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德西谈临证遣方用药思路

经方为先

经方具有组方严谨、配伍科学、安全效捷、药少价廉的特点,为辨证论治的典型体现,集中反映了中医学家的智慧。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序云:“惟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中医方剂数十万计,想要掌握其应用,从庞大的方剂群中选用最佳用方,首先要掌握经方的组方规律,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加深理解。

伤寒论》载药83味,方113首,是经方的集中体现。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观仲景之方,精简不杂,至多不过数味,圣贤之心,自可概见。”(《景岳全书·传忠录》)清代医家陈修园说:“经方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间临证立方,至晚间一一于经方查对,必别有神悟。”(《长沙方歌括·劝读十则》)这里说的是学习经方的方法。

毛德西认为,要在临床中选用对应的经方,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就必须对经方的组成、用量、方义、适应证候等谙熟于胸,而这种谙熟程度需要通过临床实践来逐步积累、逐渐升华。现代中医名家岳美中先生主张“对《伤寒论》要精读精记,至少要背诵有证有方的条文,对于其方药、分量、煎法也要下一番功夫。”(《岳美中医话集》)这种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终生下苦功的。

毛德西指出,如果把宏大的方剂群看成一棵大树,经方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没有根就没有枝叶,就没有花果。所以在临床思考方药时,须把经方放在首位。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明晰用方的来龙去脉,才能取得最佳疗效。在临证中,毛德西每遇一病一证,都会从经方角度去考虑。如遇呼吸疾患,就想到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心脏疾患,就会想到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等;胃肠疾患,就会想到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理中汤;肝胆疾患,就会想到大小柴胡剂;抑郁症,就会想到甘麦大枣汤百合知母地黄剂;水气病,就会想到肾气丸、苓桂类方药;妇科疾患,就会用《金匮要略》妇科三方”治之。

毛德西说,只有从经方角度去考虑、提炼,才能取得方证合一的最佳效果,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证时经过反复实践与回忆,就能真正领会经方的内涵,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时方为续

何谓时方?凡张仲景以后医家所拟定的方剂,统称为时方。陈修园云:“唐宋以后,始有通行之时方。”时方包涵了历代医家的经验,是中医方剂学发展的历史印记,也是后人必须继承的医学财富,其临床价值“即与经方表里”(《时方歌括·小引》)。

时方的代表医籍是宋代陈师文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所记载的参苓白术散逍遥散藿香正气散五积散平胃散苏合香丸川芎茶调散失笑散等方,至今使用率仍然颇高。其后,金元四大家与明清温病学家所拟方也为诸多医家所喜用,如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清震汤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朱丹溪保和丸越鞠丸吴又可达原饮,杨栗山的升降散吴鞠通银翘散桑菊饮等。它如王清任的诸逐瘀汤,张锡纯活络效灵丹升陷汤建瓴汤等,都是疗效显著的时方。

时方既继承了经方的衣钵,又弥补了经方之局限性,有的方药在历次抗疫中功效凸显,如达原饮升降散普济消毒饮甘露消毒丹等。

毛德西指出,时方是在经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经方的继承与发挥。如温胆汤是从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而来,藿香正气散半夏厚朴汤的变方,王清任的逐瘀汤中有部分是四逆散的加减方。

时方的疗效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后人在临床用方时,不应忽视时方的作用。当今许多医家注重脾胃病的治疗,而所用方药除经方外,基本是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临床实践证明,补益脾胃的方药,多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是治疗疑难杂病的主选方药。又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方药,在治疗传染性疾病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从方药功效上讲,时方是对经方的补充与改善,也是医者对疾病认知与治疗水平的提高。时方对经方而言,既是继承,也是发展;经方是根,时方是干。无根何能有干,而无干谈何发展。

优选名方

这里所说的名方,主要是指当代名家的经验方。这些名家以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为代表,是当今中医学界德艺双馨者的代表,他们的临床经验丰富,精通经典,旁及各家。其经验用方具有时代特征,既继承了经方、时方的特点,又包涵着几十年临床实践的智慧,非常值得借鉴与学习。

例如岳美中的锄云利肺汤、芡实合剂,罗止园疝气方、头痛方,蒲辅周的两和汤、速解流感饮,郭士魁的冠心2号方、宽胸丸,时振声的益肾汤、银蒲玄麦甘结汤,刘渡舟柴胡解毒汤,李振华的香砂温中汤,张震的疏调汤,朱良春的虫类用方,张磊的谷青汤,张镜人的萎胃汤,干祖望的劫敏汤,施今墨的降糖对药,等等。

临证时,毛德西常用这些名家的经验方解决疑难病的困扰。叶天士一生从师17人,在医学界传为佳话。年轻医生要想成为名医,就要拜名师。拜名师可以“亲炙”,也可以“私淑”,但更多的是“私淑”,即通过拜读名医的学术著作达到拜师学习的目的。毛德西强调,人的学识与经验主要是从医著中获得的。名医的著作是中医学术重要的传承载体,没有这个载体,中医学术就会断代,就会跟不上时代步伐。在临证之余,他尤喜研读名医之作,以从这些著作中学到更多的用药思路与有效验方。

拟定新方

新方,是指在学习、继承、应用经方与时方以及借鉴他人经验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临床经验产生了新的感悟,由此而拟定的经验方。

毛德西认为,拟定新方必须严谨、科学、实用。一首新的方子可能需要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摸索出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他所拟定的三三九气汤、天麻钩藤六叶汤、补肾九味方、柔肝九味方等,都是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的。

毛德西强调,新方的拟定也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必须具有结构严谨、主治明确、剂量适中、安全有效等特点。每张新方必须要有对应的病证,做到方证合一。这里所说的病,应以现代病名为主(可辅以中医病名),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对应的证候。例如毛德西自拟方三三九气汤,所治之病为食道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等,对应证候为湿气蕴结、气逆结痞;天麻钩藤六叶汤,所治之病为高血压病,对应证候为肝风内动、肝气横逆;补肾九味方,所治之病为腰椎病,对应证候为虚中夹瘀(肾气虚亏夹督脉络阻);柔肝九味方,所治之病为更年期综合征,对应证候为肝虚夹郁。如此方证合一,方能起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毛德西指出,拟定的新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随着经验的积累、认知的提高,所拟新方也会有所更新。这种更新,不仅是药物的更换,更重要的是对病证认识的深化,随之则是治疗效果的提高。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拟定新方也要符合一定的组方准则。如金元医家张子和《儒门事亲》中所提出的:中医方剂有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而功效分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

我们在跟师学习中也体会到,临床医生应尽可能多地积累方剂,且要经常更新。例如疏肝解郁剂,并非只知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便可,还要与时俱进,了解创新的方药,如国医大师张震先生的疏调汤。再如清肺排毒汤也是对经方的创新,激活了古方的潜力,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毛德西还自编了一首清肺排毒汤歌诀:清肺排毒四经方,去参五味藿香枳实陈皮山药,培土生金保安康。

经方为先,时方为续,优选名方,拟定新方是毛德西临证遣方用药的基本思路。后学者若能不断学、思、践、悟,必定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和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名中医毛德西谈经方应用六要
【跟师学医】毛德西谈辨证论治八要素,你做到了吗?
毛德西教授自拟参芪威灵仙汤治疗产后痹证经验
图文:名医毛德西治疗各种脾胃病之三味方“止泻散”
医案助读(黄煌)
新安医学系列讲座之四(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