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论随笔]王莽,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王莽,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
    
    我们中国人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有两个让人费解的习惯性思维。
   其一,脸谱化的思维来看历史人物。
   在传统的戏台上,白脸是奸臣贼子(曹操),红脸是忠义之士(关羽),花脸是鲁汉莽夫(张飞),羽扇纶巾是智慧的象征。才子总是风流倜傥的,佳人一定是知书达理的。皇帝一般是昏庸的,奸臣都是坏得流油的。这种标签化的写照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将我们带进了一个误读的世界。
   让我们感到汗颜的是,不仅戏剧上这样标签化历史人物,在我们正史的记载中也不能幸免。这就不能怨中国人民对历史人物误读了。翻开浩瀚的正史史集,我们会看到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的外表写是“塌鼻梁、鸡胸、气管炎、身患软骨病。”一代枭雄竟然如此?我想即使始皇帝不是什么帅哥,也不至于长得这么有特色吧。
   记得小时候在我门那个年代看电影,银幕上的好人总是器宇轩昂高大全的形象,而什么叛徒、伪军、汉奸一类人物要么面貌狰狞,要么猥亵不堪,甚至是缺胳膊少腿。这样的观点让我门自然的把坏和丑联系了起来。
   其实说到底,这都是政治观点和个人情感的外延无限扩大化的结果。
   我门今天读到的历史典籍,一般来讲都是后世的儒家学者所作,在他们眼中,好犯上就是大逆不道。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了,所以他就是坏人,既然他是坏人那就不能让他长的太好看,这样一来史记里的描述也就顺理成章了,才能合符大众的审美逻辑。在往下就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他是坏人,那什么坏事他都会干,或者说他干的事都是见不得人,被后人所唾弃的事。
   除了上面我们所看见的始皇帝外,象武则天、曹操、司马昭、秦侩等都是这样被误读的一群难兄难弟。
   就象最近国内经常出现于报端的国人误读外部世界一样,在这种脸谱化思维惯性的驱使下,我们也在一次一次的误读着历史人物,曲解着历史事件。
   其二,成王败寇的思维来看历史人物。
   成者王侯败者寇,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语言。也应该是从几千年来流传下来,在我门中国人的思维中根深蒂固的观点。
   这种思维方式和很多国家的思维都不太一样。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李世民是一代英豪,开创了大唐的贞观盛世,时至今日还让我们有的人,一说起历史就唾沫星乱飞的说:“想当年我门唐朝时怎么样怎么样。。。。。”,颇有点象电影《红日》里那被俘虏后参加革命的老兄说的:“想当年老子在国军那边的时候。。。。。。”
   但就是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用他那有突蕨血统的射术,用评书里说的那样:“一拉弓弦,对着迎面而来者一箭嗖得射了过去,只听见对方哎呀一声跌下马来。。。。。。”从后来的实事上,我门知道民哥把自己的同父同母的大哥射死了,射死了就射死了吧,谁叫你和我争大唐董事长的位置呢,但民哥还是觉得不够爽,随后又把李建成的七大姑八大姨统统一起杀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李建成一党的他三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据为己有。似乎事情就这样介绍了,不,还有呢,最后有把他老爸给收拾了,说好听了是当太上皇,类似今天的名誉懂事,准确说是软禁了起来。就这样一个人,后世是怎么评论他的呢,当然是歌功颂德。我想应该是有大唐公司在民哥做了董事长后,产值利润成快速增长,成了一个跨国的脱拉思的原因。公司的利润掩盖了民哥初期的残忍和不孝不悌。同样是后世儒家所写的史籍,用了儒家门少有的宽容胸怀包容了他。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仁兄,说到这位仁兄,在我以前所读过的教科书里,他的形象应该是头顶生疮,脚下流脓,缺钱就扒别人祖坟,没事就欺负寡妇一类的角色。好象在历史上他就没干过什么正经的好事,自然而然伪君子、小人、衣冠禽兽等污名秽语很适合他。
   他就是王莽。
   事实真的想我们的历史那样写的吗,是不是他就是那样一个很卑鄙的人呢?
   近读《剑桥中国秦汉史》有关王莽的章节,让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王莽。这里面有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话题,先不说王莽在生前做的事是对是错,有这样一个细节,当更始军快到长安时,很多人开设自发的起来抗击王莽的政权。形势颇有点类似于墙倒众人推的感觉,积压以久对王莽改革方案的不满,让很多人在此时用他们的行动得到了一种宣泄,照理来说,按我门今天的逻辑来讲,此时的王莽应该是一个孤家寡人了。但事实和人们的习惯认知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此时的王莽身边依然有几千人自愿留下来,愿意和他一起共进退,后来这些人都为“新”政权殉葬,不,准确的说是为了王莽而殉葬。如果一个人真的是万恶不涉的主儿,会有这么多的人为他而视死如归吗?王莽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很多历史学家的观点都认为他是一个篡权夺位的野心家,一个伪善的小人。这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受了《汉书》的作者班固的影响。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知道为什么在《汉书》中王莽形象的由来。东汉政权一直都是认为自己是继承西汉的正统,因此,连国号也是沿用“汉”而不是其他。只是后人为了将二者区分才在起前面根据长安和洛阳的不同方向,冠之以“东”和 “西”。既然西汉是被王莽的“新”所取代,作为正统的国家史集《汉书》的作者班固,自然而然的会带着感情色彩和政治义务,对王莽进行口诛笔伐一番。同时,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对篡位夺权者从来都报之以仇视的态度。记得在汉景帝时代,朝堂上曾有过这么一次激烈的争论,后来因为涉及到高祖刘邦夺取秦政权是否正当的话题,自然无法再讨论下去,最后不了了之。中国的历朝历代的历史都是后由一个朝代来书写,由于出发点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很难对前朝之事有一个公平的评价;其二,中国的文人在汉武帝之后,一般都是以儒学为主导,在孔子所遵从的周礼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价值体系左右了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历史,王莽这样的人很自然的被冠之以十恶不赦的骂名。
   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胡适曾对王莽做出了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评价,他认为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者。当我看看王莽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胡适的评价有他一定的合理性。
   在王莽的政策中,我门能看到很多跨越他那个时代的进步性,他的出发点应该是很善意的,只是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态,其结果是否极泰来,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我门不能因为结果的不好,就完全对他进行全面的否定,在中国的思维体系中看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这和西方认知事物发展的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
   真实的王莽倒底是怎么样的人呢?
   拨开历史上儒家学者观点的迷雾,依照他的所作为,尝试着对他进行简单的勾画。
   他,曾是一个上进有为的青年,虽然家庭中有高干背景,但他并不因此而飞扬跋扈,做一个纨绔子弟。
   他,无不良嗜好,伺奉老母和寡嫂,抚养年幼的侄儿,病塌前尽心照顾年老的叔叔,三月也没洗漱,以至于蓬头垢面。
   他,博览群书,兴趣爱好广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人体解剖是在他的主导下进行的;
   他,提倡人与人平等,坚决禁止奴隶买卖,因为自己的儿子打死的奴隶,而让儿子偿命;
   他,在经济上关注下层百姓,为了做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禁止土地买卖,那人丁进行田地的再分配,为隋唐时代的均田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他,为了解决类似今天的社会分配不均,贫富悬殊两极化的问题,进行了货币改革,用不足量的一刀平五千对豪强的财富进行金融上无情的剥夺。
   他,重视教育,设立太学。由国家出资,让天下的学子都到太学进行系统的学习,使很多苦寒的学士也能为国效力。
   他,在商品流通领域也做了大胆的尝试,为了平抑物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在全国五大商品集散地设立了政府管理机构,物价低时由政府出资收购,物价高时,由政府低价卖出,保证了普通百姓的利益。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对其也进行了借鉴。
   有了这么多,还不够吗?
   王莽的政策在于他总是着眼于下层,同时也不愿意得罪豪强,王莽的失败不是象后代很多人所说的他是一个阴谋家,阴险狡诈的小人,事实上恰恰相反,我觉得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让后人扼腕叹息的理想主义者。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昏庸透顶的皇帝,尽管他们身前做出了或丧权辱国,或杀人如麻,或视天下苍生于不顾等卑劣的行为,但他们最多是被后世所谓的学者们斥之以昏君而已,当我把他们和王莽对照时,真的是感慨万分……
   王莽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才子扬雄:不只是文学家,更是一本“百科全书”
读《汉书》 奇怪的领袖与理论自信问题
如何评价王莽改制
何谓“班马异同”?为什么司马迁后再无《史记》?
【古代文学】《汉书》对后世文学有哪些影响?
权儒世家之皇-王莽新朝两千年“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