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代状元考5——唐代状元(四)状元宰相
 
略论唐代的状元宰辅(一)

唐代289年间,共举行进士考试266次,产生过251名状元,已知名姓的151名,其中官至宰相、副宰相的共10名。估计连姓名都未留下的状元中不可能有官至宰辅者,那么官至宰辅者占状元总数的3.98%,比例是非常小的。现就这10名状元宰辅作些粗浅的分析,从中也可以大略看出进士出身者在唐代官场中的地位。

状元宰辅初、盛唐是连一个也没有的,中唐出现了一个,中晚唐之交有3个,唐末集中出现了6个,数量与掌权时间均无法跟宋代相比。这10人的人品、业绩差异悬殊,而宋代状元宰辅则相对整齐。10位状元宰辅死于非命的占一半,这在宋代及以后也是难以想象的。在初唐、盛唐为官的状元,留下名姓的很少,说明并不受重视,更没有人能爬上宰相的位置。

常衮
最早以状元入参大政的是常衮,他夺魁于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乙未科。这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安禄山就是在这一年造反的,所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舞衣曲》”。大历十二年(777年)四月,常衮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太清、太微宫使,又兼崇文馆、弘文馆大学士,封河内郡公,此时离他入仕22年,离唐代建国159年。也就是说,直至中唐方有状元入阁辅政。他在位仅两年零两个月,于大历十四年(779年)闰五月德宗刚即位便被贬为河南少尹,以后再也没有上来,最后死在福建观察使任上,享年仅55岁。

附:旧唐书《常衮传》
  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累授补阙、起居郎。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中、知制诰,依前翰林学士。永泰元年,迁中书舍人。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与杨炎同为舍人,时称为常、杨。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内侍鱼朝恩恃权宠,兼领国子监事,衮上疏以为不可。时朝廷多事,西北边虏,连为寇盗,衮累上章陈其利害,代宗甚顾遇之,加集贤院学士。大历元年,迁礼部侍郎,仍为学士。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元载之得罪,令衮与刘晏、李涵等鞫之,狱竟,拜衮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太清、太微宫使,崇文、弘文馆大学士,与杨绾同掌枢务。代宗尤信重绾。绾弘通多可,衮颇务苛细,求清俭之称,与绾之道不同。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己。时少列各定月俸为三十五千,滉怒司业张参,唯止给三十千;衮恶少詹事赵期,遂给二十五千。太子洗马,实司经局长官,文学为之贰。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其轻重任情,不通时政,多如此类。   


岱庙


无几,杨绾卒,衮独当政。故事,每日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衮特请罢之,迄今便为故事。又将故让堂封,同列以为不可而止。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不相往来。既惩元载为政时公道梗涩,贿赂朋党大行,不以财势者无因入仕。衮一切杜绝之。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权与匹夫等,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虽窒卖官之路,政事大致壅滞。   

代宗既素重杨绾,欲以政事委之。绾寻卒,衮与绾志尚素异,嫉而怒之。有司议谥绾为文贞,衮微讽比部郎中苏端令驳之,毁绾过甚,端坐黜官。时既无中书侍郎,舍人崔祐甫领省事,衮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得总中书省,遂管综中书胥吏、省事去就及其案牍,祐甫不能平之,累至忿竞。遂令祐甫分知吏部选事,所拟官又多驳下。时衮散官尚朝议,又无封爵,郭子仪因入朝奏之,遂特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河内郡公。及代宗崩,与祐甫争论丧服轻重,代相署奏。初换祐甫河南少尹,再贬为潮州刺史。杨炎入相,素与衮善,建中元年,迁福建观察使。唐德宗贞元元年(785)正月卒,时年五十五。久之。赠左仆射。有文集六十卷。李程

常衮罢相后,时隔近半个世纪,才有李程以状元入相。他是贞元十二年(796年)丙子科之魁,至长庆四年(824年)五月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离夺魁已28年,离常衮罢相45年。至宝历二年(826年)九月罢免,在位两年零4个月,以后一直带宰相衔在地方任节度使。开成元年(836年)五月再度入朝任右仆射兼判太常卿事,十一月兼判吏部尚书铨选事,次年三月以检校司徒出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这次复相仅10个月。他两度入相:一在中唐之末,一在晚唐之初。


岱庙1

附:《旧唐书·李程传》

李程,字表臣,陇西人。父鹔伯。程,贞元十二年进士擢第,又登宏辞科,累辟使府。二十年,入朝为监察御史。其年秋,召充翰林学士。
  顺宗即位,为王叔文所排,罢学士。三迁为员外郎。元和中,出为剑南西川节度行军司马。十年,入为兵部郎中,寻知制诰。韩弘为淮西都统,诏程衔命宣谕。明年,拜中书舍人,权知京兆尹事。十二年,权知礼部贡举。十三年四月,拜礼部侍郎。六月,出为鄂州刺史、鄂岳观察使。入为吏部侍郎,封渭源男,食邑三百户。敬宗即位之五月,以本官同平章事。
  敬宗冲幼,好治宫室,畋游无度,欲于宫中营新殿。程谏曰:「自古圣帝明王,以恭俭化天下。陛下在谅闇之中,不宜兴作,愿以瓦木回奉园陵。」上欣然从之。程又奏请置侍讲学士,数陈经义。程辩给多智算,能移人主之意。寻加中书侍郎,进封彭原郡公。宝历二年,罢相,检校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太和四年三月,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
  六年,就加检校司空。七月,征为左仆射。中谢日奏曰:「臣所忝官上礼,前后仪注不同。在元和、长庆中,仆射数人上日,不受四品已下官拜。近日再定仪注,四品已下官悉许受拜,王涯、窦易直已行之于前。今御史台云:'已闻奏,太常侍定取十五日上'。臣进退未知所据。」时中丞李汉以为受四品已下拜太重。敕曰:「仆射上仪,近已详定。所缘拜礼,皆约令文,已经施行,不合更改。宜准太和四年十一月六日敕处分。」
  程艺学优深,然性放荡,不修仪检,滑稽好戏,而居师长之地,物议轻之。七年六月,检校司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九年,复为河中晋绛节度使,就加检校司徒。开成元年五月,复入为右仆射,兼判太常卿事。十一月,兼判吏部尚书铨事。二年三月,检校司徒,出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卒,有司谥曰缪。子廓。
  廓进士登第,以诗名闻于时。大中末,累官至颍州刺史,再为观察使。廓子昼,亦登进士第贾餗

第三位入相的状元是贾餗。他夺魁于贞元十九年(803年)癸未科,大和九年(835年)四月原以检校礼部尚书出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诏书已下而未行,又改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2],进金紫光禄大夫,封姑臧县男。离出仕32年,离李程第一次罢相不足7年。他在位仅7个月,即于本年十一月因朝廷内部争权夺利,被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族诛”,落了个极悲惨的下场。
第四位拜相的是李固言。他是元和七年(812年)壬辰科状元。大和九年(835年)六月,李宗闵得罪罢相,他接替其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之职,其时贾餗刚入相不久。九月,固言即被李训、郑注排挤,以兵部侍郎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由李训代其相位。“甘露之变”中李训、郑注被宦官集团诛杀,文宗念固言正直,于开成元年(836年)四月重新召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户部事。次年十月以本官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他两次入相共1年零10个月,前一次跟贾餗共事,后一次跟李程同朝。
从上述情形可以看出,中唐末至晚唐开成二年(837年)11年间共有3位状元入相,共计在位5年零8个月,这算是一个高潮。此后,又沉寂了近半个世纪,至唐末才有6位状元接连入相。

岱庙2
郑昌图

第五位入相的是郑昌图。他是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壬辰科状元,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四月即以兵部侍郎判度支被任命为同平章事,离出仕只有12年,离李固言第二次罢相47年。在位正好3年零11月,即因被军阀朱玫、李昌符胁迫参与另立嗣襄王李煴为帝,事败,于光启三年(887年)三月被斩于歧山县。他作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附1:新唐书所载郑昌图之死:

光启…… 三年三月癸未,萧遘、裴澈、兵部侍郎郑昌图有罪伏诛。——《新唐书》卷183

附2:新旧《唐书》的不同记载

关于咸通十三年状元郑昌图(《登科记考》卷二三)是否当过宰辅,新、旧《唐书》记载是相左的。
《唐将相大臣年表》(二十五史补编本)于中和三、四年将郑昌图置于宰臣之列,其三年职务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四年与裴澈同为度支使。
《旧唐书·僖宗纪》于中和四年云:“以兵部侍郎判度支郑昌凝以本官同平章事”,于光启二年正月又云:“时车驾夜出,宰相萧遘、裴澈、郑昌图及文武白僚不之知,扈从不及”,可见,中和四年的“昌凝”乃“昌图”之误,但显然已视郑昌图为宰相。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仅说郑昌图为户部侍郎;其《宰相表》未列郑昌图,亦未列郑昌凝;其《僖宗纪》亦仅称光启三年“三月癸未萧遘、裴澈、兵部侍郎郑昌图有罪伏诛。”未提郑当过宰相,与《旧唐书》相左,且时而说是“户部侍郎”,时而说是“兵部侍郎”。
《唐会要》卷二开列的僖宗朝宰相名单中有郑昌图,这是较原始的记载,应该可信。《资治通鉴》卷二五六及《通鉴记事本末》都说光启二年郑的官职为“兵部侍郎判户部”,此职即在宰臣之列。故《新唐书》对此事的记载有为误。
——平川《新、旧<唐书>龃龉散录(一)》 孔纬

第六位入相的是孔纬。他夺魁于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历懿宗朝,至僖宗光启二年(886年)二月,于动乱中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3](卷37),离入仕已27年。此时郑昌图尚在相位。大顺二年(891年)正月被贬为荆南节度使,紧接着再贬均州刺史[4](卷258)。乾宁二年(895年)六月复其阶爵,拜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当年九月去世[4](卷260),两次拜相共5年零3个月。

附:《旧唐书·孔纬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孔纬字化文,鲁曲阜人,宣尼之裔。乾符中,出为御史中丞。纬器志方雅,嫉恶如仇。既总宪纲,中外不绳而自肃。居选曹,动循格令。权要有所托,私书盈几,不之省。执政怒之,改太常卿。
是时,田令孜军败,沙陀逼京师,帝移幸凤翔,邠帅朱玫引兵来迎驾。令孜挟帝幸山南。时中夜出幸,百官不及扈从,而随驾者黄门卫士数百人而已。帝驻宝鸡,诏授纬御史大夫,遣中使传诏,令纬率百僚赴行在。乃召三院御史谓之曰:“吾辈世荷国恩,身居宪秩。凡布衣交旧,缓急犹相救恤,况在君亲。策名委质,安可背也!”言竟泣下。三院曰:“夫岂不怀。今若首途,聊营一日之费,俟信宿继行可也。”纬拂衣起曰:“吾妻危疾,旦不保夕,丈夫岂以妻子之故,怠君父之急乎?公辈善自为谋,吾行决矣。”即日见李昌符,昌符嘉之,乃送钱五十缗,令骑士援纬达散关。纬知朱玫必蓄异志,奏曰:“关城小邑,不足以驻六师,请速幸梁州。”翌日,车驾离陈仓,才入关而邠、岐之兵围宝鸡,攻散关。微纬之言几危矣!
大顺元年夏,幽州、汴州请讨太原。宰臣张浚请自率禁军为招讨。上持疑未决,问计于纬,纬以讨之为便。浚军为太原所击,大败而还。浚罢相贬官,纬坐附浚,贬均州刺史。乾宁二年五月,三镇入京师,杀宰相韦昭度、李溪。帝以大臣朋党,外交方镇,思用骨鲠正人,遣中使召纬入朝。纬久疾,拜蹈艰难,上令阁门使送纬中书视事。九月,卒于光德里第,赠太尉。
纬家尚节义,挺然不屈。虽权势熏灼,未尝假以恩礼。天武都头李顺节恃恩颇横,不期年领浙西节度使,俄加平章事。谢日,准例班见百僚。纬判曰:“不用立班。”顺节既见无班,心甚怏怏。纬曰:“必知公慊也。夫百辟卿士,天子庭臣也。公握天武健儿,而于政事厅受百僚班见,意自安乎?”顺节不敢复言。其秉礼不回,多此类也。
翻译:
孔纬字化文,鲁曲阜人,文宣王孔仲尼的后代。乾符年间,出任御史中丞。孔纬器度正直,嫉恶如仇。执掌法纪以后,朝廷内外不用刑法制裁人人就循规蹈矩。他在主管科举事务时,行事遵循法令制度。权贵有所请托,给他的私信堆满几案,他连看都不看它。当权者怨恨他,他被改任为太常卿。
这时田令孜的军队打了败仗,沙陀军队进逼京城,皇帝转移车驾前往凤翔,邠州节帅朱玫领兵前来迎驾,田令孜胁迫皇帝前去山南。出行是在深夜的时候,百官来不及随从护驾,而随驾的只有黄门卫士几百人而已。皇帝停住在宝鸡,下诏授任孔纬为御史大夫,派中使传达诏命,命令孔纬率领百官赶赴皇帝所在之处。孔纬就把三院御史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辈世代蒙受朝廷恩泽,身居御史之位。大凡平民之间的交往,遇到急事还要相互救济抚恤,何况是君亲呢。我等名列官籍寄身朝廷,怎可违背君命呢!”说完就流下了眼汨。三院御史们说:“我们怎能不感念君恩呢。如今若要出发上路,暂且让我们备办一天的费用,等过两晚再走也可以吧。”孔纬振动衣襟起身说道:“我妻子病危,朝不保夕,大丈夫怎能因妻子的缘故,怠慢君王的急事呢?你们好好考虑吧,我已下定决心马上出发了。”他当日就去见李昌符,李昌符很赞赏他的决心,于是就送给他五十缗钱,派骑兵护送孔纬到达散关。孔纬知道朱玫肯定怀有异心,上奏皇帝说:“这所关城仅是一座小城,不够禁军驻扎之用,请求立即前往梁州。”第二天,皇帝车驾离开陈仓,刚刚进入关里,邠州、岐州的军队就包围了宝鸡,攻打散关。没有孔纬的进言就很危险了。
大顺元年夏天,幽州、汴州两个方镇请求讨伐太原。宰相张浚请求亲自率领禁军前去招抚讨伐。皇上犹豫不决,向孔纬询问计策,孔纬认为出兵征讨有利。张浚率领的军队受到太原方面的攻击,大败而回。张浚被罢相贬官,孔纬因附和张浚,被贬为均州刺史。乾宁二年五月,三个方镇出兵进入京城,杀死宰相韦邵度、李溪。皇帝因朝中大臣结成朋党,对外勾结方镇,考虑启用耿直的正人君子,派中使征召孔纬入朝。孔纬长期患病,叩拜时行动艰难,皇上下令阁门使将孔纬送到中书省办理事务。九月,在光德里的府第死去,追赠太尉。
孔纬家有崇尚节义的风气,傲然不屈。虽然孔纬权势显赫,但是不曾把皇上对他的恩典随意授予别人。天武都头李顺节依仗得到的恩宠十分骄横,不到一年时间就当上浙西节度使,不久加授平章事。在谢恩的那天,依照旧例百官应列班来接待他。孔纬批示道:“不用列班。”李顺节看到没有百官列班的场面,极为不满。孔纬说:“我知道你肯定会不满。百官卿士,都是天子的朝臣。你只不过掌握着天武健儿,却要在政事厅受到百官的列班接待,难道就那么心安理得吗?”李顺节不敢再提这件事。他执掌礼仪而不屈从违背,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崔昭纬

第七位入相的是崔昭纬。他是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壬寅科状元,极善钻营,诡计迭出。至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十二月即谋得兵部侍郎知制诰同平章事之职,离出仕仅 8年多,是状元中以最短时间跻身台阁者之一。此时,郑昌图被杀两年多,而孔纬还在相位。他内结宦官,外联藩镇,挟制天子以谋私,不以天下国家为念。昭宗看出其本来面目后深恶痛绝,于乾宁二年(895年)八月,先是将他罢免,继而贬谪,次年五月再下诏公布其罪状,令其自裁,最后还是派人将他处死。他在相位4年零8个月,其下场最为可耻。

附:《资治通鉴》相关记载:

崔昭纬阴结邠、岐,为之耳目,让能朝发一言,二镇夕必知之。李茂贞使其党纠合市人数百千人,拥观军容使西门君遂马诉曰“岐帅无罪,不宜致讨,使百姓涂炭。”君遂曰“此宰相事,非吾所及。”市人又邀崔昭纬、郑延昌肩舆诉之,二相曰“兹事主上专委杜太尉,吾曹不预知。”市人因乱投瓦石,二相下舆走匿民家,仅自免,丧堂印及朝服。上命捕其唱帅者诛之,用兵之意益坚。京师民或亡匿山谷,严刑所不能**。八月,以嗣覃王嗣周为京西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钅岁副之。  丙辰,杨行密遣田頵将宣州兵二万攻歙州;歙州刺史裴枢城守,久不下。时诸将为刺史者多贪暴,独池州团练使陶雅宽厚得民,歙人曰“得陶雅为刺史,请听命。”行密即以雅为歙州刺史,歙人纳之。雅尽礼见枢,送之还朝。枢,遵庆之曾孙也。  朱全忠命庞师古移兵攻兖州,与朱瑾战,屡破之。  九月,丁卯,以钱镠为镇海节度使。  李存孝夜犯李存信营,虏奉诚军使孙考老。李克用自引兵攻邢州,掘堑筑垒环之。存孝时出兵突击,堑垒不能成。河东牙将袁奉韬密使人谓存孝曰“大王惟俟堑成即归晋阳,尚书所惮者独大王耳,诸将非尚书敌也。大王若归,咫尺之堑,安能沮尚书之锋锐邪!”存孝以为然,按兵不出。旬日,堑垒成,飞走不能越,存孝由是遂穷。汴将邓季筠从克用攻邢州,轻骑逃归。朱全忠大喜,使将亲军。  乙亥,覃王嗣周帅**军三万送凤翔节度使徐彦若赴镇,军于兴平。李茂贞、王行瑜合兵近六万,军于盩厔以拒之。**军皆新募市井少年,茂贞、行瑜所将皆边兵百战之馀,壬午,茂贞等进逼兴平,**军皆望风逃溃,茂贞等乘胜进攻三桥,京城大震,士民奔散,市人复守阙请诛首议用兵者。崔昭纬心害太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让能,密遗茂贞书曰“用兵非主上意,皆出于杜太尉耳。”甲申,茂贞陈于临皋驿,表让能罪,请诛之。让能言于上曰“臣固先言之矣,请以臣为解。”上涕下不自**,曰“与卿诀矣!”是日,贬让能梧州刺史,制辞略曰“弃卿士之臧谋,构籓垣之深衅,咨询之际,证执弥坚。”又流观军容使西门君遂于儋州,内枢密使李周潼于崖州,段诩于欢州。乙酉,上御安福门,斩君遂、周潼、诩,再贬让能雷州司户。遣使谓茂贞曰“惑朕举兵者,三人也,非让能之罪。”以内侍骆全瓘、刘景宣为左右军中尉。  壬辰,以东都留守韦昭度为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御史中丞崔胤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胤,慎由之子也,外宽弘而内巧险,与崔昭纬深相结,故得为相。季父安潜谓所亲曰“吾父兄刻苦以立门户,终为缁郎所坏!”缁郎,胤小字也。  李茂贞勒兵不解,请诛杜让能然后还镇,崔昭纬复从而挤之。冬,十月,赐让能及其弟户部侍郎弘徽自尽。复下诏布告中外,称“让能举枉错直,爱憎系于一时;鬻狱卖官,聚敛逾于巨万。”自是朝廷动息皆禀于邠、岐,南、北司往往依附二镇以邀恩泽。有崔鋋、王超者,为二镇判官,凡天子有所可否,其不逞者,辄诉于鋋、超,二人则教茂贞、行瑜上章论之,朝廷少有依违,其辞语已不逊。制复以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兼山南西道节度使、守中书令,于是茂贞尽有凤翔、兴元、洋、陇秦等十五州之地。以徐彦若为御史大夫。  戊戌,以泉州刺史王潮为福建观察使。  舒州刺史倪章弃城走,杨行密以李神福为舒州刺史。  邠宁节度使、守侍中兼中书令王行瑜求为尚书令;韦昭度密奏“太宗以尚书令执政,遂登大位,自是不以授人臣。惟郭子仪以大功拜尚书令,终身避让。行瑜安可轻议!”十一月,以行瑜为太师,赐号尚父,仍赐铁券。  十二月,朱全忠请徙盐铁于汴州以便供军;崔昭纬为全忠新破徐、郓,兵力倍增,若更判盐铁,不可复制,乃赐诏开谕之。

——《资治通鉴》卷259
孙偓

第八位入相者为孙偓。他是僖宗乾符五年(878年)戊戌科状元。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二月,崔昭纬还在相位,他即以京兆尹晋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官阶继续提升并封乐安县侯。四年(897年)五月罢为礼部尚书,八月贬为南州司马。在位2年零4个月(有记载说,他后来又任后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乐安公,但不知所据)。

附:相关资料:

关于状元宰相孙偓最后的结局,《新唐书》卷十《昭宗纪》载,乾宁四年二月“乙亥,孙偓、朱朴罢。”卷一八三《孙偓传》则云:“既而,偓秉政,封乐安县侯。与朴皆贬衡州司马,卒。”这是说,孙偓和朱朴一起被贬为衡州司马,较为含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文大辞典》《孙偓》条皆从此说)。同卷《朱朴传》:“后数月,岩士为韩建所杀,朴罢为秘书监,三贬郴州司户参军,卒。”可见朱朴并未跟孙偓同贬一地。
《旧唐书》无《孙偓传》,取舍已见区别。其卷一七九《朱朴传》曰:“朱朴者,乾宁中为国子博士,腐儒木强无他才。道士许岩士出入禁中,尝依朴为奸利……数月,岩士事败,俱为韩建所杀。”此言朱朴、许岩士一起被杀,未提孙偓。同书卷二十《昭宗纪》载:乾宁四年八月,“十一王并其侍者皆为建兵所拥,至石堤谷,无长幼皆杀之,而建以谋逆闻。寻杀太子詹事马道殷、将作监许岩士,贬平章事朱朴,皆上所宠昵者。”此言许被杀而朱被贬,未交代贬所,亦未涉及孙偓。《旧五代史》卷一五《韩建传》相关记载同《旧唐书·昭宗纪》。
《资治通鉴》卷二六一云:乾宁四年年初,由于韩建的作用,孙偓、朱朴先是分别被罢为礼部尚书和秘书监,继而,八月“贬礼部尚书孙偓为南州司马,秘书监朱朴先贬夔州司马,再贬郴州司户。”《通鉴记事本末》卷三七所载略同。这说法较为合理,孙偓的贬所当取“南州”说。
《全五代诗》卷一称孙偓“仕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乐安公。”然此节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五代将相大臣年表》均未载,不知何所据,姑录以备考。

——平川《新、旧<唐书>龃龉散录》(三)
陆扆

第九位入相者为陆扆。他是僖宗光启二年(886年)丙子科在考试极不正规的情况下自定的状元。至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七月即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2]。此时孔纬已死,崔昭纬也已被处死,而孙偓尚在相位。九月因谏阻出兵及亲王带兵未果被贬为陕州刺史。至光化二年(899年)正月又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四月兼户部尚书,爵位由嘉兴县男晋吴郡开国公。天复三年(903年)二月,因与前宰相崔胤议事不合,受攻击,被贬为沂王傅,分司东都。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六月,与裴枢、崔远等30余名重臣一起被打算篡位的朱全忠杀害于白马驿[4](卷265)。他两次居相位共4年零4个月。

附:《旧唐书·陆扆传》:(扆音yǐ)

陆扆,字祥文,本名允迪,吴郡人。徙家于陕,今为陕州人。曾祖澧,位终殿中侍御史。祖师德,淮南观察支使。父鄯,陕州法曹参军。扆,兴启二年登进士第,其年从僖宗幸兴元。九月,宰相韦昭度领盐铁,奏为巡官。明年,宰相孔纬奏直史馆,得校书郎,寻丁母忧免。龙纪元年冬,召授蓝田尉,直弘文馆,迁左拾遗,兼集贤学士。中丞柳玭奏改监察御史。大顺二年三月,召充翰林学士,改屯田员外郎,赐绯。景福元年,加祠部郎中、知制诰,二年元日朝贺,面赐金紫之服。五月,拜中书舍人。
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同舍服其能。天子顾待特异。尝金銮作赋,命学士和,扆先成。帝览而嗟挹之,曰:“朕闻贞元时有陆贽、吴通玄兄弟,能作内庭文书,后来绝不相继。今吾得卿,斯文不坠矣。”
乾宁初,转户部侍郎。二年,改兵部,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嘉兴男、三百户。
三年正月,宣授学士承旨,寻改左丞。其年七月,改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故事,三署除拜,有光署钱以宴旧僚,内署即无斯例。扆拜辅相之月,送学士光院钱五百贯,特举新例,内署荣之。八月,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九月,覃王率师送徐彦若赴凤翔。师之起也,扆坚请曰:“播越之后,国步
初集,不宜与近辅交恶,必为他盗所窥。加以亲王统兵,物议腾口,无益于事,只贻后患。”昭宗已发兵,怒扆沮议,是月十九日,责授硖州刺史。师出果败,车驾出幸。四年二月,复授扆工部尚书。八月,转兵部尚书,从昭宗自华还宫。
明年正月,复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光化三年四月,兼户部尚书,进封吴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九月,转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天复元年五月,进阶特进,兼兵部尚书,加食邑五百户。车驾自凤翔还京,赦后诸道皆降诏书,独凤翔无诏。扆奏曰:“凤翔近在国门,责其心迹,罪实难容。然比来职贡无亏,朝廷
未与之绝。一朝独无诏命,示人不广也。”崔胤怒,奏贬扆沂王傅,分司东都,削阶至正议大夫。居无何,崔胤诛,复授吏部尚书,阶封如故。从昭宗还洛。其年秋,昭宗遇弑。明年正月,责授濮州司户,与裴枢、崔远、独孤损等被害于滑州白马驿,时年五十九。
子璪,后为缑氏令。

——《旧唐书》列传第129
苏检

最后一位入相的是苏检。他是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甲寅科状元。此时郑昌图已被杀,孔纬被贬,只有崔昭纬尚在相位。至天复二年(902年)六月,得军阀李茂贞之力,由中书舍人拜工部侍郎 同平章事[2][3](卷38),离出仕只8年零3个月,升迁最快。这时,孔纬已死,崔昭纬已被杀,孙偓被贬,只有陆扆尚在相位,唐王朝百孔千疮濒于灭亡。李茂贞为巩固地位,极力巴结势力更大的军阀朱全忠,并将苏检之女送给昭宗之子景王李秘为妃。但李茂贞依然日渐失势。在朱全忠的逼勒下,昭宗还京。三年(903年)二月初一,按朱全忠的意思,昭宗下诏:“原在凤翔所任命的官员,全部免职。”初三,陆扆即被贬,初五,苏检与吏部侍郎卢光启亦被勒令自尽[4](卷264)。他比陆扆入相晚,却又早两年被杀,在位仅8个月。

附:苏检之死

关于状元宰相苏检最后的结局,《新唐书》《昭宗纪》载:天复三年二月,“丙子,王溥罢。朱全忠杀苏检、吏部侍郎卢光启。”同书卷一八三《卢光启苏检传》则云:“帝还京师,苏检长流环州,光启赐死。”前后记载有矛盾。《旧唐书》无《苏检传》,亦无《卢光启传》,可见两书对入传人物的取舍颇不一。其《昭宗纪》天复三年亦未记苏检事。然其卷一七七《崔胤传》载:“昭宗初幸凤翔,命卢光启、韦眙范、苏检等作相。及还京,胤皆贬斥之……”苏检究竟是被贬斥,还是被流放,还是被杀?《资治通鉴》卷二六四云:天复三年二月“丙子,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苏检,吏部侍郎卢光启,并赐自尽。”《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八所载相同,似应取“同赐自尽”说。
——浅 水 《新、旧<唐书>龃龉散录》(二)
略论唐代的状元宰辅(十二)

唐末自中和四年(884年)四月至天复二年(903年)二月,不足19年间或前后相继,或同时在朝,有6位状元位居宰辅,其间只有乾宁四年(897年)五月孙偓罢相至光化二年(899年)正月陆扆入相之间有1年零8个月的空档。6位状元累计居相位20年零3个月。
整个唐代10名状元宰相,累计在位28年零2个月。若去其重复,则有状元掌权的时间仅24年零5个月,占唐代存续时间的8.45%。可见状元掌大权的时间是短暂的。北宋144年间,有状元居执宰之位的时间共95年,约占144年的2/3[5](P191-193),两相比较,不可同日而语。
唐代状元入相自大历年间常衮始,隔45年至中晚唐之交集中了3个,又隔47年,在唐王朝四分五裂即将灭亡之际又集中了6个。这种分布状况表明,状元有逐渐被重视的趋势,宋、明、清诸朝状元地位的崇高正是这种趋势的延续。
二 人品、业绩与影响


中唐的常衮,史称“清直孤洁,不妄交游”,且长于文辞,被“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尊之为“辞伯”。他在入相之前当过多年翰林学土,已为时所重,与后来也当了宰相的杨炎被并称为“常杨”。他敢于直言,多次上书,屡有建白,对渐受宠幸的宦官鱼朝思多所扼制。曾3次出任知贡举,拒请托,取士以文才为主。人相后,兼太清、太微宫使,又兼崇文馆、弘文馆大学士。共同辅政的杨炎去世后,他一度独掌大权,选拔官吏,抑奔竞,非文学之土不用,杜绝卖官曾爵,为革治弊政、维持纲纪作了不懈的努力。然而他往往矫枉过正,为政有苛细之嫌,在给官员加俸时,亦有专权任意、不够公允之讥,因此《旧唐书》对他颇有微词。《新唐书》执论较为平允,除指出了他为政的功过外,还特别强调了他罢相后,晚年在福建观察使任上广设学校,亲自登坛讲解引导,与文学之士分庭抗礼,因此风气为之一变,每年参与科举竞争的人数与内陆相等;死后,闽人一直在学宫设位祭奠等业绩。

他还有不少诗文作品传世,《中国文学家辞典》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均予收录。这位状元可算是有大作为、大影响的,在10名状元宰相中也最出色。
在中晚唐之交任执宰的李程、贾餗、李固言3人也都较为持正,入参大政之前都能积极建言。
李程入仕之初即敢作敢为,任蓝田尉时,迅速处理了10年的滞狱,其政绩为一时之最。后来召为翰林学士,行文出语警拔,为时所称[7]。初入翰林院即力排众议,及时谏止德宗欲随意改变衣装换季时间的决定。任随州刺史时,因政绩突出而赐金紫之服。后来辅佐年幼的敬宗,小皇帝好治宫室,且好畋猎,游乐无度,他总是千方百计加以谏止。又请求设置侍讲学土,以讲求经术来影响幼主。他口才好,诙谐多智,每能于无形中移幼主之意,使归于正。但他是宗室出身,养尊处优而性情疏懒,为翰林学土时,日上八砖方才入朝,人称“八砖学土”;又不讲仪礼,为人简慢随便,因此位虽高而时望不隆。
贾餗文辞华美,机敏而果断,曾担任过知制诰之职。3次出任知贡举,所选士子多至公卿,亦为时人称道。然而性情偏激,每每气凌同辈。在“李牛党争”中,他明显倾向于牛党。他一贯不满于宦官当权,刘蕡的贤良方正对策直指宦官为祸乱根由,他深为叹赏,却既不敢录取,亦不敢奏闻皇上,怕公开得罪宦官,依违搪塞,最后还是死于宦官之手,史称死于非罪,“人多冤之”。

李固言平时为人和易,逢大利害则敢犯颜直谏,当给事中时还曾缴还词头,拒绝草制。任吏部侍郎时,选拔官吏重寒俊而斥奸滑,不畏权势。当宰相后依然如此。他陷入了“李牛党争”,倾向于牛僧孺、李宗阂,并受到李宗闪的援引,进入权力中心较久而屡有起落。晚年,武宗欲伐回鹃,诏令各方镇献财助军,他曾切谏未果,并因此再度被贬。
贾餗、李固言曾同时为相,但两人政治倾向不一。他们虽均与牛党的李宗闵相善,但在对待宦官当权的问题上,两人的做法相反。李训、郑注等谋诛宦官,夺权柄时,排斥了李而保留了贾;李训、郑注事败被杀后,宦官反扑过来,贾被族诛,而李则由地方被内召,再度入相,可见李对宦官是宽纵的。

这3位状元宰相中,只有李程被前述两种文学家辞典收录。从这3人的政绩,以及文学成就等方面综合来看,当数李程的人生价值最高,李固言次之,贾餗又次之。他们3人又都不如中唐中期的常衮。
略论唐代的状元宰辅(十五)

晚唐状元入相者相对多起来,却又泥沙俱下,较持正的是孔纬、陆扆、孙偓。崔昭纬以阴谋得势,郑昌图依家族势力受重用,苏检以巴结邀宠,均不足为训。

孔纬毕竟是孔门之裔,未入仕即有才誉。他器识高雅,入仕后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多年,扶正去邪,已被人称为“嫉恶如仇”。徙任御史中丞,纠奸发匿,大力振刷,一时风气为之好转。接下 历任户、兵、吏3部侍郎。在当吏部侍郎期间,着重抓荐拔官吏之事,一切秉公办理,从不照顾贵戚权臣,因此被排挤也在所不惜。他是在僖宗被宦官挟持,各大军阀又来争夺,皇上离京东奔西躲,百官不愿扈从的情况下被任命为宰相的。僖宗虽非有为之君,对唐王朝来说,孔纬也算‘受命于危难之际”。尽管局势极为混乱,国家的前途也十分渺茫,他并没有能力予以扭转,但他始终勉力支撑。僖宗依赖他,昭宗也离不了他,因而在大部分时间内都较受宠幸,还赐他“持危启运保乂功臣”之号及“恕十死”铁券,不断地给他升官阶、加荣衔。因事被贬几年后,临到暮年又重新任命为相,他因年迈体衰想辞也辞不脱,只得勉强就职治事,终于死在任上。虽然他极力辅佐的都是庸主,也未能收拾残局,其人生价值要打折扣,但他没有象其他重臣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与职权搞割据,对唐王朝是忠贞不二的,其精神有可嘉之处。

陆扆为中唐名臣陆贽之族孙,早年以文才驰名。虽然他因入 仕有“自造天榜,自点状元”的情节,每被人非笑,但他入仕后,史称“勤政爱民,忠直清正”。在朝为官,每临大事,敢于直陈己见。在地方官任上,其治绩也是有声誉的。当了宰相辅之后,千方百计欲削宦官、军阀之权,成效不大而用心颇佳。最突出的还是他的文才。他曾任翰林学士6年之久、为文不假思索而挥翰如飞,且文优理胜,深为同僚宾服。为此,亦被僖宗、昭宗所看重。与陆希声、陆威皆名噪文坛,时号“三陆”。他最后被来全忠所杀,正是由于他声望高而又不肯投靠,有碍其篡夺政权。
陆扆也是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在常衮、李程之上。
孙偓亦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虽未发现他有什么特别值得称的政绩,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过恶。他持身甚谨,史称其“秉性通简,不喜矫饰”。他曾说:“土大夫若真有德行,则不应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己之清彰人之浊。”一向被视为名言。
郑昌图出身于豪门大族,早年行为不检,遭人议论,入仕后未见有什么过人的能力与特别的政绩,而在12年后便挤进了最高权力机构,是不正常的。最后受人裹胁而参与拥立李煴为帝之事,并因此而被杀,作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也说明他并无坚定的立场与应有的操守,死不足惜。

崔昭纬是个阴谋家,一路靠耍阴谋向上爬,人仕8年即位居宰辅;位极人臣也没干什么正事,只是一味地谋私利。欧阳修在《新唐书》中将他列入《好臣传》,毫不冤枉。
苏检不顾廉耻,抛弃原配家室,夤缘巴结,迅速进入高层,没干过像样的事业,他跟崔昭纬一样,均在应唾弃之列。
宋代共有状元宰辅25名,综合观察他们的人品与业绩,较唐代来得整齐,除了留梦炎降元一直被后人轻视而外,其他的都较为持正,没有象崔昭纬这样的奸臣,也没有象郑昌图、苏检这样缺乏应有操守者。这说明唐代科举选材对“德”的要求尚不够严格。
从上文的述叙中,即可看出:10位位至宰辅的状元中便有贾餗、陆扆、郑昌图、崔昭纬、苏检等5人是被杀的。5人中只有崔昭纬罪行累累,被杀不算冤枉。郑昌图有“拥立伪帝”之罪,但他是受人胁迫,处死仍多少有点冤。其余3人全是作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50%的状元宰相被杀,首先集中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唐以后,朝纲颓坏,政局极不稳定,正气日益不敌邪气,上层风险尤大,即使身为宰辅,稍一不慎即有身家性命之虞。仔细分析,不同时期,情形又有不同。常衮处于中唐,朝政只是走下坡路,尚不至太混乱,纲纪尚可勉强维持,因此他虽被 贬,亦能善终。中晚唐之交政局混乱加剧,开始有状元宰辅因在争权夺利中失势而被朝廷所杀。唐末混乱至极,政局翻云覆雨,6位状元宰辅,竟有4位死于非命,占66.67%!仅从这一点看,唐王朝之灭亡已成必然趋势。

其二,唐代的科举出身的人并不被特别重视,状元也如此,只是公布名次时热闹一阵子,进入官场之后就不再有人提起和关注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被杀的状元宰辅,地位虽高却没有足够的行政能力,不能控制局势。特别是郑昌图、崔昭纬、苏检3人,入仕几年间即进入决策层,既没有足够的行政经验,又没有必要的威望与影响,宰辅之位是钻营的来的,颇有些自不量力的味道,其被杀又可以说是自讨的。贾餗跻身执宰之前,已在官场磨练30余年,政治经验应该是有的,但是魄力较小,能量不足,在争权夺利中多半较为被动,又不肯激流勇退,难免不被突然来的政治漩涡所吞没。

宋代,进士的地位越来越高,状元更是被看成稀有人才,尽管党争也一直非常激烈,尽管也出过几个有名的大奸臣,但一般是不会对状元开杀戒的。蔡京、秦桧都没有杀过跟他们作对的哪怕是任一般官职的状元,更不用说状元宰辅了;连对于绍圣四年(1079年)状元何倡言曾参与拥立张邦昌为帝一事,高宗也没有特别追究;只有贾似道整死过他的政敌——状元宰相吴潜,他也没敢公开下手,而是指使人暗中下毒,然后再找借口杀掉投毒者以灭口。宋代状元死于非命,仅此一例而已。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不可多见的赵氏家族
唐朝十大宰相
李文公集【唐·李 翱 】
唐代韦氏家族的"九大公房"
兰陵望族家声远宰相门第世泽长
韩公行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