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膏药制作技术及临床应用(2)
第六节  外科常用膏药
1.如意金黄散
组成:南星、陈皮、苍术各600g,黄柏1500g,甘草60s,白芷1500g,天花粉3000g,厚朴600g,大黄1500g,研细末,加水调敷。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一切热毒疮病及跌扑损伤等。
2.五龙膏
组成;五龙草、金银花、豨莶草、车前草、陈小粉,前4味用鲜草,另加盐0.6g~0.9g,共捣成稠糊状外敷。如用干草研末,则用陈醋凋敷。
功用:清热拔脓。
主治;痈疽阳证,疮疡肿毒,肿病未溃破时。
3.四虎散
组成:草乌、狼毒、半夏、南星合等份,共研细末,同猪脑一同捣匀,外敷。
功用;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瘟疫阴证。
4.二青散

组成:青黛、黄柏、白蔹、白薇、白芷、白及、白鲜皮、朴硝各30 g,青霉、天花粉各90g,大黄120g、共研细末,用食醋和白蜜调匀外敷。
功用;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主治;一切疮病初起;红肿热痛未成脓时。
5.离宫锭子
组成;血竭9g,朱砂6g,胆矾9g,京墨30g,蟾酥9g,麝香4.5g,
研末,凉水调成锭,凉水磨浓涂敷。
功用;活血散瘀,拔毒消肿。
主治:一切皮色不变,漫肿无头的深部脓疡。
6.二味拔毒散

组成;明雄黄、白矾各等份.共研细末,茶水调敷。
功用;祛风燥湿,杀虫止痒,解毒消肿。
主治;风湿所致的疮疡、红肿痛相兼的皮肤病,如疥疮、痱子、痤疮等。
7.回阳玉龙散
组成:军姜(姜用大黄制成)90g,肉桂15g、赤芍90 g,南星30g,草乌90 g,白芷30g,共研细末,热酒调敷。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阴证、寒证之痈疽、流注、冷痛痹症、手足麻木、筋骨疼痛。
8.冲和膏

组成:紫荆皮150 g,独活90g,白芷90 g,赤芍60 g,石菖蒲45g,共研细末,用葱汤或热黄酒或凡士林调敷。
功用;行气疏风,活血定痛,化瘀消肿,散寒软坚。
主治;热毒红肿赤晕不消者。
9.神效千槌膏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
主治:疮病丹毒初起,瘰疬,臁疮等证。

组成:土木鳖(去壳)5个,白嫩松香(拣净)120g,铜绿(研细)3 g,乳香6g,蓖麻子(去壳)21g,巴豆肉5粒,杏仁(去皮)3g,共置石臼内捣3000余下。即成膏,取起浸凉水中,用时用手捏成薄片,贴疮上用敷料包扎。

10.马齿苋膏

组成:马齿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对口发背丹毒。顽疮,臁疮,疼痛不收口(用马齿觅捣烂外敷,每日1换),湿癣白秃疮,梅毒。

本类方在制法上,凡是散剂均制成细粉备用,膏剂则研成细粉
后以茶水、米醋、葱汤、温酒等调成糊状贴敷。如意金黄散、冲和膏等许多散剂,常用蜂蜜、液体石蜡、凡士林之类制成软膏用较为方便。
11.风癣方

组成;苦参片30g,蛇床子30g,川椒目12g,明矾12g。
功用:开腠理,散风热,去红斑。
主治:风热疮,即斑疹、脱屑如糠秕之状,四周淡红色的急性皮肤病。
12.葱归溻肿汤
组成:独活9g,白芷9g,葱头7个,当归9g,甘草9g,加水煎汤,乘热洗或湿敷患处。再前再敷,连续 10多次。
功用:温通气血,解毒消肿。
主治:紫暗塌陷而不痛的阴证疮疡。

13.万应膏
组成及制法:川乌、草乌、生地、白蔹、白芨、象皮、官桂、白芷、当归、赤芍、羌活、苦参、土木鳖、穿山甲、乌药、甘草、独活、元参、大黄各15 g,将以上19味药浸于2.5㎏净香油内浸泡,时间是春季5天,夏季3天,秋季7天,冬季10天,

浸到期后,将药与香油置锅内,用微火炸到药枯浮起为止,离火片刻,用布袋滤去药渣。每500 g油内加入淀粉250 g,用桃枝或柳枝充分搅拌。达到黑亮如注,滴入水中回成为珠状为标准,将膏摊在薄的绵纸上即成。

组成:祛风化痰燥湿,活血止痛消肿。
主治:一切痈疽发病,对口,痰核流注等.

14.绀珠膏

组成及制法:乳香、没药各15 g,明雄黄12 g,血竭15 g,麝香3g,轻粉6g,共研细末。


制麻油:麻油500 g,加当归、本鳖子肉、知母、细辛、白芷、巴豆肉、山慈菇(打碎)、红芽大戟、续断各30 g,槐枝、柳枝各93cm,放在锅内浸21天后,煎至药枯,滤去药渣备用。

制松香:净嫩松香5000 g,捣为细末。另取柳、桃、桑、槐、芙蓉等五种树枝各2500g,切碎,放在大锅内加水煎成浓汁,过滤为头汁,再将药渣重加一次过滤为二汁。头汁和二汁各分为5份,每次用头汁1份煎沸。

加入松香末1000g,用槐柳枝搅拌,前至松香流回下水底为止。然后倒入二汁1份,乘热拉拔数10次,等待稍温时作成饼子备用。其余的4份药汁与松香制法相同。


将制麻油120 g煎沸。加入制松香500g,中等火力熔化,用柳枝搅拌,待松香化尽离火,再加入细药末69 g,搅拌均匀,倒于水中拉拔数10次,再换水浸泡备用。此即为绀珠膏。


功用;活血散寒,消肿定痛。
主治:一切据疽肿毒,流注顽臁,风寒湿痹,瘰疬乳痈,痰核,血风等疮,及头痛牙痛,腰腿痛等。
对未溃破的瘀血肿毒瘰疬,用绀珠膏时.视患处的大小加入魏香散1.5g~9g(乳香、没药、血竭各等分,阿魏、麝香各减半共研细末)。
15.陀僧膏

组成及制法;南陀僧(研末)600g,赤芍60g,全当归60g,乳香(去油研)15s,没药(去油研)15g,赤石脂(研)60g,苦参120g,百草霜(筛研)60g,桐油1000g,香油500g,

血竭(研)15g,儿茶(研)15g,川大黄250g。先将当归、赤芍、苦参、大黄4味加入油内煎枯,直到油滴入水中不散时,再加入陀僧末,用槐、柳枝搅拌.熬到滴水成珠时,将百草霜细细筛人,搅拌均匀,


再将其他药未筛入搅极匀,然后倒入水盆内,拉扯千余下即成,收贮在瓷盆内常用水浸泡备用。
功用:活血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收口。
主治:诸般恶疮,流注,跌扑损伤,金刃损伤等。

16.巴膏方

组成及制法;象皮18g,穿山甲18 g,山栀子80个,儿茶(研极细末)6g,人头发36g,血竭(研极细末)3g,朱砂(研极细末)9g,黄丹(飞)180g,香油2000g,桑、槐、桃、柳、杏枝各167cm。

先将以上5种树枝放在香油内前至药枯,将药渣捞出,次将象皮、穿山甲、人头发五味加入油内熬化,再加山栀煎枯,用细纱布滤去药渣。将油再倒入锅内煎


沸,然后离火片刻,每500g油中加黄丹180g,搅拌均匀,用慢火熬至滴水成珠时,将锅取起,加入血竭、儿茶、朱砂等末,搅拌使其融化,然后将药膏倒入冷水内,用手拉扯千余次,换水数次,拔去火气,用瓷罐收贮备用。

功用:化腐拔脓,活血生肌。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恶疮等。


17.绛珠膏

组成及制法:天麻子肉80粒,鸡子黄10个,麻油300g,血余15 g,黄丹(水飞)6 g,白蜡90g,血竭9g,朱砂6 g,轻粉、乳香、没药  各9g,儿茶9g,冰片3g,麝香15 g,珍珠9g。

先将麻油炸血余至焦枯,加入麻子肉、鸡子黄再炸枯去渣,加入白蜡熔化后离火片刻,加黄丹搅匀,最后将其余细药末调匀备用。
功用:去腐定痛,生肌收口。

18.加味太乙膏
组成及制法:白花、当归、赤芍、元参、肉桂、大黄、木鳖、生地各160g,没药、阿魏各9g,轻粉12g,黄丹1200g,乳香15 g,血余30g槐枝、柳枝各33cm。

将前8味药与槐枝、柳枝放入2500g麻油中浸泡3天~10天后,置入锅内用文火熬至药枯浮起,滤去药渣,加入血余,仍以微火熬至血余浮起,熔化呈膏状,然后每500g药油内缓缓加入黄丹200g,用较强的火力边搅边熬,至锅内冒白烟、发出香味时,

将火熄灭.膏的软硬要适度(硬加麻油,软加黄丹),待白烟冒尽,将锅离火,加入阿魏薄片,待其熔化再加入乳没、轻粉拌搅均匀。把膏倒入水中,搅拌成块,再换冷水浸少许,趁膏未冷,每250g膏拉拔100转,成为块状,又换冷水浸。用时取膏一块,烊化后摊贴患处。


功用:消肿止痛,清火解毒,生肌。
主治:阳证痈疽疮,风湿作痛。湿痰流注,水火烫伤,外伤,贴在患处。也可治疗男子遗精,女人白带,贴在脐下。
19.化紫腐霞膏

组成及制法:金顶砒1.5 g,潮脑3 g,螺蛳肉(用肉晒干为末)60g,轻粉9g,血竭9g,巴豆仁(研,用白仁)15g,共研细末,用时油调药贴患处。

功用:化腐拔毒溃脓。
主治:凡发背对口已成,但迟迟不腐脓不破溃的各种疮毒。

20.莹珠膏
组成及制法:白腊g0g,猪油脂300g,轻粉末、樟冰末各45g。将白腊、脂油放入锅内熔化.等稍温时加入轻粉、樟冰搅匀,待即将凝固时入冰片末30g,搅匀成膏,瓷罐贮藏备用。同时,先将甘草,

苦参各30g煎水,洗净患处,再贴此膏药;棍杖伤疮,将膏薄薄地摊于纸上贴敷.有灼热感后再换新药。杨梅疮加红粉6g;顽疮、乳岩加银燉30g。臁疮加龙骨12g。
功用:去腐,生肌,止痛。
主治:外伤感染,溃疡,杨梅疮。

21.外敷消肿止痛散

组成:生桂枝6g,赤芍10g,姜黄10g,自然铜10g,陈皮6g,生大黄6g,红花10g,川黄柏10g,薄荷6g,枳壳6g,白芷10g,桃仁10g。

功用主治:消肿止痛,主治伤后肢体肿痛。
用法:共研末,鸡蛋清调敷患处。

22.栀龙消肿膏
组成:黄栀子2份、泽兰2份、白芷2份,地龙1份、姜黄1份,冰片少许。

用法:以上诸药及冰片分别研细粉,分装封存。用时先将熟猪油或凡士林或蜂蜜加热,放入诸药粉调成糊状,掺少许冰片粉调匀。摊于纱布上,敷患处,绷带包扎。若有骨折,外加夹板或石膏固定。2~3日换药1次。


功用主治:活血消瘀,消肿止痛。适用于一切跌打损伤引起的软组织肿胀疼病,功能受限者;骨折早期,局部瘀肿,甚则出现张力性水泡者(有张力性水泡或皮肤擦伤者必须用蜂蜜调〕

23.消肿止痛膏
组成:五灵脂500g,甲珠150g,大黄150g,栀子150g,乳香100g,没药100g,桃仁100g,红花100g,合欢皮100g。
功用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散结。治疗跌打损伤,红肿热痛等症。

用法:共为极细面,炼蜂蜜调膏,临用涂布贴患处。
特点与体会:用本方药治疗跌打损伤,肿胀疼痛,瘀血凝聚,青紫瘀斑难消者,疗效迅速,每于敷药后45分钟左右,疼痛渐减,肿胀渐消。
24.消肿膏
组成:大黄10g,白芥子10g,生地10g,黄柏10g,乌药10g,熟石灰10g,血竭10g,儿茶10g,川黄柏15g,木鳖子15g,半夏15g,

骨碎补15g,丹参15g,红花15g,自然铜15g,南星15g,降香15g,黄芩15g,香附15g,赤勺15g,木香25g,乳香25g,桃仁25g,刘寄奴25g,当归25g。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用于一切跌仆损伤,肢体肿胀疼痛。特别是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后,外敷消肿膏,再以夹板局部外固定。次日调整夹板时,更换消肿膏3~5次.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鸡蛋清或消肿膏合剂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敷于患处。
25.生肌散软膏

组成:熟石膏1500g,炉甘石2500g,生石膏1000g,甘草250g,冰片100g,各研成细末,凡士林10000g。

功用:主治新旧创伤感染,腐肉已尽的溃疡创面,或皮肤张力性水泡,新鲜刀剑伤或手术后创口裂开。急性炎症或腐肉末尽忌用。


用法:配制时先将甘草加水1000毫升,煎煮浓缩成300毫升,加入生石膏混合后晒干研末,再以热石膏、炉甘石及冰片一起加入凡士林(火上溶
解)均匀搅拌,调成软膏备用。
26.祛瘀消肿止痛膏
组成:生黄柏、生大黄、斑漆、蒲公英、风尾草、青骨藤、合欢皮、薄荷、利桐皮、冬青叶、川断,共为细末,蜂蜜水调成糊状外敷。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一切闭合性损伤,骨折、脱位整复固定后,早期外敷患处,3~5日换药1次。
活血散

组成:乳香,没药,血竭,贝母,羌活,南木香,厚朴,川乌,白芷,紫荆皮,生香附,炒小茴,甲珠,煅自然铜,独活,续断,川芎,木瓜,上安桂,当归。

功用主治:止血舒筋,活血散瘀,理气镇痛。用于久伤不愈,经血不和,创伤出血,伤后肿胀,疼痛瘀血。
用法:共研成末,开水冲调成糊状外敷。

白药膏
组成:煅石膏粉 500g,凡士林 60g,麻油(生) 60g。
功用主治:凉血祛瘀,止痛生肌,用于新伤积瘀,或积瘀化热红肿痛者。


用法:用麻油(生)将凡士林并入溶化,放入煅石膏粉,调匀成膏,备用。将白药膏涂在油纸或纱布上,敷患处,每天换药一次。
三杰膏

组成:炉甘石4.5g,乳香3g,没药3g,麻油100毫升。
功用:促进慢性溃疡的上皮快速生长。

将麻油加热至沸,入炉甘石煎熬搅拌半小时后起锅,将乳没粉末加入油内搅半小时,以四层细纱布滤过后,加黄腊(冬季10g,夏季15g)。将此膏摊于纱布上敷于创面,每3天更换一次。

三色敷药
组成:紫荆皮(炒黑)240g,黄金子(去衣、炒黑)240g,全当归60g,赤芍60g,丹参60g,牛膝60g,片姜黄60g,五加皮60g,木瓜60g,羌活60g,独活60g.白芷60g,威灵仙60g,防风60g,防已60g,天花粉60g,川芎30g,秦艽30g,连翘21g,甘草18g,番木鳖60g。

用法:上药研细末,和匀,用饴糖或蜂蜜调和如厚糊状,置缸内备用。使用时摊于韧性纸张或纱布垫上,约0.3~0.4公分厚,上盖桑皮纸一层,敷于患处。隔3-5日更换。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他药膏如凉血清热的金黄膏,护肤生肌的红玉膏等或桂麝丹、接骨丹等掺药。

药名以三色为原由药铺加工时,黄金子捣去衣膜,炒成黑色,研末为一包,紫荆皮微炒为紫色,研末后作另一包,其他药物研末后合为三包、即药铺加工后的原料是三包不同颜色的药末,因此原名三色末药,自行混合均匀并用饴糖调制后成药膏,仍称三色敷药。
驳骨散
组成:田七粉 30g,制自然铜 30 g,白术 30g,黄栀子15g,红花15g,白芨15g,大黄15g.龙骨18g,乳香21g,没药21g。

功用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用于骨折中后期。
用法:将上药共为细末,用蜜糖,开水调敷患处,三天换药一次。

生肌肉红膏
方组:当归60g,甘草60g,白芷15g,红条紫草6g. 血竭12g,轻粉12g,麻油500g,白蜡120g。

功用主治:止痛生肌。用于创伤或感染者。
用法:用麻油将上药浓煎取付,入白蜡成膏。将药膏涂在纱布上敷伤口,每天换药一次。

跌打膏药
组成:田七240g,闹洋花180g,蓖麻子300g,羌活105g,升麻105g,北芪90g,红花90g,高良姜90g,生南星90g,皂角90g,细辛90g,麻黄90g,

川芎90g,北紫草90g,毛射香90g,石菖蒲90g,防风90g,当归90g,藁本90g,丹皮90g,生半夏 90g,桃仁 90g,荜拨 90g,没药90g,麻油(生油)20公斤,黄丹 7.5公斤,樟脑 1公斤,冰片 120g。


功用主治:祛风活血,舒筋活络,坚骨强筋,用于跌打肿痛,后期痹痛诸症。


用法:先将上述中药研成细粉末,用文武火将麻(生)油加温至270 °C左右,离火投黄丹,搅匀,搅拌30分钟左右,在药膏呈滴水成球状后,仍须继续搅拌,使药膏的温度下降,在降到80°C时投入药粉,继续搅拌,待药膏温度下降至50左右加入樟脑,冰片调匀成膏.备用。
紫连膏
组成:生黄连60g,生黄柏50g,生地100g,当归100g,紫草50g,冰片10g,凡士林1000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用于一切溃疡,烫伤。烧伤外涂创面。

用法:先将黄连、黄柏、生地、当归放入凡士林中,文火煎热至黄柏成枯黄色再缓慢放入紫草,约15分钟至凡士林成紫红色将药渣过滤,待凡士林冷却冻结之前,将冰片研成细末放人搅匀即成,也可制成油纱布。
骨髓炎、骨结核方

组成:蜜通花根500g,泡酒2公斤,早晚服10毫升。
主治:慢性骨髓炎,骨结核。


当有溃疡,窦道时配合紫连膏外敷,有死骨时手术取除后用此药,本药服药时间不限,直至骨髓炎症状消失后3~6月。
蟹墨膏
组成:螃蟹4只,古墨粉60g,麝香10g,炒地龙30g,蜈蚣210g,全蝎15g。
功用主治:功能 清热祛风,解散结滞.消肿止痛,主治膝关节损伤,感染,结核等。


用法:螃蟹捣成泥状,除麝香外的其他药均研成细末,再用研钵磨细麝香,然后加香油适量,最好把上药调匀成软膏。使用时,取适量药膏,平摊于二层麻纸上,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胶布粘好。4日换药1次,一般5~6次即可。若皮肤过敏者,可在伤部先放纱布一块,然后再敷药。
骨疽膏
组成:归尾、赤芍、生地、红花、桃仁、木香、樟脑、松香、煅象皮、五加皮、梅片、青黛、炒黄丹、防风、白芷、荆芥、懒蛤蟆、茶油、麻油。

用法:根据伤口大小,摊在棉纸上贴患部。每日2次.将药放入茶油中煎炸,药物中心焦枯后,过滤药渣制成膏药,摊于棉纸上,待炽热后敷贴患处。

祛痹散
组成:榕树须、铁树根、两面针等份。
用法:共研成细末,另加入适量鳝鱼血,症状比较严重的加麝香少许,调拌均匀用纱布包裹涂擦患处,每周2~3次,每次保持药性12小时。

软骨膏
组成:牛角炭,血余炭,火麻炭,生半夏,生南星,穿山甲,巴豆霜。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加醋放锅内熬煮。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熬成糊状后,将锅提高炉火,倒入瓷坛内盖好备用。用时将药膏摊于油纸或纱布上,贴患处。如果皮肤不发痒,可贴两天,用红外线照射15~25分钟后取下药膏.还可将药膏溶于水中进行熏洗,一日2次,每次20~30分钟。
消瘀散
组成:当归尾、姜黄、紫荆皮各2份,细辛、大黄、制川乌、皂角、肉桂、透骨草、丁香、白芷、红花各1份,薄荷脑0.2份。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皮下青紫或瘀血,疼痛难忍。

用法:先将以上选药研细末、以75%酒精或凡士林调成软膏备用。使用时,先将软膏摊在纱布上,厚约2~3mm,敷贴于伤处,每2~4天换药一次。
消肿膏

组成:当归60g,川红花24g,川黄柏30g,赤芍30g,公丁香30g,生半夏30g,山奈30g,升麻30g,生草乌15g,防风75g,白芷30g,官桂24g,干姜24g,紫金皮60g。共研细末后,秤匀分量。   

用法:取消肿粉80~100g用水拌成半稠状,放入10滴酒精,10g凡士林拌匀,涂于纱布上即可。用上述的纱布敷于患部,2~3天调换1次。
清凉膏
组成:当归30g,紫草6g,大黄粉120g,麻油500g,黄腊150g。
功用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局部瘀肿,红热者。
用法:将当归、紫草浸麻油内(春秋浸4天,夏浸2天,冬浸7天),后取药油煎熬至药呈黄褐色(不可焦黑),去药渣,加入黄腊成膏,待膏冷凝固后才将大黄粉拌入即成清凉膏。
活络愈伤膏
组成:①膏药肉方:当归120g,牙皂60g,生姜120g,川芎60g,防风60g,赤芍120g,苏木120g,生地120g,羌活60g,独活60g,红花60g.桂枝60g,桑枝60g,三棱120g,莪术120g,麻油80公斤,广丹10公斤。
制法:上药浸油内,冬季10天.夏季4天,春秋季7天后在锅内煎熬至药全部焦黑时去药渣,再将油煎至滴水成珠,然后下丹制成膏药内。


②药末方:制阿魏500g,升麻500g,白芷200g.生南星200g,生白附子200g,羌活200g,独活200g,防风200g,制乳香200g,制没药200g,肉桂200g,川芎200g,冰片50g。上药共研细末,每30g重伤膏药肉加本药末6g.
功用主治:外敷治疗跌打损伤、骨折、脱臼、瘀肿疼痛、风寒湿痹痛等症。临床应用,消肿止痛,活血舒筋疗效较佳。
透海散
组成:海桐皮90g,制乳香60g,没药60g,透骨草150g,红花90g,川椒60g,川芎 60g,白芷90g,防风60g,桂枝60g,桑枝120g,细辛60g,伸筋草90g,莪术90g,荆芥60g,麻黄60g,三棱90g,冰片60g。
功用主治: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主治伤后肢体冷痛,关节僵硬,风寒湿邪浸注者。
用法:上药研末,装袋备用。用时取100g装袋水煎熏洗患处。
如意万应膏
组成:生川乌30g,生草乌30g,生半夏30g,肿节风15g,山慈菇10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            
用法:以上药物共为细末过筛,加饴糖100g、黄酒50ml、白开水适量,共调成糊状、装入软膏罐内备用。使用时应根据病灶范围大小,一般药膏应超出病灶范围敷贴,每隔l~2日换1次。急性红热肿痛及皮肤破损者慎用。
痹证膏
组成:马钱子1000g,川乌150g,草乌150g,乳香150g,没药150g,青风藤200g,当归200g,香油2000g、广丹1000g(冬季用750g)。
制法:先将马钱子入油内炸,至棕黑色,捞出。除广丹外,再将余药入油煎,然至药物发枯,滤除渣滓,留其油。

取药油置铁锅内,再微火熬炼,同时用勺撩油(缓慢),散发浓烟至烟微现白色时.蘸取少许药油,滴水成珠(即将药油滴入水中,成珠状),并吹之不散,立即停止加热。随即将晾干并过细筛的广丹徐徐如入药油内,湿槐树条搅拌,使药油与广丹充分合成黑色青状。

一般每公斤药油加优质广丹390~440g.之后,向膏药里喷洒冷水,使浓烟出尽,置冷水内浸泡8~10天,每日换水1~2次。将膏药从水中取出,加温溶化后.分摊于羊皮纸褶上.微凉,然后向内对折,存放备用。用时,微加温,贴患处,每张膏药可贴3—5天。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除湿散寒,舒筋定痛。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慢性软组织损伤、强直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等。
蟾酥膏贴穴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组成:蟾酥、丁香、细辛、雪上一位蒿等辛温芳香之品为主,粉碎为末,密封存用。
用法:选用足太阳膀胱经之肝俞、肾俞、委中、承山、殷门,足阳明胃经之梁丘,足少阳胆经之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督脉之腰阳关.贴药5~10分钟即有凉爽舒适的感觉,轻症患者一个疗程即可,病程长者需 2~4个疗程。
接骨丹
组成:参三七9g,土元9g,龙骨15g,自然铜15g,乳香 5g,没药 5g,元寸 0.3g。共研成末,装胶囊,每日2次,每次1.5g。
功用主治:促进骨折愈合。用于各种外伤骨折者.
外敷三圣散
组成:芙蓉叶 5000g,红赤豆1800g,麦硝粉 530g(即洗面筋所沉淀小粉)
功用主治:活血消肿.清热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在筋肉,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疼痛。
用法:共研细末,用冷开水加饴糖(或蜂蜜)调成厚糊状,摊在纸(或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

接骨消瘀散
组成:红花、白芷、五加皮。   
功用主治:软组织损伤和骨折、骨关节慢性炎症、各种痛症。
用法:将以上药物共研成极细粉末,加饴糖或蜂蜜、醋、酒调成软膏,外敷局部。24小时更换一次。急性软组织损伤3次为一疗程,骨折、陈旧性软伤、骨关节及慢性炎症7次为1疗程。一般使用1个疗程后,间歇2—3天再用。
乌鸡接骨丹
组成:五加皮90g,骨碎补60g,松香30g,桂枝15g,生大黄15g,回香0.3g(研细后入)。
功用主治:接骨续筋,治疗骨折延迟愈合。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公鸡一只(毛色不限),扭死干拨去毛,捣为泥状,再将药末分3~4次兑入捣匀成膏,干湿适度(药末多余的弃之不用),摊布上约一指厚使平,然后掺麝香,包敷骨折处.外用夹板布带固定,24小时拆除。

外敷接骨散
组成:红花5g,乳香12g,没药12g,马钱子9g,自然铜10g,血竭4g,龙骨9g,苏木10g,接骨木12g,川乌10g,三七6g。
功用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各种骨折,脱位。
用法:共研末调和,醋调敷,每日1次。
消散膏(附:黑虎丹)

组成:生麻黄80g,生大戟240g,生甘遂180g,生半夏120g,生南星120g,白僵蚕240g,白芥子240g,新鲜泽漆2500g,藤黄90g,火硝30g,炒黄铅粉适量.菜油5000g。

用法:前七味浸菜油中六到七日后捞起,油中入泽漆煎熬至枯,去渣。再入前七味煎熬,至枯后去渣。熬至滴水成珠,入藤黄、火硝,溶化滤清,再入铅粉,搅和收膏,贮存备用。应用时将膏药肉烊化,摊于韧性纸张或土布上,加掺药,一般多用黑虎丹贴患处。

黑虎丹
羊脑炉甘石 30g,用三黄汤制煅九次再用童便煅七次,水飞;五倍子15g,炙山甲15g,乳香15g,没药15g,轻粉15g,儿茶15g,梅片8g,腰黄39g,全蝎20只,当门子8g.蜘蛛10个,金头蜈蚣20条。共研细末,收贮备用。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1.百草霜
来源:为杂草或庄稼禾秆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烟灰。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积,用于吐血、便血、鼻出血。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2.铜绿:来源:为铜表面经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绿色绣衣,主要含碱式碳酸铜。
性味归经:酸、涩、平,有小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祛腐、敛疮、祛痰,用于风痰卒中、痈肿毒。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3.黄蜡
来源:又称蜂蜡,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分泌的蜡。
性味归经:甘,微温。
功能主治:收敛、敛疮、生肌、止痛。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也做赋形剂。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4.白蜡
来源:又称虫白蜡,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的雄虫群栖于木樨科植物白蜡树、女贞或女贞树他种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蜡。
性味归经:甘温。
功能主治:生肌止血,续筋接骨。用于创伤出血,疮口久溃不敛,也做赋形剂及制丸、片的润滑剂。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5.丁香(公丁香)
来源:为姚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6.母丁香
来源:为姚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果实。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用于暴心气痛,胃寒呕逆,小儿冷疳,外用风冷齿痛,妇人阴冷。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7.天麻子
来源:又称还筒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果实。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益气固精,熄风定惊。治脱发、滑精、眩晕头痛,入丸散剂。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8.白矾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要含硫酸铝钾。
性味归经:微甘而极涩(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9.枯矾
来源:为白矾照明煅法煅至松脆。
性味归经:味淡,有颗粒感。
功能主治:收湿敛疮,止血化腐。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10.胆矾
来源:为三斜晶系胆矾的矿石或人工制成的含水硫酸铜。
性味归经:酸、辛、寒、有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涌吐风痰,收敛,用于风痰壅塞、急性咽喉炎。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11.绿矾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绿矾或化学制品,主含硫酸亚铁。
性味归经:酸、凉,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解毒燥湿、杀虫补血。用于黄肿胀满,疳积久痢。
膏药处方中有关药物说明
12.轻粉
来源:采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Hg2cl2)
性味归经:辛寒有毒,归大肠及小肠经。
功能主治:外用杀虫、攻痔、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外用治疥疮、顽癣、臁疮。(外用适量,内服0.1g~0.2g,每日一次,内服慎用,孕妇禁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膏药制作技术及临床应用3
那些外科痈疽、疮疡、热毒常用古法膏药秘方
中草药名方大全 > 膏类篇
武当清净门伤科法要
天佑中华有中医传承有方之骨伤名医方系列——(14)石仰山骨伤科方
石氏伤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