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英模林巧稚:万婴之母
[导读] 这个不曾做过母亲的伟大女性被人们尊称为“万婴之母”。虽然她没有自己的儿女,但她是最伟大的母亲。

有一位大夫,在产房里度过了50多个春秋,她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这个不曾做过母亲的伟大女性被人们尊称为“万婴之母”。虽然她没有自己的儿女,但她是最伟大的母亲。

这位大夫就是被人们誉为“卓越的人民医学家”、中国妇产科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原主任林巧稚。在林巧稚从医的几十年中,病人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从未变过。

1901年10月,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林巧稚很早就确立了一个理想: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

1921年夏天,20岁的林巧稚离开了家乡,乘船来到了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林巧稚从在协和做见习医生起,见到产妇疼痛,就会主动伸出双手抚慰产妇。有时宫缩来了,产妇屏住气,会把林巧稚的手捏得青紫肿胀,而她一声不吭。

一份50年前的病案,记载着一个特殊的病例。那一年,一位连续4胎都夭折的草原妇女,向林巧稚发来了求救信,她怀上了第五胎。林巧稚从信中判断,这可能是可怕的新生儿溶血症,在当时是不治之症。而此时,病人已经怀孕7个月了。

那时的林巧稚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妇产科专家,做这样没有把握的手术,要冒很大的风险。而林巧稚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林巧稚领导着一组医护人员,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终于从死神的边缘拉回了这个新生儿,圆了一个草原妇女做母亲的梦。

从事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林巧稚,终身未婚,孑然一身,不停忙碌。医院和病房就是她的家,她的办公室就在产房对面,产妇的一声不寻常呻吟,她便会敏感地听出来。外出开会回来,她首先去看的是病人。

在林巧稚看来,作为一个医生,既然病人把生命交给了你,你就要尽心尽力,负责到底。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的郎景和回忆说,林大夫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协和医院妇产科,成功奠基了妇产科领域中的几个亚专业或者亚学科,比如说产科、妇科,以及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等等。

年近八旬的林巧稚,在轮椅上、病床上,开始写作《妇科肿瘤》。4年的时间她完成了这部50万字的专著。

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她慢慢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

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后的话。
 
 
 
 
 
 
   一句戏言终身未婚

 

  1927年7月,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了。这天中午,家里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向她祝贺

。父亲林良英问女儿:“阿咪,毕业后你打算做些什么?”林巧稚犹豫地说出想考协和医科大学的想法。“协和?那得几年?”父亲问。 8年吧。”林巧稚故意说得很轻巧。继母在一旁大声嚷起来:”啊,8年?那得多少钱啊!”

  “每年总要四五百个大头(银圆)吧。”林巧稚嗫嚅着低下了头。

  饭桌上的人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父亲则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林巧稚的心里也很不好受:负担这么昂贵的学费对于自家来说,实在太艰难了!人口众多,父亲又多病,就连最聪明的二哥,也在中学毕业以后去跑船,再没能继续读书。

  “上大学干什么?女孩儿家,嫁个好人家才是真的!你现在已经是20出头的人了,再上8年学,还嫁给谁呀?”继母说。林巧稚倔强地回答:“那我就不嫁,一辈子也不嫁!”二哥不以为然地说:“现在说得好听!将来相中了哪位,就跟人家跑喽!”这话激怒了巧稚,她朝楼上跑去,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大声说:“你们等着瞧吧,我就是不嫁人!”

  林良英来安慰女儿,林巧稚忧伤地说,“我只是感到很难过,为什么女人就一定得嫁人?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有自己的抱负、事业?阿爸,我晓得家里困难,可我还是想上大学!我不想依赖男人,更不想成为男人身边的一个摆设!”林良英说,8年也太长了。林巧稚解释说:“时间虽长些,但协和是最正规、最严格的医学校,在那里可以受到最好的医学教育,我想当医生,而且要当一个好医生,救济人们的身心疾苦。要是那时有个高明的医生,也许妈妈就不会……”

  1927年8月,林巧稚顺利地考取了协和医科大学,从此走上了从医的道路,并为医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12.22荆飞文)

 
 
 
 
林巧稚,厦门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厦门鼓浪屿基督教徒家庭。父林良英是新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思想开明,认为女子也应把她培养成才。林巧稚5岁丧母,由大哥大嫂抚养。大哥大嫂为了她能读书,而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中途辍学。林巧稚就读于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时,有次上手工编织课,老师夸奖她说:“手很灵啊,当个大夫挺合适。”这句话对林巧稚震动很大,她下决心当个外科医生。1921年夏,林巧稚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考试时,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毅然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华所感动,录取她入学。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被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当妇产科医生。她是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


  在协和医院里,林巧稚勤奋工作,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她都为治病救人而忙碌。不管是什么身份的患者,只要有人向她求诊,她都有求必应。1932年,林巧稚获得了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的机会。1933年,又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回国以后,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妇产科事业。她解除妇女的痛苦,分享母子的欢乐,忙得连自己的婚姻与家庭都未顾及。1939年,她再次远渡重洋,到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当研究生。1940年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关门。林巧稚在北京弄堂小胡同10号租几间房子,开办私人诊所。她有一个特殊的出诊包,包里总带着现钱,对贫病交困的病人,不收分文药费,还予以资助。许多患者都感动得流下热泪。同时,她还应聘到中和医院为患者看病,到北京大学任教,整日忙个不停。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医院任职。北平解放前夕,林巧稚拒绝接受离开祖国的机系。她认定:“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巧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感到欢欣鼓舞。她在短文《打开协和窗户着祖国》中写道:“协和的窗户打开了,竖起了五星红旗……我们为祖国伟大的进步感到光荣骄傲。”

   
  林巧稚在新中国充分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经常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为了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防治妇女宫颈癌,她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通俗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林巧稚邀集有关专家座谈,终于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她忘我地工作,实践着自己的誓言:“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病房就是她的家。她用一双灵巧的手,迎接5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许多父母感念她从死亡线上抢救出自己的婴儿,就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等。
 
林巧稚高明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尊重。1959年,她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当时是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她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会妇产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她是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为了发展祖国的医疗事业,林巧稚倾注全力为首都医院和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妇产科专门人才。她和学生们对染色体的遗传学作了初步探讨,开拓该学科的研究,为后来她的学生攻下绒癌难关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5年,她主持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1974年,赴日内瓦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医学顾问委员会会议。1978年12月,她和楚图南率领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赴西欧四国访问,在英国时患脑血栓,回国后便长卧病榻,一病不起。
  

  林巧稚不顾病魔缠身,仍抱病和学生们通力合作,经过4年努力,于1980年8月完成1部50万字的巨著《妇科肿瘤》。她虽身患重病不能行动,仍在病床上日夜筹划着成立妇产科研究所,时时刻刻惦记着她的临床医疗工作。她在临终前还一再嘱咐把她的遗体献给国家作医学研究。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病逝,终年82岁。她逝世后,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她,在她的家乡厦门鼓浪屿为她建立了纪念馆。
 

  美国医师约翰·斯·鲍尔士在他的著作《西方医学在中国宫殿——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写道:“林巧稚在国民党时期的中国开始了优异的医学事业,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达到了顶峰。现在在中国,她被看做是一个医生女英雄……”

转载自《中国侨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婴之母林巧稚:工作50年接生5万人,她却无儿无女终生未婚
她是火了一个世纪当今中国最美的女人 ,终身未婚却有5万个孩子 ,连袁隆平都和她有莫大渊源
民国才女(六)林巧稚中国妇产科的开拓利、奠基者
卓越医学家林巧稚(厦门掠影18)
她一生未嫁无子,却被称为万婴之母,她的墓志铭寥寥数字,却让每一个人由衷钦佩…
林巧稚:未做过母亲的“万婴之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