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馆中医怎么来

中医馆自行“造血”——中医资源怎么来?

《中医药馆》第八期 2018-07-27 09:16:23

编者按:名老中医资源匮乏,医师资源不稳定是中医馆普遍存在的难题。“西医随院,中医随医”说明中医患者对中医的认可更多建立在对中医师的信任,但目前名老中医资源紧缺,且“望闻问切”的诊断流程决定中医看诊无法达到西医诊疗的效率,造成国医馆高峰期间,中医师数量无法满足待诊患者的需求。中医馆要进一步发展中医资源将是一大瓶颈。

中医资源的挖掘和维护一直以来是中医馆的“老大难”问题。对于此,延生堂颇有发言权。这家于2007 年进行百年品牌再打造的中医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发展了上百名坐诊医生,其中不乏独家全职专科医生。目前其名医馆在温州当地已打造出名气,其中在中医资源管理方面,也有独到的一面。

据介绍,延生堂名医馆各馆都设立馆长,该职位除了负责把控门店的运营销售外,另外一方面则是负责名老中医的维护。戴选军说:“馆长这个职位的作用很大,目前我们有的中医非常认可馆长。如果这个馆长调到其他名医馆,医生也会跟着去。”

延生堂名医馆大南门店是其第一家门店,也是目前延生堂最大的一家中医馆。其馆长是一个30 岁左右的温州小伙,一个十分谦和的人。他告诉笔者,名老中医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他们素质一般比较高,只要投其所好,“喜欢下棋的陪他们下棋,喜欢喝酒的陪他们喝两口小酒,他们有的不是本地人,就算是本地人,孩子陪伴他们的时间也有限,所以有空陪陪他们挺受用的。”延生堂的“馆长制”最大的特点是将名老中医“亲情服务”落实到人,使之不成为空话,更为落地。

绍兴的震元堂则在思考中医资源的“自我造血”功能。据震元堂总经理蒋关根介绍,震元堂正在实现新老中医的“传帮带”,一名老中医带几个徒弟,“一些名老中医是循环坐诊的,如果企业能借用这些老中医之力,培养自身的中医资源,之后的经营将更为主动。”

无独有偶,温州叶同仁也在加快中医资源培养。据了解,叶同仁推行老中医带徒弟已有几年时间,目前已经培养了一批受顾客认可的年轻中医。“最重要的是,这批中医是我们叶同仁的全职医生,他们不再是和其他中医馆共有的医生。”叶同仁堂的中医馆管理负责人如是说。

不过,师带徒制的批量复制性差,且每个老中医都有较强的个性,被带的新中医跟老中医之间性格得互相契合才能实现“传帮带”。换句话说,这种师徒关系并不能硬性指派,而是老中医和新中医双向选择的结果。不过,当这种模式有成功案例之后,它会在中医馆中形成一定的“传授”氛围,刺激其他老中医“收徒”。

“浙江模式”的人才培养基地

浙江现有85 位名老中医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25位名老中医和4 个中医学术流派列入国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目前,浙江共有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99 个,包括国家名老中医工作室40 个、入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10 个、流派传承工作室4 个和省级名中医工作室45 个。

浙江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始于2010 年,先后争取到中央财政拨款1600 万元,省、市财政及单位配套投入近2000 万元,省和宁波市财政投入1125 万元作为建设省级工作室储备,确保投入保障到位。

浙江名中医工作室按规范化标准化设计,包括一定面积的临床经验示教诊室、示教观摩室和资料阅览室;工作室团队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和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临床、信息网络等多学科人员组成。并对传承工作的目标进行量化、细化,对团队内、外人才培养等有具体的任务要求,实施定期考核验收。

此外,浙江省还明确名中医工作室的定位为“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基地,服务病人的临床阵地,中医人才的培养摇篮”。浙江省提出名中医工作室要突出特色效应、品牌效应和辐射效应。为此,该省对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坚持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及其相应的绩效考核责任制,建立开放、竞争的运行机制,促使名中医工作室充分发挥学术领先、患者受益和强化人才培养等引领辐射作用,得到社会充分肯定。

群师运行模式,培养成效显著

浙江省的人才培养非常富有成效。浙江“名老中医工作室”这一摇篮,工作室内部培养出团队人员数百人,培养高层临床团队人数达上千人。传承人中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的已有7 人,成为省级名中医19人、市级名中医30 人。另外,各名中医工作室接纳国家中医临床研修人才、省级基层名中医和“西学中”、全科医师培训等外单位学习和进修达540余人次,建立学术方向传承梯队162 个。可以说,浙江名中医工作室形成了独具浙江特色的运行模式:

群师模式,开展多层次学术经验传承交流。浙江从最初由一对一的“师徒结对”逐渐发展为“名老中医工作室”带徒模式。例如浙江省中医院拥有22 个名中医工作室,集中了大量名老中医资源,为群师带群徒创造了条件。这一“群师模式”有助于学员博采众长,融会多位名中医、多个流派的学术特色,贯通成才,并对消除学术偏见,开放中医思维大有裨益。“带群徒”就是名师带徒不局限于本工作室学员,可对多个工作室成员传承学术经验,这就促使名中医学术经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利于学术传承不断创新。

“上海模式”,多元化中医药人才队伍

上海市一直注重中医药人员层次和结构的培养,既重视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又有青年中医人才的培养,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始终将中医药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系统谋划、周密部署,全力打造一支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医人才队伍。使整个体系各层次人员呈金字塔形分布,才能维系其稳定性,并使人才的提高和进步逐次递进。

上海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努力,逐渐形成了以“名老中医工作室”为基础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承模式。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实践,做到了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临床与科研的结合。因为“海派中医流派”在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下,面临失传等危机,因此为了抢救性、保护性、传承性研究海派中医流派,与2011年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项目正式启动。目前为止,为流派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流派文化建设和宣传推广等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石氏伤科,以石氏伤科传统特色病种为主攻方向,对石氏伤科核心理论及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学术特色鲜明、具有时代特征的流派传承模式,初步形成石氏伤科流派传承基地平台。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中医这一传统学科走向未来并焕发新的生命力的重要环节。未来的中医领军人才,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多重需求,又要坚守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充分吸收海派中医开放兼容、中西交汇的精髓,充分融合高等院校学术研究和学科集聚的资源,充分营造师道引领、发皇融会的境界,在融古意、会新知、悟真谛、达睿智的过程中砥砺前行,从而成长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砥砺奋进的五年】上海卫计委副主任张怀琼:打造多元化中医药人才队伍
中医流派发展重在融合创新
中医馆从根本解决人才来源问题,只有一招...
【公布】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名单
我校两个流派传承工作室获批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
中医药人才培养要遵循自身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