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为何垂帘听政未威胁宋朝统治?

文:如果历史会说话

古代人受到当时生活环境和医疗水平限制,寿命往往较短,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在皇帝驾崩,储君即位尚且年幼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人出来把持朝政大局,这时先帝的后妃往往会承担起这个责任。虽然名义上的国家统治者仍然是继任君主,但是实际的权力却是在听政的皇太后的手上的。

到唐朝之后,听政的太后会在皇帝的侧位安排自己的座位,并且垂下幕帘以来监管朝政,往往会替年幼的帝王做决定。这样做是为了在权力交接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政局动荡的风险。在历史上,后妃听政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她们的存在有时却并没有达到一开始的目的,反而使时局变得更加动荡,甚至威胁王朝生命。但是在宋朝,摄政的九位太后却没有一位颠覆朝政,垂帘听政似乎在国家权力交替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理想观念上的假设,纯粹维护国家统治,上升到实际操作逐渐变质暗含隐患,有关于“外戚”与“君主”的权力较量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垂帘听政第一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芈太后。芈太后本来是陪嫁到秦国的楚女,后得惠文王宠爱纳为后妃。在秦惠文王死后,继任的国君出了意外而死,她在外戚魏冉的帮助下,立自己的儿子为秦国新君,再以国君年幼为由临朝听政。

芈太后画像

事实上当时秦国朝政皆由芈后及其外戚集团把控,而且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昭襄王收回权力。到汉朝,这种现象逐渐有些变质,由于女主临朝自身合法性不足,朝中权力不够稳固,她们通常会扶持自己的“娘家人”在朝中任官,这就是所谓的“外戚”

在汉初吕太后把持朝政时期,就曾大力扶持自己家族成员进入各个关键部门任官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到西汉中后期,外戚干政现象变得尤为严重。这是由于在后妃听政的影响下,外戚一家独大,当时也没有其他的势力可以制衡,导致外戚势力一手遮天。

西汉的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外戚王莽废汉帝自立新朝。西汉东汉外戚专权的现象都很严重,甚至还出现过外戚权臣谋害年幼皇帝的事件。后妃干政并不一定会让政局动荡,但关键是这些干预朝政的太后们没有像之前的吕后,窦太后一样,尚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压制住自己家族其他成员的野心,导致汉朝朝政紊乱。最终外戚、宦官一起摧毁了强于外,疲于内的汉帝国。

外戚王莽废汉帝自立新朝

在汉朝之后两宋之前,因为后妃干政导致的政局不稳,一度成为封建王朝的心头大患。前有西晋贾南风乱政,后有唐朝武后自立,所以各封建王朝对后妃干政的现象一直都很敏感,尤其是对太后垂帘听政更是谨慎之至。

然而到了宋朝这里,太后垂帘听政人数激增,甚至先皇都会给予太后听政一定的合法性,以保证自己死后摄政的太后不会被大臣群起而攻之。有趣的是,宋朝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未负先帝重托,非但没有对政局造成不利影响,而且真正起到了稳定朝局的作用。

北宋第一位垂帘听政的是刘太后,她以仁宗母后的身份垂帘听政长达十二年。在此期间,北宋的政局大抵稳定,没有出现主少国疑、权臣专政的政治乱象,历史上对刘太后的评价大多也是正面的。那么在如此长的听政期间,她为何没有像前朝那样,使朝局成为女主专政、外戚专权的形式呢?

一般封建专制王朝的权力顶端是皇帝本人,垂帘听政这种特殊的政治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基础上的,皇权与后权的斗争属于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通过这种斗争达到一种权力的平衡,使刘太后一直无法实现高度专制,最后归还政权给仁宗之后彻底放权。毕竟时间一长,国家的合法继承人还是皇子。太后的作用起到了,也算是功成身退。

二、北宋垂帘听政第一人,刘太后的权力之路,历经政变与权臣的洗礼,为国家统治的稳固奠定基石

刘太后摄政前后,北宋政局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实在刘太后摄政前,她就已经协助先皇宋真宗处理政务,先朝宰相寇准被罢免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她在背后运营操作的结果。事实上,宋真宗本身就是个很没有主见的人,再加上晚年受到疾病困扰,当时的刘太后能帮他协理政务也算是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刘太后

所以在真宗临终之际,虽然本想要让朝中权臣扶持少子,但是出于对权臣的不放心,加之当时枢密使丁谓因为想要借刘太后之手除去政敌,支持由刘太后摄政,所以真宗最后直接立遗诏让刘太后协理军政大事。由于当时仁宗尚且年幼,所以实际上是由刘太后一手把持朝政。

说起刘太后摄政十二年,在这期间虽然朝政没有动荡不安,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同表面上那样波澜不惊,刘太后摄政初期朝中权力核心发生了好几次变动,而且变动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不满太后把持朝政。首先就是在仁宗即位前夕平息了周怀政针对她和其党羽发动的政变,这次政变事变失败让原来戴罪的寇准远贬外地,周怀政被诛杀,使刘太后摄政的局面基本被确定。

在刘太后正式垂帘听政后,原先帮助刘太后的两府宰相丁谓恃宠而骄,不把刘太后放在眼里,后来因为在手下擅权的事件上被牵扯,其党派也在此次被大清洗。自此以后,刘太后的权力宝座才算坐稳。

极尽谄媚的北宋被废宰相丁谓

当然在其摄政期间,刘太后也并非终日只是压制去朝中反对派的势力,她总的目的还是为了扶持皇室,虽然在这个过程有过对权力的贪恋。但是较前朝而言,刘太后并没有在朝中为了扶持自己家族的外戚势力而动用自己的权力,一方面是当时刘太后家族并未形成规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北宋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严格规定宫里宫外隔绝制度,使内外勾结变得更加艰难。

三、官宦体系间的互相制衡有效防止了一家独大,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太后助力政权稳固而不僭越,有关于合法性的辅助催化

自古君王权术的核心在于制衡,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并未对朝政造成危害的另一重要原因也是宋朝的权力分衡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后权与君权矛盾体系博弈中,同时也穿插着宦官势力和士大夫势力之间的斗争。

刘太后主政期间,外戚干政非常有限,一方面她的外戚中并无才能出众可服下官者,另一方面来也是北宋期间法严礼正,太后如果擅权必受百官弹劾,对她的执政舆论导向不是很好,所以刘太后并没有扶持外戚。

在宋代史书中,对太后们的评价都不低,称其贤明,自身的素质同样也是宋太后在垂帘听政的事情上没出大问题的重要保证。她们对外戚的态度大多是宠信而不倚重,给予一定的利益却并未把实权交到外戚的手上,这也是太后执政却并未碍政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了北宋年间,由于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原本强盛的士族大家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由皇帝直接提拔起来的士大夫阶层。由于皇帝对他们有知遇之恩,通常这一阶层是直接效忠于皇帝的。而另一个比较尴尬的势力——宦官,他们通常效命于宫廷,在太后当政时期,为了制衡文官,往往会派出宦官与之对立。宦官在朝政上虽然起不了作用,但是却间接代表宫廷的意志,他们往往代表朝廷去地方上采纳民意或是被任命为土木工程的监工。因此,在君权与后权的争夺中,宦官与士大夫是显然对立的。

北宋士大夫阶层

宋朝的官制较为复杂,较唐朝有了很多变化,唐朝地方大族的影响力依旧很强。而到了宋朝,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争洗礼。他们影响力大大削弱,但是新崛起的士大夫阶层对帝权又有了较大的限制,这是皇帝不愿意看见的,因此提拔宦官成了政治需求。

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如同唐朝甘露寺之变那样的因宦官引起的政治危机,宦官并不直接统领禁军,但却可以参与其他事务中,例如监军、监工、审判官等。有时出于政治需求,宦官也替王室处理一些不可公开之事。在太后垂帘听政的特殊时期,这三方势力会如何碰撞呢?

宦官和士大夫阶层间的矛盾一般是难以调节的,首先,宦官往往出生低微,加之存在生理缺陷,士大夫们对其的态度是鄙夷的。另外,宦官是皇室派来监督自己的人,在官员工作的过程中,宦官的存在多多少少会阻碍他们施展拳脚,这也是官宦水火不容的原因之一。

至于外戚,由于北宋外戚对朝政的影响较小,所以与他们二者并不存在利益冲突,所以外戚可从北宋政局中排除出去。刘太后对任用宦官很有心得,使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做有利于自己的事。兴建土木等事,很多士大夫持反对态度,故刘太后不会主动要求士大夫去监管这类事,她往往会派遣她比较信任的宦官来主持。其次,以宦官刺探百官及民情,也可以很好的防止由于宫内消息的闭塞造成的处事片面化。

当然,太后如果干政过分也会使皇帝心中不满。例如宋哲宗年间,初期,高太后在旧臣的支持下把握朝政,哲宗在朝堂上往往一言不发,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当时党政激烈的关系很大。虽然遗诏中限制了太后的干政范围,但是旧党大臣有意纵容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样的环境下,宋哲宗心中虽然有所怨恨,但却无可奈何。

宋哲宗实行新法下的民间实况

虽然他偏向新法,却由于太后的干预没法实行。到了宋哲宗赵煦成年时,高太后本应该还政,但她却仍然没有放权交还给他。而且更令他不满的是,大臣们依然有事先奏皇太后,有宣谕必听皇太后先说完再交予他决断,大臣们也不像之前那样劝皇太后将朝政大权归还给皇帝。高太后和大臣们互相勾结窃取自己权力的行为也成了他主政后报复前朝旧臣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在北宋年间虽有数位权倾朝野的皇太后当政,但是没有一位太后敢过分僭越皇权的约束。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制度上不允许她们能够取皇帝而代之;

二、士大夫阶层的存在对后权有了诸多限制,使太后始终无法跳出管制

三、是外戚无法干政,太后地位与实力还无法达到独裁的高

另外,宋代太后们知晓礼制,不逾越体制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加之先帝遗诏的约束,她们的权力合法性只是被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北宋太后垂帘听政在中国历史上成为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参考历史文献:《汉书》

《旧唐书》

《宋史》

《东都事略》

《文献通考》

《续资治通鉴长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戚擅权,宦官干政,东汉为何始终“倾而未颠,决而未溃”?
读通鉴 | 东汉与宦官偕亡
为何东汉频出小皇帝能维持195年,而曹魏出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
皇帝简史(17)汉安帝刘祜——天上掉下来的皇位,当了15年的傀儡
清议与清谈
都是后宫干政,为何宋朝没有出现“吕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