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摘 | 吴非:兴趣是怎样丧失的(附赠书活动)

-------------?-----------

小编的话

暑假到了,很多老师都利用假期读书充电。


即日起,我们将推送吴非的新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中的部分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第一教育”联合“源创图书”推出“互动送书”活动。您有什么问题想向吴非老师提问,或者有什么观点想与吴非老师交流,可以通过后台留言给我们。我们将选择部分读者送出吴非的新书。


你可以从以下几本书籍中选择一本,发送“您对吴非的提问+想要的书名+您的电话”给我们,即有机会获得赠书。


#可供选择的书目#


No.1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作者:吴非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No.2 《不跪着教书》


作者:吴非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No.3 《致青年教师》


作者:吴非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书摘分界线------------


看到那些课堂上打不起精神的学生,我总是会想:他们原先是不是这样的?他们对世界的兴趣究竟是如何丧失的?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就厌倦上课,就盼望放假,甚至对“老师生病,改自习”乐不可支,这是怎么了?


这样的年龄,应当睁大了眼睛看世界,应当对万事万物有好奇心,应当不知疲倦地阅读和发问,可是,为什么他们会把“上学”当作一件苦事?


我苦苦思索,后来,我不得不转过身,观察学生要面对的教师和家长。


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这些学生一般神情木然,或是苦笑,因为他不知道你的目的,他也不会去想你的问话有什么动机。他会说:没有什么呀,我挺正常的呀,和其他同学一样呀。


但我仍然能想象,他们在受教育早期受到了什么样的干扰。每个孩子都有过对世界的兴趣,他们也有过奇思异想,却过早地被毁灭了。


“利益”是扼杀好奇心的第一杀手,教师和家长教育观扭曲,过早地诱惑儿童,向他们灌输“利益”,必然使他们失去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比如,他们给孩子讲“钢琴神童”的故事,告诉他们:“天才”是靠父母的“逼、罚、打、骂”造就出来的,你看那个钢琴神童,父亲当年骂他“弹不好就去死”,如果不那样“逼”,他能有后来的辉煌吗?——家长恐吓未成年子女,在文明国家有可能失去监护权,而在我们的社会,却能作为励志故事荣登公共媒体,成为无数家庭教育子女的楷模。


所幸的是中国城市里多数想培养音乐天才的家庭没有因此虐待儿童,至多后悔买了钢琴并花了学费。但他们没有计算孩子因此丧失的时间,他们原本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关注感兴趣的事物的。


不尊重儿童天性,漠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过于关注“实用”、“实惠”,不能立刻看到“好处”的事坚决不做……让孩子们未及成年,便汲汲于名利。


在儿童看世界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他们关注知识:它的独特之处,它出现的环境和时间,它如何呈现,它是如何被人认识的……知识的丰富性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会令儿童产生兴趣,他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知道了世界的辽阔和时间的无限。而如果引导他关注“利益”,很可能令他忽视世界之美和生命之美,看不到人间的美好,而加入拼命追逐利益、竭力逃脱恐惧的人群。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主流教育以夺取金牌、锦标的体育运动员为青少年学习榜样,鼓吹“拼搏”、“争光”。有部女子排球题材的电影《沙鸥》,主角竟然把银牌扔进大海,她说“祖国要的是金牌”!


这部违反体育精神的影片,当初却得到体制表彰和社会交口称赞,成为青少年的励志教材。竞技体育和基础教育究竟有什么共通之处呢?教育是“育人”,“金牌”则只有一个,何必要给孩子灌输“竞争”意识呢?


班级出黑板报,上面有多处“拼搏”的壮言,上课时,我不得不停下来和学生讨论黑板报内容。我不能在一个宣传错误教育观的教室里若无其事地上课。我问:你们要“和谁拼”,想“拼什么”,能不能告诉我呢?


至少,我应当知道你们在为什么学习啊。还有,每次“拼”的胜负如何?学生说:老师何必认真,从小学起就叫我们“拼搏”了,但考试测验时,还是不知道如何“拼”,至于结果,是始终紧张,不见输赢。


学习成了“拼搏”,成了与人作对的斗法,口口声声要“战胜自我”,还能有“兴趣”吗?


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往往也因为有个不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的教师,这些教师误认为“智慧”可以通过“刻苦训练”而获得。


于是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过滥的训练,过多的重复,让学生习惯于不思维,把自己当作敞口容器,等待灌输。更有些老师误认为自己是聪明人,把自己接受灌输的经历作为刻苦学习经验传授给学生。


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开始时可能是需要“教”的,但如果教师没能激发兴趣,学生失去“学”的动力,于是教师不断地重复,也会误导学生,使之丧失趣味。简约的教学,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关注;繁复的教学,试图取代学生的思维过程,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学生的兴趣,又形成了“灌输”。


有时,学习兴趣的确像是与生俱来的,但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培育”的。中小学阶段长达12年,很多基础学科就靠这12年的学习,如果学生接受不良教学,在错误教育观指导下,最终丧失了学习激情,必然造成终生遗憾。


过早被剥夺学习兴趣并经常处在考试压力下的学生,往往会渴望平庸的生活。


节选自《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吴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作者介绍

王栋生,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杂文作家,笔名吴非。


主编《高中文言读本》、《初中文言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古诗文诵读》、《现代诗文诵读》(江苏教育出版社)等20多种教学用书,为《新语文读本》编委,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篇。


1988年起在教学之余从事杂文写作,发表杂文、评论、随笔1500多篇,出版杂文体专著《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的用人术》,杂文集《污浊也爱唱纯洁》,随笔集《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致青年教师》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本好书免费赠 | 据说今年的读书日和这些好书更配喔!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四原则
教师增进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10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