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长大后他会感激你
主播 | 大雄
全文2845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人民日报》曾发文呼吁:

“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所谓吃苦,不是让孩子吃糠咽菜,物质匮乏,刻意制造挫折。

而是把握好养育的界限,避免过度保护。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经受自然的挫折,培养起坚韧的意志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是不忍心让孩子吃苦的。

“我们家就一个孩子,6个人疼,疼都疼不过来,怎么舍得孩子吃苦。”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家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

为孩子处理一切事务,舍不得孩子动手帮忙做事;

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不忍心看到孩子难过、失望······

然而在这样“真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有什么有什么,随心所欲地生活惯了,当他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人群和社会时,就会难以适应。

到时候孩子面临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由于缺乏能力的锻炼和对抗挫折的体验,他们很难拥有坚毅、耐性、同理心这些优良品质,通常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心理也较为脆弱,自控力差。

可以说,从小没吃过苦的孩子,长大了将会吃更多的苦。

有远见的父母,舍得让孩子从小吃这3种“苦”,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01

吃独立、自理的“苦”
一个人也能生活得很好
演员蔡少芬曾在微博上发了二女儿做菜的照片,二女儿今年刚6岁,就能做出几道拿手好菜。

为什么要教孩子学做菜,蔡少芬在接受采访时说:

“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
“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在她日常的教育下,两个女儿非常懂事乖巧,肯吃苦,适应性强。

在一档亲子节目中,为了完成任务,蔡少芬带着女儿走上崎岖的山路,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闷热潮湿的天气,可是两个女儿不抱怨不哭闹甚至还觉得开心。

在离开妈妈身边独立完成任务时,两个女儿自己动手捡柴火,找山里的人家借食材,在烈日下来回搬水,还能高兴地对着摄像的镜头做鬼脸。

小小年纪的孩子,在恶劣环境中还能怡然自得、保持乐观,这样的耐力和积极心态,与此前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不忍心看孩子晒着、累着、碰着、伤着,不给孩子动手做事的机会。

看似是对孩子好,实则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当孩子习惯了安逸、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等到环境不如意的时候,就会难以忍受、感到愤怒和沮丧。

从小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给他劳动、做家务的机会,孩子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那么未来不管在何种境况下,他都能好好地照顾自己。

在动手劳动的体验中,孩子也会养成勤劳、踏实的品性,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在遇到困境时能够从容面对。

记得曾在新闻中看到一个10岁的男孩,不仅每天自己设闹钟起床、刷牙、穿衣服,还会自己出门买早餐。

每次上学前,他除了检查自己的书包有没有带齐东西,还会顺带帮家里丢垃圾。


男孩妈妈说:

“只要是他能做的,我都希望他自己做,而不是靠我们。”

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02

吃学习、自律的“苦”
培养好习惯和毅力

前几年,“快乐教育”一度很流行,让孩子释放天性,自由、轻松、快乐地成长。

于是有些孩子想学的时候学,不想学的时候就玩;报兴趣班,三分钟热度,上几天不愿意上了就直接放弃。

然而大多数在低要求、没有压力的“快乐教育”下长大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快乐是快乐了,却也失去了在同龄孩子中的竞争力:

只喜欢轻松的娱乐活动,对需要长时间专注、思考学习活动没有兴趣、力不从心;

没有毅力,对于一些兴趣爱好浅尝辄止,难以坚持,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人生中,想要做成、做好一件事,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专注力、自制力,坚持性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才能渐渐形成自律。

孩子年龄小,不懂得这些道理,一开始还是需要来自家长的“他律”,陪伴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坚持性。

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时,想办法帮助他度过倦怠期、困难期。

吴奇隆有一次在节目上聊到童年,说自己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在训练。

“每天五点多起床训练,放学之后接着训练,晚上十点十一点才能回家。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他们考90分就会有奖励,我考90分就会挨打。”

当时父母的严厉和心狠,如今再回忆起来时,吴奇隆却直言:

“很辛苦,但是这个阶段吃的苦,都将成为未来生活很重要的基础。让我养成了不轻易放弃、自律、坚持努力的习惯。”

很多人长大后都很后悔,童年时没有听父母的话,掌握一项技能,如画画、跳舞、钢琴。

甚至也有一些人会埋怨父母,自己小时候不懂事,但他们为什么不逼着自己坚持下来。

因此,家长应当为孩子把好关,不要让童年时期的放任不管,成为孩子未来的遗憾。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不能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强行逼迫。

所谓“快乐教育”,我想应当是寓教于乐,想办法把学习变成一件有乐趣、有成就感的事。

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用肯定和鼓励而不是否定和斥责,来引导孩子学习。

只有能够经受住这种学习、自律的“苦”,孩子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内在的品质也得到磨炼,受益一生。


03

吃受挫、失败的“苦”
塑造积极思维和强大内心

卢梭在《爱弥尔》中曾说:

“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于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受委屈、难过,总想让孩子一直处在舒适满足的状态里。比如:

玩游戏时,故意输给孩子;

孩子和同学闹矛盾了,家长去找同学理论;

本来不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撒撒娇、哭一哭,就忍不住满足他······

被呵护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没有承担过自己行为的后果,心理韧性会差很多,容易被挫折打倒,喜欢依赖别人,缺乏责任感。

挫折和失败,是任何人一生中都逃不开的课题。从小有所经历,学会如何面对,未来才不会慌张,轻易被其打倒。

当孩子经历一些挫折,真实地体会难过、失望、生气、沮丧等情绪,才会真正地长大,认清生活的真相,获得思想上的成熟。

因此,挫折、失败的“苦”,家长不能因为不忍心就帮孩子避免。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不缺挫折: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考试考砸、被朋友忽视、努力做一件事却没有成功······

这些大大小小的挫折,都是他学习和成长的好时机。

家长要做的不是刻意制造挫折,而是在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正确引导他们。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然地去经历挫折、体会那些不舒服、难过等负面情绪,并教会孩子如何积极地面对,如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勇往直前。

在孩子挫败的时候,家长拿出爱和耐心,陪伴他,接纳和理解他的感受,再给予孩子鼓励和有价值的建议,让孩子重拾信心,通过实际行动改变现状。

此外,鼓励孩子多尝试、探索,允许孩子犯错。经历多了,孩子获得的经验教训也更多,内心更加强大。

记得屠格涅夫说过一句话: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没有不需要吃苦的人生,早年让孩子吃些苦,得到锻炼,长大后他会对生活拥有更多的掌控感、选择权,未来将走得更远。

点个【在看】,与各位家长共勉!

END
编辑 | 八月
插画 | 在在
原创文章,原创插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远见的父母,舍得让孩子吃这些苦
听育儿:看了这个在烈日下挖藕4小时的女孩:让孩子吃这四种苦,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安婧
劝君重视孩子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六岁前慎用
被家长误读理解的“挫折教育”
为何说“逆向关怀”是对孩子远见的爱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