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穴方法(一)






选穴方法(一)


  合理的用穴,来自精确的辨证。针灸临订的辨证,必须掌握经络之虚实、病位之所在、病因的特点、病机的转化、主症的分析,方可为选穴配方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制定选穴准则。
  一、触诊选穴
  借医生指腹的感觉察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法之一。
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显著,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为经气虚。
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即为病穴。压痛强烈,多属实证;压有快感,多属虚证。病穴有助于明确诊断,刺灸病穴常常 获良效。
  触诊的顺序:背俞穴、募穴、郄穴、原穴、络穴、特诊点、过敏点和过敏带等。可疑病经要详细触诊。
  (一)十二经病的触诊要点
  1、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肓、尺泽等。
  肺经实热时,胸经实热时,胸椎1~3旁开0.5寸处有压痛,滑肉门和大巨亦有压痛。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时有酸沉感。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
  2、大肠经:大肠俞、天枢、温溜、曲池、合谷等。
  大肠经气实热或排泄障碍时,曲池、膈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明显,皮温高于邻穴。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快感。
  3、胃经:胃俞、中脘、梁丘、足三里、丰隆等。
  胃经有实热;中脘、梁丘有压痛。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放散至膝以下者。胃痛剧烈:天宗有明显压痛,按之可止痛。
  4、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膈俞等。
  消化不良或运化失常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血行失和;膈俞呈现绷紧或压痛。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明显压痛。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
  5、心经:心俞、巨阙、阴郄、少海等。
  心经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处有过敏点。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
  6、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等。
  小肠经疾病:关元、养老有反应。被风寒所侵时,天宗、风门、小海线均有压痛。小肠经病移于心经时,取关元是有效,如灸关元治心律不齐。小肠经气受阻的肩胛痛时,下巨虚呈压痛,针之有效。小肠俞部位的腰痛,养老有明显压痛,针之有效。
  7、膀胱经:膀胱俞、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柱、八髎等。
  经气实热:委中穴皮温高,络脉充盈。温热下注,经气受阻,中极、金门、膀胱俞有压痛。被风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压痛。经气虚时,按中极、膀胱俞有快感。
  8、肾经:肾俞、水分、京门、水泉、肓俞等。
  肾经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见压痛。
  肾脏为病:肾俞、京门有压痛。当肾排泄功能受累时,筑宾穴呈阳反应(硬结、压痛)。因此,灸筑宾有解毒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时八髎穴有压痛。
  9、心包经:厥阴俞、膻中、郄门、大陵等。
  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门均有压痛。妇女月经失常、痛经或少腹有瘀血时,间使至郄门处绷紧或压痛,针之可调经止痛逐瘀。心悸动,按压厥阴俞、膻中有缓解之效,灸之亦效。
  10、三焦经:三焦俞、石门、委阳、会宗等。
  经气受阻,会宗、委阳、石门均呈压痛。经气实热,三焦俞一带绷紧,会宗压痛强烈。尿闭,属三焦经气不宣者,石门呈胀满。
  11、胆经:胆俞、日月、天宗、京门、阳陵泉、外丘等。
  胆囊炎时,日月、京门、天宗有压痛。胆经实热:外丘皮温高。经气虚:按胆俞、日月有舒适感。
  12、肝经:肝俞、期门、中都、曲泉等。
  经气郁滞(失眠、易怒、高血压):肝俞多见高肿、压痛,中都呈强压痛。肝炎(经气实热),内踝上2寸至中都处呈过敏带,阳陵泉与外丘有时亦呈压痛。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痛或酸麻。
按上法找出病经病穴,结合四诊八纲,决定病因、病位病性,可为治疗提出有效的方案。
  (二)针刺效应检查
  在诊察中,对未明确病在何经时,可施针刺检查,通过针刺后的效应,来判断病之所在。
  1、针刺郄穴与其所属背俞穴的第一行时,症状见缓解或消失者,可视本穴所属经络为病。此法对急性病尤其有效验。不见效者,可考虑病在他经。
  如胸痛,不知病在何经。曾按肝经病(肝郁气滞)治之不效。又按胸阳不振,肺气不宣治之,亦不效。后转经用此法,当刺心包经郄穴(郄门)和厥阴俞内侧1寸处,胸中顿觉舒畅,胸痛减轻一半。定诊为心包经病,续针3次而愈。
  2、针刺经络的起止穴,症状见明显缓解,多属本经为病。
  如:一妇女患腹痛,从胃脘至脐时常窜痛,半年余。经医按脾胃虚寒治之不效。后又经医按肝胃不合治之亦不效。前来针治,经络检查无明显失调,唯胃经略有所差。对症治疗:针中脘、天枢、足三里、公孙、胃俞等,经数次不见好转。此时,不知病在何经,便试用起止穴验病法。经3天试针,病者自感 针涌泉、俞府有效。即定诊为肾经病,按肾经病调治半月余而愈。
  3、针刺人迎和太渊,可辨病之阴阳。刺人迎后,病状改善,可视为阳经病。如阳亢型的高血压,刺人迎血压下降明显,一般可降20毫米汞柱以上。 阴虚型的高血压,刺人迎后。仅降10毫米汞柱左右。
  刺太渊后,症状改善,可视为阴经病。
  如头痛,胸、背痛,胸满气逆,咳嗽,不知病之所苦,在阴在阳,取太渊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4、鉴别脾阳虚与肾阳虚的灸法。灸昆仑有效者为肾阳虚;灸梁丘有效者为脾阳虚。
  如慢性腹泻,多属虚证,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一时难辨。命门火衰,不能温脾化湿而致腹泻者,为“肾泄”。脾阳虚弱,不能运化而致腹泻者,为“脾泄”。当两证之脉相似不易分辨时,按上法施灸,既可鉴别,又可施治,一举两得。
  5、针刺阳性反应点,过敏带的中点,见效者,可考虑本部所属经络为病。
  6、针刺后,得气缓慢或不得气,多属此经气不足,预后不良。
  注意:此种针刺验病法,要求取穴准确,手法纯熟。否则无诊断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
老中医经验分享:人体十二经络,触诊要点都在这里了!建议收藏
倪海厦《针灸》笔记5-1:足太阳膀胱经中
经络的触诊 - Powered By Fly
经络触诊
少林禅医说养生 ---各系统对症触诊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