沿用“恩宁”作路名。全长1115米,宽18米,沥青路面。

十三行路 

    十三行路在广州市西南,东起人民南路、西至杉木栏路。因明末至清代中期曾有十三家洋商,故名。全长315米,宽12米,沥青路面。 

  

  

和平东路 

    和平东路在广州市西南,东接人民南路,西至长乐路与和平中路相接,由东向西原名普济桥宁远坊、登龙街、兴隆东街和兴隆西坊,1931年扩建为路,并取名拱日路,30年代日寇侵华,故改名为抗日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更为今名,含欢庆胜利赢得和平之意。全长321米,宽12米,沥青路面。 

  

  

和平中路 

    和平中路在广州市西南,东接和平东路,西至和平西路。由东至西原名为鸡栏孖庙、拱日门、旧豆栏和荣华东(均街名),1931年扩建成路,并因原有拱日门(街名)而沿用“拱日”作路名,又因此段居中名拱日中路,30年代日寇侵华,故改名为抗日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更为今名,含欢庆胜利赢得和平之意。全长383米,宽85米,沥青路面。 

  

  

和平西路 

    和平西路在广州市西南,东至十八甫南、北交会处,与和平中路相接,西至丛桂路。由东向西原名荣华西、毓秀坊、三板桥、十三甫和十二东约一部分,1931年扩建为路,并取名拱日路,30年代日寇侵华,故改名为抗日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更为今名,含欢庆胜利赢得和平之意。全长604米,宽13米,沥青路面。 

  

  

文昌北路 

    文昌北路在广州市之西,北接龙津中路,南至长寿西路,与文昌南路相接,1931年建路,因在文昌庙旁而取名“文昌”,且处于北段,故名。全长688米,宽12.2米,沥青路面。 

  

  

文昌南路 

    文昌南路在广州市之西,北接长寿西路,南至第十甫与下九路交界处。1931至1932年把文昌巷和荷溪二约开辟成马路,故名文昌路,由于此段在南边,故名。全长524米,宽12米,沥青路面。

带河路 

    带河路在广州市区西南,南起长寿西路,北至龙津中路,1921年建成马路,因路在带河涌而得名。西关涌北支至文昌路以东分成两条南北支流,其状如带,又名带河涌。全长575米,宽10米,沥青路面。 

  

  

杉木栏路 

    杉木栏路在广州市西南,东接长乐路,西至十八甫南路。因明代时期是杉木的集市,于1932年华高里的杉木栏拆建为路,故名。全长397米,宽8米,沥青路面。 

  

  

西堤二马路 

    西堤二马路在广州市西南,东起人民南路,西至六二三路。1920年建路,因在西堤大马路(现沿江西路)后侧,故名,全长414米,宽19.8米,沥青路面。 

  

  

扬巷路 

    在广州市西南,北至上、下九路交界处与德星路相接,南至十八甫、桨栏路交会处,接长乐路。清代称扬巷,30年代扩建成路,定此名。全长320米,宽12米。 

  

  

德星路 

    德星路在广州市之西,北至长寿东路,南至上、下九路交会处与扬巷路相接。原为长寿直街南段和德星里,1924年扩建成路,并沿用“德星”之名作路名。全长865米,宽7.8米。 

  

  

十八甫路 

    十八甫路在广州市西南,东起扬巷路,西至十八甫北。1931年马路扩建时,曾将十七甫部分并入。全长375米,宽13米,沥青路面。 

  

  

十八甫北路 

    十八甫北路在广州市西南,北至下九路、第十甫路交接处,南接十八甫与十八甫南路相交。1927年扩建成路,因位于十八甫北侧,故名。全长170米,宽19米,沥青路面。 

  

  

十八甫南路 

    十八甫北路在广州市西南,南起六二三路,北接十八甫北。原名福德里和菜栏街,1927年扩建为路,因位于十八甫南侧,故名。全长310米,宽19米,沥青路面。

珠玑路 

    珠玑路在广州市西南,北起第十甫,南至六二三路,其间自北至南依次与十三甫、和平西路、梯云东路相交。原名珠巷和三角市大巷,20年代末扩建为路,并命名为珠玑路,取原珠巷的“珠”字,再加“玑”字作路名,曾讹传与南雄珠玑巷有关。全长458米,宽13米。 

  

  

大同路 

    大同路在广州市西南,北起第十甫,其间自北至南依次与和平西路、梯云东路相交,南至六二三路。原名观音大巷乐燕社和同德街,1931年扩建成路,从原街名中各取“大”和“同”字作路名。全长470米,宽12米,沥青路面。 

  

  

丛桂路 

    丛桂路在广州市西南,北至恩宁路,南至六二三路。由此向南原名芽菜巷、三界庙前、宁溪大街、梯 云 桥脚、梯云上街。1931年拆建为马路,并命名为丛桂路(宋代有丛桂坊)。全长735米,宽13米,沥青路面。 

  

  

蓬莱路 

    蓬莱路在广州市西南,北接恩宁路,南至黄沙大道。原名蓬莱西路和蓬莱新街,1931年扩建成路,故名。全长342米,宽12.5米,沥青路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沧浪区志》——第五卷(街巷河桥)第一章(街巷)
常熟的街巷地名你知道多少?
马岭路高沙路…不知道这些新路名,瞬间感到自己是个假柳州人
道路工程发展史
走遍临海 穿越千年…千年古城这38条古街巷!你穿越了几条?
定了!武汉41条道路启用新名字,看看有没你熟悉的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