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刘秀称帝事件来管窥乱世枭雄的“无奈”和从龙之臣的“心思”

东汉王朝开国君主、汉光武帝刘秀剧照!

东汉建武元年六月(25年),年仅三十岁的刘秀在河北鄗城正式登基称帝了(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当时的刘秀只是刚刚击败了河北当地的王郎政权、降服了河北地区的农民军,刚刚占据了河北地区而已,远远没有达到统一天下的地步。

《后汉书·光武帝纪》对当时的局势有个非常清晰的描叙,即'是时长安政乱(指更始政权),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琅邪,董宪起东海,延岑起汉中,田戎起夷陵,并置将帅,侵略郡县。'

刘秀登基称帝时,正值群雄割据最激烈的时候!

众所周知,在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时代,'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堪称是屡试不爽的至理名言。无数乱世枭雄就是凭借这九字箴言最终建功立业、甚至统一天下了,例如魏武帝曹操、明太祖朱元璋等等。

事实上,一代雄主刘秀虽然素有澄清玉宇、再造大汉的宏图伟志,但他在建武元年,面对诸将积极地劝进时,他实际上并不想如此仓促、如此快速地登基称帝。《后汉书·光武帝纪》就曾记载,光武帝刘秀曾以'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的理由屡屡拒绝诸将的劝进,拒绝过早地称帝。

面对诸将积极劝进时,刘秀实际上并不想如此仓促地登基称帝!

但是,光武帝刘秀后来为什么还是仓促地登基称帝了呢?这其中有哪些少有人知的隐情呢?刘秀麾下的诸将在劝告刘秀登基称帝时,又有哪些经典言语呢?

事实上,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刘秀登基称帝这件事,来管窥历朝历代从龙之臣的心思,这其中甚至也隐藏着权臣、枭雄们必须登基称帝、开创新朝的'无奈'。

通过刘秀登基称帝这件事,我们或许可以管窥从龙之臣的心思!

一、马武以'宗庙社稷'和'师出有名'的理由劝进,刘秀断然拒绝了

东汉建武元年春正月(25年),得到幽州士族支持的刘秀挥军南下,不仅一举击败了河北地区本地的王郎政权,而且也降服了河北地区绝大多数的农民军。转眼之间,刘秀就已经基本控制了诺大的河北地区。

面对这种辉煌且迅速的胜利,刘秀麾下的诸将也按捺不住了,大战刚一结束,他们就开始积极督促刘秀要尽快登基称帝了。这其中就以马武将军为代表。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马武将军率先劝进刘秀!

《后汉书·光武帝纪》曾记载道:'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乃议征伐。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可斩也!'武曰:'诸将尽然。'光武使出晓之,乃引军还至蓟。'

这段话的意思是:'马武率先进言道:'如今天下大乱,没有君主。如果有圣人趁着衰败的局面而兴起,即使以孔子为相,以孙武为将,还要担心对局势并无益处。泼出去的水是无法收回的,机会失去了就会后悔莫及。大王您(指刘秀)虽执意谦让,但这么做怎么对得起汉家祖宗和刘氏天下呢?应当暂时回到蓟城登基称帝,然后再议定征伐的事宜。否则我们该认定谁是贼人,又该以何种理由攻击他呢?'光武帝刘秀惊异地说:'将军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论罪当斩!'马武说:'所有的将领都是这种看法呢!'刘秀这才让马武出去告诫诸将(不可再议论此事),最后率领部队返回蓟城。'

马武以“宗庙社稷”和“师出有名”的理由劝进刘秀!

在这里,马武将军积极劝告刘秀登基称帝的理由是为了刘氏的'宗庙社稷'和将来征战杀伐时'师出有名'。即刘氏皇族子弟刘秀应该尽快登基称帝以延续汉家天下,然后再宣布其他割据势力为叛乱势力,最后以'平叛定乱'的理由将其剿除。

马武的这番言论虽然有些道理,但仔细推究起来,却也站不住脚。毕竟早在刘秀之前,更始帝刘玄就已经在绿林军的拥护下,以刘氏子弟的身份登基称帝,并建立更始政权了,而刘秀当时也是更始帝刘玄的臣子,相当于刘秀已经是有君之臣了。

马武劝进的理由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却站不住脚!

也就是说,即便刘秀此时不登基称帝,而仅仅以更始政权臣子的身份攻城略地、平叛定乱也算是'师出有名'啊,更不要说刘氏的'宗庙社稷'已经由更始帝刘玄继承了。作为刘玄昔日的臣子,刘秀此时登基称帝,只能算是叛上作乱之举,而绝不可能算是复兴大汉的慷慨义举。

正因为如此,马武这番劝进的理由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刘秀的坚决反对,甚至还扬言要处斩马武(当然,这番处斩马武的言论肯定是摆摆样子而已)。

马武的劝进理由一经提出,就遭到刘秀的坚决反对!

二、诸将以“军功”和“实力”的理由两次劝进,刘秀都拒绝了

马武劝进失败后,诸将虽然有些抑郁,但劝进之心却从未消退。很快,诸将趁着大军休整之际,再次请求刘秀登基称帝。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道:'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王与伯升首举义兵,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群生危蹙。大王初征昆阳,王莽自溃;后拔邯郸,北州弭定;参(叁)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诸将且出。''

诸将趁着大军休整之际,再次请求刘秀登基称帝!

这段话的意思是:'刘秀大军到达中山时(今河北省定州市),诸将又集体上奏道:'汉家天下因为王莽篡位而宗庙断绝,天下豪杰都对此感到愤怒,而天下百姓也因此生灵涂炭。大王您(指刘秀)与伯升(即刘秀的大哥刘演)首先起义,更始帝刘玄却凭借宗室资格占据了帝位,他根本无法继承大业,使得天下纲纪败坏,盗贼日益增多,百姓更加遭殃。大王您初战昆阳,王莽溃败;后克邯郸,北方州郡得以平定;三分天下有其二,跨州据土,甲兵百万,论武力没有谁敢抗拒您,讲文德则更没有话说。臣等听说帝位不可以长久地空着,天命也不能谦让地拒绝,希望大王您为国家着想,为天下百姓着想。’光武帝刘秀依旧没有听从。大军行进到南平棘时(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诸将领又请求刘秀登基称帝,刘秀说道:'寇贼尚且没有被彻底剿灭,我们还在四面受敌,为什么要匆匆称帝呢?将军们请先出去吧!'

刘秀以“贼寇未灭”为理由拒绝仓促称帝!

在中山和南平棘时,就已经不仅仅是马武个人的劝进之词了,而是刘秀麾下诸将集体劝进了。此时的诸将倒是聪明了一些,他们先是抨击王莽篡位,以此表示刘秀揭竿而起、兴复汉室的正义性;然后又抨击更始帝刘玄才德浅薄,不堪大位,这就相当于否定了更始政权的正当性;之后诸将又极力褒扬刘秀的文智武功,尤其着重夸耀了一番刘秀当时的实力,即'叁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最后诸将才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刘秀应该立即登基称帝。

而刘秀则以'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来否定了诸将的建议。很显然,刘秀之所以拒绝现在就登基称帝,是因为刘秀深感当时的天下局势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顺利称帝的地步。不过,刘秀此语倒也颇有安慰诸将的意味,即刘秀表达了自己现在虽然不想称帝,但是待日后时机成熟,自然会登基称帝。

刘秀表示自己现在不想称帝,待日后时机成熟,自然会登基称帝!

除此以外,诸将在劝进时,曾经极力夸耀刘秀的军功和实力,这些因素虽然都是登基称帝重要的武力保障,但却并不是称帝的必要条件。因为单纯以武力夺取天下,往往很难维系政权的正义性。毕竟如果仅仅凭借武力就可以登基称帝,那么这不就相当于在向天下人宣布'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做皇帝'吗?

或许乱世枭雄可以这样做,但绝对不可以这样说,更不可以让天下人这么想。毕竟谁能保证自己的拳头一直是最硬的呢?

如若单纯以武力就登基称帝,那么谁能保证自己的拳头一直是最硬的呢?

三、耿纯以“如不尽快称帝,则诸将失望”为理由劝进,刘秀同意了

诸将在南平棘第三次劝进时,虽然遭到了刘秀的拒绝,但刘秀言语之间也透漏出自己的帝王之志,这就为耿纯将军第四次劝进奠定了基础。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道:'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

耿纯以“如不尽快称帝,则诸将失望”为理由劝进刘秀!

这段话的意思是:'耿纯说道:'天下士大夫带着亲属,背井离乡地跟着大王您冲锋陷阵,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攀龙附凤来实现自己的志向罢了。现在功业即将告成,天象人事也都相应,而大王您却拖延时间,违背众人心意,不登帝位,我担心士大夫们会因此深感失望,进而产生离开的念头。这些人一旦离开,就很难在聚集在一起了,时机不可延误,众人的意愿不可违背啊!'耿纯的话十分恳切,光武帝刘秀深为感动,便说:'我将考虑考虑。''

为什么马武和其他诸将劝进的话,刘秀听不进去,而唯独听从了耿纯的劝进之语呢?这是因为耿纯的话最贴合实际,对刘秀统一天下的事业影响最大。

耿纯的劝进之语最贴合实际,对刘秀统一天下的大业影响最大!

在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时代,无论是位高权重、统帅三军的君主,还是冲锋陷阵、南征北战的将领,他们都不可避免要受到极大的风险。这既有生死未卜的生理危险,也有择君选主的心理风险,历史上被庸主拖累、乃至于郁郁而终的文臣武将难道还少吗?所以这些渴望建功立业的从龙之臣们,他们都极度渴望自己的君主能够尽快地登基称帝、开创新朝,因为只有这样,这些从龙之臣才能实现攀龙附凤、光宗耀祖、建功立业的目的。

如果自家主公迟迟不愿意更进一步地登基称帝,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些从龙之臣迟迟不能成为开国功臣,而只是一群实力超群的乱世枭雄罢了。

从龙之臣都想自家主公尽快地登基称帝,这样一来他们就是新朝的开国功臣了!

结语

事实上,如果我们细细探究耿纯的这番话,就不难发现,这番话基本上就是后世割据时代无数从龙之臣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这些从龙之臣抛家舍业、披肝沥胆地为自家君主南征北战,肯定不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也不是为了兴复前朝,其主要目的就是想成为一代新朝的开国功臣罢了。例如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为何都迫切渴望曹操尽快地登基称帝?难道只是为了让曹操享受皇帝的名号吗?当然不是!事实上,这更多地是因为那些文臣武将极度渴望成为开国功臣,毕竟比起汉朝的臣子,他们当然更希望成为曹魏政权的开国功臣。

刘秀麾下的诸将也不例外,比起西汉王朝的臣子,或更始政权的臣子,他们当然更希望成为刘秀新朝的开国功臣!而这或许就是他们积极劝进刘秀的原因吧!

参考文献

(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中华书局2012年点校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东汉帝国的崩溃 | 刘秀的难题(2.1)
公元25年,天下同时出现了三位大汉皇帝
刘秀称帝后想定都洛阳,可洛阳还在更始帝的手里!
刘秀比刘备胜在哪儿?
西汉末年,各地诸侯揭竿而起,为何最后是刘秀获得了天下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