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定安史之乱 解决吐蕃问题:山人宰相李泌 如何为大唐续命百年

李泌,估计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唐朝有这么一位宰相。即使在很多唐中期的影视作品中,李泌的出镜率和知名度都不是很高。可熟悉唐史的朋友应该都了解这么一位号称安史之乱后的“第一贤臣”。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位传奇的“道士”宰相。

少年成名

李泌出生于玄宗朝开元十年(722年),此时正是继贞观之治后唐朝又一个盛世。李泌的家族也是魏晋直至隋唐时期最著名的大家族之一——赵郡李氏。

在前两年火爆的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由易烊千玺饰演的靖安司司丞李必的原型就是李泌。电视剧中,当人问及他的姓氏时李必的回答便是“隋李的李”。而隋朝就是杨坚篡了北周的皇位而建立的王朝,李泌的六世祖李弼便是北周的太师,因此李泌的出生自然也是十分尊贵的。

李泌出生显贵就算了,他还自幼就是一个神童。

7岁时,李泌偶然机会见到了当朝天子玄宗李隆基。玄宗此时正与燕国公张说下棋,便让张说出题试了试他的才华。张说便以“方圆动静”为题让李泌作诗,李泌稍加思索便从容地对出:“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

一个7岁小儿就能有这样的智力和视野,张说当场就向玄宗祝贺大唐得此神童。玄宗也十分满意,从此便记住了这位神童。

除了玄宗之外,还有一位当朝权贵也十分中意李泌,那就是开元盛世的著名宰相张九龄。张九龄不以李泌年幼而忽视他,甚至经常请他来府中讨论时政问题。

可以说李泌的开局绝对是站在了非常高的起点上。如果剧本沿着这个方向走,神童李泌应该很快就可以步入殿阁,封侯拜相。可命运总是不会一帆风顺。

归隐山林

在京城出生,长于唐朝最鼎盛的时期,神童李泌还深受皇帝和大臣们的器重。可成年后的李泌并没有急于进入朝堂建功立业,而是逐渐喜欢上了道教,并且开始游历于名山大川,开始了他的修行之路。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终日穿着道袍,戴着道冠。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他的发簪由后向前插都以为是服装设计。实际上那是道家的芙蓉冠,以莲花为冠,而那根由后向前的簪子便是子午簪。这还必须是有一定道行的人才能戴的道冠。由此可见,李泌天资聪慧,对修行道教也是有了颇深的领悟的。

可生于氏族大家的李泌不可能真的归隐山林,于是在天宝十载(751年),29岁的李泌向玄宗进献了《明堂九鼎议》一折。玄宗看完后想起了那个7岁的孩童,立刻召见他入宫讲解道家学说。

李泌多年修行道法,对于老子的学说有着很深的研究。几次讲学之后,玄宗立刻册封他为待诏翰林并供奉东宫,从此李泌与他人生中第二位贵人太子李亨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李泌虽然出仕,可此时的朝堂已没有了开元盛世的清明。自张九龄等人离世后,玄宗躺在功劳簿上开始享受人生。此时朝堂中掌权的便是奸臣杨国忠。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自杨玉环得宠后开始飞黄腾达。李泌出生氏族又刚正不阿,自然对于杨国忠和安禄山等靠谄媚上位的大臣不耻。李泌虽名气很大且出生贵族,但奈何玄宗已经不是当年的明主。

李泌感慨朝局混乱,作诗写道:“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来讽刺朝政。杨国忠借题发挥向李泌发难。于是李泌被送去了湖北,离开了太子李亨。李泌见杨国忠等人祸乱朝纲,因此选择避世山野等待时机。

安史之乱中的第一谋臣

李泌并没有等太久。

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天,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由此拉开了唐朝最残酷最混乱的时代,史称“安史之乱”。

战事初始,唐军虽被动但也不是没有战胜的机会。只可惜玄宗昏聩听从杨国忠谗言,逼着哥舒翰仓促出兵导致大败,唐军丢了潼关导致战事恶化扩大。玄宗也只得仓促逃亡蜀地。

经此大败,唐军一泻千里。而昏庸的玄宗也在逃亡路上途径马嵬坡时遭遇兵变,从此玄宗彻底失去了权力。

天宝十五载(756年),在玄宗南逃的同时,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同年改元至德,而李泌也匆匆赶往灵武与肃宗会合。从此开始,安史之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李泌也将开始他的“挽狂澜于既倒”的开挂时刻

面对此时的战局,李泌清楚地意识到解决叛乱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避其锋芒。于是他提出“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就是让唐军堵住叛军南下和西进的路,并让出他们连接长安和河北老家的通道。通过两头的骚扰达到“敌疲我扰”的效果。然后再趁他们精疲力竭之后不断削弱敌军,最终分化瓦解一举歼灭。

可以说李泌的战略构想如果可以认真实施,那么安史之乱不出两年就可以彻底解决。然而,肃宗急于解放长安,所以还是让郭子仪等人放松了对于河东、河北的守备。最终虽然成功收复两京(长安和洛阳),但安史之乱又在河北地区死灰复燃。

再次避世进山

李泌在肃宗身边的这段时间,由于李亨对于李泌的绝对信任,甚至出现了李泌虽只是一个“散官”却可以“权逾宰相”的程度。

并不是李亨不愿意封侯拜相,而是李泌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选择隐藏锋芒。可肃宗的这份信任和喜爱,以及日常理政之中的权力表现还是为李泌招来了政敌的打压。

在两京光复后不久,朝廷尤其是肃宗放松了对于战争的敏感度,新一轮的权力斗争再次开始。而李泌作为天降猛男自然成为了谄媚奸臣党的死敌。以宦官崔圆、李辅国为首的佞臣势力开始陷害李泌,而深知避祸的李泌自然选择了再次归隐山林躲开权力的漩涡。

面对李泌的辞官归隐,尽管李亨多次相劝李泌依旧要回到衡山。最终,李亨赐给他三品俸禄和隐士道袍,并为他修建了大型道观以用于修行。李泌和李亨从此别过,并且君臣这一别就是永别。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一代传奇帝王唐玄宗李隆基在长安太极宫中去世。仅仅13天,唐肃宗李亨也跟着去世了。

再次出仕 结束安史之乱

宝应元年这一年,短短半个月,唐王朝接连两场国丧。随着玄宗和肃宗的驾崩,唐朝的政治格局再次发生改变。

即位大统的是广平王李豫,就是唐代宗。

李豫当年险些不能即位,是李泌特别加以保护之下才可以顺利登基。因此李豫即位之后立刻召回李泌,任命其为翰林学士,并且在宫中居住。此时的安史之乱最开始造反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已经都被自己的儿子们给代替了。叛军在河北地区建立了一个伪政权自称“大燕”,此时的大燕皇帝便是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

此时唐军严格遵守李泌的“分化瓦解,消耗敌军”的策略,叛军内部经过多次内讧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时候。唐军借着西域诸国的部队,一路突破史朝义的地盘。最终在宝应二年(763年)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而在朝堂之中,虽然代宗对于李泌十分器重并且礼遇有加。但宰相元载处处刁难李泌。终于在一次借江西观察使魏少游请朝廷派官员辅佐的机会,将李泌派出京城到地方当官。李泌再一次离开京城权力中心。

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已经55岁的李泌突然被代宗召回朝堂。原来一直打压他的权臣元载因专权跋扈在这一年犯罪被代宗赐死。代宗又一次想到了这位历经三朝的元老,便请他回到京城准备重用。

可没了元载,又来了一个权臣常衮。常衮本是玄宗朝状元出

身,一路谨慎小心在大历九年升任了礼部侍郎。随着元载伏诛、杨绾病故,常衮逐渐独揽大权。没有人愿意和其他人分享权力,常衮也不喜欢。于是常衮想方设法想让李泌外派外州。最终,代宗无奈之下放李泌出任三州团练使,后又调任杭州刺史。

内乱再起 李泌临危受命

李泌虽还是远离朝堂,可身在江南的他依旧时常给代宗提出诸多施政建议。

李泌离开朝堂仅仅两年之后,大历十四年(779年),代宗李豫驾崩。太子李适即位,后称唐德宗。

德宗在安史之乱时期曾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名义上便是他最终平定了史朝义一党。因此德宗与李泌私交甚好,对于李泌的才华也是十分肯定的。德宗也曾派人去请李泌出山为相,可已历经玄、肃、代三朝权力斗争的李泌本着黄老之学中庸避世的心态再次拒绝了德宗,依旧定居于衡山之上。

德宗起初也是一位有为君王,即位伊始就禁止了肃代两朝宦官干政的问题。可仅仅过去一年,德宗还是启用了奸臣卢杞为相。卢杞为官不行,可敛财专权的能力却是很强的。不仅陷害诸如颜真卿等忠臣,还大肆加征苛捐杂税以至于民怨四起。而德宗此时更关心的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削藩。

代宗朝为了平定史朝义叛乱,并没有对安史部将消灭,而是将叛乱地区瓜分给降将并授予节度使。这等于软性地承认了叛乱地区的软独立,也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

德宗即位之后立志削除这些“藩王”。于是在建中二年(781年),德宗就借着成德节度使继承问题开始发难。由此导致先后六镇节度使反叛唐朝,一度攻陷长安,以至于德宗西逃奉天。

这场叛乱是唐中期继安史之乱后再一次大规模叛乱,史称二帝四王之乱(包括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

德宗逃至梁州(今汉中)后,立刻想到了当年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李泌,将他召到梁州行在。李泌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的小官,却被要求值守中书省,再次成为了有实无名的宰相。

平定叛乱 封侯拜相

德宗因为泾源之变被吓破了胆,此时大唐能用之兵甚少。于是德宗想到了一个昏招,意图学习平定安史之乱之法向吐蕃借兵平叛。

此时的吐蕃帝国已不是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偏安小国,在百余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了威胁唐帝国西境的最大隐患。吐蕃借着安史之乱和这次的叛乱已经占据了河西、陇右的大片土地。德宗为了借兵甚至答应割让安西都护府的四州之地(即西域地区)。

李泌入朝得知之后,立刻制止了德宗这一愚蠢的决定。李泌作为一名出色的战略家立刻抓住了要害:藩镇虽猛,可有潼关天险不至于灭亡国家。但吐蕃作为强敌,一定是想要灭亡中原王朝的。于是李泌定下了“安内必先攘外”的总体策略。一旦让吐蕃占领了西域,那唐朝必定要面临吐蕃全面的军事压力。

李泌的选择无疑拯救了大唐的危亡,甚至为数十年后的“元和中兴”打下了战略基础。在回纥等藩兵的支援下以及李泌力保推荐的李晟等将领的努力下,最终平定了叛乱。

贞元三年(787年)六月,在平定了叛乱之后,李泌终于同意入朝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一职,在65岁这年正式拜相。因其一身的显赫功绩以及为大唐抵御吐蕃东犯而定下的外交策略,李泌还被封为邺侯。

西联大食 北和回纥 南结南诏

李泌最终能够成为一代传奇“神仙宰相”,最关键的还是他为大唐续命百年的战略构想。

上文介绍了吐蕃对于大唐的威胁,而德宗险些割让牵制吐蕃的军事重镇。李泌头脑清晰,想要遏制吐蕃仅靠大唐一国根本不行。于是在他的主持下,大唐联合吐蕃周边所有国家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远处的大食、天竺等国负责牵制,近处的回纥、南诏等国直接合作。德宗早年因回纥羞辱一事一直不愿与回纥修好,这也是平叛开始时选择向吐蕃求助而不是更近的回纥的原因。最终李泌以辞官相要挟,最终通过和亲笼络了回纥,使得唐王朝在最虚弱的时候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外援。

如此一来,吐蕃陷入了西迫大食、南防南诏、东守回纥的战略被动局面。在之后的数十年中,吐蕃处处防守却处处挨打,唐朝不断压缩着吐蕃的生存空间。

到了德宗孙子宪宗李纯时期,经过三十余年的困守,吐蕃终于成为了病猫。这帮助了宪宗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几十年来的藩镇割据问题。最终在元和十四年(819年),以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子侄入京为官(实为人质)表明中央政府成功压制住了藩镇势力。与此同时,元和年间通过勤政以及启用贤臣带来了唐王朝短暂的中兴时代。

而这一切得以实现,主要还是多亏了几十年前运筹攘外政策的“山人”李泌,他的政策影响了宪宗朝外部环境的稳定才可以更积极的处理内政问题。

传奇谢幕

一个时代开创者的厉害之处,是一切从0到1需要很强的魄力和执行力。但更厉害的一定是在系统濒临崩溃时可以挽狂澜于既倒的统筹能力,可以在迷雾中清晰准确的命中要害的战略家。

唐王朝历经安史之乱以及二帝四王之乱的蹂躏后,依旧可以延续百年国祚,这很大程度上就是李泌这位唐代第一传奇宰相的功劳。他的成就不亚于光武帝、张居正等人。

李泌出相短短一年九个月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3月2日,一代贤相李泌与世长辞。

德宗为感念他的功绩,追封他为太子太傅,治丧规格和花费都加倍的赏赐。

清代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将李泌在内的四十位功臣迁入历代帝王庙中享受皇家祭祀,由此可见其功绩深受后世的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二十五) 德宗继位
大唐人物谱--四代帝王师友李泌
大唐最伟大的战略家李泌——道士下山的原型
唐朝最传奇最神秘谋士——李泌
李泌两度拜相、四代帝师,为唐朝力挽狂澜做出极大贡献
李泌历经四朝,为何皇帝们对他始终信任?李泌: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